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航  蒋广元等 《医学文选》2002,21(5):631-632
1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8月 ,我们采取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 1 2例鞍上各类型和不同大小肿瘤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7例、女 5例 ,年龄 1 5~ 5 5岁 ,平均 34.0 8岁 ,2 0岁以下 4例 ,2 1~ 30岁 6例 ,31~40岁 2例。1 .2 症状与体征 以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者 6例 ,月经紊乱和闭经 2例 ,头痛 7例 ,性欲减退 1例 ,病史 1 0年以上者 3例 ,5年以上者 3例 ,3年以上者 2例 ,2年者 4例。1 .3 影像学检查  1 2例病人均行头颅 CT平扫和MR增强扫描 ,肿瘤呈囊性低密度 ,实性注药均匀增强者 1 0例 ,有明显钙化者 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鞍区颅咽管瘤病人,均行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8例达到肿瘤全切除,4例近全切,3例部分切除.术中垂体柄保留5例,术中断裂1例,术中未见垂体柄9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下丘脑结构和功能,对降低术后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建国  游潮  周良学  蔡博文  姜曙 《西部医学》2009,21(11):1866-1867,1869
目的探索额下-翼点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58例颅咽管瘤患者采取经额下-翼点入路切除肿瘤,并分析患者术前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效果、随访情况。结果158例颅咽管瘤患者经额下-翼点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全切138例(87.34%),围手术期死亡4例(2.53%)。术后尿崩129例(81.64%),癫痫发作9例(5.69%)。患者术后综合效果良好。平均随访56.3个月,27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7.53%。结论经额下-翼点入路能安全切除颅咽管瘤,死亡率、致残率低,术后并发症可预防,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采用Yasargil提倡的翼点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颅咽管瘤共7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5~62岁,平均21岁,其中12岁以下儿童44例;病程1~4年。1·2症状与体征视力下降45例,头痛42例,视野改变43例,多饮多尿26例,发育障碍20例,精神异常或嗜睡4例。1·3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行CT及MRI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征象。肿瘤部位:鞍内2例,鞍上11例,鞍内鞍上29例,脑室外型22例,脑室内外型8例。肿瘤直径:<2 cm 3例,2~4 cm 42例,>4cm 27例。伴梗阻性脑积水36例,肿瘤囊性17例,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鞍区5个间隙在巨大复杂颅咽管瘤全切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经翼点人路鞍区5个解剖间隙切除鞍区肿瘤8例,术中注意保护肿瘤周围的视神经、颈内动脉及发出的垂体上动脉。结果8例鞍区肿瘤,全切除7例(87.5%),大部切除1例,复发1例(12.5%)。结论翼点人路行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中,熟练掌握鞍区5个解剖间隙及垂体血供的显微解剖,是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及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经翼点入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对我科经翼点入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的27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小型4例,中型12例,大型11例;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17例随访患者出院均能正常生活及学习。经翼点入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时肿瘤及周围解剖结构显露效果好,该入路是治疗鞍卜颅咽管瘤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三脑室型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10例三脑室型颅咽管瘤患者均在全麻下经翼点入路开颅,显微镜下充分解剖侧裂池及鞍区各脑池,吸除脑脊液,使脑压充分下降,以利显露。探查鞍区各间隙,见间隙Ⅰ狭小,视交叉前置,Ⅱ、Ⅲ间隙亦无肿瘤迹象,而终板膨隆、饱满,故解剖终板池,于视交叉上方切开终板,经间隙Ⅳ切除肿瘤。结果:10例患者除1例因肿瘤钙化严重,与三脑室底粘连紧密,而行肿瘤大部分切除外,余9例均达到肿瘤全切。术后1例因癫痫,尿崩及电解质紊乱,经治疗无效死亡,余9例术后过程平稳,恢复正常工作。随访0.5-3a,9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迹象。结论:经终板入路是手术切除三脑室型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显微技术、轻柔操作,耐心细致地保护周围神经结构及下丘脑穿动脉,对降低术后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改良小翼点入路治疗颅咽管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改良小翼点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效果和意义 ,采用改良入路治疗 2 0例颅咽管瘤患者 ,并与同期经标准翼点入路 (筋膜间入路 )切除的 1 8例颅咽管瘤病例进行对照。结果显示 ,2种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而改良入路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好、平均住院日缩短 ,符合“微创”手术治疗的原则 ,是治疗颅咽管瘤等鞍区病变的可行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方法。方法对20例颅咽管瘤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病人年龄13~54yr,平均35yr,其中男12例,女8例。以视力障碍起病18例,尿崩症5例,隐性糖尿病3例,生长发育迟缓4例,头痛10例。术前均行CT和MRI扫描,肿瘤最大直径5cm。实质性9例,囊性变5例,混合性6例,肿瘤钙化14例。全部病人均在全麻后行翼点入路,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可以从视交叉前间隙、颈内动脉和视神经间隙及颈内动脉外侧间隙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1例术后10d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全部病例术后放疗效果尚待观察。结论 翼点入路是颅咽管瘤手术切除的首选入路,绝大多数病人可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鞍区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对46例颅咽管瘤病人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其中经翼点颞下入路11例,额下入路(包括转终板入路)14例,胼胝体-透明膈间隙-穹隆间入路2例,经皮层侧脑室入路4例,经口鼻蝶(或单鼻孔)入路1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69.6%),近全切除9例(19.6%),大部分切除5例(10.9%)。术后死亡1例。主要并发症:尿崩症18例(39.1%),电解质紊乱21例(45.7%)。结论:对颅咽管瘤病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利于在直视下显露并全切除肿瘤;熟练地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熟悉鞍区的解剖关系并重视术中对下丘脑的保护,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显微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年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侵袭性垂体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切17例(47%),近全切6例(17%),大部分切除13例(36%);复发5例(14%);死亡2例(5%)。结论:经翼点显微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显微解剖知识及操作技巧是提高全切率,恢复神经、内分泌功能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垂体脓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3例垂体脓肿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及抗感染治疗的经验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 男性6例,7例女性,年龄在22~59岁,主要症状为头痛,视力减退,垂体功能低下等.CT和MRI检查见鞍区或鞍区及鞍上病变,平扫呈囊性改变,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环状强化;MRI弥散成像(DWI)呈高信号.13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垂体脓肿.1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并发垂体危象及脑室系统感染后死亡.10例患者随诊5个月至6年未见复发,2例失访.