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对失语症脑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皮质脑区和语言功能的对应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大脑白质纤维束的连接在语言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流语言模型将语言加工的过程分为背侧和腹侧两条平行通路:背侧流的白质纤维包括弓状束和上纵束,主要参与语言的产生;腹侧流的白质纤维包括下额枕束、下纵束和钩状束,主要负责语言理解.了解这些纤... 相似文献
2.
Token测验在失语症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失语症患者Token测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正常人及脑血管病非失语患者进行比较,了解Token测验在失语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Token测验测试60例经西方失语症诊断量表(WAB)检测的脑血管病失语症患者,并与年龄、学历相匹配的77例脑血管病非失语症组及165例正常成人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脑血管病失语症组的Token总分明显低于正常人及脑血管病非失语症组,失语商与Token总分呈高度正相关,WAB听理解分与Token总分呈高度正相关;正常人组显示年龄与Token总分呈高度负相关,学历与Token总分呈高度正相关。结论:①Token测验对汉语失语症患者有诊断作用;②成人随增龄改变Token测验的错误增加,文化程度越高Token测验的错误越少,提示应考虑年龄与文化程度对Token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执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 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言语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执行功能训练。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及执行功能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评定。结果:训练4周后,对照组患者训练后WAB中的谈话、复述评分较训练前有明显提高(P<0.05),理解、命名及失语商(A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训练后WAB中的谈话、理解、复述评分较训练前提高显著(P<0.01),命名评分及AQ值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训练后干预组患者理解、复述、命名、谈话评分及A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训练后,对照组患者 MMSE 评分较训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 MMSE 评分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训练后,对照组患者执行功能评定中的Stroop测试分值、词语流畅性测试(动物)(VFTa)较训练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伦敦塔测试分值、谚语测试分值、连线测验A(TMT-A)分值、连线测验B(TMT-B)分值、词语流畅性测试(果蔬)(VFTv)分值,较训练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干预组患者执行功能各项评定较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干预组患者语言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执行功能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和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镜像神经元疗法(MNST)对脑卒中后急性期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脑卒中后急性期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的言语-语言疗法组(SLT组)和MNST组,每组24例。3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急性期内科治疗和常规护理,SLT组在此基础上接受Schuell刺激法、交流效果促进法和强制诱导法等训练。MNS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镜像神经元疗法。SLT组和MNST组每天训练1次,每次30min,每周5天,共2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中文版语言障碍筛查测试(CLAST)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定其失语症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CLAST各项评分及总分、BDAE分级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MNST组的CLAST各项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与SLT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MNST组在命名、复述以及总分上都有所提高(均P<0.05)。此外,与SLT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MNST组的BDAE分级也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镜像神经元疗法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急性期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制诱导性语言治疗(CILT)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亚急性期失语症患者59 例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0),分别接受CILT和常规语言康复。于治疗前、治疗10 d和3 个月后,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定(CADL)进行评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0 d 和3 个月后,在听理解、复述、命名、出声读、阅读理解和CADL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LT可促进脑卒中后亚急性期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6.
7.
国内外研究表明事件相关电位(ERP)可从语言理解过程、语言产出过程,为失语症诊断、康复提供客观指标。不同的ERP成分可辅助诊断失语症的语音障碍、语义障碍、语法障碍,也可作为这些语言障碍的康复效果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本文通过综述ERP在失语症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中语音、语义和语法等障碍上的应用研究,旨在为失语症的临床诊断和康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阶段性语言康复训练对促进老年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急诊观察室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研究过程中共失访10例,最终纳入研究的患者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阶段性语言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发语、理解、复述、命名方面的语言功能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语言功能中理解、复述、命名得分均较入组时提高(P0.05),观察组的自发语得分也较入组时提高(P0.05);观察组语言功能中自发语、理解、复述、命名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语言康复、自理能力、社会功能、生存质量方面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语言康复训练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中,能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 PSA)是指因脑血管或言语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后天性语言功能障碍。针刺治疗PSA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多模态MRI飞速发展,此项技术具有无辐射、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等优点,已被众多学者应用于PSA中枢效应机制研究。本研究基于功能MRI、弥散张量成像、结构性MRI、磁共振波谱成像等多模态成像技术,从脑功能、脑结构及脑代谢等角度探讨了针刺对PSA患者中枢效应机制,旨在为针刺治疗PSA临床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方向,为研究针刺治疗PSA的潜在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12.
