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联合大剂维生素C(Vit 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方法用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株(CVB3 m)感染Balb/C小鼠制备VMC小鼠模型,然后分别给予IL-18、大剂量维生素C、IL-18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8 d,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并在不同时段检测心肌组织病毒滴定度、心肌病理积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各治疗组较心肌炎对照组症状减轻,生存率提高(χ2=10.46,P<0.05),心肌病毒滴定度降低,病理改变减轻,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与IL-18组比较,前者心肌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涧减少(q=4.40,P<0.05),但生存率及病毒滴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Vit C及IL-18对VMC均有一定疗效,但联合应用更能有效地防御病毒入侵、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2.
黄芪对荷瘤小鼠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荷瘤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8(IL -8)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S180 荷瘤小鼠作肿瘤模型,给予黄芪注射液10d后观察荷瘤小鼠血清中TNF -α和IL -8的变化情况。结果 黄芪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的TNF -α明显高于非治疗组(P <0 .0 1) ,而IL -8明显低于非治疗组(P <0 .0 1)。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促进TNF -α的产生,降低IL -8的水平,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炎症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芪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转录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黄芪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及 bcl- 2 / bax基因的影响。方法 :Balb/ c小鼠 2 4只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 B3(CVB3)后随机分成 2组 :黄芪治疗组 (每天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 1 0 g/ kg)及对照组 ,第 8天取心脏标本 ,进行病理学检查、细胞凋亡 TUNEL 法检测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分析 bcl- 2和 bax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黄芪治疗组病变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2黄芪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AI)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3黄芪治疗组心肌组织 bcl- 2的 m 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bax m 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bcl- 2m RNA/ bax m RNA比值则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黄芪可通过上调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 bcl- 2的基因转录 ,抑制细胞凋亡 ,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 1,6—二磷酸果糖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5 8例 )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 1,6—二磷酸果糖 ,疗程 2~ 3周 ,对照组 (6 2例 )采用一般疗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6 .6 %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甲甙干预的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小鼠中TL1A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甲甙治疗VMC的作用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成6组.非感染小鼠腹腔无菌注射不含病毒的Eagle's培养液0.1 mL,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0.1 mL灌胃7d;高剂量对照组10只,9%黄芪甲甙0.1 mL灌胃7d;余80只小鼠以腹腔无菌注射0.1 mL内含1×10250%组织感染率(TCID50)柯萨奇病毒B3 (Coxsachievirus B3,CVB3)的Eagle's培养液制作VMC模型.VMC小鼠随机分为心肌炎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和1%,3%,9%黄芪甲甙[分别为0.07,0.2,0.6 g/(kg.d)]0.1 mL灌胃7d(每组20只).14d后处死全部小鼠并取其心脏.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心肌TL1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高剂量对照组无小鼠死亡,心肌炎对照组有大量小鼠死亡,死亡率为45%(9/20),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小鼠死亡率分别为30%(6/20),25%(5/20),10%(2/20),高剂量干预组小鼠死亡率较心肌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低、中剂量干预组小鼠死亡率与心肌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和高剂量对照组心肌未见任何病理改变,然而两组心肌中均有一定量的TL1A mRNA及蛋白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炎对照组TL1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炎小鼠经不同剂量黄芪甲甙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在高剂量干预组显著下降(P<0.01),而低、中剂量黄芪甲甙对心肌炎小鼠TL1A mRNA、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心肌病变积分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黄芪甲甙治疗VMC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降低TL1A的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冬虫夏草提取液治疗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冬虫夏草提取液早期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的疗效。