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血供的尺神经移植的解剖学研究神经基础研究专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尺神经主干的血供进行解剖学研究,以提供临床作吻合血管的尺神经移植时参考。方法:在22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尺神经外部血供情况。另用墨汁灌注一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对尺神经内部微血管结构,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臂部尺神经营养动脉平均为2.3支,走行长度5.1mm,起始处外径0.5mm,入神经处外径0.3mm。前臂部尺神经营养动脉平均为6.5支,走行长度7.0mm,起始处外径0.4mm,入神经处外径0.2mm。结论:尺神经外部血供来源分为伴行型和直入型。临床应用时应切取营养血管的来源动脉,即与神经伴行的知名动脉。  相似文献   

2.
肘部尺神经血供及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肘部尺神经的血液供应,设计带血供尺神经前置的手术方法。方法28侧防腐成人上肢标本,观察测量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数据。4侧防腐成人上肢标本模拟临床,设计带伴行血管尺神经前置术。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有3个来源: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后支。3条动脉从起始处至肱骨内上踝的距离分别是(15.2±0.9)cm,(4.8±0.6)cm和(4.7±1.1)cm。伴随尺神经行走的距离分别是(16±1.3)cm,(5.1±0.3)cm和(5.6±0.9)cm。结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带血管尺神经移植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王伟,李吉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带血管的神经游离移植已应用于临床。临床、实验和解剖学研究均表明,带皿管的神经长段移植优于不带血供的神经长段移植。本文对尺神经血供做了较详细的解剖学观察,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数招。材料与...  相似文献   

4.
以尺侧上副动脉为蒂尺神经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术中观测尺侧上副动脉对尺神经肘下段的血供及检测尺神经游离后末端的功能.方法对8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作以尺侧上副动脉为蒂的尺神经移植,在切断尺神经前后检测尺神经干(12cm长)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的波幅及传导速度.观察其远端的出血情况,并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测定其末端的血氧饱和度.结果8例尺神经远端(腕部段)有持续渗血.游离后20min,尺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AP波幅较游离前分别下降了0.63%~19.02%和2.28%~37.47%.下降程度与尺神经肘下段的游离长度与肘部横径之比(长宽比)成正的直线相关,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9283X-41.5066、Y=2.1433X-98.4498,r值分别为0.8138、0.8977,t值分别为3.4305、4.9906,P<0.01.游离后20min,尺神经肘上段血氧饱和度为97%~100%,而其末端血氧饱和度为72%~89%,与长宽比成负的直线相关,回归方程为Y=124.1266-0.8168X,r值为-0.8617,t值为4.1599,P<0.01.结论尺侧上副动脉能为于腕部切断的尺神经全长提供血供,越靠近肘部尺神经血供越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带尺上副血管的尺移植和带尺侧上副血管加尺血管的尺神经移植中,神经再生的远期结果进行比较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9只,将双侧上肢的尺神经游离后,于尺侧上副动脉起始水平及腕部切断后作原位移植。右侧:尺神经带尺侧上副血管。左侧:尺神经肘上带尺侧上副血管,肘下段则带尺血管。两侧尺神经原位移植后均置于屈肌群表面。术后7个月进行尺神经肌电、再箐髓纤维数与截面积、髓鞘(mt)和轴突/纤维的直径比(d/D)及肌肉组织学的检测。结果 术后7个月,9只大白兔双侧前足的溃疡均愈合。右侧尺神经移植段神经干的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左侧(P>0.01);而在腕部缝合口近端3cm水平,两侧再生有髓纤维数及截面积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腕部缝合口近端1cm、远端0.5cm水平,左侧优于右侧(P<0.05,P<0.01)。