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11岁,学生。因发现左上前牙区多出一个牙齿就诊。 检查:左上颌侧切牙与乳尖牙之间有一形态似侧切牙的牙齿,唇侧扭转错位,左上颌侧切牙与该牙冠部未融合。全景片示:全口恒牙存,左上颌侧切牙与乳尖牙之间有一发育完全的牙齿,由于唇侧扭转错位近中与左上颌侧切牙有重叠。  相似文献   

2.
自攻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矫治先天缺牙所致中线偏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梁某,女,19岁。主诉:左上颌侧牙齿缺失,上前牙间隙,上中线偏,要求正畸治疗。 一、临床检查 面部正侧面观无异常。恒牙[牙合],左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缺牙间隙减小,左侧尖牙与第一前磨牙间隙2mm左右,左侧尖牙反[牙合]。上中切牙左侧移位并倾斜致使上颌中线左偏;左侧尖牙近中倾斜,相应部位牙槽骨和牙弓欠丰满。前牙浅覆[牙合]浅覆盖,磨牙关系为:右侧中性,左侧远中。下前牙轻度拥挤(图1)。  相似文献   

3.
正畸-外科联合矫治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合并牙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报告临床治疗的一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合并牙瘤的病例。患者:男性,17岁。主诉:右上乳尖牙未脱、恒尖牙未萌,要求矫正。患者无面部创伤史,口内检查可见:右上侧切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的部位骨质膨胀,右上颌乳尖牙滞留,余牙均为恒牙,下牙列I度拥挤,上牙列排列整齐(图1),  相似文献   

4.
乳牙融合牙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融合牙属于牙齿形态异常。大致有以下几种:即乳牙与乳牙的融合,恒牙与恒牙的融合以及多生牙与恒牙的融合等。尚未见关于乳牙融合牙发生率的调查报告,笔者于1980年10月至1981年3月在南京市内选择六所幼儿园的1,00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普查登记。男女儿童各500名,平均年龄男童4.6岁,女童4.7岁。以口腔内直视下发现牙冠融合为准。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见附表。从表中可见: 27名(男13,女14)儿童共有30个融合牙(男女各15个),其中上颌1个,下颌为29个。后者中,乳尖牙与乳侧切牙融合20个(男11个,女9个),乳侧切牙与乳中切牙融合9个(男4个,女5个)。3名儿童(男2,女1)出现  相似文献   

5.
吴平  李琳  徐芳 《广东牙病防治》2014,(10):538-540
目的分析上颌中切牙与同侧尖牙同时阻生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上颌中切牙与同侧尖牙同时阻生病例21例,分析上颌中切牙阻生类型与尖牙阻生情况,测量阻生侧及对侧侧切牙发育或萌出异常情况。结果与中切牙阻生同时发生的尖牙76.2%为唇侧阻生,其中完全易位与不完全易位占唇侧阻生尖牙的68.8%,尖牙唇侧阻生病例中侧切牙根远中倾斜和伴牙冠近中倾斜者占87.5%,尖牙唇侧或腭侧阻生病例中,出现锥形或过小等畸形侧切牙的比例分别为31.25%和40.00%。上颌中切牙与尖牙不同阻生类型患者,前牙反牙合比例都超过40%,且多为牙型反牙合。结论与中切牙阻生同时发生的尖牙阻生多为唇侧阻生,与中切牙阻生类型无关,与侧切牙根远中倾斜高度相关,尖牙完全易位与过小或锥形等畸形侧切牙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基于治疗前的锥体束CT(CBCT),测量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测量牙齿长度、前牙倾斜度、下颌平面角。结果 上颌中切牙舌侧牙槽骨厚度为(3.34±1.33)mm,上颌中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为(1.24±0.51)mm,上颌中切牙舌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距离(1.30±0.89)mm,上颌侧切牙唇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距离(1.68±0.88)mm。上中切牙舌侧牙槽骨厚度、唇侧牙槽骨高度与切牙唇倾度负相关,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与牙齿长度和下颌平面角负相关。结论 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切牙唇侧牙槽骨较薄,附着高度较低,舌侧牙槽骨较厚、附着高度较高。上切牙牙槽骨形态与切牙唇倾度、牙齿长度、下颌平面角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上颌尖牙阻生在正畸临床较为常见,腭侧阻生比例远高于唇侧(3∶1),且与乳尖牙滞留、侧切牙先天缺失或牙根短小、牙量-牙弓长度不调、外伤及特发性因素(包括萌出初期失败)等有关[1-2]。尖牙阻生可导致邻牙牙根内、外吸收等严重后果。本文报道1例上颌阻生尖牙引起同侧中切牙严重根吸收、锥形侧切牙易位迟萌及乳尖牙滞留,经拔  相似文献   

