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把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把难治性青光眼43眼,分为丝裂霉素-C组23眼,进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对照组20眼,小梁切除术中不用丝裂霉素-C。结果 术后6mo,MMC组功能性滤过泡的比例为15/23(65.22%),对照组为7/20(35%)(P<0.05)。术后6mo,MMC组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73.91%和91.30%;对照组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40%(P<0.05)和555(P<0.05)。结论 MMC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功能性滤过泡的比例和手术成功率均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生物羊膜移植可调整缝线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接受小梁切除术的各类型难治性青光眼38例(44眼)分为3组,A组为治疗组(16眼),巩膜瓣下行羊膜移植术(AMT)联合应用MMC;B组为MMC组(14眼),巩膜瓣下联合应用MMC;C组为对照组(14眼),常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3组病例均留置可调整缝线。术后1周、2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记录术眼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及并发症治疗组、MMC组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治疗组少,主要有术后浅前房;MMC组主要有薄壁滤过泡、滤过泡渗漏等。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及生物羊膜移植可调整缝线是治疗难治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羊膜植入不仅有抗新生血管和抗瘢痕形成的作用,而且早期还有机械引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梁日雄 《广西医学》2001,23(5):1030-103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60眼各类青光眼随机分为A组20例30眼和B组23例30眼,A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B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7-25个月。手术成功率A组(93.3%)明显高于B组(60%,P<0.01);功能性滤过泡A组(93.3%)亦明显高于B组(53%,P<0.01);浅前房A组(3.3%)则低于B组(26%,P<0.05);低眼压等并发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在提高成功率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一种安全可靠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青光眼为一组药物难以控制眼压,而常规手术预后差的青光眼,单纯行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低,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可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但MMC可引起浅前房、低眼压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并发症,导致视功能进一步损害。为了取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我们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松解缝线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9例39眼,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羊膜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常用抗青光眼手术方法之一,但由于术后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胶原产生使滤过泡瘢痕化,常导致手术失败。为了减少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如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等虽有抗纤维化等作用,但其副作用还可以使本已受损的视神经进一步恶化。但小梁切除联合无菌处理后置于-80℃环境下保存的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可获得可喜的疗效,大大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笔者就近几年来羊膜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新动态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滤过手术联合鸦胆子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 36例 ( 4 4只眼 )难治性青光眼随机配对分为鸦胆子治疗组 2 2只眼与丝裂霉素 (MMC)对照组 2 2只眼。一组在常规小梁切除术中辅助用 3~ 5mg鸦胆子仁 ,另组在术中使用0 .1mg/MMC ,术后随访 1年。 结果 :鸦胆子治疗组手术成功率为 95.4 5% ( 2 1/2 2 ) ,MMC对照组为 81.82 % ( 18/2 2 ) ,P <0 .0 5。功能性滤过泡眼数 ,鸦胆子治疗组为 19/2 2 ,MMC对照组为 18/2 2 ,治疗组未见全身和局部副作用。结论 :鸦胆子能促进滤过泡的形成 ,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效果优于丝裂霉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 (MMC)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4 2例 (5 6眼 )各种类型青光眼随机分为MMC治疗组 2 9眼和对照组 2 7眼。MMC组在小梁切除术中 ,一次将浸有 0 .2mg/ml(0 .0 2 % )的MMC棉片置于巩膜瓣下及结膜瓣下 3分钟 ,对照组不使用MMC ,术后追踪观察 5 - 2 4个月 ,平均14 .5个月。结果 MMC组的早期和晚期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93.10 %和 89.6 6 % ,对照组为 6 6 .6 7%和 5 5 .5 6 %(P <0 .0 5 ,P <0 .0 1) ;功能性滤过泡 ,MMC组 82 .76 % ,对照组 5 1.5 8% (P <0 .0 5 )。术后并发症MMC组主要为低眼压 ,但未见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其它并发症有浅前房、角膜上皮损害及白内障加重 ,两组无差异。