方法:10 0只成年雄性BALB/c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G)、感染组(IG)和CSAE灌胃治疗组(CIG)。IG组、CIG组小鼠腹腔接种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并于接种病毒后第7天、第14天分批处死。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学变化、心重/体重及小鼠存活率。结果:接种病毒后第7天及第14天CIG组心肌炎症坏死半定量分析较IG组显著减轻(P <0 .0 1) ,心重/体重降低(P <0 .0 1) ;CIG组14d存活率85 %显著高于IG组5 5 % (P <0 .0 5 )。结论:CSAE对VMC小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芪甲甙对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黄芪甲甙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细胞凋亡作用。方法 Balb/c小鼠腹腔接种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 ,随机分为黄芪甲甙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心肌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 ,原位末端标记法与流式细胞仪方法观察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黄芪甲甙治疗组心肌病理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细胞凋亡指数 [( 7.6± 3.2 ) %vs ( 1 2 .3± 3.6) % ,t=3.2 6,P <0 .0 5 ]及凋亡率[( 9.5± 5 .3) %vs ( 2 7.8± 9.2 ) % ,t=6.5 8,P <0 .0 1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黄芪甲甙对Balb/c小鼠CVB3病毒性心肌炎有显著的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对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55只BALB/c小鼠,雄性,周龄为6-8周,随机分成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15只);B组为病毒对照组(20只);C组为黄芪治疗组(20只)。于接种病毒第14天处死所有存活小鼠,取心脏,分别用光镜检查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MCP-1的表达。结果:①黄芪治疗组生存率较病毒对照组提高(P<0.05);②病毒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心肌组织中可见大量的MCP-1的表达,且于心肌的病变面积成正比(P<0.01,r=0.87);③黄芪治疗组心肌病理积分和MCP-1的表达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可以减少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MCP-1的产生可能是其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A组 31例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 ,B组 30例为对照组 ,两组均治疗 2周 ,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记录患儿体征、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甲甙干预的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小鼠中TL1A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甲 甙治疗VMC的作用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成6组。非感染小鼠腹腔无菌注射不含病毒的Eagle’s培 养液0.1 mL,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0.1 mL灌胃7 d;高剂量对照组10只,9%黄芪甲甙0.1 mL灌胃 7 d;余80只小鼠以腹腔无菌注射0.1 mL内含1×102 50%组织感染率(TCID50)柯萨奇病毒B3(Coxsachievirus B3, CVB3)的Eagle’s培养液制作VMC模型。VMC小鼠随机分为心肌炎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 和1%,3%,9%黄芪甲甙[分别为0.07,0.2,0.6 g/(kg.d)]0.1 mL灌胃7 d(每组20只)。14 d后处死全部小鼠并取其心脏。 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心肌TL1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高剂量对照组无小鼠 死亡,心肌炎对照组有大量小鼠死亡,死亡率为45%(9/20),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小鼠死亡率分别为30%(6/20), 25%(5/20),10%(2/20),高剂量干预组小鼠死亡率较心肌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低、中剂量干预组小鼠死亡 率与心肌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和高剂量对照组心肌未见任何病理改变,然而两 组心肌中均有一定量的TL1A mRNA及蛋白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炎对照组TL1A mRNA及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炎小鼠经不同剂量黄芪甲甙干预后, 与对照组相比,在高剂量干预组显著下降(P<0.01),而低、中剂量黄芪甲甙对心肌炎小鼠TL1A mRNA、蛋白表达水 平以及心肌病变积分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黄芪甲甙治疗VMC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降低TL1A的表达而起 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黄龙口服液干预柯萨奇B3 (CVB3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动物模型血清IL 12水平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CVB3 诱导Balb/c小鼠心肌炎为研究对象 ,给予黄龙口服液进行干预 ,分别于用药后第 3,7和 14d测定小鼠血清IL 12水平和NK细胞活性。