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肺血流和(或)肺动脉压力情况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手术时活检肺组织中肺血管维甲酸受体(RARα、β、γ亚型)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收集先心病及非先心病患儿开胸手术病例共31例,其中无高肺血流及肺动脉高压的非先心病手术对照组病例6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高肺血流组7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组18例.手术时取右下肺组织,连续切片后采用小鼠抗人RARα、β、γ亚型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显色,图像分析观察三种血型相对表达面积,同时分析其与肺高压组肺动脉压力、HE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中RAR α、β、γ亚型阳性表达面积均较对照组及高肺血流组明显减少(P均<0.01),而对照组与高肺血流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高压组RAR各亚型相对表达面积与肺动脉压力无相关性(r=0.03~0.42,P均>0.05);RARα、β表达与HE病理分级有相关性(r=0.59、0.52,P均<0.01),RARγ与HE病理分组无相关性(r=0.21,P>0.05).结论 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中RAR各亚型表达均有减少,且RARα、β表达减少随肺血管病变程度加重而愈加明显,提示RAR可能参与了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肺血管重建过程.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高压 (PH)是先天性心脏病 (CHD)常见的并发症 ,术前正确评价PH ,对于判定手术适应证 ,选择手术方式及提高术后疗效均具有重要的意义[1,2 ] 。目前对肺高压的诊断主要依靠心导管检查及肺活检。但受方法学的影响 ,有时不能直接、如实地反映PH的程度和性质[3 ] 。近年来选择性肺动脉造影 (SPA)开始用于PH的诊断[4 6] 。 1998年 10月~2 0 0 0年 4月我们对 5 2例CHD患儿行SPA检查 ,观察了动力型及梗阻型PH的SPA影像学征象 ,总结如下。对象CHD 5 2例。男 2 6例 ,女 2 6例 ;年龄 2~ 14 8(7 6±3 6 )岁。心内…  相似文献   

4.
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Ⅰ型胶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动脉Ⅰ型胶原的变化,探讨肺血管结构重建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MCT组(n=6)和对照组(n=6)。MCT组腹腔注射MCT(60 mg.kg-1,第1天),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9 g.L-1盐水。实验3周后,测定各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比值[RV/(LV+S)]、大鼠体质量;光镜下观察其肺组织HE染色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肺动脉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T组大鼠mPAP及RV/(LV+S)显著升高[mPAP:(10.60±2.06)mmHg(1 mmHg=0.133 kPa)vs(32.40±3.24)mmHg,P<0.01;RV/(LV+S):0.28±0.04vs0.47±0.10,P<0.01],体质量显著减低[(291.4±11.6)gvs(252.7±6.8)g,P<0.01];光镜下可见MCT组大鼠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出现肿胀、坏死、脱落;肺动脉平滑肌明显增生,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肺血管结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肺动脉高压时内源性血管弹性蛋白酶 (EVE)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肺血管重建之间的关系 ,利用野百合碱建立大鼠肺高压模型 ,于实验第2、8、14、21天 ,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肺动脉的弹性蛋白离解活性 ,通过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 ;并在上述时间点 ,对周围肺动脉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 ,肺动脉的弹性蛋白离解活性在注射野百合碱后的第2天即明显升高(3.87±0.45) ,第8天降为正常 (0.18±0.02) ,第14天再次出现升高现象 (1.45±0.18) ,并一直持续到第21天(1.91±0.22) ;而肌性肺动脉的比例增加在注射野百合碱后第8天出现(32.67±4.23) ,肺动脉中膜的增厚 (4.20±0.37)及肺动脉压力的增高 (21.00±2.10)在第14天后出现。提示EVE活性的早期升高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的一种重要触发因素 ;EVE活性的第2次升高可能与肺高压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及其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压间断低氧法建立大鼠HPH模型.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法舒地尔干预组.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平均颈动脉压力(mC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光镜下结合图像分析进行肺血管结构重建观察;透射电镜观察肺小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①模型组mPAP、RVHI、肺小动脉管壁厚度与外径比值(WT%)、管壁面积与管总面积比值(WA%)分别为(31.38±1.98)mmHg、0.47±0.03、(31.13±5.74)%、(54.93±3.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25±0.91)mmHg、0.25±0.02、(13.24±2.03)%、(31.81±3.62)%,P均<0.01;管腔面积与管总面积比值(LA%)为(45.07±3.34)%,明显低于对照组(68.20±3.62)%,P<0.01;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明显,内皮细胞周围平滑肌细胞增生、肿胀,胶原纤维增生.②法舒地尔干预组mPAP、RVHI、WT%、WA%分别为(16.63±1.53)mmHg、0.27±0.02、(17.08±2.24)%、(37.30±3.69)%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LA%为(62.70±3.69)%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法舒地尔干预后肺小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均明显减轻.③各组间mC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9,P>0.05).结论 法舒地尔对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及肺血管结构重建具有较好的预防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为新生儿期的严重疾病,出生后肺动脉压力等于或超过体循环压力,出现动脉导管和(或)卵圆孔水平的右向左分流,导致明显的低氧血症.肺血管重建与PPHN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较强相关性,低氧引起的肺血管重建以血管壁的内膜、中膜和外膜细胞组成成分和调节机制紊乱,血管壁增厚为基本特征.该文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三方面来阐述低氧性PPHN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观察大鼠在慢性低氧环境中不同节段肺血管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病理意义。方法 将2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1周组、低氧2周组。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对肺组织进行弹力纤维染色,计数各型肺内动脉百分比;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分别与三级呼吸道伴行的肺动脉的相对中膜面积(RMA)、厚度(RMT)及血管壁内弹力层(IEL)厚度。结果 低氧2周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低氧1周组,低氧1周组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低氧2周组肌型动脉百分比(MA%)、三组动脉RMA、R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低氧1周组,低氧1周组MA%、肺泡水平动脉RMA、RMT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线相比,低氧2周组和1周组肺内动脉血管壁IEL均明显减少(P均<0.05)。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肺动脉平均压与肺泡水平动脉RMA、RMT呈正相关;与肺泡水平肺动脉血管壁IEL厚度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慢性低氧环境中大鼠肺血管结构呈现节段依赖性的重构规律,这一改变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内源性一氧化碳(CO)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H)和肺血管结构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氧+ZnPP组。均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对肺组织进行弹力纤维染色,测定肌型动脉百分比,以及肺中、小动脉的相对中膜面积(RMA)、厚度(RM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肺动脉Ⅲ型前胶原[Pro-α1(Ⅲ)胶原]mRNA表达。结果 鼠肌型动脉百分比和肺中、小型动脉RNA及PTM均明显增高;ZnPP促使低氧上述肺血管结构重建指标增高更加显著(P均<0.01)。低氧大鼠肺动脉Ⅰ、Ⅲ型胶原蛋白及Pro-α1(Ⅲ)胶原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ZnPP促使低氧大鼠动脉Ⅰ、Ⅲ型胶原蛋白及Pro-α1(Ⅲ)胶原mRNA表达更加明显(P均<0.01)。结论 内源性CO在缺氧性PH和肺血管结构重建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其机制至少部分与CO对低氧大鼠肺动脉胶原蛋白合成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1.
韧粘素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患儿肺血管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捷 《临床儿科杂志》2000,18(2):105-107
为探讨韧粘素(TN)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其调节因素,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肺血清和/或不同肺动脉压力下,先心病患儿肺小动脉中TN的表达情况。图像分析结果表明,高肺血流伴肺高压时TN表达阳性面积比例明显高于高肺血流不伴肺高压和对照组(P均〈0.01),TN表达与肺动脉压力升高显著相关(r=0.75,P〈0.01),与肺血流增多无关(r=-0.48,P〉0.05)。  相似文献   

