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VCO)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0眼采用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治疗,30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TE)治疗。观察两组患眼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2~12个月,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组视力无1例下降,平均眼压由术前43.15 mmHg改善为出院时11.20 mmHg,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传统小梁切除术组视力下降5例,平均眼压由术前42.77 mmHg改善为出院时11.50 mmHg。术中前房出血4例;术后浅前房5例,脉络膜脱离1例,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能很好地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32例、6 0眼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症状不明显 ,治疗效果不显著 ,有并发症。结论 :青少年近视度数加深者或高度近视者应警惕是否伴有青光眼 ,并应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3.
韦育江  高翔 《华夏医学》2003,16(1):130-133
开角型青光眼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治疗包括药物及手术两种方法,有效可大大降低致盲率,笔者将近年来该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青年少年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特点,指导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统计1993~2003年在我院门诊或病房就诊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84例(168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并发近视眼142眼(84.50%).治疗前最高眼压:小于21mmHg 53眼(31.55%),21~25mmHg 38 眼(22.61%),26~30mmHg48眼(28.58%),31~40mmHg 18跟(10.71%),大于40mmHg 11眼(6.55%).视野:视野缺损率65.6%.房角全部为开角.有阳性家族史者13例,占15.48%.本组除8眼需手术治疗外,其余药物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具有一定的特征,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代付东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2373-2373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青年少年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特点,指导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统计1993~2003年在我院门诊或病房就诊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84例(168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并发近视眼142眼(84.50%)。治疗前最高眼压:小于21mmHg 53眼(31.55%),21~25mmHg 38眼(22.61%),26~30mmHg 48眼(28.58%),31~40mmHg 18眼(10.71%),大于40mmHg 11眼(6.55%)。视野:视野缺损率65.6%。房角全部为开角。有阳性家族史者13例,占15.48%。本组除8眼需手术治疗外,其余药物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具有一定的特征,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肖文星 《中外医疗》2010,29(3):94-94,96
目的探究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方法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或者是已经使用过其他药物,但并无好转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129眼。每晚点药1次,每次1滴。将连续点药后1,4,12周的眼压与基线眼压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观察血压、心率等全身及局部副作用及其患者的依从性。结果使用苏为坦滴眼液后眼压明显下降。连续点药1,4,12周眼压下降分别为(6.78±3.45)mmHg(,5.92±4.29)mmHg(,5.88±4.12)mmHg,P〈0.05;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6%,94%,91%。用药后1,4,12周降压效果比较。用药前后,视力、视野、视乳头杯盘比、血压均无明显改变。有结膜充血的轻度不良反应患者14例,不妨碍继续用药。结论使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良好,对于第1次使用或者已经使用过其他药物的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效果明显,并无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juvenile—onsetopen—angle glaucoma,JOAG)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发病年龄早、眼压高和进展快等特点。本文回顾了JOAG的临床表型、相关基因及功能,为建立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联系,为探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药物难以控制的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作一前瞻性的评价。方法:采用倍频Nd:YAG激光治疗临床用药物不能控制病情发展的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病例共22例38眼,所有眼均接受180°,小梁成形术,50个光凝点,结果:随访期内眼压平均下降0.75kPa(5mmHg),术后6月治疗成功率为86%,结论:激光小梁成形术是药物控制不良的开角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措施,治疗参数可选择,光斑直径50μm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压升高而致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视野缺损,最终导致失明的眼病。该病病因不明,其主要特点是眼压虽然升高,但房角却始终是开放的。组织学检查提示小梁网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变性,内皮细胞脱落  相似文献   

10.