双侧小鱼际肌肌湿重及肌纤维截面积无明显差别。髓鞘厚度与d/D比值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两种带血供的尺神经移植术效果均好。再生神经纤维数量上的差异主要发生在移植神经远端部分。临床作带尺侧上副动脉的尺神经转位或移植时,应增加尺神经肘上段的长度,缩短肘下段的长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尺神经手背支作为神经移植供体在修复尺神经主干缺损的应用.方法 :对24例腕部创伤造成的尺神经缺损,应用尺神经手背支作为供体神经进行移植手术,术后6-24个月观察效果.结果 :术后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尺神经手背支作为供体神经修复腕部尺神经主干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及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肘部尺神经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目的:研究产生肘部尺神经卡压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0侧成人尸体肘部尺神经的位置及被动屈肘时尺神经的伸长长度。临床调查并检测200位正常人肘部尺神经的位置。结果:自肘部伸直位(0度)至完全屈肘位(135度),尺神经可拉长 6.6%±0.3%(x±sx自身对照,下同);屈曲度大于 90度后,伸展性明显减少,为0.8%±0.1%。200位正常人肘部尺神经半脱位发生率为9.5%(19/200)。结论:肘关节反复屈伸时尺神经不断被牵拉和压迫是造成肘部尺神经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带骺血供骨骺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幼兔带骺血供胫骨近端骨骺移植为模型,通过肉眼、X线、超微结构、组织学及图象处理,观察移植骨骺的生长过程。结果发现:带骺血供骨骺移植能够存活并继续生长,骺板结构正常,虽可造成短暂的生长障碍,但不造成骺板早闭,临床应用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带血供尺神经深筋膜瓣下前置术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带血供尺神经深筋膜瓣下前置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2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8侧新鲜尸体上肢标本上观测尺神经在肘部的血供。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有3个:尺侧上副动脉(SUCA)、尺侧下副动脉(IUCA)和尺侧返动脉后支(PURA),与尺神经伴行长度分别约为15.0cm、5.0cm和5.5cm。尺神经于肘部发出关节支和肌支分别为1~3支。结论行尺神经深筋膜瓣下前置术时至少应保留SUCA或IUCA,深筋膜瓣的制作应依据任意皮瓣原则。  相似文献   

10.
肘部尺神经血供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肘部尺神经的血液供应 ,为尺神经前移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40侧防腐成人上肢标本观察测量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数据 ,10个新鲜肘关节标本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移术。结果 肘部尺神经血供有 3个来源 :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后支 ,三条动脉从起始处至肱骨内上髁的距离分别是 (14.5± 2 .3)cm、(4.8± 1.2 )cm和 (5 .9± 0 .7)cm ,其伴随尺神经行走的距离分别是 (15 .4± 2 .1)cm、(5 .1± 1.1)cm和 (6 .6± 1.3)cm。结论 将肘部尺神经从肘管内移位到肘前部治疗肘管综合征时 ,保护其血供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皮瓣移植存活血供条件及最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带蒂空肠移植重建食管血供保护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循证医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1998年至2006年采用带蒂空肠移植重建食管11例治疗颈段食管癌术式和移植肠管的血供保护措施。结果术后获1~5年随访,11例移植空肠全部成活,无发生缺血坏死,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保证空肠段和吻合口充分血供的有效措施为:①空肠段边缘血管弓完整、无张力、供血充分;②吻合口血管通畅;⑧空肠段上提通道宽畅;④保持围术期稳定的动脉压(60mmHg以上);⑤采用全层缝合术;⑥采取综合性保护措施,改善患者全身营养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3.
