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皮肤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老年人的日光暴露部位,尤其是头颈部(41%~50%),其次是四肢(32%~38%)。Merkel细胞癌可与鳞状细胞癌、鲍温病、基底细胞癌等皮肤肿瘤合并发生。我们报道一例发生在非光暴露部位的Merkel细胞癌合并原位鳞状细胞癌,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2.
【摘要】 Mohs显微描记手术是切除皮肤肿瘤的理想术式。本文2例Merkel细胞癌患者行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切除肿瘤,随访1年余,肿瘤未复发。与传统扩大切除术相比,改良Mohs手术是Merkel 细胞癌患者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报道Merkel细胞癌多瘤病毒阳性的Merkel细胞癌2例。 方法 对诊治的2例Merkel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erkel细胞癌多瘤病毒并测序。 结果 2例均为男性,例1右下肢胫前肿物1年余,皮肤科检查见右胫前密集粉红色结节,融合成10 cm × 8 cm肿块,质硬,部分表面糜烂伴渗出及结痂,肿块周围亦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红色结节,活动性差。例2左膝肿物6月余,皮肤科检查见左膝内侧5 cm × 4 cm紫蓝色结节型肿物,质硬,边界不清,活动性差。2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表现相似,肿瘤细胞大小一致,细胞核大、深染,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易见;胞质少,红染。免疫组化: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K)、细胞角蛋白20(CK20)、突触素(Syn)、嗜铬素(C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阳性,Ki-67(≥60%)阳性;细胞角蛋白7(CK7)、S100蛋白、HMB45、CD34、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白细胞共同抗原(LCA)表达均阴性。2例Merkel细胞癌均经PCR检测到Merkel细胞癌多瘤病毒,而5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2例正常人皮肤和2例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MAC1和MAC2A均未检测到Merkel细胞癌多瘤病毒。 结论 Merkel细胞癌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免疫组化标记、PCR检测Merkel细胞癌多瘤病毒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癌,Merkel细胞; 多瘤病毒属  相似文献   

4.
Merkel细胞癌是起源于Merkel细胞的一种比较少见,具有独特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的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Merkel细胞1975年Merkel首先描写了在某些哺乳动物表皮的基底细胞层内有一种圆形细胞,是一种受有髓神经纤维支配,司触觉的神经末梢器官.以后其他研究者们在人类皮肤的表皮和口腔粘膜上也证明有这些细胞的  相似文献   

5.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12):741-749
使用说明:①本索引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标引。②主题词按首字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以外文字母为首字的主题词排在最后。③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④因篇幅所限,每篇文题仅以一个主题词条目出现,该文其他主题词以“见”表示。A阿拉伯糖醇见念珠菌病阿萨希丝抱酵母巢式PCR检测阿萨希丝抱酵母DNA(赵逊,杨蓉娅,王文岭等)(8): 481阿维A见扁平苔鲜见角化病见糠疹见皮炎见湿疹见银屑病见掌踌脓疤病癌,Merkel细胞皮肤Merkel细胞癌一例(万川,王琳,于蓉)(7):425皮肤Merkel细胞癌一例(王立峰,韩伟,梅焕林等)(一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科诊治的1例Merkel细胞癌病例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瘤细胞核分裂像多,瘤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巢索状排列。免疫组化标记显示:CK,Syn和cgA阳性。术后1周时发现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较为罕见、且进展极快的皮肤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包括免疫组化方法,予以综合治疗后仍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倾向,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Merkel细胞癌又称小梁状癌或原发性皮肤神经内分泌癌,侵袭性很强,易发生局部转移,且远处播散后生存率低。其组织学形态与其他低分化的小蓝细胞肿瘤如转移性燕麦细胞癌、  相似文献   

8.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其来源倾向于神经内分泌分化,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的头面部,常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少有广泛转移。本文报告1例先天性Merkel细胞癌患者,经光盘检索近18年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么××,男,17天,出生后全身皮肤进行性结节、斑块17天来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病因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3例Merkel细胞癌的组织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老年患者,女2例,男1例。镜下见肿瘤主要位于真皮,呈巢索状和弥漫片状分布,癌细胞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大小及形态较一致,胞质较少,核染色质细颗粒状,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见CK20和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HMB45,TTF-1,LCA和CD99等阴性。结论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发生于皮肤的少见的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易局部复发或转移。近年来发现的Merkel细胞多瘤病毒可能是其重要的致病因子。其临床病理及特征性的免疫组化表达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和辅助放疗及化疗。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皮肤小细胞瘤,即Merkel细胞癌(或称皮肤小梁癌)。自1972年Toker首次报导以来,已经发现了50多例这种罕见的肿瘤。发生部位多见于面部、唇、四肢及臀部。肿物为紫红色生长缓慢的无痛性小结节,老年妇女多见,局部复发率36%,区域淋巴结转移率46%。Merkel细胞癌需与淋巴瘤,黑素瘤、低分化癌、转移性燕麦细胞癌及其他的原发或转移到皮肤的小圆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但是,在常规染色及光镜下是无法区分的,常常需要电镜的帮助。为提供更客观的诊断标准作者用针对神经微丝(NF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和对神经元特异的烯醇酶(NSE)特异的抗血清,以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4例Merkel细胞癌病人进行了检查。结果3例NF蛋白免疫反应阳性、免疫反应发生于核旁,呈核旁球状体形,与集聚的中间微丝的超微结构的观察相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