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普通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方案与单用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方案治疗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由3名研究员独立利用计算机对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提取数据,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纳入病例843例,其中试验组(采用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424例,对照组(单用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419例。Meta分析结果如下:治疗12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HBsAg转换率方面治疗效果无差异,在HBV-DNA阴转率方面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24周,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HBsAg转换率方面试验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治疗48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转换率方面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在HBsAg转换率方面两组治疗效果无差异。治疗随访过程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无差异。结论普通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HBsAg转换率方面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并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该研究纳入文献存在诸多不足,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高质量、大样本、长时间随访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CHB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予PEG-IFNα-2α 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33例)予普通干扰素(IFNα-2α)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结果】①ALT复常率在各时间段(治疗24周、治疗48周及随访48周)治疗组(84.8%、90.9%及87.9%)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63.6%、69.7%及63.6%)(P〈0.05);两组HBV—DNA阴转率在治疗期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随访48周时治疗组(63.6%)显著高于对照组(39.4%)(P〈0.05),HBV-DNA阳性复发率治疗组22.2%(6/27)显著低于对照组43.5%(10/23)(P〈0.05)。②HBeAg阴转率在各时间段治疗组(45.5%、57.6%及54.5%)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15.2%、21.2%及18.2%)(P〈0.05);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在各时间段治疗组(33.3%、51.5%及45.5%)也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2%及18.2%)(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普通干扰素,具有较持久的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率,停药后HBV—DNA阳性复发率抵,每周1次给药方式,可使患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于接受过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35例。分为A组:曾使用过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9名,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复治,疗程48周,13组未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6名,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程48周。结果:治疗结束后HBV-DNA阴转率为A组26.3%,B组31.3%;HBeAg阴转率为A组36.8%,B组37.5%;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组31.6名,B组31.3%。差异无显著性。各组疗程结束后血清ALT复常率为A组68.4%,B组75.0%。结论:对于曾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的乙肝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α-2a治疗是安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5例HBeAg阳性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ETV(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出品)0.5mg/(次·d),疗程6个月。对照组(45例)采用基因重组干扰素b(IFNb,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500万单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8周时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12、2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阳性患者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优于干扰素。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观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普通干扰素-α、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儿,随机均分为标准剂量组(普通干扰素-α5mU/m2体表面积,3a/周,治疗6个月)和高剂量组(普通干扰素-α以10mU/m2体表面积,3次/周,治疗6个月)。结果高剂量组的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血清转换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的普通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儿均安全、有效,高剂量较标准剂量能更快地抑制HBVDNA的复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PEG-IFNa-2a)和恩替卡韦(EV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转换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41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EG-IFNa治疗者44例(PEG-IFNa-2a组),采用恩替卡韦(EVT)治疗者67例(EVT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HBeAg定量、HBV DNA定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记录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组12、24周指标对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48周时,两组的HBeA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2a组及EVT组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9.09%和1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4.09%和11.94%,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2.27%和82.09%,PEG-IFNa-2a组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EV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2a组及EVT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8.18%和7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2a组ROC曲线分析结果:24周时HBeAg水平较基线下降大于97.34%(AUC=0.865、P=0.008),其48周时血清学转换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8和0.843;24周时HBeAg水平较12周下降大于43.26%(AUC=0.812、P=0.009),其48周时血清学转换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12和0.745。