8.
一、病例报告 女,34岁。因左上颌侧切牙松动3个月,影响咀嚼而来就诊,要求拔牙。该牙2年来曾有唇侧牙龈肿胀、流脓,口服消炎药治疗,未经过牙齿治疗。否认有外伤史。检查发现22冠棕黄色,较邻牙颜色明显加深。  相似文献   

9.
罕见的牙齿发育异常如融合牙或牙双生常引发与之相关的临床问题。本病例展示了1例罕见的双侧上颌乳中切牙、乳侧切牙及多生乳切牙之间的融合。该患者为4岁小男孩.泰国人。口内检查发现由于根尖部骨质溶解导致脓肿和瘘管形成.采取开髓引流作为应急处理,由于其预后不确定,只能将其拔除。为了重建其功能,改善美观及发音.应用丙烯酸支托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0.
融合牙是由2个牙胚间的釉质或牙本质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上颌牙融合多发生在侧切牙和尖牙间,极少发生在第三磨牙和多生牙之间.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左上颌埋伏第三磨牙与多生牙之间的融合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区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危险因素。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2014~2016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一科患者治疗前的CBCT,存在骨开裂或骨开窗的上颌侧切牙44例和上颌尖牙43例为实验组,不存在骨开裂和骨开窗的上颌侧切牙43例和上颌尖牙41例为对照组。结果: 牙体倾斜度、牙体长轴与牙槽突长轴的角度、牙槽骨曲度、牙槽骨宽度、牙根宽度与牙槽骨宽度差、牙齿在牙槽骨中的位置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根长度、根尖距牙槽骨最凹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牙齿舌倾、牙体长轴与牙槽突长轴角度大、牙槽骨薄、牙槽骨弯曲大、牙齿位置偏离牙槽骨中心(偏唇侧或舌侧)等是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区发生骨开裂与骨开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上颌切牙牙齿宽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国人上颌切牙宽度与尖牙阻生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方法选择103名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分为46名腭侧阻生组和57名唇侧阻生组.选择年龄、性别匹配,上颌尖牙正常萌出的患者60名,作为对照组.测量这些患者的上颌切牙近远中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尖牙阻生患者的左右侧中切牙及侧切牙的近远中宽度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尖牙唇侧阻生患者的侧切牙宽度大于对照组,腭侧阻生患者的侧切牙宽度小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唇腭侧阻生患者的侧切牙宽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尖牙埋伏阻生患者的上颌切牙宽度变化和尖牙阻生的位置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乳切牙全部尖形畸形,临床上比较罕见,笔者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季×,男,15个月。因牙齿形态异常,于1996年10月15日就诊。检查:患儿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口腔检查:A ABAAB 已完全萌出,BB大部萌出,余牙未萌,牙齿排列整齐。上、下颌全部乳切牙均为尖形牙,下颌4颗为圆锥形尖形牙,其大小形态完全相同,上颌乳中切牙大小较乳侧切牙及下颌乳切牙为大,牙尖亦较为圆钝,而上颌乳侧切牙亦为圆锥形牙,大小跟下颌乳切牙相似。X线片示:乳尖牙、乳磨牙形态、大小、数目均正常。母亲体健,怀孕期间营养好,未患过疾病。患儿足月…  相似文献   

