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从基础与临床两方面探讨3D打印与虚拟手术设计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 方法 基础部分选择36例髋臼骨折病人,临床部分选择13例髋臼骨折病人,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术前虚拟手术设计,根据髋臼骨折病人骨盆薄层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虚拟骨折块分离、虚拟手术复位、虚拟内固定植入模拟髋臼骨折手术,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进行临床手术治疗。 结果根据病人骨盆薄层CT扫描数据成功获得高精度虚拟复位模型,虚拟模拟骨折块分离、复位、内固定置入等步骤确定钢板植入位置、螺钉植入方向、螺钉植入长度,制定个性化、最优化手术方案设计,并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完成3D模拟手术;基础实验部分病人钢板位置均与数字化设计高度一致,螺钉方向与数字化设计高度吻合,虚拟手术设计螺钉长度与3D模拟手术螺钉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医院(P>0.05);临床实验部分病人均按照虚拟手术设计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与虚拟手术设计钢板、螺钉位置及数量高度一致,虚拟手术设计螺钉长度与临床手术螺钉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打印与虚拟手术设计可为髋臼骨折病人制定最优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有效提高手术精确性与安全性,应用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2.
医学虚拟实验中知识情境的创设是从背景知识(前期知识)情境设计、知识学习情境设计、知识应用情境设计三个层面进行,虚拟实验知识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的知识链条,增强虚拟情境与真实情境的紧密相关度,促进知识更好地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形式健康宣教对脑卒中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 128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方法,观察组采用多形式健康宣教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病人应用多形式健康宣教方法,可提高病人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虚拟仿真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来创建和体验视觉化环境。其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等特征。该项技术较早在工程力学和城市规划中运用。在医学领域,诊断学是每个医学生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制作标准化病人数字模型,让医学生模拟临床医生的角色,将课堂上掌握的诊断学理论知识通过各式电子媒介与虚拟病人完成诊疗活动;按诊断学课程标准设置模拟训练和线上、线下教学,弥补了传统医学教育中单一的授课方式;并通过程序性过程评价、实时反馈等,使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本文将从虚拟仿真技术的前景、虚拟仿真技术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等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对实验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比较两组病人相关知识掌握、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病人相关知识掌握、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教育的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西北医学教育》2022,(1):108-114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系统的应用对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的意义。方法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及数字孪生技术的出现背景、发展历史及其原理,以胸部CT扫描技术为例,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重要性。结果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虚拟操作环境,让学生直观理解设备结构,通过模拟设备操作,使学生在虚拟现实场景内,理解并掌握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了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完美融合。结论虚拟仿真技术与医学的结合已经对医学教育领域产生影响,并逐步成为各大院校新的研究方向。本次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医学影像设备学》的教学效果,有效地减缓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医学设备知识的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7.
实验课是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主要依托河南大学医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选取医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合适的实验项目及相关知识内容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登录实验中心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学习实验原理,加强基础医学实验知识的学习,然后进行虚拟实验操作。教学内容上完成要求的实验虚拟操作,在形式上采取线上实验教学课程和网络直播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该教学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学习热情高涨,对基础医学知识充满了求知欲,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知识-社会-心理结合模式在脑卒中病人心理和躯体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脑卒中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48)及对照组(n=48),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知识-社会-心理结合模式实施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应用Fugl-Meyer评价法及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脑卒中病人躯体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P<0.01)。观察组干预后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S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知识-社会-心理结合模式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心理状况、改善病人运动功能,有利于提高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相天知识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一定时期内住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一般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组按临床路径为病人制订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路径图,并按路径网上的内容进行健康教育,调查并比较两组病人的相天知识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接受健康教育后病人的知识及对护理丁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丁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伍杏容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3):643-644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泌尿系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4例门诊及住院的泌尿系ESWL术病人按照整体护理的方法,实施全程计划护理,做好ESWL术前术后的护理及疾病相关知识、自我保健知识的教育。