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疗效,在病证结合的基础上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方证对应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瘀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44例,按照随机、双盲、双模拟的设计方法,以血府逐瘀胶囊和生脉胶囊分别给予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干预治疗4周。观察每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改善及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绞痛总有效率方面,两证各自及总体方证对应组与不对应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血瘀证方证对应组在降低hs-CRP、Hcy、ET、MPO、MMP9优于方证不对应组(P<0.05),气阴两虚证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治疗后在BNP、PAF、PAG的改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疗效与方证对应的程度密切相关,方证对应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部分理化指标方面优于方证不对应组,提示方证对应取得疗效可能有其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在方证对应与不对应干预下的证候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入选88例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瘀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44例,按照随机、双盲、双模拟的设计方法,以血府逐瘀胶囊和生脉胶囊分别给予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干预治疗,收集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的症状及证候信息,运用生存分析比较症状及证候在两种方法干预下的变化特点。结果:实验期间脱落6例,纳入统计分析的共82例。结果表明胸闷、心悸、气短、倦怠乏力、自汗和血瘀证、气虚证的起效时间方证对应早于不对应,而胸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不寐和阴虚证的起效时间两种方法无差别;方证对应治疗时,2证组合逐渐增多,3证组合逐渐减少,而不对应治疗2证组合逐渐减少,3证组合逐渐增多。结论:方证对应治疗证候起效时间早于不对应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生脉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府逐瘀口服液、生脉胶囊,疗程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脂、CRP、心电图、观察血瘀证候。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同对照组相比出现明显差异,血瘀症状、HDL-C、CR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生脉胶囊可缓解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血瘀证候和血脂状况,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意义与理论意义。方法: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入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组,用血府逐瘀汤及生脉散进行交叉干预。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血瘀证、方证对应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50%、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26.66%、26.66%;气阴两虚组方证对应组分别为18.75%、56.25%及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31.25%及3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方证对应组优于方证不对应组;③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两组内皮素、NO、t-P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与方剂配伍相关,阐明方证关系是方证深入研究的关键,客观指标改善与方剂针对的治则性质有关,方证对应疗效及药物作用方式有关,寻找方对证契合点及方对病的靶点,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意义与理论意义。方法: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入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组,用血府逐瘀汤及生脉散进行交叉干预。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血瘀证、方证对应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50%、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26.66%、26.66%;气阴两虚组方证对应组分别为18.75%、56.25%及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31.25%及3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方证对应组优于方证不对应组;③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两组内皮素、NO、t-P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与方剂配伍相关,阐明方证关系是方证深入研究的关键,客观指标改善与方剂针对的治则性质有关,方证对应疗效及药物作用方式有关,寻找方对证契合点及方对病的靶点,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方剂与证候的对应与临床的紧密关系,阐明中医方剂疗效的基础在于临床辨证的准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级高血压的主要证候--阴虚阳亢证患者92例,随机分为方证对应组(Ⅰ组)、方证不对应组(Ⅱ组)及安慰剂组(Ⅲ组),分别给予外观及包装相同,但内容不同的中药"平压合剂"口服,在用药前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客观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4周后,使用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Ⅰ组有效率:96.88%,Ⅱ组有效率:56.67%,Ⅲ组有效率:6.67%.Ⅰ组与Ⅱ组、Ⅲ组在各时段1次血压,治疗后3d三个时段平均血压,治疗后24h动态血压降压疗效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传统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代表方剂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之心宁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心宁丸,对照组服血府逐瘀口服液。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证候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能明显改善中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缺血程度等指标,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生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痰生脉汤,观察硝酸甘油服用量、心绞痛、心电图及证候变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降低硝酸甘油服用量、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和改善证候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痰生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气滞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焦虑患者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SAS评分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创伤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创伤性胸腔积液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加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府逐瘀口服液配合常规西医治疗血瘀证创伤性胸腔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医温病学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恩祥 《中医杂志》2003,44(9):704-706
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肆虐的情况下,回顾中医湿病学的历史,借鉴其经验,用于防治SARS的工作,值得探讨。现从3个方面谈谈温病学科与SARS的有关内容,供同道参考。1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1.1 古代对温病的认识:生疫疠,历代皆有:《礼记》、《周礼》、《山海经》中即有疫病的记载,如“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仲夏行秋令,民殃于疫”。秦·始皇四年  相似文献   