同时测定心脏组织中病毒滴度 ,进行心肌病理学检查。结果 :黄龙组小鼠血清IL 12水平明显升高 ,NK细胞活性增强 ,早期小鼠心脏组织中病毒滴度下降 ,心肌损害较轻。结论 :黄龙口服液干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在免疫损伤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早期提高宿主对病毒免疫应答能力 ,能有效提高CVB3 感染小鼠血清IL 12水平和提高NK细胞活性 ,从而在早期降低心脏组织中病毒滴度 ,减轻心脏损伤程度 ,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机理。方法:320只5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感染组腹腔接种柯萨奇B3病毒(CVB3)制成心肌炎动物模型,在接种病毒后3、7 d分别腹腔注射IVIG(500 mg/kg.d-1)5 d和10 d,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与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和病毒滴度进行相关分析,并与中药黄芪疗效对比。结果: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组小鼠心肌内病毒滴度、心肌病理积分和心肌细胞凋亡率与坏死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以早期(感染后3 d)长程(10 d)治疗组效果最好。结论:静注免疫球蛋白通过抑制柯萨奇B3病毒,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对病毒性心肌炎发挥疗效,其疗效高于传统中药黄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褪黑素在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 virus B3,CVB3)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中的保护作用,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 将64只5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 组: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褪黑素组。以腹腔注射CVB3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接种当天记为第0 天,24h后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每日分别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褪黑素组每日经腹腔注射溶于乙醇及生理盐水的褪黑素。分别于接种后第7天和第14天从各组随机抽取8只处死,留取心肌组织标本。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心肌炎症病理改变,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Bax、Bcl-2、Cleaved-caspase 9的蛋白水平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对照组心肌炎症病理评分较高,Bax、Cleaved-caspase 9凋亡蛋白表达水平和Cleaved-caspase 3表达量上调,Bcl-2蛋白水平表达下调,给予褪黑素干预后心肌炎症病理评分降低,并可明显下调Bax、Cleaved-caspase 9凋亡蛋白表达水平和Cleaved-caspase 3表达量,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褪黑素能够减轻心肌损伤,下调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Bax、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的表达和上调Bcl-2的表达,从而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芪皂甙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目的:探讨黄芪皂甙对BALB/c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腹腔接种CVB3,制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接种1 h后腹腔内注入黄芪皂甙5.64×10-3 mg/g,1次/d ×7 d,观测小鼠存活率、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GOT)、体温、心肌病理变化和心肌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黄芪皂甙治疗组比病毒感染组存活率明显增高,血浆LDH和GOT明显降低,体温保持正常,心脏质量/体质量值显著降低,心肌病理变化减轻,心肌匀浆病毒滴度降低(P<0.05)。结论:黄芪皂甙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柯萨奇B3病毒制作BALB/c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辛伐他汀混悬液灌胃,按辛伐他汀剂量不同分为1mg/kg组、10mg/kg组及100mg/kg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及病毒对照组,7d后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并做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检测。结果:辛伐他汀1mg/kg组各检测指标较病毒对照组无显著性改变(P>0.05)。辛伐他汀10mg/kg组及100mg/kg组心肌组织损伤程度较病毒对照组均明显减轻(P<0.05)、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显著性增高(分别为P<0.05,P<0.01)、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P<0.01);辛伐他汀100mg/kg组与10mg/kg组比较,各检测指标差异显著(P<0.05)。心脏重/体重各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这种作用可能与IL-6、TNF-α水平降低而免疫损伤减弱有关。应用辛伐他汀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清除病毒的能力减弱,但没有导致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心肌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6.
