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齐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688-689
目的讨论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TBM患者32例。结果治愈28例,占87.5%,好转2例,占6.25%,死亡2例,占6.25%。其中死亡的2例患者1例合并隐球菌脑膜炎,1例合并艾滋病。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及激素的合理使用是提高TBM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后遗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杜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6):150-151
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对其进行全身性的检查与辅助性检查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其中10例患者的身体已基本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恶化症状,2例患者死亡,4例患者的病症未变化。结论根据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体征与病症状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3.
郑道武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8):756-757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及其预后。方法对住院诊断结核性脑膜炎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6例结核性脑膜炎好转率为100%。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脑CT及颅外结核病灶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对结脑的早诊早治是结脑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64例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临床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8例不典型结脑临床特点、诊断依据,采用3HS(E)RZ/9HRZ化疗方案,并用地塞米松、降颅压治疗.结果68例不典型结脑分为脑脊液改变不典型、脑脊液和临床表现均不典型两类;治疗结果67例存活,死亡1例,无明显后遗症.随访2年以上者64例.结论不典型结脑诊断参考:(1)活动性肺结核表现;(2)不典型脑脊液改变或/和不典型结脑临床表现;(3)抗结核试验治疗有效;(4)除外非结脑疾病;(5)脑脊液PPD抗体阳性、腺苷脱氨酶(ADA)增高;(6)CT或MR符合结脑影像;(7)病理显示结核样改变或脑脊液检出抗酸杆菌;具备1~6项中3项或第7项可诊断.采用HS(E)RZ四联12个月化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1病例简介患者,女,52岁,主因头晕、头痛5d,于2005年9月3日入我院。入院前因与家人生气后出现头晕,无视物眩转、模糊,耳鸣,伴左侧头痛,呈搏动性,同时伴恶心,有时有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在家口服止吐、止晕药物对症治疗,并口服调节神经药物,症状无明显好转,故来我院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成人脊髓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4年收治确诊的62例成人脊髓型结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髓型结脑占同期住院结脑13.9%,除具有发热及脑膜刺激征外,以截瘫、尿便障碍和传导束型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脑脊液循环通路存在不同程度梗阻,脑脊液常规生化并非完全符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ADA活性明显升高,虽然细胞学呈混合性细胞反应,但是嗜中性粒细胞比例较低,平均仅为17.7%,尿便障碍较截瘫恢复早,治愈率为61.3%,病死率为3.2%,后遗症发生率为35.5%,复发率为1.6%。结论脊髓型结脑治愈率低,后遗症发生率高。结脑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可有效预防一部分脊髓型结脑的发生,以H、R、S(E)、Z为主的四联18~24个月抗结核治疗方案适用于脊髓型结脑,适宜剂量地塞米松和长疗程的放脑脊液并鞘内注药治疗可以提高脊髓型结脑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误诊结核性脑膜炎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1985年1月至2000年10月住院结核性脑膜炎342例中对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3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总误诊率11.1% (38342)。误诊疾病病毒性脑膜炎19例占误诊病例50.0%,新型隐球菌脑膜炎7例占18.4%,脑囊虫病3例占8.0%,红斑狼疮脑病、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各2例,各占5.3%,脑脓肿、松果体旁囊肿、脑室膜瘤、脑胶质瘤、非特异性大脑导水管狭窄各1例,均占2.6%。误诊时间最短2d,最长360d,平均37d。结论 ①结核病专科医师应熟悉其他脑部疾病临床表现,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水平。②对临床经过和脑脊液 (CSF)表现不典型、抗结核治疗效果不良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提高警惕,需进一步排除隐球菌性脑膜炎及脑囊虫病等其他脑部疾患。③对起病急、进展快、早期出现意识障碍、截瘫、括约肌功能障碍,而CSF改变轻微者,应考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可能。④脑部CT(增强)或核磁共振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366例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8年经临床诊断住院TBM病人366例,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近10年来TBM住院病例有增多趋势,主要是农民工TBM的增多占41.0%(87/212)。(2)脑脊液(CSF)培养结核菌321例,阳性28例;涂片60例,阳性4例。(3)颅脑MRI、CT检查异常最常见部位是基底节区70例(59.3%),合并脑积水76例(64.4%)。MRI影像异常发现率84.7%,主要表现为斑片、小结节、环状异常信号,T1W1呈等或低信号,T2W1、FLAIR呈高信号;CT影像异常发现率69.6%,主要表现为斑片、小灶状低密度影、脑室扩张、脑积液等。颅脑增强扫描渗出性病变呈环状强化是TBM的特征性表现。(4)TBM病死率14.2%,死亡原因:脑疝30例(57.7%)、感染性休克10例(19.2%)、全身衰竭3例(5.77%)、消化道出血3例(5.77%)。(5)≤14岁组126例中本地78例,卡介苗接种史12例,农民工子女48例,卡介苗接种史3例。结论提高CSF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对提高TBM诊断水平十分重要;MRI检查对TBM诊断有重要意义;对脑疝的抢救、有效抗感染、营养支持、防治消化道出血等是TBM治疗成败的关键;需重视卡介苗接种和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0.
