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借鉴祖国医学的理论,考察古人、令人饮食起居的变化,列举典型病例,提出胃脘痛从肾论治是一种应当采信并给予重视的治疗方法。对当今人们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重当时疗效,轻彻底治疗,舍本逐末,不重视祖国医学理论的研究的现象的矫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5.
慢性泄泻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肝论治泄泻 ,屡获效验 ,现将治疗心得阐述于下 ,供同道参考。1 疏肝止泻肝为乙木 ,具生发条达之性 ,肝之疏泄既可助中焦之运化 ,也能调肠腑之传导。然肝气淤滞 ,克侮脾土 ,致使木郁土虚 ,运化失职 ,遂发腹痛、腹泻 ,便带泡沫粘液 ,伴见两胁胀满 ,脘腹不舒 ,纳呆、脉弦等症。其症往往随情绪波动而加重。正如《医碥·泄泻》中云“有肝气滞 ,两胁痛而泻者名肝泻”。治宜疏肝健脾为主 ,方选痛泻要方加减。患者1,女 ,4 8岁。 1年前与其夫争执后 ,即感脘腹胀满不适 ,3日后腹痛且泻 ,便溏薄多沫 ,矢气则舒 ,观前医用药多为健脾补肾之方。来… 相似文献
6.
7.
心悸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悸是临床常见症、多发症,大多医家从心肾论治。笔者受前贤启发,对有些心悸病人,从肝论治,取得较好疗效,略论于下。1 文献溯源 前贤从肝论治心悸,较多专题论述。肝郁致悸始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并载解郁方:“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四逆散主之。”明·虞搏《医学正传》曰:“夫怔忡惊悸之候,或因怒气伤肝……。”清·李冠仙《知医必辨》对此亦有论述“肝气一动……又或上而冲心,致心跳不安。”汉·华佗《中藏经》提出肝热致悸“肝中热,则喘满而多怒……睡中惊悸。”金·孙思邈《千金要方》说“治肝实热,阳气伏邪热……犯悸。”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提出阴虚悸“怔忡之病,心胸筑筑振动,惶惶惕惕,无时得宁者是也……此证惟阴虚乃劳损之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从肝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志强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2(3):161-162
冠心病治则,多以从心论治,笔认为,其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提出从肝论治的依据,并设疏肝理气、清肝泄热、平肝熄风、养血柔肝、温经散寒,从肝论治5法。以相应的药物随证加减应用于临床,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10.
11.
冠心病从肝论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秀飞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17(6):37-38
本文从祖国医学的脏腑相关理论论出发,探讨了心肝两脏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及冠心病与肝的关系,并试图运用现代医学观点从性格行为医学、时间发病医学角度论证了冠心病可以从肝论治,脂出了理敢解郁法是冠心病从肝论治的根本方法,丰富了冠心病的治法,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肝论治胃脘痛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的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的胃溃汤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急、慢性胃炎 ,胃窦炎 ,胃癌 ,胃神经官能症等病 ,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者。在胃脘痛的辨治中 ,发现除寒热虚实外 ,常伴有肝的症状 ,应用从肝论治或肝脾同治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观察中医门诊病人 1 0 0例 ,其中女性 6 8例 ,男性 3 2例 ,病程最长者1 5年 ,最短者 1个月。1 .2 基本分型1 0 0例病人中 ,属肝郁气滞型 3 5例 ,症状 :胃脘胀满 ,攻撑作痛 ,痛连两胁 ,胸闷嗳气 ,善太息 ,每因烦恼郁怒而痛作 ,苔多薄白 ,脉弦。肝… 相似文献
13.
从肝论治老年抑郁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丽朵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3):19-20
探讨从肝论治老年抑郁症。具体疗法为清火泄胆、柔肝和志法.化痰醒神、健脾调肝法.补益心脾、养肝益志法.滋阴潜阳、抑肝明志法。并附验案四则。 相似文献
15.
于志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3)
冠心病治则 ,多以从心论治 ,笔者认为 ,其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提出从肝论治的依据 ,并设疏肝理气、清肝泄热、平肝熄风、养血柔肝、温经散寒 ,从肝论治 5法。以相应的药物随证加减应用于临床 ,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糖尿病从肝论治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涯松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5):304-305
历代医家对糖尿病多遵循肺燥、胃热、肾虚,以滋阴清热为治疗大法。本文提出从肝论治的观点,认为肝疏泄功能正常与否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交感神经兴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变化是肝气郁结引发糖尿病的病理学基础,肝郁气滞血瘀所致血液高凝高粘状态是糖尿病诸多血管并发症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