14.
《口腔医学》2017,(6):504-508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上颌尖牙-侧切牙唇侧易位的三维特征。方法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并由CBCT三维影像诊断为上颌尖牙-侧切牙唇侧易位的患者40例,共计涉及46颗尖牙,在三维图像上分析易位尖牙与邻牙的关系、易位的特征,将易位尖牙分成5类。结果唇侧易位上颌尖牙均为冠唇向倾斜,近远中向以近中倾斜(80.4%)为主。在相邻中切牙、侧切牙中,10颗(21.7%)中切牙发生牙根吸收,且均累及根中1/3,8颗(17.4%)侧切牙发生重度牙根吸收。易位尖牙以Ⅲ、Ⅳ类多见,分别占总数的23.9%、39.1%。尖牙长轴越接近水平,尖牙牙尖距离正中矢状面越近,距离牙合平面越远,中切牙的牙根吸收率也越高。结论 CBCT三维定位有助于准确判断易位尖牙的位置以及与邻牙的关系,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病例介绍 患者为11岁女孩,右侧唇腭裂曾于10周时行软组织修补术。口腔专科检查:患者为混合牙列,右侧恒侧切牙及恒尖牙未萌,中切牙唇向扭转,上腭软组织正常。X线片示恒侧切牙先天缺失,恒尖牙位于齿槽嵴裂一侧、中切牙根尖部位。对侧恒尖牙已萌出。手术方法:局麻后于口鼻瘘周做切口,掀起粘骨膜瓣,拔除乳侧切牙及乳尖牙。分离鼻侧粘膜,4-0铬肠线缝合,向上推入鼻腔。然后将以钛桩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ePTFE)置于骨缺损处,并与粘骨膜瓣底缝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CBCT评价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正畸治疗后患者的上颌前牙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情况,为正畸治疗内收上前牙避免骨开窗骨开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35例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并用最大支抗内收前牙的正畸治疗后患者的CBCT图像,获得上颌前牙样本210例。使用SimPlant Pro 13.0调整头位,获得三维层面中待检测牙齿直立的CBCT图像,测量矢状切面中唇舌侧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由此评价正畸治疗后患者上颌前牙骨开窗骨开裂的情况。结果上颌中切牙侧切牙舌侧骨开裂骨开窗的发生率明显大于唇侧,且骨开裂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上颌尖牙唇侧骨开裂不小于舌侧骨开裂的发生率,唇侧骨开窗的发生率大于舌侧,但差异都不具有显著性。结论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正畸患者治疗后上颌切牙腭侧骨开裂发生率明显高于唇侧,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内收的限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定位、诊断,指导上颌尖牙-侧切牙唇侧易位的分步牵引治疗。方法: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矫治的上颌尖牙-侧切牙唇侧易位的青少年患者22例,计26颗尖牙,获取其治疗前的CBCT数据,根据其易位特征分为5类,并依据分类制定矫治方案,模拟矫治步骤与施力的方向,指导临床治疗。结果:19颗Ⅰ、Ⅱ、Ⅲ和部分Ⅳ类易位尖牙牵引复位,3颗Ⅳ、Ⅴ类易位尖牙牵引替代拔除的切牙,2颗Ⅳ类尖牙维持易位,2颗Ⅴ类尖牙被拔除。结论:CBCT辅助上颌唇侧易位尖牙分类,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部分回族和蒙古族成人恒牙形态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回族和蒙古族人群恒牙牙体形态特征,为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分别收集新鲜拔除的348个回族和314个蒙古族成人恒牙,按照已建立的汉族成人恒牙测量的形态学测量标准,对牙齿的冠长、根长、全长、颈宽、近中远中径、颊舌径等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族成人上颌尖牙及下颌磨牙的冠长、上下颌尖牙及上颌第一磨牙的全长均大于蒙古族(P<0.05),回族成人下颌侧切牙的全长、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近中远中径和颊舌径、上颌第一磨牙的颈宽均小于蒙古族(P<0.05).回族成人较蒙古族成人下颌第二磨牙的根分叉位置更靠近根尖部(P<0.05).结论:回族、蒙古族与汉族成人恒牙牙齿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临床较多见 ,笔者自 1992年以来将这种牙拔除后移植到正常位置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8例 ,男 8例 ,女 10例 ,年龄 17~ 2 4岁 ,牙根均已形成。其中 13埋伏阻生 6例 ,2 3埋伏阻生 12例。有乳尖牙滞留者 14例 ,无乳尖牙滞留者 4例。2 治疗方法局麻下在龈唇沟或腭粘膜作切口 ,剥离粘膜瓣 ,去骨 ,拔除埋伏牙。将埋伏牙用盐水纱布包裹待用。测量第一前磨牙与侧切牙的距离 ,如距离较窄 ,片切少许移植牙的近远中面。制备牙槽窝 :如有乳尖牙存在 ,拔除后用圆凿 ,扩大牙槽窝并向上加深 ;如无乳尖牙 ,…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道5例(男2,女3)共7个下颌易位牙的矫正方法。患者年龄12~15岁,其中双侧易位3例、单侧易位2例,均为尖牙与侧切牙易位。伴有上颌侧切牙的先天缺失或呈钉形、下颌侧切牙扭转(最大180度)、乳尖牙和/或乳侧切牙滞留。矫正前,先拔除滞留牙,3例用Edgewise矫治器矫正扭转的侧切牙,经调磨尖牙外形后用(?)舌面固定式或可摘式Hewley氏保持器保持;其余2例,因下牙弓拥挤,仅拔除扭转的侧切牙后自行调整。在复习有关文献后作者指出,对易位牙产生的原因有两种观点。一为牙齿发育早期,牙胚位置互换;二为尖牙萌出时偏离正常途径,后者似乎容易接受。由于下颌的颊舌侧均为致密骨质,完全性易位牙的牙根又互相平行,因此,矫正的目的只需将易位牙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