腕部桡尺神经浅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在桡、尺骨远端骨折处经皮穿针固定提供一个安全进针区域,减少桡、尺神经浅支的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前臂标本18侧,观察桡、尺神经浅支的走行规律。结果桡神经浅支从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腱平均间穿出点与桡骨茎突纵向平均距离(L_1)为[(7.4±0.7)cm,(?)±s,下同]。其中16侧在穿出点与桡骨茎突纵向平均距离(L_2)为(4.5±0.6)cm处发出一级分支,称为尺侧支(Ⅰ)和桡侧支(Ⅱ);尺侧支的桡侧分支(I a)与桡骨茎突的横向平均距离(L_3)为(1.0±0.3)cm,桡侧支与桡骨茎突横向平均距离(L_4)为(0.8±0.3)cm,纵向平均距离(L_5)为(1.5±0.4)cm。2侧桡神经浅支桡侧支被前臂外侧皮神经所替代。尺神经浅支手背支均从尺骨茎突的掌侧走行,与尺骨茎突距离为(0.9±0.3) cm。结论以桡骨茎突为中心,横向距离0.4cm.纵向距离0.6cm的椭圆形区域为桡神经分布相对盲区.从该区经皮克氏针固定桡骨远端,可有效地减少桡神经浅支损伤的发生率。尺骨远端骨折应从尺骨茎突背侧经皮进针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长段神经缺损时,是否应行带血管神经移植。方法1999年8月~2000年3月,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全长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吻合术,其中男13例,女2例,均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随机分为A、B及C组,每组5例。A组:保留膈神经起点、游离全长膈神经;B组:保留颈段膈神经、游离胸段膈神经;C组:游离胸段膈神经时带入其伴行血管。膈神经全部移位至肌皮神经。术后行电生理和临床检查,比较肱二头肌功能。结果游离膈神经长度较传统膈神经移位手术增加:A组17.8±1.1cm、B组10.2±1.0cm、C组8.8±0.5cm。A组与B、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2例获随访28~35个月。3组均在术后5个月左右出现肱二头肌新生电位,6个月左右肱二头肌肌力恢复至3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床血供良好的条件下,较细的长段神经进行游离,以及长段神经移位时,带与不带血管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带血供尺神经转位重建截瘫患者下肢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带血供的尺神经转位与股神经吻合重建完全性截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996年6月~2004年12月共收治19例陈旧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损伤平面T2~T8,Frankel分级均为A级,受伤时间至本次手术时间1.1~3.5年,平均1.65年。采用自体一侧尺神经作为供体神经,自皮下隧道转位至腹股沟区,尺神经主干与股神经深支缝接,尺神经手背支与股神经浅支缝接,用尺侧屈腕肌支和指深屈肌支与闭孔神经缝接。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7年,按照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定,髂腰肌肌力恢复至3级以上者达46%;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至3级以上者达75%;下肢深感觉均有恢复。在供区有16例(占95%)患者维持其正常的手内肌功能。结论:保留血供的尺神经转位与股神经吻合可有效重建陈旧性胸段脊髓完全性横断伤患者的部分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16.
尺神经断裂修复病例的长期随访4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研究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移植修复尺神经深支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16例32侧新鲜成人上肢进行观测.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对腕部尺神经深支、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和环指桡侧指神经支进行显微解剖及测量. 结果 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直径为(1.13±0.02)mm,正中神经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直径为(1.17±0.05)mm,对掌肌管出口处尺神经深支直径为(1.75±0.07)mm.显微镜下分离环指桡侧指神经支,对掌肌管出口处尺神经深支至旋前方肌支入肌长度即移植段神经长度为(104.59±20.25)mm. 结论 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移植为带血运的神经移植,属肌支对肌支的吻合,是修复尺神经深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空肠重建食管血供保护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循证医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1980年~2001年采用游离空肠移植重建食管28例,带蒂空肠移植重建食管41例,其中因化学灼伤食管致瘢痕狭窄4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21例的术式和移植肠管的血供保护措施。结果69例均获1~21年随访。1996年前施术43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因暴饮暴食致移植空肠发生绞窄性梗阻坏死1例;1996年以后施术26例,其中游离空肠移植重建食管6例,带蒂空肠移植重建食管20例,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保证空肠段和吻合口充分血供的有效措施为:①空肠段边缘血管弓完整、无张力、供血充分;②吻合口血管通畅;③空肠段上提通道宽畅;④保持围术期稳定的动脉压(8kPa以上);⑤采用全层缝合术;⑥采取综合性保护措施,改善患者全身营养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腓肠神经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1998年5月~2001年10月,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移植修复低位尺神经尺动脉缺损97例。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84个月,参考Clawson。和Seddon,氏评价标准,优良率80.4l%,其中急诊手术患者优良率为89.74%,Ⅱ期手术优良率为74.14%。结论 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移植术是修复前臂远端尺动脉和尺神经缺损的有效方法、神经血管切取方便、操作简单、切取范围大、神经较粗、可折叠。颠倒吻合血管后可同时修复动脉,改善肢体血供,能防止神经坏死,有利于神经修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尺神经深支卡压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显微镜下观测30例成人手的尺神经深支。封闭及手术治疗9例患者。结果:尺神经深支分4段。封闭(4例)和手术(7例0各治愈同1例、5例。结论:腕尺管段尺神经深支最易受损,在其它部位也会被止准确无误。本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