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肺通气技术主要有3种:单腔支气管导管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通气和支气管阻塞导管通气。单腔支气管导管目前已很少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由于具有插管操作相对耗时较短,常规操作不需要使用纤支镜,肺的萎陷速度较快的优点,为目前单肺通气的首选,但由于其外径较粗,支气管定位复杂,困难气道病人插管成功率低,术后需要长期通气的病人需更换导管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支气管阻塞导管是一种新型的单肺通气技术,目前主要有四种导管可供临床使用,Univent导管和Cook导管在胸科手术应用较多。Cook导管具有可用于儿童,困难气道插管成功率高,术后不需更换导管及可实现CPAP通气模式等优点,和需要用纤支镜辅助,肺萎陷时间长,容易移位等缺点。双腔管和支气管阻塞导管优势互补,各自在其擅长的领域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支气管封堵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60例胸外科手术治疗需单肺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手术通气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支气管封堵导管手术通气治疗。记录插管时间、定位时间、肺隔离时间及通过声门尝试次数和和肺萎陷程度、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与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手术通气组比较,支气管封堵导管组术中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并且在插管时间、肺隔离时间、定位时间及通过声门尝试次数、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导管手术治疗单肺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且手术后患者的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永久性双腔导管的操作流程改良对预防透析导管堵管和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透析中心置入长期透析导管的21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10例按照2010版血液净化标准进行导管使用和护理,观察组11例强化双腔导管的细节管理,即整个操作过程不让血液在导管内停留,同时操作环节没有导管口的暴露机会.结果 对照组1 200个导管日,导管不全堵塞71例次,完全堵塞12例次,感染6例次;观察组1 200个导管日,导管不全堵塞11例次,完全堵塞2例次,感染0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导管使用和维护中,注重细节管理,可有效防范导管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双腔气管导管常用于普胸手术麻醉,但双腔气管导管长,进声门后需转动导管方向,插管不易准确到位,操作不当可导致气管、支气管破裂,这是麻醉中罕见的置管并发症,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故本院采用纤支镜引导下行双腔气管插管,与常规方法对比效果较好,但如操作不当仍可致气管、支气管破裂。1999年至2008年本院在纤支镜引导下双腔气管插管实施普胸手术1465例,其中1例肺癌手术在气管插管时发生气管破裂,为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气管、支气管破裂修补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效果.方法: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双腔支气管插管组(Ⅰ组,=63例),纤维支气管镜插管组(Ⅱ组,n=85例),Ⅰ组凭经验插入左侧双腔导管,听诊法确定导管位置,Ⅱ组用FOB引导插管,使左支气管管腔末端位于左上肺叶支气管开口之上,两者的距离以不超过2cm为宜,同时记住导管距门齿的刻度,然后退出纤支镜.应用F0B验证两组导管一次性成功定位情况,观察气道损伤情况,记录两组操作时间.结果:纤支镜组较常规插管组一次导管定位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缩短,气道损伤发生率降低.结论:纤支镜在DLT插管定位时直观、准确[7],而且操作方法易于掌握,显著提高插管的一次成功率,还可以指导麻醉医师针对性吸痰,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6].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在手术中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进行引导定位,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成功率96.25%(77/80),听诊定位成功率63.01%(46/73)。变动体位后经纤支镜再次检查发现DLT管端位置有移位6例,其中4例出现气道阻力增大(30 cm H2O)。PETCO2波形变化、SpO2下降2例,均再作调整纠正。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听诊法下插管分隔成功率低,实施纤支镜辅助可行有效定位及分析,同时对患者改变体位后导管位置变动者需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7.
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肺隔离术是胸外科手术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其将左、右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可选择性进行单肺通气,防止病侧肺的血、痰液流人健侧,同时术侧肺萎缩可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暴露。随着医学的进步,支气管肺灌洗术、现代微创胸部外科、肺移植术均要求能有效地实施单肺通气。肺隔离方法包括支气管堵塞、单腔支气管导管、Univent管、双腔支气管导管(以下简称双腔管)等。这些方法中,双腔支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双侧气道的可控性强,仍是目前实施单肺通气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直孔输尿管导管在腔内泌尿外科手术中协助留置双J管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1998年以来40例直孔输尿管导管协助下留置双J管的资料。其中26例肾结石在ESWL前,3例在腹膜后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时,8例因肿瘤浸润输尿管致恶性梗阻,借助直孔输尿管导管经膀胱镜逆行留置双J管。3例M-PCNL术中常规方法置管困难,改用直孔输尿管导管协助留置双J管。结果 97.5%成功置人双J管。结论 直孔输尿管导管协助留置双J管,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安全、能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在单肺通气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与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在单肺通气时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组(C组)和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组(R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盲插成功率、气道峰压增加率、导管移位率、需行纤支镜(FOB)再检查次数及术野暴露情况.结果 C组盲插成功率明显高于R组(P<0.05),导管移位率和需行纤支镜再检查次数明显少于R组(P<0.05),术野暴露情况优于R组(P<0.05).结论 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应用于单肺通气方便、快捷,肓插成功率高,其效果可能优于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评价常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6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胸部肿瘤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由一位麻醉医师选择并插入一次性PVC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先用听诊法确定导管的位置,再由另一位麻醉医师用纤维支气管镜(fibwroptic bronchoscope,FOB)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结果.当病人由平卧位改为侧卧位时,再进行听诊和FOB检查,记录结果.当导管位置偏离正确位置0.5cm以上时认为是导管错位.同时记录单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Paw)、血氧饱和度(SP02).结果:在平卧位和侧卧位时,FOB检查时有71.3%和45.0%的导管位置需要重新定位.平卧位导管错位时,插入过深和插入过浅发生率相似,侧卧位以插入过浅为主.右侧双腔管较左侧双腔管更易出现错位.结论:使用Robertshaw导管行肺隔离时,在病人平卧位和侧卧位时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导管定位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用于胸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胸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用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普通气管导管插管固定后从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至目标肺侧支气管;B组常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用听诊器听诊确定导管位置并固定。