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糖对缺氧缺血(HI)新生大鼠脑内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7日龄SD新生大鼠通过调节25%葡萄糖的注射次数、时间或禁食12 h,分别建立单纯低血糖组、HI组、HI前低血糖组、HI后低血糖组、HI前轻度高血糖组、HI后轻度高血糖组、HI前重度高血糖组以及HI后重度高血糖组:另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分别在HI后2、24、48、72 h及7 d对各组新生大鼠脑内GLUT1基因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组GLUT1基因表达量随日龄增加而增高.HJ可引起GLUT1基因表达量的短期上调,至HI后72 h及7 d则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组(P<0.01).HI前低血糖组GLUT1基因在HI后各时段均低于曾经HI各组,其中HI后48 h及HI后7 d显著低于HI组(P均<0.05).HI前重度高血糖可明显上调GLUT1基因表达量,在HI后多数时段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曾经HI各组(P<0.05或0.01).HI前轻度高血糖对GLUT1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如HI前重度高血糖组.在HI后无论轻或重度高血糖组以及HI后低血糖组,其GLUT1基因表达时相均与HI前低血糖组类似.结论 结合过去系列研究结果提示,HI前低血糖可使GLUT1基因表达和产物合成明显下调、脑病理改变加重;HI前重度高血糖则使GLUT1基因表达和产物合成明显上调、脑病理改变显著改善.提示在HI前预先补充足量葡萄糖,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脑内应对HI的侵袭、改善缺氧缺血程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血糖水平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内GLUT3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内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cose transporter 3,GLUT3)合成的影响。方法 在成功建立了缺氧缺血合并高,低血糖新生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定量检测新生大鼠脑内海马和皮质部位GLUT3的合成。结果 正常情况下GLUT3随日龄增加而合成增加;缺氧缺血可引起GLUT3合成在短期内明显增加,但在HI后期降至较低的水平;HI前低血糖使GLUT3合成在HI后期更进一步降低;HI前重度高血糖则可引起各时段GLUT3合成明显增加,尤其在HI后期仍保持一定的水平。结论 在缺氧缺血前预先补充足量葡萄糖,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脑内应对缺氧缺血的侵袭、改善缺氧缺血程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分子水平研究脑缺氧缺血 (HI)损伤后脑内能量衰竭的发病机制 ,为今后建立安全有效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SD新生大鼠 1 0 0只 ,分为HI组及正常组 ,各组新生大鼠分别于HI后 2、2 4、48、72h及 7d在无菌操作下断头取脑 ,分取右侧脑组织、皮质及海马组织 ,应用RT PCR方法 ,探讨各组各时段新生大鼠脑内葡萄糖转运蛋白 1 (GLUT1 )和葡萄糖转运蛋白 3(GLUT3)基因表达情况 ,以研究脑HI对GLUT1基因和GLUT3基因表达影响。结果 正常情况下GLUT1和GLUT3基因均随日龄增加而表达增高 ,海马部位表达普遍高于皮质部位。HI可致GLUT基因表达明显增高 ,皮质部位表达普遍高于海马部位。HI后 2 4h达高峰 ,至HI后 7d则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 GLUT基因表达上调对于维持脑组织能量供给、延迟由能量衰竭引起的级联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血糖水平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病理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894-897
目的探讨不同葡萄糖水平对缺氧缺血(HI)新生大鼠脑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对7日龄SD新生大鼠通过调节葡萄糖注射液的注射次数及时间或禁食12 h,分别建立单纯低血糖组、HI组、HI前低血糖组、HI后低血糖组、HI前轻度高血糖组、HI后轻度高血糖组、HI前重度高血糖组及HI后重度高血糖组;另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各组新生大鼠分别均于HI后2、24、487、2 h及7 d断头处死,光镜下行脑病理检查并做病理评分。结果HI后2、244、87、2 h和7 d各时段中,以HI前低血糖组的改变最为明显,HI后7 d的病理评分高达280分。HI后低血糖组的病变程度仅次于HI前低血糖组(180分)。各组中以HI前重度高血糖组的病变程度最轻(9.2分)。余各组病变程度与HI组相似(100分左右)。脑病理改变以坏死为主,在坏死灶边缘可见散在变性神经元。除HI前高血糖组的病变主要累及皮质外,各组在皮质及海马两个部位的受累几率基本均等。结论HI前低血糖可进一步加剧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性损害,HI前高血糖则可明显改善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基因及其产物在调节脑内能量代谢方面有重要作用,近来葡萄糖在围产期缺氧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该研究拟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内GLUT3基因表达的影响,评估葡萄糖的缺氧缺血脑保护作用。