结论 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MMC可有效防止滤过泡瘢痕化 ,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巩膜池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60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20眼).A组行巩膜池小梁切除术,B组行丝裂霉素C(MMC)+小梁切除术,C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周,3、6、12、24个月;观察3组患者术后眼压、滤过道大小、视野的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A、B 2组术后3、6、12、24个月眼压均明显低于C组(均P<0.05).术后24个月,A、B 2组功能性滤过泡所占比例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以Ⅱ型滤过泡为主,B组以I型滤过泡为主,C组Ⅲ型滤过泡为主;B、C 2组滤过道(减压室)值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 2组角膜上皮损伤、前房积血、滤过泡漏、前葡萄膜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B、C 2组浅前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均P<0.05).结论 巩膜池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增加滤过道的大小,充分发挥减压功效,并能长期、有效控制眼压,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2008年本院66例(76眼)的各种类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MMC)和巩膜可调整缝线的病例,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术后眼压控制较好,功能性滤过形成良好,前房形成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和可调整缝线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不同抗代谢药物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永强 《上海医学》2008,31(1):14-17
目的探讨在复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不同抗代谢药物的疗效。方法将72例88眼复发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4组,均行规范化小梁切除术,术中分别使用环孢素(Cs,20 g/L)、丝裂霉素(MMC,0.2 g/L)、氟尿嘧啶(Fu,50 g/L)及干扰素α-2b(IFN—α2b,50万U/mL)。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各组术后视力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各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均显著多于无功能性滤过泡(P值均<0.05),Cs组功能性滤过泡比例显著高于MMC组、Fu组和IFN-α2b组(P值均<0.05),MMC组功能性滤过泡比例显著高于Fu组和IFN-α2b组(P值均<0.05)。③术后1周和1个月,各组间平均眼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和6个月,Fu组和IFN-α2b组的平均眼压显著高于Cs组和MMC组(P值均<0.05),Cs组与MM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个月,Cs组的眼压控制率显著高于Fu组、IFN-α2b组和MMC组(P值均<0.05)。MMC组显著高于Fu组和IFN-α2b(P值均<0.05)。④MMC组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结论4种抗代谢药物用于复发性青光眼的小梁切除术,均有助于获得更多的功能性滤过泡和更满意的眼压控制率,其中Cs的作用较为显著且并发症较少,MMC作用较好但并发症相对多见,而Fu和IFNα-2b术中一次使用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近期疗效。方法 25眼(20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眼底、视野、术后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5眼(20例)术后平均眼压(11.42±2.14)mmHg,眼压在6~21 mmHg者23眼,眼压控制成功率为92.0%;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5眼(60.0%),术后功能性滤过泡24眼(96.0%),6眼(24.0%)发生浅前房,1眼出现(4.0%)前房出血,2眼(8.0%)脉络膜脱离,眼底及视野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能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眼压,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从而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61-64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联合针刺分离修复失败滤过泡的作用。方法对17例小梁切除术后失败滤过泡行MMC联合针刺分离的患者,通过病历回顾获得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术前和术后眼压、术前和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等。比较术前和术后各个时间点眼压和视力。分析手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术前和术后各个时间点眼压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003)。术前和术后各个时间点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针刺联合MMC完全成功率为52.9%,部分成功率为35.3%,失败为11.8%。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MMC联合针刺分离是处理青光眼失败滤过泡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红  田爱军 《海南医学》2014,(17):2534-253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早期选择性一次或多次结膜下注射低浓度丝裂霉素C(Mitomycin C, MMC)对滤过泡形态及眼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需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术后根据滤过泡形态、结膜充血状态一次或多次结膜下注射低浓度MMC (0.2 mg/ml),B组术中一次性使用MMC (0.33 mg/ml),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滤过泡形态及眼压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A组扁平弥散型滤过泡占总数的66.7%,B组扁平弥散型滤过泡占总数的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后1年时A组眼压控制良好者占76%,B组眼压控制良好者占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组出现2眼角膜上皮缺损,1例局部注射部位结膜苍白;B组出现1例角膜上皮缺损,5眼滤过泡渗漏,2眼低眼压黄斑病变。