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髋关节假体松动、脱位等因素所致初次手术失败而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者,在术前进行精心入院指导及心理疏导,做好饮食指导及术前准备,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及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术后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75.86%。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效果与围术期康复护理质量密不可分,只有医、护、患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院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后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对17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人进行认真的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指导病人及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7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了翻修手术,没有人工关节的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髋关节功能经过锻炼半年后均弃拐行走,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创伤大,术前心理护理,认真准备,术后及时监测生命体征,预防髋关节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对人工全髋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病人的护理。[方法]7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同时加强术前准备及术后病情观察、负压引流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心理护理及防止伤口感染等。[结果]71例病人均顺利手术,住院16d~32d(20.0d±10.5d);出院后随访6个月~12个月,发生假体松动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1例,其他病人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加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髋关节假体松动、脱位等因素所致初次手术失败而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者,在术前进行精心入院指导及心理疏导,做好饮食指导及术前准备,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及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术后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75.86%.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效果与围术期康复护理质量密不可分,只有医、护、患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  银彩霞 《现代护理》2007,13(14):1335-133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我院83例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在采取常规手术配合的基础上,术前进行充分的特殊器械物品准备,选派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护士配合。结果83例全髋关节翻修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的术中配合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我院83例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在采取常规手术配合的基础上,术前进行充分的特殊器械物品准备,选派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护士配合.结果 83例全髋关节翻修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的术中配合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抑郁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8例,观察组采用抗抑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定;观察术后康复计划的完成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得分、康复计划的完成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抑郁护理可减轻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后的抑郁及提高康复计划的完成及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 THA)通过外科技术,将已磨损破坏的股骨头关节面切除、髋臼软骨面打磨,在关节表面装入人工关节。有 T HA 就有翻修,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松动、人工关节脱位、骨折、假体断裂及感染等,必须施行翻修术(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 RT HA )。全髋关节翻修术与首次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手术更为复杂、困难,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并发症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0月对6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翻修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随访时间9个月至3年,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率达89.3%。[结论]加强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本组住院16~32 d,平均18 d。出院随访2.5年,1例发生假体松动,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余25例均功能恢复良好,无假体脱位、断裂发生。结论:规范化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可减少老年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外侧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以及切口长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入路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DAA-THA)治疗大骨节病(KBD)性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的21例KBD性髋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随访1、6个月的Harris、WOMAC、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等现象。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WOMAC、VAS评分与术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DAA-THA治疗KBD性髋关节炎的损伤小,手术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已成为老年人创伤性股骨颈骨折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小切口微创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及患者痛苦,便于老年患者假体置换后早期康复。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创伤后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资料,均行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25例患者随访≥6个月。置换后复查X射线示假体位置良好;1例出现脱位,处理后未再发生脱位;1例下肢不等长,不影响行走。置换后9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5.7。置换后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质情况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说明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人工关节稳定性强、患者恢复时间短等优点,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  相似文献   

14.
陈长留  舒勇 《中国临床康复》2012,(35):6503-6507
背景: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效果好,但是有学者认为其术中暴露比传统切口差,置换后易出现假体安置位置差等并发症。目的:系统评价微创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1975/2011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文献资料,收集小切口微创技术与传统方法比较进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创小切口组在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手术用时方面优于传统长切口组,在术中及置换后并发症方面,两种技术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小切口组置换后近期(1年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传统切口组。提示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均较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微创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5年7月~2006年6月在我院骨科行微创全髋置换术的53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分别在术后2d~2周出现患肢肿胀,给予抬高患肢制动,抗凝治疗后痊愈出院,无肺栓塞发生。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实现方法。方法对89例拟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查体明确双下肢长度差异及髋周软组织张力情况,并拍摄骨盆正位片及患侧髋关节正侧位片,进行针对性的术前计划;术中利用折弯的克氏针及必要的软组织松解重建股骨偏距及软组织平衡;在术后的骨盆正位片上测量患侧髋关节与健侧髋关节在股骨偏距、髋关节旋转中心及双下肢长度方面的差异,并依据最后一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的功能。结果股骨偏距及髋关节的旋转中心重建满意,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5.2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是决定髋关节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分的术前计划及精细的术中操作是获得软组织平衡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给予术前护理和术后体位、抗凝、饮食等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31例患者平均住院14.5 d,均治愈出院.按疗效判定标准,出院时2级2例,3级5例,4级14例,5级10例;疼痛指数均由术前7~10分改善至0~3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后规范化、人性化护理和系统的康复训练是手术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哪种方式的效果更好仍有较大争议。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已发表的文献,探讨比较髋关节表面置换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的优缺点。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12年7月关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6进行统计学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置换后1年Harris评分、置换后1年美国加州大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置换后2年血清钻、铬离子水平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髋关节表面置换组置换后平均髋臼倾斜角大于全髋关节置换组。结果说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随访结果并无明显的差异,但二者远期效果如何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编制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感觉与功能评价量表(研究量表),并对该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访谈法编制含有10个条目的研究量表,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150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6个月使用研究量表、Harris评分量表和SF-36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量表术前与术后的Cronbach'sα分别为0.84,0.89;重测信度r=0.87;与Harris量表的关联效度术前、术后分别为-0.66,-0.68;与SF-36的关联效度术前、术后分别-0.40,-0.47;反应尺度为2.63,大于SF-36量表,与Harris量表接近.结论 研究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关联效度和反应度,并且测试简便、针对性强,可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对病人的感觉与功能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背景: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由于患者身体条件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对关节置换方式的选择是临床需慎重考虑的方面。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75例,全髋置换组38例,平均年龄(68.4±5.3)岁:半髋置换组37例,平均年龄(72.5±6.2)岁,对两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和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分级,置换中出血量及置换时间,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结论:75例患者均获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关节置换后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及髋关节行走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髋置换组平均置换时间长于半髋置换组,置换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半髋置换组(P〈0.05)。提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半髋置换,操作时间短,置换中出血少,且置换后疗效与全髋置换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