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成人的血红蛋白除以血红蛋白A(HbA)占绝大部分外,尚有几个HbA与糖类经非缩合而形成的所谓小组份(minorcomponents)包括HbA_1 a b c,其中以HbA_(IC)最有助于对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症及控制效果的监护工作。HbA_(IC)的含量与测量前4~8周内血糖水平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血红蛋白电泳主要是分离异常血红蛋白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在人体中正常血红蛋白(Hb)共有三种成分即HbA、HbA_2和HbF。HbA所占百分比最大,其次为HbA_2,HbF所占百分比最小。我组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测定111例正常人血红蛋白A,A_2,应用抗硷变性测定71例正常人血红蛋白F,兹将其检查方法及正常值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我院住院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10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水平及测定HbA_1c。结果观察组HbA_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_1c水平升高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是评价糖尿病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对糖尿病患者诊断以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诊断中应用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三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糖尿病患者和5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FPG、HbA_1c及GA的测定,再用SPSS17.0对结果进行计量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要高(P<0.05),且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清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3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白蛋白三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判断治疗效果,对控制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HbA_1c(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治和控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纳入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A组研究主体;以同期入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员作为B组研究主体。均为其进行HbA_1c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 A组的空腹血糖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A组的HbA_1c检测结果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二者成正比。结论为糖尿病患者行HbA_1c检测可有效评估其血糖控制情况,且利于糖尿病防治与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长期应用干扰素治疗可导致自身兔疫副作用.作者报道1例应用α干扰素(IFN-α)治疗毛细胞白血病2年后出现伴胰岛细胞抗体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为41岁女性,1991年6月诊断为毛细胞白血病.开始应用IFN-α2b 3MU每周3次,每次300万单位治疗.1992年10月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和自身免疫.1993年7月,患者突发多尿和烦渴.空腹血糖为23.6mmol/L,血红蛋白A_1c(HbA_1c)为 11.7%.高浓度的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测定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筛查、诊断GDM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5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A组)和632例妊娠期非糖尿病患者(B组);另选取未妊娠的非糖尿病健康妇女70例为对照组(C组)。结果与C组、B组比较,A组的FPG、OGTT、HbA_1c均显著增高(P<0.05);C组、B组的FPG、OGTT、Hb 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FPG、OGTT、HbA_1c的测定值显著升高(P<0.05),且三种检测方法中以HbA_1c阳性率最高,HbA_1c与FPG、OGTT相比,灵敏度、特异性、可靠性、阳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筛查中HbA_1c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影响因素少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较为实用的筛查GDM的指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4例仅采用胰岛素治疗为对照组,另34例采用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为观察组。比例两组的BMI、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MI为(23.86±0.71)kg/m~2、FBG为(6.67±0.64)mmol/L、2hBG为(8.53±1.90)mmol/L、HbA_1c为(6.81±1.09)%;对照组BMI为(23.17±0.85)kg/m~2、FBG为(8.07±1.26)mmol/L、2hBG为(10.22±2.70)mmol/L、HbA_1c为(8.53±1.02)%,两组除BMI外,FBG、2hBG、HbA_1c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可使血糖控制更满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王黎 《世界临床药物》2007,28(11):689-691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和格列苯脲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及胰岛素浓度等指标的变化。方法7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那格列奈组口服那格列奈一日3次,每次120mg,格列苯脲组口服格列苯脲一日3次,每次2.5mg,均治疗4周。治疗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HbA_(1c)、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浓度(2hIns)、血压、甘油三酯(TG)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那格列奈降糖效果与格列苯脲相似,但餐后胰岛素浓度未见升高,前者安全性优于后者。结论那格列奈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34例糖化血红蛋白(HbA_(l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空腹血糖、C肽测定,同时调查糖尿病药物用药情况,对药物的分布及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334例HbA_(lc)达标的患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糖苷酶抑制剂(49.7%)。全部患者中有56.6%(189/334)进行了联合用药。最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案是:预混胰岛素+糖苷酶抑制剂(10.5%)及磺脲类+糖苷酶抑制剂(9.9%)。根据使用胰岛素与否,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使用胰岛素与糖尿病病程正相关,与空腹C肽水平成负相关(均P<0.01)。结论 HbA_(lc)控制达标的患者多数需要联合用药。糖尿病病程越长,C肽水平越低,越需要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已挑选的HbA1C7%的92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HbA1C及Lp(a),另测定60例正常体检者HbA1C及Lp(a)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分析作统计学检查;根据HbA1C水平将升高组分成3组,对Lp(a)进行组间分析,并对Lp(a)与HbA1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bA1C升高组的L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组间分析,三组之间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Lp(a)与HbA1C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HbA1C与Lp(a)无相关性,Lp(a)的升高不受HbA1c的影响,是独立于HbA1C之外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临床诊疗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近期在我院接受血糖检测及治疗的100名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血糖检测的100名体检者作为参考组,两组均接受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检测。结果:观察组HbA1C、FPG水平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水平与FPG水平之间成正相关关系。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在糖尿病检测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运动疗法对早期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取二甲双胍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_1c)、餐后2 h血糖(2hPBG)、空腹血糖(FBG)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HbA_1c、2hPBG、FBG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HbA_1c、2hPBG、FBG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得更明显,均有P<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社区糖尿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疗效确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9,(18):2570-2576
