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D是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取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1994-2005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2例实施了该项技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在C臂机透视引导下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3例.结果:153例患者治疗后6 ~ 12个月随访,按MacNab疗效标准评定:显效47例,有效78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达81.7%.结论: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CT引导下激光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联合应用激光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1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36个突出椎间盘,CT引导下穿刺突出椎间盘靶点,注射60 μg/mL臭氧3~5 mL,CT扫描观察臭氧分布情况,激光进行椎间盘内多点烧灼,再次向椎间盘内注射60μg/mL 臭氧10~15 mL,退针至椎间孔处注射40μg/mL 臭氧10 mL.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前、后VAS评分自身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根据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2%.结论:联合应用激光和臭氧能够优势互补,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治疗效果最大化,是一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医用臭氧(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DSA引导下对1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21G乙醇针向盘内注射及神经根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3个月,显效72例,有效8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达90.3%。结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PLD)联合椎间盘热修补术(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共治疗276个椎间盘。分析临床疗效以及适应证和禁忌证。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显效率85.3%,有效率9%,无效4.8%。结论:两种介入技术的结合,互补其不足,既能开口减压又保持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创伤小,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8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9):7233-7233
自2000—11以后国内南方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多家医院相继采用医用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以来,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种微创的方法已广泛应用,而科学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178例患者的护理,浅谈几点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7.
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应用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48例,取得较好效果,护理体会如下。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32~82岁。病史3个月~18a。均表现为患侧腰背痛及下肢麻木、疼痛,部分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跛行、甚至不能行走。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病变椎间盘主要分布在L4~5及L51。  相似文献   

8.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晖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01-2303
目的:评价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对78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97个椎间盘(L3/4 13个、L4/5 65个、L5/S1 19个),在x线监视下行经皮穿刺.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采用Williams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14~36个月)。疗效评估结果为优13例(17%),良48例(62%),可15例(19%),差2例(3%),优良率为79%。VAS疼痛评分,术前7.0~9.2分,平均(8.2±0.5)分;术后3d0.0~7.3分,平均(3.5±0.8)分:术后12个月1.0~8.5分,平均(4.2±1.0)分。术后3d及术后12个月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浓度医用臭氧腰椎间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21G乙醇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病变腰椎间盘。Ⅰ组:盘内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臭氧5~10 ml;Ⅱ组:盘内注射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5~10 ml。结果:随访12个月,Ⅱ组总有效率优于Ⅰ组。结论:盘内注入60μg/ml臭氧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应用臭氧介入治疗,进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结果:46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按照改良MacNab腰腿痛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7(36.9%),良26(56.5%),差3(6.5%),优良率93.2%。结论: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开展医患沟通,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背景: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微创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者,均应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5个月。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神经血管系统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评分及ODI评分明显改善(P 〈0.01);参照Macnnab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显示治疗后1周有效率达到94%,治疗后3月有效率为97%。说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近期功能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椎间盘突出症常用方法是经后正中入路髓核摘除、神经根管减压和刚性融合内固定,由此引起相邻节段的退变和腰椎生理活动受限是临床所面对的问题;而非融合固定的传统后正中入路则由于存在切口大、剥离广、腰背肌的失神经支配等缺点。 目的:观察经Wiltse入路腰椎动态稳定植入物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与传统后方入路的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纳入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分别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腰椎间盘摘除+腰椎动态稳定系统固定的患者46例,其中经传统后方入路25例,Wiltse入路21例。 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1个月,平均(13.8±2.4)个月。Wilste入路组患者切口长度、内固定中失血和内固定后引流均低于传统后方入路组(P〈0.05);但2组患者内固定后1周和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与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X射线显示所有患者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裂。提示Wiltse入路腰椎动态植入物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疗效与传统后方入路接近。  相似文献   

13.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两年随访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3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和非手术的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非手术治疗组150例患者采用卧硬板床休息、骨盆牵引、理疗及β-七叶皂甙钠静滴,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168例,确诊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1周行常规的腰背肌锻炼,平均随访2.1年。结果对照组优良率83.93%,非手术组优良率83.33%,两组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有些病例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14.
