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掌骨牵引配合带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掌骨牵引配合带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掌骨牵引后闭合复位,带关节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17个月,平均10.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Dienst等的标准,优14例,良7例,可1例。并发症:钉道感染9个孔,无神经血管损伤,无肌腱迟发性断裂。[结论]掌骨牵引配合带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较好,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手术治疗的1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手术治疗,疗效按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1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只要病例选择恰当,手术为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牵引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力学机制。方法:采用复位外固定器治疗3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男4例,女26例;年龄18-85岁,平均61岁。按AO分型,其中A3型12例,B2型3例,C1型8例,C2型4例,C3型3例。分别测量患者术前与术后X线上的桡骨茎突与尺骨关节面之间的距离。结果:30例患者获得6-15个月的随访,平均11.2个月。测量X线结果为术前平均(0.55±0.22)cm,术后平均(1.07±0.23)cm,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位外固定器提供的持续牵引其作用机制可以通过筋束骨理论、韧带整复原理及牵拉成骨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之间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效果。方法于2000年3月~2004年9月共对6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分别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5.6个月,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组40例,优良率达92.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外固定组24例,优良率达87.4%,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相对而言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5.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6.其中复位不满意或复位后再移位的病例大部分为不稳定骨折。传统的保守治疗难以做到骨折良好的对位和稳定的固定.从而造成骨折畸形愈合、创伤性骨关节炎、正中神经卡压和指伸肌腱断裂等并发症.本院自2000年3月至2004年9月.共手术治疗此类骨折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6例,其中普通T型钢板固定26例,LCP钢板固定8例,克氏针固定22例。植骨者30例,手术均在伤后2周内进行。结果平均随访10·6个月,根据Dienst标准,各组的优良率分别为T型钢板固定92·3%,LCP钢板固定87·5%,克氏针固定90·9%。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根据其损伤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在处理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时,LCP钢板与普通钢板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汤锦波 《中华外科杂志》1994,32(2):82-86,T011
作者对197个桡骨远端骨折的分析显示其中65个伴腕不稳定,发生率32.9%。共有六种不稳定存在,以背屈不稳和舟月骨分离最多见。骨折类型、桡骨下关节面弧度和掌倾角对不稳定的发生及型别有显著影响。整复骨折自然纠正64.9%的不稳定,但有35.1%的不稳定仍残存。骨折愈合后,伴不稳定者与无不稳定者相比,腕功能明显较差。本文讨论了腕关节不稳定的重要性、伴发不稳定的机理,并提出了内源动力性不稳定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较困难.经皮穿针固定对关节外骨折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取出容易,但存在强度差、并发症多等缺点.外固定支架是治疗严重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首选,但针对不同骨折类型所应用的支架种类也应不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孰优孰劣仍存在争议,有学者报道掌背侧联合切口、双侧内固定效果较单侧内固定好.腕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为桡骨远端骨折微创检查、治疗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应用前景很大.自体骨移植是治疗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的金标准,但植骨来源有限,骨替代物和可吸收材料的发展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9.
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骨折之一,其骨折形态与断端移位错综复杂,且易累及邻近关节,以往保守治疗疗效欠佳。1986年Knik和Jupiter报道创伤性关节炎占65%,指出不能恢复或维持关节面的平整是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最重要原因。为了提高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来恢复骨折碎片的解削复位。笔者对近年来21位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移位,手法不能复位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就其疗效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应用外固定架治疗2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4例,按AO分型为C2或C3型,采用克氏针固定29例、钢板掌侧固定3例、钢板螺钉加克氏针固定2例。结果:按改良Green和OBrien系统评估,优19例(55%),良7例(21%),一般8例(24%)。结论;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好,固定方法简便,并发症少,对固定器材没有特殊的要求,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桡骨远端骨折十分常见,部分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则需要手术治疗。2002年4月-2006年2月,我科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2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2009年2月~2010年11月,笔者采用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48~73岁。  相似文献   

14.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占所有骨折的15%~20%。部分合并有关节内骨折,通常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对于有短缩等不稳定骨折,特别是涉及关节面的骨折,骨折复位后发生再移位的比例高,影响关节功能,导致关节畸形、疼痛、功能受限。笔者自2006年4月至2010年8月应用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25例,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比较钢板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获得随访的AO/ASIF分型为A3型及B2型以上的各类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4例,分别采用T形钢板固定治疗30例、外固定架固定治疗34例.放射学治疗结果按Batra和Gupta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功能恢复以腕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方果 钢板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7.4周.Batra和Gupta评分70分以下2例,70分以上2例,80分以上26例;优良率为86.7%.其中5例(5/30例)患者有腕关节轻度疼痛,3例(3/30例)有至少一个方向的活动范围达不到腕关节活动范围评分的最低功能要求.外固定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7.1周.按Batra和Gupta评分70分以下3例,70分以上3例,80分以上28例;优良率为82.4%.其中5例(5/34例)患者有腕关节轻度疼痛,6例(6/34例)有至少一个方向的活动范围达不到腕关节活动范围评分的最低功能要求.方论 采用钢板及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结果,具体可根据患者的功能需求、年龄及经济状况灵活选择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6.
桡骨远端骨折系指发生于旋前方肌近侧缘以远部位的骨折,是人体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17%[1]。本院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了手术复位,2003年3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44例桡骨远端复杂骨折分别采用切开复位桡骨掌侧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其中内固定组26例,外固定支架组18例。术后复查X线片,测量桡骨高度和掌倾角、尺偏角。采集术后1、12个月采用改良Gartland—Werley(GW)评分方法评定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1个月。术后测量影像学参数,桡骨高度:内固定组平均(8.24±0.12)mm,外固定支架组平均(8.57±0.22)mm;掌倾角:内固定组平均(8.76±0.16)度,外固定支架组平均(8.12±0.31)度;尺偏角:内固定组平均(18.61±1.08)度,外固定支架组平均(17.89—1.41)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GW评分与外固定支架组,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目的 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架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组28例均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其中19例应用克氏针固定,4例因骨缺损较严重同时植骨。结果 随访时间3—22个月,按改良的Mcbride评分标准,远期疗效优良者25例,优良率89.28%。结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较困难,并因石膏外固定难以维持复位而常发生再移位。这类骨折应尽早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是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术后配合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对远期功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桡骨短缩程度和关节解剖复位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9.
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异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32例(32侧)术前X线片示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经手术切开复位,以异型钢板内固定。结果:27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3个月,根据术后X线片结果及改良Shea功能评估标准,23(85.2%)例功能良好,2例(7.4%)有内收功能受限伴腕关节疼痛。结论: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自2005年1月~2007年6月,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9例均采用手术治疗,骨缺损时支撑植骨,临床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18~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