结果204例患者顺利完成ESWL术,未发现严重感染及内脏损伤。结论整体护理在泌尿系ESWL术病人中的应用,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Virtual bronchoscopy software is now available to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s (DGHs).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virtual bronchoscopy and whether it offers an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ver conventional axial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setting of a busy DGH chest unit. Methods: Virtual bronchoscop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 were compared in all patients who had a virtual bronchoscopy study over a 12 month period. Results: Eighteen consecutive patients had virtual bronchoscopy for a specific clinical indication over the study perio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was conveyed by virtual bronchoscopy in five patients (in four patients the airways distal to an obstruction were better visualised thereby influencing decisions about airway stenting and in one patient the virtual bronchoscopy study showed an endobronchial lesion miss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nine patients who were unfit for fibreoptic bronchoscopy (FOB) the radiologist was more confident in excluding an obstructive airway lesion. The main indication for performing a virtual bronchoscopy study was to rule out an obstructive airway lesion in patients who were unfit for FOB (n = 11). Conclusion: Virtual bronchoscopy is feasible and useful in the management of a few selected patients in a DGH chest unit. Virtual bronchoscopy may conve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ver computed tomography when the distal airways need to be visualised and for discrete endoluminal les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内镜技术对脑动脉瘤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内镜表现,包括内视镜式和外视镜式血管表面重建图像,并与其他血管后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结果:39名患者共检出43个动脉瘤,其中3例多发。仿真血管内镜技术能精确显示脑动脉瘤的解剖学关系,对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确切部位以及瘤颈的显示优于常规技术和原始图像。结论:仿真血管内镜可以在血管腔内外直观的显示动脉瘤的颈部和异常开口,以及瘤腔内部情况,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妇产科教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医学生具有逻辑临床思维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并可将其应用于疾病的诊治过程是妇产科临床教学的重要目标。为克服教学资源有限、医患关系紧张所造成的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机会少、学生动手能力差等问题,我科将虚拟病人(virtual patient, VP)学习这一可以实景再现、将学生带入临床医生角色的教学手段运用于临床教学,充实妇产科临床教学内容,培训了拥有经验丰富及创新思维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通过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方式进行教学评估。本教学研究与实践旨在建立妇产科虚拟病人(virtual patient, VP)学习以促进医学生临床基本知识的掌握、并有效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患者均有纤维支气管镜对照并经病理、手术证实。使用计算机软件将图像数据重建为三维支气管立体图像,通过鼠标操作进入支气管腔内检查。结果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检查25例中心型肺癌,结核病4例,炎症1例,正常2例。结论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是一种无创性安全的检查方法,可部分取代纤维支气管镜。  相似文献   

15.
杜渭清  宦怡 《医学争鸣》1999,20(7):625-627
探讨CT新技术仿真内窥镜在鼻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鼻部疾病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进行仿真内窥镜成像,并与鼻内窥镜所见对照研究。结果:CT仿具内 显示鼻内正常解剖结构,鼻部病变的位置,范围与鼻内窥镜所见类似,并可进行鼻内窥镜无法到达的腔道,如鼻窦内,狭窄的鼻道内以及病变梗阻的远端。结论CT仿真内窥镜是对鼻部二维CT、多平面成像的补充,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创建一种虚拟环境,并借助多种专用输入输出设备,实现用户与虚拟环境直接交互的信息技术。简要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对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虚拟外科手术、虚拟临床教学、虚拟临床实验等技术与方法,并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研究、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评价数字化虚拟技术在膝内翻胫骨截骨术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收治的8例膝内翻胫骨畸形患者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利用整个胫骨CT平扫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字化虚拟设计三维建模,并设计术前截骨角度及制定手术方案,手术规划和模拟手术,指导胫骨畸形截骨矫正手术治疗。结果:在手术过程中见到的畸形情况与虚拟三维重建图像及数字化虚拟胫骨模型一致,术前的模拟手术减少了手术的操作时间,达到更佳的手术效果。结论:数字化虚拟计算机技术可以从各个方向反映患者下肢畸形的三维结构,可以模拟截骨矫正手术过程,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发症少,提高了手术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螺旋CT胃仿真内镜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CO2气体和5%造影剂混合液两种对比剂进行扫描,通过仿真内镜导航软件(Navigator,GE)进行VE成像,选择平滑(Smooth)成像模式及多平面重建.结果 两种不同对比剂相互弥补不足.36例患者检查能清楚地显示胃正常结构和狭窄、梗阻病变.结论 CTVE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镜的补充,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