刘建慧 《中外医疗》2010,29(1):64-64
青光眼是一种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致盲眼病。高眼压是青光眼最主要的危险诱因,也是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的重点。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药理学知识和相关技术的发展,青光眼的治疗已有了很大进展。目前青光眼的治疗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案。本文就青光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型青光眼 (JOAG)是指 3岁以后至成人早期发病的先天性青光眼 ,其中绝大部分为开角 ,仅有约 8.98%为闭角[1] 。其发病隐蔽 ,特别是常有不同程度的近视 ,易造成误诊 ,故发病后应争取早日手术。传统的小梁切除手术降压效果明显 ,但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多 ,尤其是青少年滤过泡瘢痕化明显高于成年人[2 ] ,易造成滤过泡阻塞而致手术失败。我们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NPTS)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JOAG ,术后疗效满意 ,明显提高了JOAG手术的成功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6例 (35眼 )均为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开术的优点。方法 我们针对开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实施了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开术 18人 2 5眼 ,其中 9男 (13眼 )9女 (12眼 ) ,平均年龄为 73岁 (4 5~ 87岁 ) ,平均发病时间为 14个月 (6~ 2 4个月 )。结果 术前眼压为(2 1.4± 3.7)mmHg ,术后 6个月眼压为 (12 .8± 3.4 )mmHg,2眼术后压力峰值 >30mmHg。 6个月后所有术眼眼压均控制在 2 1mmHg以下 ,其中 18眼眼压低于 16mmHg。屈光偏差为 0 .2 9± 0 .5 4D(从 -0 .5 2到 1.10D)。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用脉冲染料激光对58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虹膜切开术。一次治疗成功者54只眼(93.1%),需要二次治疗才能成功者4只眼(6.9%)。介绍了操作技术,术后并发症结合氩激光、Nd:YAG激光虹膜切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20例26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枕及前房反应等情况,随访1~12个月。结果 术后各期平均眼压均低于术前平均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平均眼压26.26mmHg,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5.47mmHg、16.89mmHg、19.14mmHg、18.50mmHg。16眼结膜形成滤性手术典型滤过泡,10眼结膜疏松无滤过泡形成。26眼均无前房出血,术后前房反应轻。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此类青光眼病人手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氩激光小梁成形术(A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疗效。方法15例24眼POAG患者术前点0.5%噻吗心安眼药水后眼压为(27.66±2.2)mm Hg,经表面麻醉后在激光房角镜下行氩离子激光前部小梁光凝。光凝后定期测量眼压,作前房检查、前房角检查、视野检查。术后仍用0.5%噻吗心安点眼。结果83.33%患者眼压控制满意,近期眼压下降率25.34%,4眼眼压控制不好,行小梁切除术成功。患者视力、视野无统计学变化,无房角前粘连及前房积血病例。有8眼重复治疗,4眼成功控制眼压。结论ALT对于治疗POAG安全,近期效果满意。降眼压幅度有限,远期效果尚待观察。对于行ALT治疗患者一定要严格随访眼压、视野,如有眼压失控仍可行滤过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0例开角型青光眼 5 6只眼行小梁切除术 ,并在巩膜瓣下植入保存羊膜。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视野等情况。术后随访 1 2~ 30个月 ,平均随访 2 0个月 ,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与术前眼压比较 ,均有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视力、视野保持不变或改善 ,随访期间眼压、视力及视野维持良好 ,手术有效率为 92 .5 4% ,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可较好地预防术后组织瘢痕形成 ,是安全、经济、有效地治疗青光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程依琏  樊映川  罗谦  黎静 《西部医学》2007,19(5):802-803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rfo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3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实施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反应、前房深浅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26(12.43±4.12)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32.16±9.41)mmHg。术后一周平均眼压(7.56±2.83)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01±4.65)mmHg,经统计学处理,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8眼前房无任何反应,2眼有度浅前房伴少许前房积血,均于2~3天后自行恢复,6眼前房有轻度闪辉,术后2~3天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形成显著弥散滤过泡。术后1周及6月视力基本稳定。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7例,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手术用时短,患者康复快,且可明显改善眼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开角型青光眼则是隐藏在人们身边的光明杀手.开角型青光眼也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它多发生于20-60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增加.在临床上发病常为双侧性,起病缓慢,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始终保持开放,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才被发现,而此时的损害已是不可逆的.因此,正确认识开角型青光眼,做剑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