目的:采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PACA)及在线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探查两半球外侧裂后部周围区(PPR)是否可以促进失语症语言功能的改善,以及语言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PACA对7例脑卒中后恢复期失语症患者(基底核区损伤4例,皮质损伤3例)进行语言评价,同时实施在线tDCS。在无刺激、左PPR区和右PPR区阳极刺激三种试验条件下进行失语症评价。语言评价任务为听觉词-图匹配、图命名。结结果论::阳对极恢刺复激期左失P语PR症区患时者,采图用命名tD成CS绩阳显极著刺改激善左(PP相似文献
13.
14.
利手与语言优势半球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在我院卒中单元住院的母语为汉语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利手判定及失语症检查。揭示其利手与语言优势半球的关系。方法:对457例首次发病经CT或MRI证实病灶单一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记忆力及智力筛查。排除57例有智力、记忆力受损的患者,对剩余400例患者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利手判定标准进行利手判定,应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结果:400例患者中,右利手为366例,非右利手为34例;右利手366例中,左侧半球病变218例,其中158例患者有失语,右侧半球病变148例,其中7例患者有失语:非右利手34例中,左侧半球病变19例,其中11例患者有失语,右侧半球病变15例,其中2例患者有失语。结论:母语为汉语的人种中,右利手者优势半球多为左侧大脑半球,少数为右侧大脑半球;非右利手者优势半球仍多为左侧大脑半球,极少数为右侧大脑半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废物清除路径,大脑类淋巴系统能够通过独特的血管周围间隙清除可溶性蛋白质和代谢废物。目前,已发现大脑类淋巴系统功能紊乱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但其与头痛之间的联系尚未明确。在偏头痛先兆机制皮质扩散性抑制以及继发性头痛的诱因(如脑卒中、创伤性脑损伤)中,均发现大脑类淋巴系统功能受损;同时头痛所伴随的睡眠障碍(如睡眠缺失以及睡眠周期紊乱)也可以损害大脑类淋巴系统的功能。以上提示了大脑类淋巴系统与头痛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本文总结了当前大脑类淋巴系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在偏头痛、卒中相关性头痛、脑外伤后头痛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头痛的研究与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定沟通技巧配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不良情绪及语言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合并失语症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特定沟通技巧配合认知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工作记忆与语言理解之间的关系受到心理学及教育学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评估方法及脑区定位等方面,综述工作记忆在临床失语症语言理解障碍诊治中的作用,并对工作记忆与理解障碍康复进程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在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语言组(n=20)和语言认知组(n=20)。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语言治疗,语言认知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每次治疗30 min,每天1次,共1个月。语言功能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表(CRRCAE)进行评定,认知功能采用中文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电脑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CRRCAE中的各项指标分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CRRCAE中除听写(P>0.05)外,语言认知组治疗后其他指标分值均高于单纯语言组(P<0.05)。失语症患者CRRCAE及LOTCA中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听理解与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及思维运作均存在相关性。结论认知康复可改善颅脑损伤后失语症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9.
无障碍电脑语言系统U1在失语症患者语言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脑辅助语言训练系统(无障碍电脑语言系统U1)在失语症患者语言训练中的效果。方法:脑卒中、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23例利用无障碍电脑语言系统U1进行语言训练,对患者训练前后的语言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失语症患者经过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听理解(由36.25±21.65升至54.25±26.71)、复述(由42.00±35.58升至63.65±22.27)、读理解(由35.35±31.98升至56.42±34.1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9059,3.6407,3.9088,P均<0.01),其余各项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036~2.8651,P<0.05)。23例患者中20例听理解有改善,15例口语表达,18例复述、朗读、阅读有改善,12例描写、听写有改善,21例抄写有改善。结论:电脑辅助语言训练系统(无障碍电脑语言系统U1)在失语症患者康复训练中有一定治疗价值,训练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中枢的低灌注、低代谢与失语症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揭示的语言功能区血流量及代谢的变化,探讨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语言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10例有明确失语症临床表现。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中的利手评定标准进行利手评定、西部失语评定标准判断失语症类型,采用Frenehy构音障碍评定标准进行构音障碍的评定,采用普通磁共振确定病变部位,并用功能磁共振对病变可能波及的语言功能区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及磁共振灌注成像分析,并与对侧相应区域进行对比。结果:10例脑卒中患者利手评定,结果有8例为右利手,2例为左利手,经西部失语评定有5例为运动性失语,4例为感觉性失语,1例为传导性失语,MRI提示病变部位均为左侧大脑半球,MRS均显示语言功能区的N-已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的代谢较对侧相应区域降低;PWI显示受累语言功能区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较对侧减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对侧延长。结论: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区均呈低灌注、低代谢表现,这可能为失语症的发病机制,在制订语言康复计划时,可适当提高语言功能区的灌注与代谢,促进失语症的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