方法:对7日龄SD新生大鼠通过调节25%葡萄糖的注射次数及时间或禁食12h,分别建立单纯低血糖组,缺氧缺血(HI)组,HI前低血糖组,HI后低血糖组,HI前轻度高血糖组,HI后轻度高血糖组,HI前重度高血糖组以及HI后重度高血糖组;另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应用RT-PCR方法,分别在HI后2,24,48,72h及7d对各组新生大鼠脑内GLUT3基因进行测定。结果:正常组GLUT3基因表达量随日龄增加而表达量增高,HI可引起GLUT3基因表达量的短期上调,至HI后72h及7d则非常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HI前低血糖组GLUT3基因表达量在各缺氧缺血组中为最低,尤其在HI后72h显著低于HI组(P<0.05)。HI前重度高血糖可明显上调GLUT3基因表达量,在HI后大部分时段的GLUT3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或0.01)。HI前轻度高血糖对GLUT3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如HI前重度高血糖组。在HI后无论轻或重度高血糖组以及HI后低血糖组,其GLUT3基因的表达时相均与HI前低血糖组类似。结论:结果提示HI前低血糖可使GLUT3基因表达和产物合成明显下调、脑病理改变加重;HI前重度高血糖则使GLUT3基因表达和产物合成明显上调、脑病理改变显著改善;在缺氧缺血前预先补充足量葡萄糖,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脑内应对缺氧缺血的侵袭、改善缺氧缺血程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 IBD)后脑内负责葡萄糖转运的两个重要蛋白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与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表达的变化,揭示H IBD后脑内能量衰竭的发病机制。方法:将30只7日龄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对照组(n=5)和H IBD组(n=20)。H IBD组大鼠模型的制备参照R ice。方法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8%低氧暴露1 h。假手术对照组只分离右侧颈动脉,不予结扎和缺氧。缺氧缺血后1,3,5,10 d各处死5只H IBD大鼠,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内GLUT1及GLUT3表达,并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结果:正常新生大鼠脑内微血管即可见GLUT1表达。H IBD后1 d,缺血侧半球GLUT1表达略有增加,3 d达高峰,至5 d时仍高于正常,10 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H IBD后1 d,GLUT3表达无明显变化,3 d时GLUT3表达已明显减少,5 d时进一步减少,10 d时仍显著低于对照组。GLUT3表达减少最显著的部位为海马CA1区。结论:H IBD后脑内GLUT1和GLUT3的表达异常可导致脑能量代谢途径改变,加重缺氧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及影响损伤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孕酮干预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海马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GLUT1 mRNA和GLUT3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孕酮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7日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孕酮组.缺氧缺血组及孕酮组新生大鼠先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再吸入80 mL/L氧气和920 mL/L氮气混合气体2 h,建立缺氧缺血动物模型;孕酮组于建立模型前30 min按8 mg/kg腹腔注射孕酮溶液.假手术组新生大鼠仅作右侧颈总动脉分离.缺氧缺血后24 h,各组新生大鼠断头处死,取脑海马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海马GLUT1 mRNA和GLUT3 mRNA的表达.结果 缺氧缺血组GLUT1 mRNA和GLIUT3 mRNA的表达分别为0.674±0.083、0.785±0.093,显著高于假手术组(0.374±0.061、0.519±0.060)(Pa<0.01);孕酮组GLUT1 mRNA和GLUT3 mRNA的表达分别为0.957±0.077、1.138±0.090,显著高于假手术组(0.374±0.061、0.519±0.060)和缺氧缺血组(0.674±0.083、0.785±0.093)(Pa<0.01);正常组GLUT1 mRNA和GLUT3 mRNA的表达分别为0.363±0.063、0.503±0.085,与假手术组(0.374±0.061、0.519±0.060)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a>0.05).结论 孕酮通过上调GLUT1 mRNA和GLUT3 mRNA的表达增加脑内葡萄糖的转运,以维持脑组织的能量供给,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5):382-385
