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息肉90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60例老年人(≥60岁)及30例中年人(45~59岁)大肠息肉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类型,并加以比较.结果:中年组与老年组大肠息肉在大小、个数、病理类型以及发生部位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高,癌变机会大,老年人应尽量行结肠镜下全结肠检查,早期发现息肉,及早治疗,减少癌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595例大肠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及结肠癌检出情况.[方法]收集接受肠镜检查并确诊为大肠息肉1595例(1805枚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大肠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及其结肠癌检出情况.[结果]不同性别大肠息肉患者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肠息肉患者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41~50岁患者比例明显升高,以>60岁患者最高,与≤40岁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1805枚息肉中腺瘤性息肉占55.01%(993/1805)高于非腺瘤性44.99%(812/1805)(P<0.05);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部位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回盲部以非腺瘤性息肉为主,两者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共检出结肠癌304例(312枚息肉),检出率为19.06%.大肠息肉癌变患者与无癌变患者其年龄、息肉大小、病理类型、息肉部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以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部位的腺瘤性息肉和回盲部的非腺瘤性息肉较为常见;高龄、息肉体积大、升结肠和直肠部位的腺瘤性息肉可增加结肠癌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镜下特征,评估此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指导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行EMR切除息肉的437例(687枚)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腺瘤癌变以及高危性腺瘤-低危性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分组法,以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以及息肉内镜、病理特征等指标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观察EMR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息肉内镜下检出率为48.28%,进行EMR治疗的息肉占全部息肉的34.90%,其中高危腺瘤占17.08%,从非腺瘤性息肉到高危性腺瘤,随着癌变可能性的增加,息肉发生部位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转移,其形态更容易表现为有蒂息肉,且黏膜分叶和黏膜改变发生率逐渐增加。大肠息肉癌变与息肉有蒂、分布在远端结肠、直径大于1.0 cm、腺瘤含绒毛样成分、息肉黏膜分叶、充血、粗糙和糜烂有关。EMR治疗息肉,一次性切除率为99.70%,并发症发生率为1.14%。结论高危性腺瘤和癌变腺瘤在结直肠分布及内镜下表现中存在一定的特征,该院针对大小为0.5~3.0 cm的息肉,采用EMR联合钛夹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有效阻断腺瘤-大肠散发性癌这一演化进程,是防治结直肠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大肠息肉15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52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257枚,其中男性87例,女性65例,检出率12.8%;年龄50~69岁占59.2%;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63.8%、23.7%、8.6%和3.9%;息肉部位分别为盲肠4.3%、升结肠9.7%、横结肠6.6%、降结肠4.6%、乙状结肠33.9%、直肠40.9%。152例患者中有5例有发生癌变,癌变率3.3%。结论:5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男性较女性更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较常见;左半结肠息肉、直径≥2.0 cm息肉容易癌变;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及癌变组织抑癌基因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30例非腺瘤性息肉、60例腺瘤性息肉及30例肠癌组织中PTEN、COX-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相关性。