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水杨酸钠作用后大鼠ABR及下丘EphA4mRNA表达变化,探讨下丘EphA4表达在水杨酸钠耳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肌注7天组(肌肉注射水杨酸钠175 mg/kg,每天2次,间隔8小时,连续7天),肌注14天组(水杨酸钠用法同前,持续14天),恢复14天组(肌注水杨酸钠14天后,停药恢复14天),恢复28天组(肌注水杨酸钠14天后,停药恢复28天)。对各组大鼠分别于相应时间点进行 ABR 检测后处死并迅速分离下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中EphA4mRNA表达。结果①肌注7、14天组大鼠的ABR反应阈分别为38.33±3.73、44.16±1.86 dB SPL,较对照组(30.83±1.86 dB SPL)明显升高(P<0.05);恢复28天组大鼠的ABR反应阈(32.50±2.50 dB SPL)与对照组(30.83±1.86 dB SPL)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肌注7天组和恢复14天组大鼠下丘 EphA4mRNA 表达(分别为:0.69±0.11、0.67±0.09)均低于对照组大鼠(0.99±0.01)(均为P<0.05);恢复28天组大鼠下丘EphA4mRNA表达(0.88±0.04)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后大鼠下丘的 EphA4表达呈可逆性下降,且与水杨酸钠注射后大鼠听功能损伤的变化一致,推测下丘神经元轴突中EphA4参与了水杨酸钠耳毒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对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及下丘GAD67和GABAAα1、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鼠下丘GAD67、GABAAα1、c-fos表达的改变在水杨酸钠耳毒性中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24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水杨酸钠组(肌肉注射10%水杨酸钠175 mg/kg,2次/d,连续28 d)、对照组(每天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8 d)。两组大鼠在处死前进行ABR检测并观察ABR反应阈及波Ⅲ潜伏期的变化,然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并迅速剥离下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下丘GAD67、GABAAα1、c-fos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①药物注射28 d后,水杨酸钠组较注射前以及对照组ABR反应阈明显升高,波Ⅲ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水杨酸钠组GAD67、GABAAα1、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GAD67、GABAAα1、c-fos均不同程度参与了水杨酸钠耳毒性的发生发展过程, c-fos表达的上调则可能与水杨酸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听觉中枢神经活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杨酸钠诱导耳鸣大鼠海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2B,NMDAR2B)的表达变化与大鼠耳鸣之间的联系。方法将1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水杨酸钠14天组(S14组)和腹腔注射水杨酸钠14天后停药恢复7天组(R7组),每组6只。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和造模结束后的惊跳反射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后处死大鼠并迅速分离出海马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TNF-α、IL-1β和NMDAR2B的表达。结果①S14组大鼠前脉冲抑制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提示耳鸣模型建立成功;②S14组大鼠的ABR反应阈为51±1.87 dB SPL,较对照组(36.67±1.05 dB SPL)显著升高(P<0.01);R7组大鼠的ABR反应阈为35±1.29 dB SPL,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14组大鼠海马TNF-α、IL-1β和NMDAR2B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R7组大鼠海马IL-1β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和NMDAR2B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水杨酸钠可诱导大鼠产生耳鸣,并可能通过上调大鼠海马区TNF-α、IL-1β和NMDAR2B的表达水平参与耳鸣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噪声暴露后大鼠听皮层及海马脑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探讨其在长期噪声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16只,随机分为噪声组和对照组各8只,噪声组暴露于100 dB SPL 白噪声28天,每天4小时,制成慢性噪声暴露模型,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造模结束后检测两组大鼠 ABR 反应阈,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IGF-1在听皮层和海马的表达。结果噪声组造模结束后 ABR 反应阈(80.62±4.58 dB SPL)较对照组(38.75±3.54 dB SPL)明显升高(P<0.05),听皮层及海马脑区 IGF-1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表达强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慢性噪声暴露可以使听皮层及边缘系统海马脑区 IGF-1表达增高,这可能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噪声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脉冲噪声暴露后不同时期大鼠听皮层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表达的变化。方法将5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及脉冲噪声暴露后3、7、14、28天组,每组10只。脉冲噪声暴露条件为:平均压力峰值156dB SPL,脉宽为0.25ms,暴露50次,每次间隔6s。