目的电镜下观察葡萄糖水平对缺氧缺血(HI)新生大鼠脑皮质和海马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单纯HI组、HI前高血糖组、HI前低血糖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各组于HI后72h断头处死,脑组织置2%戊二醛溶液中固定,透射电镜下待检。结果单纯HI主要引起海马部位的病理改变,皮质病变相对轻微。HI前低血糖组的脑病理改变呈进一步加剧,海马部位多见神经元坏死,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内线粒体空泡变明显,核周细胞器减少或消失。HI前高血糖组的脑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单纯HI组和HI前低血糖组,未见神经元坏死,仅表现为线粒体轻度肿胀以及胶质细胞明显增生。结论HI前低血糖可进一步加剧新生大鼠的脑缺氧缺血损害,HI前高血糖则可明显减轻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IAPl)的变化。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采用RT-PCR技术检测缺氧缺血(HI)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脑组织中cIAP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中有cIAPl基因表达,HI组cIAPl基因表达明显下调,且随HI后时间的延长,cIAPl基因表达在HI后6h开始下调,24h下调最明显,48-72h有所回升。结论脑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clAPl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Caspase-1mRNA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后Caspase 1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制备新生大鼠左脑HIBD模型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HIBD 12、2 4、72 ,96h不同时点脑皮质Caspase 1mRNA的表达 ,同时观察光镜下神经元坏死情况。结果 假手术对照组有少量Caspase 1mRNA表达 ,HIBD 12hCaspase 1mRNA的表达仍较少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IBD 2 4~ 96hCaspase 1mRNA的表达逐渐增多 ,达高峰 ,同其他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光镜下HIBD 2 4~ 96h神经元坏死明显加重。结论 新生大鼠HIBD可诱导Caspase 1mRNA的表达 ,可能参与了新生儿HIBD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缺血(HI)合并高或低血糖新生大鼠脑内-对调控凋亡基因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变化,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评估葡萄糖对缺氧缺血脑保护效果。方法将7日龄SD新生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HI组、HI前低血糖组、HI前高血糖组以及HI后高血糖组,应用竞争性RT-PCR技术,分别于HI后0、2、6、12、24、48、72h及7d对各组新生大鼠脑内Bcl-2基因和Bax基因进行测定。结果正常情况下,Bcl-2基因和Bax基因在脑组织中无明显表达或仅有微弱表达。HI可引起这对调控凋亡基因的表达反应性增强,其中Bcl-2基因的表达高峰在HI后12h,Bax基因的表达高峰在HI后24h,在HI后48~72h,这一对基因的表达分别回落至低水平。血糖浓度对这一对基因的表达时相有明显影响。HI前高血糖组Bax基因的表达呈明显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呈明显上调,其表达高峰较其余各组晚12h。HI前低血糖组Bax基因的表达呈明显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则明显下调。HI后高血糖组的表达时相类似HI组,假手术组的基因表达则等同于正常组。结论结合本研究组已完成的脑细胞凋亡形态学结果,本研究进一步提示,通过上调Bcl-2基因和下调Bax基因的表达,高血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HI后脑细胞的凋亡;低血糖则通过下调Bcl-2基因和上调Bax基因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加剧了HI后脑细胞的凋亡。结合临床,如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在生后早期进行葡萄糖的合宜补充以及高危孕妇在临产前输注足量葡萄糖,有可能减轻窒息儿的脑病变程度,改善高危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血浆及脑脊液 (CSF)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的变化 ,探讨PAF在HI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于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采集患儿血浆和CSF ,采用生物活性法检测血浆及CSF中PAF水平 ,并分析其与脑损伤和 1minApgar评分的关系。 结果  1.HIE患儿急性期CSF中PA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 (P <0 .0 1) ,且与病情轻重呈明显正相关 (r =0 .6 5 P <0 .0 1) ;急性期中度与重度HIE患儿血浆PA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与病情轻重呈明显正相关 (r =0 .5 9 P <0 .0 1) ,而轻度患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2 .