结果 PTEN在正常肠黏膜、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腺瘤性息肉和肠癌组织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肠黏膜和非腺瘤性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正常肠黏膜、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腺瘤性息肉和肠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肠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中直径≥1 cm者PTEN阳性率低于直径1 cm者,绒毛状腺瘤PTEN阳性率低于管状腺瘤,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组织PTEN阳性率低于早期腺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中直径≥1 cm者COX-2阳性率高于直径1 cm者,绒毛状腺瘤COX-2阳性率高于管状腺瘤,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组织COX-2阳性率高于早期腺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和肠癌组织PTEN和COX-2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和COX-2可能共同参与结直肠腺瘤癌变,并起重要负协同作用;联合检测或可预测腺瘤癌变,对腺瘤癌变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肠锯齿状腺瘤是否存在不同于传统腺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院病理科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所有的大肠息肉切片,重新诊断锯齿状腺瘤,然后比较其与传统腺瘤在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息肉大小及蒂部情况等方面有无差异; 结果:共检出1200张大肠息肉切片,其中锯齿状腺瘤29例,占全部息肉2.42%。比较传统腺瘤与锯齿状腺瘤的部分临床特征,发现:锯齿状腺瘤患者平均年龄较传统腺瘤患者小(56.0vs62.7,P=0.0336);在直乙结肠,锯齿状腺瘤的发生率要高于传统腺瘤(62.07% vs 35.21%,P=0.0252),而在降结肠则刚好相反(0vs 25.35%,P=0.0068),其余部位二者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在性别组成及息肉平均直径、蒂部情况二者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锯齿状腺瘤在临床较少见,其与传统腺瘤在发生年龄及发生部位方面存在差异,有必要对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及预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肠腺瘤恶性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大肠腺瘤恶变的诸多危险因素 ,为防治大肠癌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收集 198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间本院经纤维或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腺瘤 4 0 6例进行研究。结果 :单发腺瘤 85 .8% ,多发腺瘤14 .2 %。腺瘤癌变 9.3% ,腺瘤合并癌 4 .4 3%。大于 2cm腺瘤癌变率 31.6 5 % ,小于 1cm腺瘤癌变率 1.8% ;无蒂腺瘤癌变率 36 .6 % ,混合性腺瘤癌变率 1.6 % ;绒毛状腺瘤癌变率 4 .5 %。腺瘤发生部位以直肠居多 ,其次为乙状结肠 ,直乙结肠腺瘤癌变率 11.2 3%。结论 :大肠腺瘤癌变与腺瘤大小、形态、部位及组织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鸡皮样黏膜(CSM)改变的大肠腺瘤与大肠腺瘤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伴CSM的大肠腺瘤、不伴CSM的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标本中代表细胞增殖的标志物ki-67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情况,对两者的阳性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大肠腺瘤癌变组织、伴CSM的大肠腺瘤、不伴CSM的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ki-67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4%、81.0%、36.8%、26.7%,呈递减趋势;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61.9%、21.1%、0%,呈递减趋势。(2)据统计学分析,ki-67、survivin的阳性表达结果在伴CSM的大肠腺瘤与大肠腺癌组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不伴CSM的大肠腺瘤与正常大肠黏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survivin在伴CSM的大肠腺瘤中及大肠癌中表达水平相近,因此伴CSM的大肠腺瘤在成人中有癌变的风险,是一种癌前病变,比不伴CSM的大肠腺瘤更容易恶变,临床诊疗过程中应予以重视,尽早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肠镜诊断为结直肠息肉并行Hp检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记录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是否感染Hp、肠息肉大小及息肉病理分型等,比较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患者一般资料、息肉病理类型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Hp阳性组患者31例,Hp阴性组患者71例。