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儿童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儿童胃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我科1996年至1998年间100例3至15岁儿童胃镜活检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按1996年的Sydney胃炎标准对病变分级,分析和探讨儿童慢性胃炎的病理特点。结果 49%的儿童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而且炎症的程度和幽门腺萎缩明显高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淋巴滤泡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胃粘膜淋巴滤泡的发生与HP感染的关系,胃炎性质及活动程度对其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6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取粘膜组织作幽门螺杆菌(HP)检测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在HP感染的患者中粘膜淋巴滤泡的检出率为47.5%,而无HP感染者仅为13.1%,HP感染程度和产生的差异对淋巴滤泡的发生无显著影响;活动性胃炎中胃粘膜淋巴滤泡的发生率高于非活动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淋巴滤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胃粘膜淋巴滤泡的发生与HP感染可能有直接的关系,可作为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中一个较为恒定的形态学特征和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淋巴滤泡的发生率、分布及其相关病变,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HE、W-S银染及AB=PAS染色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组(HPAG)的淋巴滤泡(LF)发生率非常显著地搞于幽门螺杆菌非相关性胃炎组(HPNAG)。正常粘膜罕见LF。HPAG中的部分病人可见到LF扩大或融合、数量增加及滤泡中心细胞(FCC)核分裂指数增加。结论  相似文献   

4.
刘英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93-4594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及成人胃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8例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Sydney胃炎标准实施组织学及Hp观察。结果儿童Hp阳性胃炎中12例为中重度胃黏膜炎症,占66.67%;成人Hp阳性胃炎中15例为中重度胃黏膜炎症,占68.18%,两者较为相似。但在儿童Hp阴性胃炎中,21例为轻度胃黏膜炎症,占80.77%;在成人Hp阴性胃炎中,16例为轻度胃黏膜炎症,占72.73%,两者较为相似。相比成人及儿童患者中的Hp阳性、Hp阴性,轻、中重度胃黏膜炎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及成人胃炎活动性均同Hp感染之间存在直接关系,为降低胃癌及胃溃疡发病率,应从儿童时期做好Hp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淋巴滤泡(Lymphodfollicles,LF)属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是慢性胃炎组织中常见的病理改变。近年来研究认为,LF形成与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是机体对HP抗原刺激产生局部免疫应答的结果[1,2],但LF对清除HP似无明显作用,相反,可能对胃粘膜造成病理损害,并在一定条件下演变为MALT淋巴瘤[3]。本文对胃粘膜LF进行组织学分析,旨在探讨HP感染,LF形成与胃粘膜萎缩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为本院1997年1月~8月内镜下胃粘膜活检标本LF形成者,共64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24~67岁,平均4…  相似文献   

6.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月琴  王青 《铁道医学》2000,28(3):207-20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相关性。方法230例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黏膜组织Giemsa染色法进行Hp检测。根据Hp感染情况分组,比较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在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Hp阳性组12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黏膜腺体轻度萎缩84例(65.1%),中重度45例(34.9%);轻度肠上皮化生48例(37.2%),中重度23例(17.8%);轻度异型增生31例(24.0%),重度6例(4.6%)。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胃黏膜中重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重度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腺体中重度萎缩、肠上皮化生及重度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状态。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维生素也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我们用抗菌三联疗法加叶酸治疗感染Hp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经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报告为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采用Giemsa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两项均阳性者定为Hp感染,共观察74例,男56例,女18例,年龄20~66岁,平均38岁。1.2 方法 口服枸橼酸铋钾胶囊110mg,每日4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疣状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探讨疣状胃炎病因和病理。方法 选择胃镜下诊断为疣状胃炎的患者56例,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染色(吉姆萨染色)检测Hp感染,并作病理学诊断;另选慢性浅表性胃炎58例作对照研究。结果 疣状胃炎Hp感染率为66.07%,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为31.0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疣胃炎病理改变呈重度炎症改变者占64.29%,慢性浅表性胃炎占36.2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 (1)疣状胃炎与Hp感染密切相关;(2)疣状胃炎伴有明显的病理异常,临床上应重视其诊治和随访。  相似文献   