血浆PAF水平与CSF中PAF水平呈正相关 ,血浆及CSF中PAF水平与脑损伤程度及 1minApgar评分呈明显正相关。 结论 PAF可能参与新生儿HIE的发病机制 ,CSF中PAF水平可作为判断HIE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美金胺和黄芪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夹闭新生大鼠双侧颈总动脉1h、缺氧2h,建立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新生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再灌注组(HIR组)、美金胺治疗组、黄芪治疗组、黄芪和美金胺联合治疗组,每组12只,于术后6h或48h处死。取耳间线前2mm水平做冠状位脑组织切片,通过脑组织病理检查及病理评分评估美金胺和黄芪的脑保护效果。结果 缺氧缺血可引起新生大鼠明显的脑病理改变,经单独或联合应用黄芪和美金胺后,新生大鼠的脑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各治疗组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美 金胺和黄芪对治疗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在意义,尤其两药联合治疗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损伤,有望获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正常血糖浓度的不同范围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预后的影响 ,探讨改善预后的措施。 方法  对收治血糖正常浓度不同的 16 1例HIE患儿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高浓度值的正常血糖HIE组 (高值组 )疗效及预后显著高于低浓度值的正常血糖HIE组 (低值组 ) (χ2 =4 0 33,P <0 0 5 ;χ2 =4 4 2 9,P <0 0 5 )。中浓度值的正常血糖HIE组(中值组 )与低值组比较 ,疗效及预后差异均无显著性 (χ2 =0 0 79,P >0 0 5 ,χ2 =0 0 2 0 1,P >0 0 5 )。 结论  早期诊治 ,维持内环境稳定 ,尤其是保持血糖浓度在正常的高值是提高HIE患儿疗效 ,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乳酸 /肌酐比值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关系。方法 选择有窒息史的新生儿 4 0例为观察组 ,按病情分为轻度HIE组、中重度HIE组 ;正常足月新生儿 38例为对照组。用生化法测定生后 6h内及 4 8~ 72h内尿乳酸 /肌酐比值。结果 生后 6h内尿乳酸 /肌酐比值中重度HIE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度HIE组 (P <0 .0 1)。以 0 .4 5为界值判断中重度HIE发生敏感度为 93.3% ,特异度为 98.3%。结论 生后6h内尿乳酸 /肌酐比值对判断中重度HIE的发生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作为一种快速、经济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猪海马皮层细胞色素C氧化酶 (COX)活性变化。方法 50只 3d新生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假手术组 )。实验组制成HIBD模型后置空气中 ,根据在空气中放置时间分 4组 (0h组 ,2 4h组 ,48h组 ,72h组 ) ,每组 10只。每只新生猪分离左侧海马皮层线粒体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COX活性 ;采用SDS -PAGE分析线粒体蛋白改变。结果  1.0h组COX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再灌注时开始下降 ,2 4h组活性最低 (P <0 .0 5) ,然后逐渐回升 ,但 72h组仍未恢复至对照水平(P <0 .0 5)。 2 .SDS -PAGE示 2 4h组、48h组和 72h组线粒体蛋白成分和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HIBD后再灌注线粒体COX活性下降 ,线粒体蛋白成分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此为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的直接原因 ,也是HIBD中线粒体对神经元凋亡起关键作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神经肽Y(NPY)与催乳素(PRL)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2例新生儿HIE及12例对照组血浆NPY与PRL水平变化。结果 HIE组急性期血浆NPY与PR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中、重度HIE急性期血浆NPY与PRL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P均<0.01);HIE惊厥组急性期血浆NPY与PRL水平显著高于非惊厥组(P均<0.01)。病程中NPY与PRL水平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NPY和PRL水平与HIE脑损伤及其程度密切相关,并与HIE惊厥发作有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脑损伤程度及惊厥是否发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