结论小梁切除术后选择性结膜下注射较低浓度的MMC使得扁平弥散型滤过泡的比率增加,与术中一次性使用MMC相比两组均能较好控制眼压,手术成功率相似,此种治疗方式安全有效,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MMC),术后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49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治疗组23眼,给小梁切除术中应用MMC,术后联合应用5-Fu结膜下注射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26眼,只给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MMC,术后不联合应用5-Fu治疗;术后随访半年到两年,观察治疗前后患眼的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以及低眼压浅前房和角膜损害等指标,对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5眼(21.7%),视力未提高16眼(69.6%),视力下降2眼(8.7%),术前平均眼压(42.57±4.51)mmHg,术后平均眼压(11.46±3.45)mmHg,发生低眼压和浅前房5眼(21.7%),角膜上皮损4眼(17.4%),前房出血1眼(4.3%),结膜下出血4眼(17.4%);功能滤过泡20眼(87.0%),非功能滤过泡3眼(13.0%);对照组视力提高4眼(15.4%),未提高19眼(73.1%),视力下降3眼(11.5%),术前平均眼压(43.23±5.12)mmHg,术后平均眼压(13.35±4.63)mmHg,发生低眼压和浅前房4眼(15.4%),角膜上皮损害1眼(3.8%),前房出血0眼,结膜下出血1眼(3.8%),功能滤过泡17眼(65.4%),非功能滤过泡眼9眼(34.6%)。结论:MMC和5-Fu作为青光眼滤过术辅助用药都可以减少、预防术后滤过泡的粘连包裹引起的青光眼复发,二者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手术成功率;但术后联合应用5-Fu能加重低眼压浅前房的发生,同时对角膜的损害也相应加大,如果合并全身服用血管扩张剂可致结膜下或前房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应正确、合理地使用MMC和5-Fu,注意用药的时机、药量和浓度。  相似文献   

15.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4例70眼闭角型青光眼分成两组,按时间顺序先行的34眼术中用MMC的小梁切除术和后行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36眼为两组.分析两组间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成形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第1d的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9%(P<0.05);观察组术后第5d浅前房发生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7.64%(P<0.05);平均随访8个月,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88.89%,对照组85.29%,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眼压观察组21mmHg以下者32眼,控制率88.89%,对照组29眼,控制率为85.29%,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明显减少术后浅前房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彭伟  李劲  刘志远  朱格非 《中外医疗》2009,28(23):183-184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小果切除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18例18眼难治性青光眼,术后随访1年,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3。3%;眼压由术前的(45.17±12.01)mmHg降至术后的(16.89±3.42)mmHg。采用配对f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为滤过泡漏,前房出血,浅前房。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结膜瓣下西罗莫司载药羊膜植入在兔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新西兰白兔32只(64眼),全麻下前房注入2%甲基纤维素制成高眼压模型。实验眼分成4组,每组16眼,在施行小梁切除时,分别行羊膜植入(A组),西罗莫司载药羊膜植入(B组),丝裂霉素C(C组),未使用任何药物(D组)。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①术后90d眼压:A组(18.23±3.90)mmHg(1mmHg=0.133kPa),B组(13.18±2.24)mmHg,C组(14.98±3.33)mmHg,3组眼压值均显著低于D组的(25.01±1.23)mmHg(t分别为4.132;6.487;5.986,P〈0.05);但A组眼压值较C组(阳性对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P〈0.05);②术后90d具有功能性滤过泡者:A组12眼(12/16,75%);B组15眼(15/16,93.75%);C组14眼(14/16,87.5%),前3组与D组8眼(8/16,50%)相比,功能性滤过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907;6.596;5.162,P〈0.05);③并发症:除C组2眼发生脉络膜脱离外,其余各组均未发生此并发症。结论西罗莫司载药羊膜植入能提高兔眼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且无明显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应用于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ytomycinC,MMC)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探讨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同期连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A组: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 MMC,98例,128眼;B组: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 MMC,71例,95眼;C组:小梁切除术 MMC,48例,60眼。比较3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3组术后1年手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浅前房和低眼压:A、B组差异无显著性,但都低于C组;高眼压和脉络膜脱离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角膜散光量:A组术后2周增高不明显(P>0.1),术后1年时接近术前水平;B、C组术后2周明显增高,术后1年时仍明显高于术前(P<0.005)。术后角膜极向散光值:3组术后早期明显增高,出院后逐渐下降。结论: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 MMC与另两种术式相比,疗效相当,但术性角膜散光较小,3种术式都可以引起顺规性散光,随着时间延长,向逆规性散光漂移。可拆除缝线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