12.
施延庆治疗震颤麻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孝文 《中医杂志》2003,44(7):502-502
施延庆主任中医师是全国首批500名学术经验继承的名老中医之一。施老擅长温针疗法,在治疗疑难杂病中独树一帜。历年来施老以温针治疗震颤麻痹症数十例,取得很好的疗效,今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1 病因病机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以进行性运动徐缓,肌肉强直及震颤为特征的病症,多发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的人口中可达1%,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属中医“颤振”、“痉病”等范畴。施老以中医针  相似文献   

13.
再论中医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申维玺 《中医杂志》2002,43(12):888-891
1996年我们提出“中医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其基本发病学原理是由于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结果”。近年来笔者相继发表了一些论文阐释了这一科学假说,由于这一问题关系重大,经过探讨、获得共识  相似文献   

14.
谢幼红 《中医杂志》2005,46(5):361-36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FMS患者分为A组38例(原发性)和B组18例(合并其他风湿病),给予逍遥散加减治疗,疗程12周.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2.11%,B组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比较,A组疗效优于B组(P<0.05),疼痛、压痛、僵硬、疲乏及睡眠障碍等明显改善(P<0.01).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FM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原发性FMS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837例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病例的回顾分析,得出肺心病急性发病、死亡的时间节律性,用以指导临床肺心病的防治.方法:将纳入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入院时间、节气、农历月份,死亡病例的死亡时间、节气、农历月份等相关内容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Access 2000),进行统计、分析,判断统计结果,从而找出肺心病发病及死亡的时间节律性.结果:(1)肺心病急性发病以农历11月、12月最多,节气以冬至、大寒、大雪最多;(2)死亡时间以农历3月、12月最多,节气以大寒、小寒、大暑、谷雨最多;(3)肺心病死亡时间一日以下午、后半夜最多.结论:肺心病急性发病、死亡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  相似文献   

16.
治疗冠心病的常法与变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书文  李晓 《中医杂志》2004,45(6):464-466
丁书文教授,博士生导师,业医40年,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现将其治疗冠心病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一般认为,冠心病病机为本虚标实,实者有寒凝、血瘀、痰阻、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者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据此辨治为所谓常法.然在临床中,丁老师除按以上辨治外,仍然详加诊察,探究新的病因病机认识和治疗方药,此为变法.丁老师认为,除按常规辨治外,必须高度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即患者病因病机的特殊性,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更年舒心汤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理想方法。方法:对86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应用更年舒心汤治疗,并没对照组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对更年期综合征有较好疗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88.37%,优于对照组(32.36%、82.38%),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更年舒心汤是一种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8.
舌苔脱落细胞学在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群  徐志伟  武哲丽  钟鸿 《中医杂志》2005,46(5):377-379
观察舌苔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舌苔脱落细胞学对舌诊的量化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正常与异常的舌苔脱落细胞学,并阐述了舌苔脱落细胞学在中医辨证分型,即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中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9.
消银胶囊治疗银屑病血热证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虹 《中医杂志》2004,45(2):124-125
目的:观察自拟消银胶囊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消银胶囊治疗银屑病32例,以复方青黛胶囊作为对照治疗30例.结果:严重程度指数(PASI)积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8周的治疗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75%,总有效率90.62%,对照组显效率53.3%,总有效率90%.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银胶囊治疗银屑病血热证复发率低,缓解期维持时间长,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寿比山对不同中医辨证类型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刘望乐 《中医杂志》2002,43(6):455-456
目的:研究吲达帕胺(寿比山)对不同中医辨证类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标准,将2000年10月~2001年8月我病区收治的高血压病住院患者67例,分为阴虚阳亢组30例,痰湿壅盛组37例,全部服用寿比山,经治疗4周评定结果。结果:降压显效19例,有效19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56.72%。阴虚阳亢组30例,降压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26.67%,痰湿壅盛组37例,降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1.08%。痰湿壅盛组有效率与总体相比,痰湿壅盛组与阴虚阳亢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提示中医辨证分型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据此应用西药降压,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