Hp阳性患者中腺瘤性息肉及腺瘤伴上皮内瘤变的比率(71.0%,22/31)较Hp阴性患者(36.6%,26/7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中腺瘤性息肉高级上皮内瘤变比率(19.0%,4/21)高于Hp阴性患者(3.8%,1/26),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患者中,Hp阳性患者的腺瘤性息肉及腺瘤伴上皮内瘤变的比率高于Hp阴性患者(17/24比18/49,P0.05)。在女性患者中,Hp阳性患者的腺瘤性息肉及腺瘤伴上皮内瘤变的比率与Hp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7比8/22,P0.05)。Hp阳性肠息肉患者中年龄40岁、息肉位于左半结肠、息肉大小1 cm的患者腺瘤性息肉及腺瘤伴上皮内瘤变的比率(分别为74.1%,20/27;81.2%,13/16;60%,9/15)明显高于Hp阴性的患者(分别为25%,7/28;41%,16/39;26.8%,15/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肠息肉患者中年龄≤40岁、息肉位于右半结肠、息肉大小≥1 cm的患者腺瘤性息肉比率(分别为50%,2/4;60%,9/15;81.2%,13/16)高于Hp阴性的患者(分别为33.3%,3/9;31.2%,10/32;73.3%,11/15),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阳性患者的结直肠腺瘤比率高于Hp阴性患者。Hp阳性肠息肉患者中男性、年龄40岁、息肉位于左半结肠、息肉大小1cm的患者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肠镜诊治大肠腺瘤癌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肠镜下大肠腺瘤的分布,大小,形态,病理特征与腺瘤癌变的关系及其诊治方法。方法:选择804例病理证实为大肠腺瘤或腺瘤癌变的病例,分析大肠腺瘤大小,位点,基镑特点和组织学特征对腺瘤癌变的影响。结果:发现804例共1126枚大肠腺瘤,腺瘤癌变46例(46枚),癌变发生率4.1%,直肠乙状结肠腺瘤897枚,占腺瘤总数的79.7%,其中癌变腺瘤39枚,占癌变腺瘤总数的84.8%,直径大于2.0cm的腺瘤癌变率17.2(26/151),1.0-2.0cm腺瘤癌变率为5.5%(15/271),广基腺瘤癌变率为11.5%(26/226),短蒂或亚蒂者为3.1%(18/574),绒毛状腺瘤癌变率22.1%(21/95),管状绒毛状腺瘤9.4%(15/159),管状腺瘤1.1%(10/872),结论:直肠,乙状结肠是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的好发部位,直径大于2.0cm腺瘤,广基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有较高的癌变危险性,积极治疗大肠腺瘤是防治大肠癌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Peutz-Jegher综合征(PJS)病理学特点及胃结肠镜联合治疗效果。方法为18例确诊为PJS患儿行胃镜及结肠镜联合切除消化道息肉,并对息肉的大小、分布部位及病理类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8例PJS患儿分次共切除98枚息肉,好发部位多在结肠(30/98,30.61%)和直肠(27/98,27.55%)。其中71枚行圈套器套扎切除术,27枚宽蒂、体大息肉行金属钛夹结扎后电切。均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好。98枚息肉中,错构瘤68枚,占69.39%,直径(1.53±0.42)cm,平均年龄(6.5±1.5)岁;腺瘤19枚,占19.39%,直径(1.91±0.31)cm,平均年龄(9.8±2.3)岁;炎性息肉11枚,占11.22%,直径(0.52±0.11)cm,平均年龄(4.3±1.2)岁。各病理类型息肉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721,P<0.001)。各病理类型息肉发病年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23.796,P<0.001)。结论儿童PJS错构瘤性息肉检出率较高,发病年龄比腺瘤性息肉的小,应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内镜下切除可见息肉,防治并发症。胃镜结肠镜下切除消化道息肉是治疗小儿PJS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肠镜检查并行内镜摘除结直肠息肉的患者739例,进行病理检查,分为腺瘤组451例和非腺瘤组288例,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739例结肠息肉中炎性息肉95例、增生性息肉112例,幼年性息肉80例、Peutz-Jeghers息肉1例,腺瘤性息肉451例。其中腺瘤组平均年龄高于非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出现便血比例高于非腺瘤组。腺瘤组息肉直径≥1cm、数量≥3个、腺瘤表面粗糙、糜烂和分叶,腺瘤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便血是结直肠腺瘤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尽早完善全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息肉并给予摘除,同时应注重监测及随访,预防癌变。  相似文献   

13.