观察2组患者(1)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2)围术期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评估。结果两组术侧肺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腔支气管组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封堵器组显着升高(P<0.05)。结论双腔气管导管和封堵支气管导管在胸外科手术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但是应用Coopdech封堵器操作简便且可减少患者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其适应证范围内可以优先选用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阻塞导管是一项单肺通气技术,国内已有应用Amdt支气管阻塞导管行单肺通气的报道~([1]).本研究在开胸手术病人使用Arndt支气管阻塞导管或左支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对插管复杂程度、单肺通气有效性、肺萎陷和术野显露程度、体位改变及手术操作对导管位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硬膜外导管在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术3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导管,试验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在两组之间比较下列指标:置管操作与手术时间的间隔、首次腰穿时脑脊液性状(总蛋白含量、白细胞∕红细胞比值)、置管后改善情况(发热消退时间、脑脊液白细胞好转时间、脑脊液皮漏好转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每日引流量、置管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在置管操作与手术时间的间隔、首次腰穿时脑脊液性状、置管后改善情况、导管留置时间、每日引流量这些方面,两组类似.两组病例均无脑疝、颅内血肿、颅内积气发生.神经根刺激症状两组类似.但硬膜外导管的堵管率、连接脱落率均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和硬膜外导管均是有效、安全的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方式,但中心静脉导管不易堵管、连接脱落,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Airtraq DL喉镜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胸科手术单肺通气的患者30例.术前评估患者的气道情况.患者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插管前分别使用直接喉镜和Airtraq DL喉镜,按Cormack-Lehane分级评估声门暴露情况.记录使用AirtraqDL喉镜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等.结果 与直接喉镜比较,Airtraq DL喉镜可以明显提高声门暴露程度(P<0.01),有27例患者一次插管成功,平均插管时间为41(12~225)s.结论 Airtraq DL喉镜能够改善声门暴露程度并有效地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因此可以作为双腔气管插管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气道阻力判断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及对位正确与否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305例剖胸手术患者,静脉快速诱导后,经口腔插入Robertshaw左双腔支气管导管至遇阻力为止.如左、右单肺通气阻力均高,则在右侧单肺通气状态下,逐渐后退双腔支气管导管至气道阻力开始下降,在此导管深度继续后退1.5cm固定导管.如无病理因素,气道阻力在12~20cm H2O范围.观察左、右单肺通气时气道阻力;双肺通气后20min及单肺通气20min分别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比较;随机对其中100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导管对位状况.结果 肺部病变患者,患肺通气气道阻力比健侧肺通气时明显增高(P<0.01);食管纵隔病变患者,左肺通气时气道阻力比右肺通气时气道阻力增高(P<0.05);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检左、右侧导管开口距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及隆凸距离分别为(1.18±0.28)cm、(2.16±0.34)cm;305例患者双肺通气20min后健侧单肺通气20min后血气分析结果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以气道阻力判断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位是否正确,方法简捷、实用可行,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48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在B超引导下定位,使用同型号的双腔、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接引流袋。结果在治疗胸腔积液时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效果明显优于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结论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胸腔积液可明显减少导管堵塞,可使限制性通气不足得到明显改善,增加了肺泡的氧合,方法简便、舒适,减少了患者痛苦,成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右侧单腔支气管导管的技术改进熊君宇,许国忠,李春如,王俊科,盛卓人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双腔支气管导管与相应外径的单腔支气管导管相比,管腔内径明显缩小,气道阻力增大,吸出分泌物相对困难,若用干儿童上述问题更加明显。而现有单腔支气管导管由于设计上的缺陷,时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HD)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2006年7月~2010年10月6例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患者血液透析例情况和护理做一小结,介绍留置导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导管的护理操作、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以及常见并发症.结果:6例患者共2976次治疗期间,其中1例全身感染,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而把拔管,其余5例全部在维持血透,并发局部感染1次,血流不畅2例共11次,微血栓形成73次,无一例因导管功能失效而拔管.与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血液透析充分性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医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使用导管和封管、对患者针对预防并发症的健康宣教是保证患者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FOB)在国人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方法 90例行择期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病人,ASAⅠ-Ⅱ级。全麻诱导后用传统方法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听诊法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然后用FOB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在病人由平卧位变为侧卧位后再次为FOB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各次导管的深度。结果 FOB检查发现盲法置入的68%左侧和62%右侧双腔导管位置不正确,导管过深的情况更多见;导管在最佳位置时的深度与病人的身高无相关性;24%病人侧卧位后导管位置有变动,以向近侧移动居多。结论 在初始插管及体位变动后,用纤维支气管镜确定和调整双腔导管的位置更准确、可靠、应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肺隔离症手术患者麻醉管理应注意的问题.方法10例左下肺隔离症患者ASAⅠ~Ⅱ级,气管内麻醉下行隔离肺切除术.其中4例选择单腔支气管导管(Mallinckrodt),6例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Robertshaw).术中监测BP、HR、ECG、Paw和SpO2,采取单肺通气.结果术中证实叶外型肺隔离症4例,叶内型肺隔离症6例,行隔离肺肿块或左下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2.5~9 h,术中出血量300~1 700 ml.9例患者手术麻醉过程顺利,术后7~10 d康复出院.1例患者术中因出血导致急性气道梗阻和较长时间(6 min)严重低氧血症,术后4 d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肺隔离症手术患者麻醉前准备、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正确使用、单肺通气技术、手术者与麻醉医师间密切配合等诸多因素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