马秀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93-94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9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平均发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氯化物、脑脊液葡萄糖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药物冲击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临床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68例不典型结脑临床特点、诊断依据,采用3HS(E)RZ/9HRZ化疗方案,并用地塞米松、降颅压治疗。结果 68例不典型结脑分为脑脊液改变不典型、脑脊液和临床表现均不典型两类;治疗结果67例存活,死亡1例,无明显后遗症。随访2年以上者64例。结论 不典型结脑诊断参考:(1)活动性肺结核表现;(2)不典型脑脊液改变或/和不典型结脑临床表现;(3)抗结核试验治疗有效;(4)除外非结脑疾病;(5)脑脊液PPD抗体阳性、腺苷脱氨酶(ADA)增高;(6)CT或MR符合结脑影像;(7)病理显示结核样改变或脑脊液检出抗酸杆菌;具备1~6项中3项或第7项可诊断。采用HS(E)RZ四联12个月化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致病菌在耐药性和基因型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从500例疑似TBM患者脑脊液标本中经MGIT(Mycobacteria growth indicator tube)960培养仪分离培养出25株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对这25株Mtb分别进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法基因分型、14种抗结核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10个耐药基因测序.结果 20株为北京基因型,占80.0%(20/25);耐多药结核性脑膜炎(MDR TBM)有3株(3/25),都属于北京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inhA、embB、gyrB、eis 基因未发生突变,katG、rpoB、gyrA、rrs-KAN、rpsL、gidB基因发生突变.结论 北京基因型在耐药TBM中所占比例高,尤其是MDR-TBM.耐药TBM临床分离株与相关耐药基因突变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脑膜炎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脑脊液改变、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31±11)岁。70%为慢性病程(11.1±9.2)周。13例确诊病例,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阳性,或开颅脑活检病理证实为结核性肉芽肿或粟粒样结核;87例为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表现以发热(97%),头痛(92%)、意识障碍(71%)和脑膜刺激征多见(77%),44例伴颅神经损害,以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受损为主。35例X线胸片有活动性肺结核表现,肺外活动性结核12例,陈旧性肺结核18例。腰穿示颅内压增高者占86%,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增高,葡萄糖显著下降。52例患者头颅影像学有异常发现,脑室扩张、交通性脑积水和脑梗死最常见。全部病例均接受抗结核治疗,9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81例患者病情好转,4例因合并开放性肺结核转结核病院治疗,8例自动出院,死亡7例。结论慢性脑膜炎若伴发肺结核或肺外结核者应高度疑诊结核性,鉴别诊断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有助诊断。脑脊液涂片和(或)培养抗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阳性,以及脑活检为诊断的金标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7)
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37例老年TBM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龄60~75(66.0±5.0)岁。对其起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起病和亚急性起病26例。合并有颅外结核21例,肺部感染、脑梗死、低钠血症各为12例、6例、26例。临床症状体征中,结核中毒症状28例(75.7%),精神异常21例(56.8%),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18例(48.6%),大小便失禁13例(35.1%),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29.7%),病理征阳性9例(24.3%),偏瘫6例(16.2%),截瘫1例(2.7%),脑神经损害5例(13.5%)。37例患者脑脊液检查均显示异常。35例患者行MRI检查均显示异常。19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死亡7例,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老年TBM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呈复杂多样性;磁共振成像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老年TBM的确诊;治疗时,注意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989年~1993年小儿结核性脑膜炎(TBM)212例,误诊58例,误诊率26.7%。对本院误诊的32例进行分析,误诊病种主要为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发热待查和上呼吸道感染等。作者对TBM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史、实验室检查、脑CT扫描等检查与误诊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不典表现的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62例不典型结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在临床上没有典型的结脑症状,表现意识障碍 17例(27.4%)、头晕、低热 47例 (75.8%)、乏力、精神萎靡 13例 (21.0%);肢体麻木 21例 (33.9%)、瘫痪5例 (8.1%)、颅神经损害 18例 (29.0%)和尿潴留 10例;(16.1%)、癫痫样发作 4例 (6.5%)。胸部影像学检查阳性 37例 (59.7%)、头颅CT阳性 13例 (21%)。脑脊液检查 :糖降低 30例 (48.4%)、氯化物降低 32例 (51.6%)、蛋白升高 36例 (58.1%)、腺苷酸脱氨酶 (ADA)阳性 58例 (93.5%)、结核抗体 (PPD IgG)阳性 48例 (77.4%)、涂片抗酸杆菌阳性 2例 (3.2%)。 61例经抗结核治疗痊愈,1例死亡。结论 不典型结脑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改变不典型,但脑脊液中结核抗体阳性对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有参考意义,且腺苷酸脱氨酶是一个敏感及特异性强的指标,实验实及影像学检查对确诊该病有重要意义。规范抗结核治疗配合鞘内注射效果佳。 相似文献