目的:为提高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糖尿病药物经济学研究"课题组的随访数据,以随访终点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作为临床产出指标,对终点HbA_1c水平进行二分类变量和数值变量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评价治疗依从性对短期临床产出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 236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好和差的患者分别占23.48%和76.52%;血糖监测依从性好和差的患者分别占7.02%和93.98%;饮食控制依从性好、中和差的患者分别占66.3%、23.5%和10.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糖"控制好"组与血糖"控制差"组在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病程、是否锻炼、饮食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和多元对数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相似,即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和饮食控制依从性对终点HbA_1c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均P<0.05),但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总体上不理想。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对终点HbA_1c水平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血糖监测依从性和饮食控制依从性的改善将有利于血糖控制,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7,(35):4981-4983
目的:观察复方α-酮酸片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T2DM合并早期DN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60例。C组患者给予基础对症治疗;A组患者在C组基础上口服复方α-酮酸片2.52 g,tid;B组患者在C组基础上口服复方α-酮酸片5.04 g,ti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白蛋白量(尿ALB)]、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压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并记录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糖指标、血压指标、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尿ALB、HbA_1c、SB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B组显著低于A组,A组显著低于C组;A、C组患者的ALB、PA、Hb水平均显著下降,且B组显著高于A组,A组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10.0%和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α-酮酸片能显著改善T2DM合并早期DN患者的肾功能,有效控制血糖、血压水平并补充必需营养物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较大剂量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GA)与各常用血糖参数的相关性及GA的影响因素,评价GA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10月我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 597例。患者入院初测定空腹静脉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GA、糖化血红蛋白(HbA_(lc))、24 h尿白蛋白定量,并行连续血糖监测(CGMS),全部患者均由眼科医生眼底摄片。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时GA值为(25.8±7.8)%,HbA_(lc)为(9.0±2.3)%。GA与HbA_(lc)、FPG、2hPG、CGMS血糖均值均正相关(r=0.788、0.396、0.406、0.470,均P<0.01)。体重指数、2hPG、CGMS血糖均值是影响GA的主要因素。GA>17%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高于GA≤17%组(P<0.01),GA>17%组患者糖尿病肾病的检出率与GA≤17%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GA是一个可准确反映短期内平均血糖水平及变化的优良且检测方便的指标,GA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果糖胺(FMN)、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45例和健康体检者59例,分别测定血清果糖胺(FMN)、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统计学分析FMN与HbA1C、FBG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FMN与HbA1C、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FMN、HbA1C、FPG三者关系密切,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近期、长期和即时的血糖监控信息,对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控制HbA1C、FMN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积极的心理暗示配合常规护理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老年患者102例,男性54例,女48例,年龄65~81岁,ASAⅠ~Ⅱ级,体质量61~91 kg。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采用数字表法均分为积极心理暗示组(A组)及对照组(B组),每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糖治疗,A组进行心理暗示配合常规护理;B组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未进行心理暗示。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C反应蛋白(CRP)的值。结果治疗后12周FBG、2hPBG、HbA_1c、IL-1β及CRP的值A组均明显低于B组(P <0.05)。结论 :积极心理暗示配合常规护理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有着显著的作用,其可能与外周血清IL-1β及CRP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7,(35):4960-496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降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降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片50mg餐前口服,tid,最大剂量为300mg/d;观察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qd,起始剂量为0.15u/kg,以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对剂量进行调整,最大剂量为40u/d。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C肽和餐后2hC肽水平,记录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空腹C肽、餐后2hC肽和HbA_1c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除空腹血糖外,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夜间低血糖、严重低血糖、水肿、胃肠道反应以及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用于治疗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降糖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降低其血糖和HbA_1c水平,改善胰岛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测定血红蛋白A_2(HbA_2)方法简便,分离快速,洗脱完全,便于推广。本文介绍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测定方法,以及正常人和各种血液病患者 HbA_2的测定结果。对象、材料和方法一、对象:正常人42例系本院的健康工作人员和供血员。血液病患者69例均经临床和血液学检查确诊(详见表1)。测定时采血1—3毫升,置刻度试管中以枸椽酸盐抗凝,离心,去血浆后用生理盐水将红细胞洗涤三次,然后加入与红细胞压积等体积的蒸馏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