结论对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PEG-IFNa-2a治疗48周较ETV有更高的血清学转换率。PEGIFNa-2a治疗12、24周时HBeAg水平下降程度对48周时的HBeAg血清学转换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给予恩替卡韦1mg,1次/d,顿服,72周1个疗程;对照组21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阿德福韦酯10mg,1次/d,72周1个疗程。于治疗后12周和72周观察2组HBV—DNA、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12周HBV—DNA阴转率及AI。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2周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拉米夫定耐药乙肝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都有较好疗效,但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起效较快,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宋伟峰  黄湛镰  林潮双 《新医学》2010,41(6):362-364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5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阴性组(12例)和HBeAg阳性组(45例),均予替比夫定600mg/d治疗24周,于治疗0、4、8、12、16、24周时检查HBV DNA、ALT水平,于0、12及24周检查HBeAg及HBeAb.分析上述时间点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VDNA下降速度,并分析影响病毒早期应答的因素。结果:HBeAg阴性组治疗4、8、12、16、24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25%、42%、50%、67%及75%;24周时ALT复常率为83%。HBeAg阳性组治疗4、8、12、16、24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0、7%、13%、27%及53%;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27%及76%。两组HBV DNA水平均在前4周下降最明显,其后下降速度减慢,维持在较低水平。HBV DNA阴转者的基线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未阴转者(P〈0.05)。结论: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HBV DNA的复制,并在早期(4—8周)将HBV DNA抑制到较低的水平,促进ALT恢复正常;基线HBV DNA水平是影响其24周病毒学应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α-2a(PEG INFα-2a)治疗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HBeAg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进入Fα-2a组和IFNα-1b组。结果:治疗6月时,PEG INFα-2a组HBeAg血清转换率(54.3%)高于IFNα-1b组(29.7%),P<0.05。停药6月后,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7.1%和32.4%.P<0.05。停药6月后,持续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2.9%和37.8%,P<0.05。治疗后,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为62.9%和45.9%,停药后6月,两组的联合应答率分别为60.0%和35.1%,差异有显著性,P<0.05。PEG INFα-2a组有3例病人HBsAg阴转,而IFN α-1b组仅有1例病人HBsAg阴转。两组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生重要的不良事件。结论:PEG INF α-2a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IFN—1b.耐受性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120例CHB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CHB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72周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24周时,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24周时,治疗72周时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48周时,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48周时,且同期观察组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抗-HBc、基因型是CHB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结论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HB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抗-HBc为阴性、基因型为C型是影响CHB疗效的危险因素,应注重并提前干预。  相似文献   

11.
α-2b干扰素与香菇多糖合用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与香菇多糖合用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4例。治疗组:α-2b干扰素500万U肌注,1次/d,连用3周后停药1周为1疗程,连用3疗程,疗程中应用干扰素当天同时静脉滴注香菇多糖1mg;对照组:单独应用α-2b干扰素,用法同治疗组,疗程共12周。结果治疗后复查HbeAg/抗Hbe转换率,治疗组58.5%(48/82)、对照组26.2%(22/84),x^2=8.90,P〈0.01;HBV—DNA阴转率治疗组65.9%(54/82)、对照组33.3%(28/84),x^2=8.78,P〈0.01;随访12个月,血清HBV-DNA阳性反跳率治疗组11.1%(6/54)、对照组42.9%(12/28),x^2=5.42,P〈0.05。结论干扰素与香菇多糖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检索MEDLINE,Science Citation Index,Current Content Connect,Cochrane图书馆和CBMdisc(从建库至2005年9月15日),纳入胸腺肽α1与不治疗,安慰剂,支持治疗比较,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成年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各研究间的异质性检验采用x^2验和Galbraith图,若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若存在使用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检测导致异质性的原因,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按疗程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共纳入4个试验,HBeAg阴转率胸腺肽α1组(38.8%)高于对照组(12.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22,95%CI(1.55,3.21),P=0.000];HBV-DNA清除率胸腺肽α1组(36.9%)高于对照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18,95%CI(1.50,3.17),P=0.000]。短疗程(8~13周)和常规疗程(26~52周)的HBeAg阴转率与HBV-DNA清除率胸腺肽α1组也均优于对照组;胸腺肽α1组完全应答(32.3%)高于对照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91,95%CI(1.71,4.94),P=0.000];HBeAg血清转换率和血清ALT水平复常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试验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胸腺肽α1可能有使血清HBeAg和HBV—DNA阴转效能,但对其他抗病毒指标可能无效。受原研究质量和不同研究干预措施差异的影响,胸腺肽α1的效能尚须更多高质量RCT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联合中药组和单用替比夫定组。治疗第12周、24周、48周时,比较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Ab转换率。结果:替比夫定联合中药组在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Ab转换率方面均显著高于替比夫定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肝功能改善率及抗病毒的应答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张海涛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1):978-980