17.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
目的了解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动态变化特点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30例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患者治疗前、治疗1、2和4周的脑脊液采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细胞,经瑞-姬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分类计数,轻度异常为白细胞总数50×106/L,中度异常为(50~200)×106/L,重度异常为200×106/L。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结核抗体阳性6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11例。30例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有异常,其中轻度异常9例,中度异常18例,重度异常3例。有半数以上患者早期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占54.8%),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占优势。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总数逐渐下降[(145.5±133.4)×106/L vs(250.2±185.3)×106/L,P0.05],而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治疗2和4周后患者白细胞总数下降更明显[(132.1±123.9)×106/L和(88.8±115.6)×106/L vs(250.2±185.3)×106/L,P0.05,P0.01]。结论脑脊液细胞的动态变化,对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对病情监测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科早期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方法。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至2004年10年间出院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有无结核病史、有无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感染、脑脊液结果及细菌培养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有16例既往有结核病史(24%),有20例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的同时患有肺结核(30%)、9例患者同时有肺结核以外的颅外结核(13%)。全部患者均进行了结核杆菌培养,其中12例为阳性结果(20%)。阳性率较高的7项临床指标依次是神志改变(100%),发病时间〉5d(99%),脑脊液以淋巴细胞为主(80%),脑脊液糖水平低于血糖水平50%(70%),CT或MRI异常(70%),眼底异常(49%)及合并有其他部位结核(43%)。结论通过68例病例分析可见,结核性脑膜炎常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感染。脑脊液及血等标本中结核菌培养阳性率低,不宜作为早期诊治的主要依据。建议临床工作中当出现上述7条指标中94条时应高度怀疑结核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CSFc)在结核性脑膜炎(TBM)与隐球菌性脑膜炎(CM)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西京医院2009—2013年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CM患者30例(隐脑组)和TBM患者30例(结脑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生化指标及CSFc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颅内压及脑脊液、糖、蛋白质、氯化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脑组患者单核细胞分数高于结脑组,中性粒细胞分数低于结脑组(P0.05)。结论 CSFc在CM与TBM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有限,临床因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以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近5年来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从细菌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细胞学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认为虽然目前报道的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技术众多,但仍然缺乏一种简单、快捷、经济、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而现有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各有优缺点;结核性脑膜炎的基础研究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抗结核治疗后的临床随访对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技术的改良、创新有促进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