柯萨奇病毒B3感染对心肌趋化因子表达谱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hen Y  Xu W  Shao XA  Chen RZ  Yang YZ  Xiong SD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81-985
目的 研究柯萨奇病毒 (CV)B3感染对心肌组织 /细胞趋化因子 (ChKs)表达谱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CVB3感染BALB/c小鼠和体外培养的BALB/c乳鼠心脏细胞 ,建立体内、外CVB3感染模型 ;RT PCR定性和实时定量分析不同CVB3感染时间点和不同CVB3载量下 1 1种ChKs的表达。结果 在体内 ,CVB3感染后心肌组织中MIP 2和IP 1 0诱导性表达 ,组成性表达的SDF 1、MCP 1、MCP 2、MCP 3、MCP 5、MDC、FKN和Ltn中MCP 1、MCP 2、MCP 3、MCP 5、MDC和Ltn上调表达 ,分别是未感染对照的 1 8、1 9、3 7、1 7、1 3和 1 2倍 ,均差异有显著性 (P均小于 0 0 1 ) ,SDF 1和FKN与未感染对照相比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Eot在感染和未感染心肌组织均未检出表达。在不同的感染时间点ChKs的表达不同 ,MIP 2在感染第 4天的表达量分别是第 7天和第 1 4天的 1 1和 1 5倍 ,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IP 1 0的表达在第 4天和第 7天未表现显著性区别 (P >0 0 5) ,但分别是第 9天的 2 47和 2 54倍 (P <0 0 1 ) ;MCP 1第 1 4天的表达量分别是第4、7和 9天的 1 3、1 2和 1 0倍 ,相差均有显著性意义。MCP 2第 4天的表达量是第 7、9和 1 4天的1 4、1 5和 2 2倍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且 1 4d表达量低于基础表  相似文献   

17.
121例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基B病毒中和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微量中和试验方法,测定了12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抗柯萨基B中和抗体水平,并与40名正常人及35名其它疾病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抗柯萨基B中和抗体滴度≤1:64时,三组间抗体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当中和抗体滴度为1:128时,病毒性心肌炎组抗体检出率为61.98%(75/121),其它疾病组与正常人群组分别为13.51%(5/35)和12.5%(5/40)(P<0.001);当中和抗体滴度为1:256,1:512和1:1024时,病毒性心肌炎组抗体检出率分别为33.07%(40/121)。15.7%(19/121)和33.88%(41/121),而其它两组检出率皆为0。本文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抗柯萨练B中和抗体超过正常人群最高抗体水平者可以建立病原学诊断,其与心肌活检的病理变化相符,并与NK细胞活性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C3d对分泌型柯萨奇病毒B组3型VP1 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N  Han XY  Wang XL  Li J  Li W  Xie LX  Li L  Wang Y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6):2561-2563
目的 构建分泌型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衣壳蛋白1(sVPl)与三拷贝补体3片段(C3d3)融合基因疫苗,并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 将C3d3 cDNA与带有白细胞介素2(IL-2)信号肽的CVB3VPl基因拼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sVP1-C3d3。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肌肉注射pcDNA3/sVP1-C3d3、pcDNA3/sVP1和pcDNA3质粒,于不同时间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血中病毒滴度,并观察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小鼠的中和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而提高,第3次免疫后pcDNA3/sVP1-C3d3组中和抗体滴度(33.6±1.7)和特异性CTL杀伤率(66.1%±2.9%)均明显高于pcDNA3/sVP1组(28.3±1.7,52.8%±3.3%,均P〈0.05);以致死量CVB3感染小鼠后,经融合基因免疫的小鼠血中病毒滴度显著降低,生存率达50%,而pcDNA3/sVP1组仅为25%,pcDNA3组无存活。结论 C3d可以显著增强sVPI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4种药用植物提取物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三叶委陵菜、异叶蛇葡萄、蛇葡萄及细叶卷柏提取物对培养细胞的毒性、抗柯萨奇病毒 B3(CVB3)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通过观察药物毒性、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判断药物毒性及药物抗病毒效应。结果:4种药物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分别为7.2, 8.1, 8.7, 12.4μg·ml-1。三叶委陵菜、异叶蛇葡萄、细叶卷柏可直接杀伤病毒,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52, 1.21, 0.53μg·m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14, 6.7, 23;蛇葡萄、细叶卷柏可阻止病毒的吸附,IC50分别为0.56, 0.51μg·ml-1,TI分别为16, 23。药物不能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结论:4种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发挥抗CVB3的作用;但是同时对细胞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有效的抗病毒成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