背景:腰椎各骨性结构参数的变化是下腰部脊柱骨性结构的形态改变的直接反应,这种改变很可能是在长期受到外在或内在因素影响后脊柱正常结构应变的结果,但不同参数反映的情况是否相同以及与对应的临床症状是否有相关性尚待探讨。目的:测量和比较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骨性结构参数,分析参数变化与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关系。探讨腰椎骨性结构的异常是否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以及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7例,同期于放射科行CT检查显示非腰椎间盘突出者143例作为对照组。按性别差异分为男、女组;按年龄分为25-34岁组、35-44岁组、45-54岁组、55-65岁组。测量的腰椎骨性结构参数包括棘突偏斜角、关节突关节角、腰椎曲度、腰椎曲度角、腰骶关节角。结果与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对照组的棘突偏斜角在L4、L5水平存在差异,数据不呈正态分布,应用秩和检验,Z值为-10.609,-12.074,P〈0.01。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对照组的关节突非对称性、腰椎生理曲度、腰椎曲度角、腰骶关节角在各年龄组及总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从性别上看,男、女组仅在腰骶关节角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0.01);各年龄段间比较,55-65岁组关节突非对称性、腰椎生理曲度、腰椎曲度角、腰骶关节角分别与25-34岁组、35-44岁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45-54岁组和25-34岁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腰椎骨性结构参数的变异不是直接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但腰椎骨性结构参数的异常在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选择常规康复治疗及臭氧介入治疗。结果:随访6~24个月,依据MacNab疗效标准评定:臭氧治疗组54例,其中显效22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常规康复治疗组50例,其中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2%。结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康复治疗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疗效和减少手术创伤,采用小切口开窗减压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41例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后植入人工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41例患者术后下肢主诉症状完全缓解;6例患者仍有轻微的感觉异常;8例患者伸拇肌力以及4例患者腓骨长短肌肌力由Ⅳ级恢复至Ⅴ级,4例患者伸拇肌力由Ⅲ级恢复至Ⅳ级;6例患者残存轻微腰痛,1例患者出现中度腰痛,通过固定、服用消炎镇痛药后症状缓解。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不增加患者痛苦,疗效确切,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17.
术后腰椎间盘炎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腰椎间盘炎保守、介入、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2002年5月收治的8例术后腰椎间盘炎的诊疗过程,比较保守、介入、手术3种治疗方法疗效、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保守治疗患者好转2例(2/8)。介入和手术治疗患者2例次好转(2/7),5例次治愈(5/7)。保守治疗时间与介入和外科术后恢复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后恢复时间均值(19.7天)明显短于手术后恢复时间均值(31.5天)。结论:腰椎间盘炎保守治疗时间长,疗效不确切;外科手术治疗可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显著,但术后仍需较长恢复时间;介入治疗能以更小的创伤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时间短;可作为腰椎间盘炎治疗时优先考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先天性及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电图改变已被广泛研究,而对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患者椎旁肌肌力肌电图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应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的肌电活动,评估两侧肌力,揭示腰椎侧凸的特殊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产生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的成人患者26例,均行腰椎侧路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治疗前后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测量腰椎侧凸Cobb角及躯干偏移距离,行表面肌电图检查,测量两侧椎旁肌大力收缩募集电位值,评估腰椎间盘突出水平两侧椎旁肌肌力。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所有患者腰椎侧凸明显减少,脊柱冠状面平衡恢复。患者治疗前腰椎侧凸Cobb角为(11.81±3.50)°,治疗后为(2.65±3.10)°,腰椎侧凸明显减少,平均差值为(9.15±2.8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躯干偏移距离为(5.92±3.20)cm,治疗后为(0.32±0.26)cm,平均差值为(5.59±3.08)c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P〈0.05)。治疗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为78%,治疗后平均为4%。突出节段水平治疗前凹侧屈曲时凹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为(0.21±0.12)m V,治疗后为(0.88±0.26)m V,平均差值为(0.59±0.27)m V;治疗前凸侧屈曲时凸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为(0.29±0.12)m V,治疗后为(0.88±0.25)m V,平均差值为(0.67±0.27)m V,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平均差值为(0.003±0.020)m 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至少1年,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无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以上结果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椎侧凸为代偿性侧凸,早期行腰椎侧路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可以纠正腰椎侧凸。椎旁肌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生物力学方面研究腰椎间盘突出部分的可回纳性,指导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的病例选择,方法:对166例行PLD治疗的病例做了生物力学的前瞻性研究。研究轴位牵拉直腿抬高试验和下蹲抱膝,前屈背伸试验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轴位牵拉健侧下肢状态下患侧直腿抬高时坐骨神经牵拉痛减轻者,行PLD治疗的疗效优于轴位牵拉健侧下肢患侧直腿抬高时坐骨神经牵拉痛仍存在或加重者,下蹲抱膝前曲时患侧下肢放射痛减轻或立位前曲时下肢疼痛减轻,同时背伸时疼痛仍然存在或略有加重者,这类患者的PLD疗效高。结论:轴位牵拉直腿抬高试验和下蹲抱膝,前屈背伸试验有助于术前合适病例的选择,对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与程度,分别采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其中采用单开窗法2l例,双开窗法9例,半椎板切除法6例。结果:36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优良率91.7%。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强调早期手术以及术中注意保持脊柱稳定性,术中仔细探察椎管和切除突出的髓核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