于噪声暴露前及噪声暴露后即刻、3、7、14、28天检测各组大鼠ABR反应阈,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听皮层中的Ng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大鼠噪声暴露后即刻、3、7、14、28天各频率ABR反应阈均明显提高(P<0.05),噪声暴露后第7天,各频率ABR阈值有所恢复,第14天时趋于稳定;与对照组(0.68±0.08)比较,噪声暴露后第3、7、14天组大鼠听皮层中Ng的含量分别为0.96±0.05、1.11±0.05、0.78±0.04,显著高于对照组,第28天组为0.36±0.0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暴露后,大鼠ABR反应阈明显升高,听皮层Ng的表达呈现一个先上升后降低的过程,提示脉冲噪声刺激对大鼠听觉系统产生了一定持续性的影响,听皮层出现突触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模拟中长期微重力和噪声环境对大鼠听功能及内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6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给予持续尾部悬吊模拟微重力及飞船舱内噪声(稳态噪声+脉冲噪声)暴露,分别于悬吊及暴露前、悬吊及暴露3天、1周、2周、4周和8周后检测双耳ABR反应阈,并于悬吊及暴露3天、1周、2周、4周和8周取实验动物耳蜗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内耳的表达.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常规饲养,于实验前及实验3天、1周、2周、4周和8周分别检测双耳ABR反应阈,并于饲养8周后取耳蜗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实验前两组大鼠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悬吊及噪声暴露后各时间点ABR反应阈较空白组均明显增高(P<0.01),悬吊及暴露4周实验组大鼠ABR反应阈为90.00±4.26 dB SPL,明显高于3天、1周、2周及8周时(P<0.05);悬吊及暴露8周大鼠ABR反应阈(80.00±5.22 dB SPL)有所下降,与暴露2周(85.00±4.77 dB SPL)、4周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悬吊及噪声暴露后大鼠内耳细胞caspase-3的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增强,且在一定时间内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尤以悬吊及暴露4周时最明显,暴露8周时其表达强度较4周时明显下降.结论 模拟中长期微重力和噪声环境对大鼠的听功能有明显损伤,且与内耳细胞凋亡呈相同的趋势;微重力和噪声因素造成的听功能损伤可能与内耳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脉冲噪声暴露对大鼠下丘核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噪声暴露组24只,正常对照组不接受噪声暴露,噪声暴露组接受脉冲噪声暴露,噪声平均压力峰值156 dB SPL,脉宽0.25 ms,单次暴露6 s,共暴露50次.于噪声暴露前及暴露后3、7、14、28 d分别测试对照组及噪声暴露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然后取双侧下丘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灰度值检测各组大鼠下丘Gap-4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噪声暴露后各组大鼠ABR反应阈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噪声暴露后14、28 d组ABR阈值显著低于暴露后3 d组(P<0.05);噪声暴露后各组大鼠双侧下丘Gap-4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暴露后28 d组大鼠下丘Gap-4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暴露后3 d组(P<0.05).结论 脉冲噪声暴露可导致大鼠ABR反应阈显著升高,下丘Gap-43蛋白高表达;脉冲噪声暴露后不同时间大鼠ABR阈值升高和下丘Gap-43蛋白高表达的变化规律可能与听皮层突触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听觉发育关键期听功能的变化及听皮层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的表达。方法清洁级 SD 大鼠幼鼠50只随机分成出生后第14、21、28、35和42天组,每组10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 ABR 反应阈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及 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大鼠听皮层 GFAP 的表达。结果大鼠出生后第14、21、28、35、42天组 ABR 平均反应阈分别为84.5±4.97、70.5±3.69、58.5±5.80、37.0±4.83和35.5±3.69 dB SPL,除第35天组与第42天组之外,其余各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第14、21、28、35、42天组大鼠听皮层 GFAP 平均累积光密度值(IOD)分别为474.36±234.56、1465.93±474.96、2163.06±353.36、6572.01±808.88和7244.37±932.90,各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第14、21、28、35和42天组大鼠听皮层 GFAP 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6、3.07±0.07、4.92±0.05、6.88±0.03和8.92±0.04,各组间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出生后第14~42天其 ABR 反应阈逐渐下降,GFAP 表达逐渐增强,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有促进听皮层及听觉中枢的发育与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The management of base of tongue cancer has evolved steadily over time. Organ preservation with primary radiation therapy has produced excellent 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Concomitant chemotherapy has become important in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disease. Planned neck dissection after organ preservation therapy continues to be an integral step for regional control.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literature review of base of tongue cancer emphasizing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obtain optimal results in terms of cure and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探讨耳廓开放性外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23耳耳廓开放性外伤经彻底清创,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对位缝合。术后用抗生素抗感染、丹参扩张血管、罂粟碱改善微循环。结果 23耳中2耳失访,18耳完全成活,1耳部分成活,2耳完全坏死。结论 耳廓撕裂伤、断伤、带有皮蒂的耳廓离断伤,由于断端双侧血管丰富,经对位缝合后容易成活。但耳廓完全离断伤由于缺乏血供,经对位缝合后不易成活,可采用去皮血管植入包埋法,带肌蒂皮瓣移植法或尝试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血管吻合,以提高耳廓完全离断伤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