大肠息肉癌变52例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78年10月~1994年12月间的52例大肠息肉癌变进行了回顾性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的分析,癌变率4,27%,50岁以上组最多见,占65.3%,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其中以绒毛状腺瘤、混合腺瘤癌变率较高,二者间无差异(p>0.05),管状腺瘤较低,与前二者差异明显(P<0.01),并发现1例炎性息肉癌变。直径>2.0cm,息肉癌变率明显高于2.0cm以下者(p<0.01),息肉基底愈宽愈短,癌变率愈高,广基息肉癌变率最高。大部分癌变息肉均有形态学改变。探讨了大肠癌的组织发生、息肉癌变因素及息肉癌变的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Livin和PTE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Livin蛋白和PTE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组织,30例大肠腺瘤、息肉组织,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PTE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组织及大肠腺瘤、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ivin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及结肠腺瘤、息肉组织中无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随组织病理分级的增加,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Livin蛋白和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Livin、PTE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年龄者结直肠息肉发病情况。方法:2005-2006于我院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的23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年龄、性别组人群结直肠息肉发病情况。结果:(1)2306例患者中637例(27.6%)检出结直肠息肉,其中1160例男性中检出375例(32.3%),1146例女性中检出262例(22.9%),男性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2)以10年区分年龄段,男女性大肠息肉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女性40~50岁年龄段息肉检出率为15.6%,显著高于前一年龄段30~40岁息肉检出率(7.0%,P<0.05)。余男女相近年龄段息肉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3)男女性50岁以上息肉检出率分别为44.7%及31.4%,均显著高于50岁以前息肉检出率(P<0.001)。(4)男女息肉均以左半结肠及直肠为主,腺瘤性息肉各占74.1%、67.9%(P>0.05),单发性息肉各占56.0%及52.7%(P>0.05)。结论:男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男女性息肉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40岁以上息肉检出率明显升高;男女性息肉在结直肠发生部位、病理及数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老年广基息肉病变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结肠镜下大肠黏膜切除术治疗117例共157枚大肠广基息肉.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1次圈套整块切除或分次圈套切除病变,回收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结肠镜随访.结果 全部息肉通过EMR1次切除,切除息肉大小在1~5 cm;腺瘤性141枚,增生性13枚,3例病理证实局灶癌变.4例出现腹痛,3例少量便血,发烧4例,不需要特殊处理.复查患者未有息肉残留者.腺瘤息肉异型增生程度与息肉大小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大肠广基息肉通过EMR切除完全,安全;腺瘤息肉的大小与异型增生密切相关,提示腺瘤息肉需要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大肠息肉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分为Ⅰ组(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25例、Ⅱ组(高频电凝电切术)20例、Ⅲ组(黏膜切除术)17例,对比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扁平无蒂息肉切除情况:Ⅰ组痊愈率(96.00%)、Ⅱ组痊愈率(72.22%)、Ⅲ组痊愈率(94.74%),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Ⅲ组之间及Ⅱ、Ⅲ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蒂或有蒂息肉切除情况:Ⅰ组痊愈率(65.22%)、Ⅱ组痊愈率(95.45%)、Ⅲ组痊愈率(89.47%),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Ⅲ组之间及Ⅱ、Ⅲ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扁平无蒂类型大肠息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疗效更突出,针对亚蒂或有蒂类型大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疗效更突出,未来可结合患者确切病情选择最适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检出率及临床内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检出率、临床、内镜特点及与癌变的关系。方法: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6~59岁),老年组(≥60岁)。比较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镜下表现、病理类型,对其中老年组的80例进行1~5a(平均3.5a)的结肠镜随访,并与青中年组的138例患者相对照。结果:青年组大肠息肉的检出率、癌变率均明显低于老年组及中年组,随年龄增长检出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多;息肉基底宽、体积大、数量多,癌变率高。结论:大肠息肉以老年组多见,腺瘤性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及病理类型是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大肠息肉者尽可能镜下摘除,定期随访,减少癌变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大肠腺瘤演化与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46例不同阶段的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18例早期癌变的大肠腺瘤和58例进展期大肠癌标本中的细胞凋亡。结果在腺瘤-癌序列的细胞凋亡中,腺瘤伴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及大肠腺瘤早期癌变、大肠进展期腺癌的凋亡指数(AI)分别为(0.188±0.083)%,(0.181±0.136)%,(0.168±0.094)%,(0.074±0.047)%和(0.067±0.038)%,依次递减,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0),大肠腺瘤大小之间、山田分型之间及不同的表面形态之间AI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大肠腺瘤演化与癌变过程中细胞凋亡能力逐渐减弱,细胞凋亡紊乱可能是大肠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ap43在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腺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1例大肠腺瘤组织中Cap43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肠腺瘤中Cap43表达的阳性率为83.60%,不同性别、部位、类型及有无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管状腺瘤Cap43积分光密度(IOD)明显高于绒毛状腺瘤(P0.01),伴有不典型增生的腺瘤Cap43的IOD与不伴有不典型增生的腺瘤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腺瘤中Cap43的低表达可能是预测腺瘤癌变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