10.
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疣状胃炎 (verrucosagastritisVG)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 ,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等。国内学者对不同程度疣状胃炎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病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少见 ,我们将 1997— 2 0 0 1年胃镜检查发现的疣状胃炎 12 8例作为研象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将 12 8例分为二组 ,其中疣状胃炎伴糜烂组 38例 ,男 2 6例 ,女 12例 ;疣状胃炎不伴糜烂组 90例 ,男 6 4例 ,女 2 6例 ;二组年龄 2 0~ 72岁 ,平均 35岁。二组之间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2 方法2 .1 疣状胃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大样本方式进一步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2个月内在我院被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胃窦粘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共1658例,其中Hp阴性889例,Hp阳性769例。在Hp阴性病人中轻度慢性炎症(42.7%)比重度(22.1%)多见;在Hp阳性病人中轻度慢性炎症(7.5%)比重度(73.2%)少见;随Hp菌量的增加,重度炎症明显增加,轻度炎症明显减少;肠化生和粘膜萎缩在Hp阳性病人中多见,分别为20.2%和10.3%(其在Hp阴性病例分别为14.5%和7.5%)。结论: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它与胃窦粘膜慢性炎症程度及肠化生和粘膜萎缩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致十二指肠溃疡时胃窦炎症和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选择 4 8例有不同程度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 ,用组织学方法评定胃窦炎症程度 ,同时测定胃粘膜内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 IL 8、TNFα、MPO、MDA的含量均与胃窦粘膜的炎症程度和Hp感染的强度呈正相关 ,IL 8、TNFα、MPO、MDA之间也有明显的相关性 ,而IL 6与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中 ,炎症因子可能为联系Hp相关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高危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胃炎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对胃癌高发区成年人群(533人)做内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胃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Hp以组织学WS染色检查为标准,数据结果均做χ2检验。结果:(1)人群Hp的检出率为64.54%,活动性胃炎的检出率为69.42%。(2)活动性胃炎中Hp的检出率为92.43%。(3)Hp阳性组活动性胃炎的检出率为99.42%,明显高于Hp阴性组。(4)胃窦部及体小弯活动性胃炎的检出率高于胃底部;胃窦部高于体小弯。(5)Hp阳性者各活检部位的活动性胃炎组织中Hp的检出率均高。(6)Hp根除后活动性胃炎的检出率明显下降(5.77%),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1)Hp与胃炎活动性密切相关。(2)Hp的检出提示胃内有活动性炎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龙海华  梁秀兰  刘振鹏  贾安平 《海南医学》2013,24(15):2207-2208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组成的新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472例H.Pylori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4例采用胶体果胶铋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228例采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H.Pylori根除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有13例和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P<0.01);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9.18%(206/231)和85.46%(194/227)(χ2=1.429,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周末、8周末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Uc=2.387、2.413,P<0.05)。结论新四联疗法在H.pylori根除率上与含铋四联疗法接近,但在药物安全性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后者,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顶山市区居民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消化内科因胃部不适就诊的614例平顶山市区居民的胃镜组织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肠上皮化生与否进行对比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平顶山市区居民Hp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胃角(70.83%)和胃窦部(59.06%)Hp阳性率显著高于胃体(44.16%)、胃幽门(38.89%)、胃贲门(36.36%)、胃底(30.51%)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炎症病变、息肉、腺癌的Hp阳性率分别为48.75%、39.88%、74.60%,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上皮化生Hp感染率为74.32%,显著高于非肠上皮化生的3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腺癌、肠上皮化生为平顶山市区居民Hp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顶山市区居民Hp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发生部位无关,与其胃黏膜的病理类型及肠上皮化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窦粘膜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含量的关系。 方法 取7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粘膜组织作炎症活动性和炎症程度分级、Hp W -S染色和炎症介质含量测定。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粘膜炎症反应Hp阳性者比阴性者严重 ;且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粘膜炎症活动性和炎症程度分级与Hp感染分级呈正相关。Hp阳性者胃窦粘膜内炎症介质含量比Hp阴性者高 ,且炎症介质含量随着Hp感染程度和胃窦炎症反应的加重而升高。结论 炎症介质在Hp相关性胃窦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中起重要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炎患者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u W  Cao C  Meng H  Zhang J  Ma D  Zha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5):1037-1041
目的 研究胃炎患者口腔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p),并分析口腔内Hp与胃内Hp的基因型的异同。方法 依据Hp特异的尿素酶C和cag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PCR方法。检测和鉴定32例慢性胃炎患者不同牙齿的龈上和龈下菌斑(每人检查6个牙12份菌斑)中的Hp,并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菌斑和胃内Hp的基因型异同。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7例口腔内至少一份牙菌斑中检出Hp,共计384份菌斑有113份(29.4%)检测出Hp,龈下菌斑中Hp检出率(37%),显著高于龈上菌斑(21.9%)(P<0.01)。同一家庭4例患者中有3例菌斑与胃内Hp的SSCP带型相同,4例患者菌斑中至少有一种相同SSCP带型的Hp。结论 口腔Hp可能是胃Hp感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儿童,依据胃镜及Hp检测结果将这些患儿分为Hp阳性慢性胃炎组(n=40)、Hp阳性胃镜下无损害组(n=40)和Hp阴性慢性胃炎组(n=40)三组,对三组患儿的缺铁性贫血指标、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阳性胃镜下无损害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水平[(113.3±11.4)g/L、(77.5±6.5)fl、(12.3±11.5)μmol/L、(16.5±8.2)μg/L和(116.3±13.2)g/L、(76.6±6.5)fl、(12.5±6.5)μmol/L、(20.3±12.5)μg/L]均显著低于Hp阴性慢性胃炎组[(133.5±7.5)g/L、(87.2±6.3)fl、(19.5±5.3)μmol/L、(35.2±11.5)μg/L](P<0.05),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67.5±18.2)mmol/L、(73.5±18.2)mmol/L]均显著高于Hp阴性慢性胃炎组[(54.2±15.2)mmol/L],缺铁性贫血发生率[42.5%(17/40)、47.5%(19/40)]均显著高于Hp阴性慢性胃炎组[10.0%(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阳性胃镜下无损害组患儿的Hb、MCV、SI、TIBC、SF水平、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