12.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众多心肺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血管活性物质失衡是其重要机制之一。肾上腺髓质素是一种在人体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活性多肽。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均表明,肾上腺髓质素可通过舒张肺血管以及抑制内皮损伤和凋亡、抑制平滑肌和成纤维细胞增生等有效缓解肺动脉高压形成。文章将重点叙述肾上腺髓质素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管形成因子- 1与肺动脉高压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管形成因子-1(Angpt-1)与肺动脉高压(PH)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1例存在PH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的肺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Angpt-1mRNA的表达率,免疫组化技术分析Angpt-1蛋白的表达;并将11例先心病伴肺高血流患儿和6例正常儿童肺组织进行比较。结果PH患儿和肺高血流组患儿肺组织中Angpt-1mRNA的表达率和Angpt-1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Angpt-1参与和促进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O)在左向右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8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予以吸入NO治疗,治疗指征:肺/体动脉收缩压之比(Pp/Ps)>0.5,氧合指数(PaO2/FiO2)<150mmHg,传统降肺动脉压治疗无效。初始吸入浓度为20×10-6vol/vol,根据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一步调整,不超过45×10-6vol/vol,同时监测二氧化氮(NO2)浓度及高铁血红蛋白浓度。结果81例吸入NO治疗后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从(54.0±15.8)mmHg降至(45.7±12.8)mmHg(P<0.01),而体动脉压力无明显变化,同时PaO2/FiO2明显改善,从100.6±40.1升至135.8±29.7(P<0.01)。监测NO2浓度<1×10-6vol/vol,高铁血红蛋白浓度<2%。未发现明显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吸入NO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氧合指数,从而改善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肺血流量对血浆ET-1水平的影响以帮助阐明肺高压的发病机制,本实验将先心患儿分为无高肺血流伴肺动脉压力正常的对照组及高肺血流组,高肺血流组再分为伴肺高压组及肺动脉压力正常组。  相似文献   

16.
黄子旭 《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1):861-865
肺动脉高压是一类严重的进展性疾病,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重构、血栓形成和血管硬化等诸多原因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众多研究表明,Ca~(2+)信号在维持血管张力和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一信号转导机制主要由钙通道来调节操纵。文章综述钙通道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用特异性放射免疫非平衡法测定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CHD)患儿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M )水平 ,并观察心脏手术后AM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CHD肺高压组AM明显高于无肺高压组及正常对照组 (P<0.05 ,P<0.01)。且AM随着肺高压病情加重而升高 ;中、重度肺高压组AM高于轻度肺高压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1)。肺高压组术后AM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P<0.01)。CHD组患儿AM与肺动脉收缩压 (PASP)呈显著正相关 (r=0.77,P<0.05)。本资料表明 ,AM参与了左向右分流型CHD合并肺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AM的升高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对维持肺循环稳定 ,减缓肺高压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