结论 垂体脓肿经鼻蝶显微手术及合适的抗感染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从我院2002年7月-2005年1月间普通外科手术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142例中随机抽样56例作为实验组,从同期手术未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普通外科手术病例中随机抽样5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综合性、易感性诱发因素均可造成切口脂骑液化。危险因素中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低蛋白血症及抗生素的应用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外,肥胖、使用电刀、切口长度、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急症手术、糖尿病、性别等危险因素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加强外科基本操作,把好手术“进出”关,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加强病房及手术室管理,可减少或避免外科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输卵管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病例78例,随机选择同期本院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44例为对照组。记录其术前病史、阳性体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手术方式:输卵管妊娠部位切开取胚术、输卵管妊娠破裂清理病灶修补术及患侧输卵管切除术。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t=8.993,P〈0.05)、手术时间短(t=8.533,P〈0.05)、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t=11.979,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t=9.548,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t=7.744,P〈0.05),但手术费用较高(t=6.58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肉瘤34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提高早期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34例子宫肉瘤病例临床资料,其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24例、2例、6例、2例。平滑肌肉瘤8例,内膜间质肉瘤20例,恶性苗勒氏混合瘤6例。结果子宫肉瘤发病年龄最年轻28岁,年龄最大者71岁,绝经者16例,占47.05%。临床表现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首发症状者多见(58.87%),下腹压迫症状(23.5396)、盆腔包块(17.46%)、腹痛(11.76%)、阴道排液(5.88%)。主要体征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94.10%)。术前分段诊刮者18例,明确诊断4例(22.20%)。结论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术前诊断准确率低,诊断性刮宫是明确诊断的一种方法之一。术中肉眼见肿瘤切面呈鱼肉样,色灰黄或黄红相间者,肉瘤可能性大,术中快速切片是决定术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3 d内)显微手术结合抗痉挛药物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探讨及评估早期手术治疗的方法 和价值.方法 经脑血管造影(DSA)及CT血管成像(CTA)确定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共127例,行早期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合抗痉挛药物治疗,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早期手术治疗的手术入路选择、术中操作方法 和技巧及药物对症治疗等综合处理后的疗效、经验和体会.结果 127例病人术中探查均见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破裂动脉瘤周围有机化血凝块,在分离瘤颈中有2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治愈或好转109例,其中术后有一过性偏瘫或原有偏瘫加重23例、其中出院时明显好转18例,轻度残废9例,重度残废6例,死亡3例.结论 早期手术能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降低死亡率、减轻血管痉挛发生率及后续损害,血管痉挛发生仍是早期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并发症,抗痉挛药物术中、后的恰当使用,对预防脑血管痉挛及保护脑功能等方面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最小剂量手术方法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对47例(47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单纯巩膜外垫压+冷凝手术,术中均不放液,其中男34例,女13例,右眼29例,左眼18例,年龄17~65岁。视力:指数~0.5。所有患者术前均散瞳后行眼底镜、间接眼底镜、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并绘制眼底图。结果 47例患者中术后一次性复位40例,占85.1%;裂孔未完全封闭,形成鱼嘴,网膜下进液体4例,4例患者裂孔均位于下方,且术前视网膜隆起较高,行二次最小剂量手术,垫压物重新转移固定后均复位。发现新的裂孔1例。2例因发生PVR牵拉做了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复位。术后裂孔补充光凝12例。结论在间接眼底镜下行最小剂量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好的优点,术前精确检查、裂孔定位及严格筛选病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刘茂芳  陈小琴 《西部医学》2010,22(11):2090-2091,2093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中致输尿管损伤的治疗及预防。方法对8例妇科手术操作中所致输尿管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对8例病例的临床分析发现,妇科手术所致的输尿管损伤多发生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术中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得当,预后较好。结论妇科手术导致输尿管损伤是较少见的,但并发症较为严重。术前全面检查、熟练掌握盆腔局部解剖关系、严格操作规程是预防术中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发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颅咽管瘤的临床和手术资料。结果81例术后存活颅咽管瘤在6~62月内19例复发,其中全切除复发率5.3%(3/57)、次全切除复发率52.9%(9/17)、部分切除复发率100%(7/7)。24例未全切除病例中给予放射治疗5例,其中1例复发,未行放疗者复发率78.9%(15/19)。19例复发病例经手术治疗后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手术切除仍然是复发颅咽管瘤首选的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以减少复发,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手术的46例(92眼)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术眼视力、眼压和眼底情况,分析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等。应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后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患者术前患眼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LogMAR1.37±0.52,术后1周平均视力为LogMAR0.39±0.46,术后末次随访平均视力为LogMAR0.36±0.41,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8者68眼,〉0.3者22眼,〈0.3者2眼,术后较术前视力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P〈0.05,t=13.70,P〈0.05)。6眼术后发生葡萄膜炎,3眼术后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经治疗后视力好转。2眼术后检查发现有明显的眼底病变,视力较差。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疗效肯定,安全性高,术后定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如葡萄膜炎、后发性白内障、眼底病变等,有利于维持良好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