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TV研究进展     
笔者阐述了TTV病毒学的基本特征;对TTV的基因变异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作了初步的探讨对TTV的检测方法作初步介绍;提出了TTV研究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型病毒TTV传播规律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血后新型病毒(TTV)传播规律及相关的研究,为预防和阻断TTV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套式PCR检测孕产妇静脉血、脐血和婴儿足跟血以及乳汁的TTV DNA,并对其阳性妇女所生的婴儿随访1年,以进行相关性调查分析。结果:102例孕产妇静脉血TTV DNA阳性检出率为53.9%(55/102);106例脐血TTV DNA阳性检出率为17.0%(18106);52例婴儿(均为TTV DNA阳性妇女所生)1周内足跟血阳性检出率为15.4%(8/52);55例TTV DNA阳性妇女的乳汁,有40例TTV DNA阳性检出率为72.7%(40/55);对55例TTV DNA阳性妇女所生的57例婴儿,出生后随访1年,除2例外有55名婴儿呈阳性结果。结论:TTV母婴传播率很高,可达96.5,且宫内感染率达15.4%。故认为应尽早制订相应的预防和阻断措施,有效控制宫内感染和监测阳性妇女乳汁中TTV DNA的含量,以降低婴儿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TTV肝炎6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英  谢宏琼 《云南医药》1999,20(3):188-189
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被发现后,为大多数肝炎患者找到了病原依据,但仍有部份肝炎患者病原不能确定。1997年日本学者报道TTV可致病毒性肝炎。我们采用PCR法对8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检测TTVDNA,结果6例阳性,现报道如下。临床...  相似文献   

4.
日本学者于 1997年底报道了一种与肝功能异常有关的 DNA病毒 ,并将其命名为 TTV病毒。经初步研究表明 ,这种病毒可能是一种新的非甲~非庚型肝炎的致病病原 [1 ] 。 1998年国内学者调查国人人群中也存在 TTV感染 [2 ] 。我们为了解山西地区 TTV感染状况 ,分析 TTV与肝炎临床的关系 ,探讨 TTV在肝炎发病中的作用与地位 ,而对不同人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人群与标本来源 :1非甲~非庚型肝炎病人血清标本收集于我科 1997— 1999年住院及门诊病人。全部病例血清甲、乙、丙、丁、戊及庚型…  相似文献   

5.
宋红  张宏伟 《河北医药》2004,26(3):263-264
肝炎是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目前在临床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无法用已建立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病原学分型,人们将其统称为非甲-戊型肝炎。  相似文献   

6.
从海洋软体动物芋螺中分离纯化的芋螺毒素是一类具有特异生物活性的小肽神经毒素,目前芋螺毒素一方面作为神经生物学的重要分于探针正广泛应用于相关靶受体的基础研究中,另一方面则用于研制特异诊断试剂及疗效特异的新药,并作为分子模型用新药设计,研究涉及蛋白质化学,化学,药理学,电生理及分子生物学等诸多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芋螺毒素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衰老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老是人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随着人类迈进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己被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本文综述了现代衰老分子生物学进展中的交联学说、差误成灾学说、生物钟学说、基因调节学说、剩余信息学说、转座因子假说和端粒学说。  相似文献   

8.
输血相关病毒(TTV)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目前已认识的甲、乙、丙、丁、戊和庚型肝炎病毒(HGV)之外 ,似存在其他的非甲~非庚型肝炎致病因子。1997年 12月 ,日本学者Nishizawaetal[1] 应用代表性区别分析 (RDA)技术 ,从 1例输血后非甲~非庚型肝炎病人 (TT)血清中获得 1个新的DNA病毒阳性克隆 (N2 2 ) ,将此病毒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记的序列比较 ,未发现相同的基因序列 ,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证实了N2 2 与输血后肝炎有一定的相关性 ,表明它有可能是一种新型的肝炎相关病毒 ,遂以病人名字命名为TT病毒 ,同时又与经输血传播病毒(Tr…  相似文献   