目的 比较干扰素治疗YMDD变异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初治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HBeAg阳性CHB患者45例为A组,未经任何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60例为B组,均给予干扰素(5MU,隔日1次,皮下注射)治疗6个月,停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时,B组的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均高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亦无差异。结论 干扰素治疗YMDD变异的HBeAg阳性CHB患者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序贯疗法是目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一种新型应用于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案,此治疗方案对CHB患者HBV—DNA.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其它抗病毒治疗方法。但此治疗方案其疗程时问长.用费较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高低直接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在历经48周药物治疗中护理如何帮助病人圆满完成全程治疗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敏  张学武等 《临床荟萃》2001,16(12):534-53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小儿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36例上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2例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接受拉米夫定治疗52周,对照介入棰化及的学方面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52周后,小儿组及成人组ALT复常率分别为94.44%和73.81%;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1.67%和71.43%;HBV-DNA估计变异变分别为8.33%和28.57%;两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2.78%、33.33%和28.57%、14.2%,以上两种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临床疗效优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干扰素α单用和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 32例 ,给予干扰素α 1b 5MU ,肌肉注射 ,每周 3次 ,共 2 4周 ,拉米夫定 1 0 0mg口服 ,每日 1次 ,共 4 8周 ;干扰素组 30例 ,拉米夫定组 2 4例。观察 3组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谷丙转氨酶 (ALT)复常率。结果3组病人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无明显差异 ,HBeAg阴转率联合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 (P <0 .0 5 ) ,HBeAg复发率三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结束时 ,HBV DNA阴转率联合组及拉米夫定组明显高于干扰素组 (P <0 .0 5 )。随访 2 4周 ,HBV DNA复发率 ,拉米夫定组明显高于干扰素组及联合组 ,联合组ALT的反跳率明显低于干扰素组及拉米夫定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干扰素α或拉米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联合用药抑制ALT反跳优于单用干扰素或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期间PBMC中HBV DNA水平与HBeAg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方法:7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7例),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48周,于治疗的0、4、12、24、48周时分别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血清及PBMC中HBV DNA水平.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血清及PBMC中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初始治疗前患者PBMC中HBV DNA阳性率为78.4%,随治疗疗程的延长血清及PBMC中HBV DNA阳性率降低.治疗组初始治疗时PBMC中HBV DNA阴性的患者治疗48周时E抗原血清转换率高于初始治疗时PBMC中HBV DNA阳性的患者(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血清及PBMC中HBV DN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BMC中HBV DNA阴转对预测HBeAg血清转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83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对应用恩替卡韦及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抗病毒治疗不同基因型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83例慢性乙肝患者以C基因型为主,占53.6%,其次为B基因型(35.5%),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69.4%)明显高于B基因型患者(47.7%),两者比较P〈O.05。肝硬化患者c基因型所占比例较高(67.4%)。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B、c基因犁患者HBV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以及HBeAg血清转换率相似。聚乙二醇干扰素a-2a组抗病毒治疗48周B基因型患者持久应答率(75%)明显高于C基因型患者(45.5%),两者比较P〈0.05。结论C基因型患者疾病进展比例高.对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抗病毒治疗疗效较差。而基因型对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及序贯干扰素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为慢乙肝的治疗寻求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组;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序贯组;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疗程均为一年。结果在疗程结束时三组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是63.6%、63.6%、50.0%,77.3%、77.3%、68.2%和82.6%、82.6%、8.7%;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治疗组及序贯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一年的成本-效果(C/E)分析显示拉米夫定低的C/E。结论三组均显示了较好的近期抗病毒疗效,在抗肝纤维化及HBeAg血清转换方面序贯组及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