9.
戴成林  刘会春 《安徽医药》2009,13(5):558-560
胆囊癌是胆系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早期诊断率和手术切除率均较低,预后差。因此胆囊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希望能够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转归,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治水平。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国内外学者对多种与胆囊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作了研究,人们从胆囊癌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胆囊癌的分子转移机制以及胆囊癌的激素依赖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这些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癌的发生是有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的。自80年代以来许多技术相继开发应用到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类主要用于基因组DNA的检测,如肝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定位克隆,比较基因组杂交,代表性差异分析;用于cDNA或mRNA或mRNA水平的技术包括消减杂交、差异显示PCR、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DNA芯片及探微列陈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肝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1DNA水平的研究1.1 定位克隆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利用各种DNA多态性标记对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进而克…  相似文献   

11.
金属β-内酰胺酶分子生物学及酶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β-内酰胺酶能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而获得性金属酶可以通过整合子上的移动性基因元件使耐药基因在细菌之间传播,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更严峻的考验。通过对获得性金属酶分子及酶动力学特征进行阐述,更好地了解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耐药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认识抑郁症的本质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使人们对抑郁症的研究从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水平深入到受体后信号传导等领域。其中许多新的发现不仅为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还为新型抗抑郁药的研制提供了有利的证据。该文就近年来抑郁症的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干扰素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 《海峡药学》2007,19(1):7-10
干扰素(IFN)主要包括IFN-α、β和γ等,是一个大家族,具有多种调节功能,其生物学作用包括抗病毒、抗增殖、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等.文中针对lFN的产生、信号特导路径以及发挥作用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脂蛋白代谢过程十分复杂。从血浆中的酶和蛋白到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与受体 ,从细胞内的一些酶类到细胞核中的一些转录因子 ,这些生物活性因子无不参与了脂蛋白代谢的过程。调节它们可优化脂蛋白和脂质代谢 ,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作用。同时一些可作为新药设计的新靶点 ,据此有可能设计出一批具有新作用机制的药物 ,从而使调节脂蛋白代谢和抗AS的前景变得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分子生物学及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般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物、心理、社会有关,多年来精神病学家一直致力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探讨,以求找到其发生的相关生物学标志。本文综述了有关抑郁症发生的分子生物学、神经影像学等方面的研究,显示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抑郁症不同亚型之间有着不同生物学改变,因此推测它们之间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茶多酚抗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茶多酚占茶叶干重的 30 %左右 ,由 30多种酚性物质所组成。按其化学结构不同分为四类 ,主要有 :1.儿茶素属黄烷醇类。 2 .黄酮及黄酮醇类。 3.花白素及花青素。 4.酚酸类和缩酚酸类。绿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含量最高 ,约占茶多酚总量的 6 0~ 80 % ,红茶中主要有茶黄素和茶红素。有关茶及茶多酚抗癌作用的研究以往的报告多从化学预防的角度进行探讨 [1 .2 ] ,如抑制前体化合物形成终致癌物 ;一些酶的抑制干涉化学致癌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以及茶多酚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对多种致突变物、致癌物的致突变性及致癌性的抑制。近年来有关茶多酚可以抑制…  相似文献   

18.
蒋立虹  段昌群 《云南医药》2004,25(6):525-529
建造完美的心脏是艰难的,每年大约有3万个婴儿出生时,患有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先天性的心脏病(CHD),使先心病成为人类所有出生缺陷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寻找先心病相关基因,已成为当前的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虽然近几十年以来,对先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其发病的基础原因了解甚少。  相似文献   

19.
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检测肝外组织中经血传播病毒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单一经血传播病毒(TTV)阳性患者肝外组织中TTVDNA的表达。方法 采用地高辛标记TTVD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丙肝病毒NS3、庚肝病毒NS5等为阴性的5例尸检肝外组织标本。结果 3例(3/3)胰腺组织、2例(2/2)睾丸组织、1例(1/1)卵巢组织、2例(2/3)心肌组织、3例(3/5)肾组织检出阳性信号。杂交阳性信号主要为胞核型,仅在部分胰腺组织中出现  相似文献   

20.
食管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在临床应用已经多年,如何应用分子生物学诊断用于早期判断、预期肿瘤进展危险是近年研究的重点方向。笔者参考近年相关文献,系统总结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