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背根切断对脊髓 板层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影响 ,采用 NADPH- d酶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切断 L4背根 7天后脊髓 板层 NOS的分布及变化。结果 :NOS主要分布于脊髓 板层的神经膨体及少数神经元胞浆内。切断背根 7天后 ,手术侧 L4脊髓 板层 NOS的平均灰度较非手术侧明显增加 (P<0 .0 5 ) ,神经膨体密度则较非手术侧明显减少 (P<0 .0 1) ,表明切断背根可致相应节段脊髓 板层 NOS含量明显减少。提示由 NOS产生的一氧化氮 (NO)可能在背根切断后脊髓 板层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切断L4背根对脊髓Ⅱ板层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振    王延华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4):471-472,477
为探讨背根切断对脊髓Ⅱ板层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采用NADPH-d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切断L4背根7天后脊髓Ⅱ板层NOS的分布及变化。结果:NOS主要分布于脊髓Ⅱ板层的神经膨体及少数神经元胞浆内。切断背根7天后,手术侧L4脊髓Ⅱ板层NOS的平均灰度较非手术侧明显增加(P〈0.05),神经膨体密度则较非手术侧明显减少(P〈0.01),表明切断背根可致相应节段脊髓Ⅱ板层NOS含量明显减少。提示由NOS产生的一氧化氮(NO)可能在背根切断后脊髓Ⅱ板层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部分背根神经切断对猫脊神经节(SG)和 脊髓II板层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法显示单侧部分背根切断(切断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后10d的猫L6 SG和L6脊髓II板层NOS的分布及变化. 结果: NOS的阳性物主要分布于SG胞体偏小的神经元和脊髓II板层的神经膨体内.部分背根切断后10d,手术侧SG内胞体偏小的NOS 阳性神经元数量及II板层NOS阳性神经膨体密度均较非手术侧者增多(P<0.05). 结论:部分背根切断不仅致备用SG胞体偏小的神经元NOS表达增加, 且II板层NOS的阳性膨体数量亦有增多.提示由NOS产生的一氧化氮(NO)可能在部分背根切断后猫脊髓可塑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部分背根神经切断对猫脊神经节(SG)和脊髓II板层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法显示单侧部分背根切断(切断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后10d的猫L6SG和L6脊髓II板层NOS的分布及变化。结果:NOS的阳性物主要分布于SG胞体偏小的神经元和脊髓II板层的神经膨体内,部分背根切断后10d,手术侧SG内胞体偏小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及II板层NOS阳性神经膨体密度均较非手术侧者增多(P<0.05)。结论:部分背根切断不仅致备用SG胞体偏小的神经元NOS表达增加,且II板层NOS的阳性膨体数量亦有增多。提示由NOS产生的一氧化氮(NO)可能在部分背根切断后猫脊髓可塑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与脊髓Ⅱ板层可塑性的关系。方法:将成年雄猫5只行单侧部分背根切断术(切除一侧的L1-L5,L7-S2DRG,保留L6DRG为备用根)。术后动物存活10d,取L3脊髓制作20цm厚冰冻切片。用GDNF抗体(1:1500)按常规ABC法染色,观察GDNF样免疫反应在脊髓的分布,计数Ⅱ板层GDNF阳性神经膨体密度。测定Ⅱ板层GDNF的平均灰度值以间接反映其相对含量。结果:正常侧,GDNF的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在脊髓灰质神经元,胞浆染色,Ⅱ板层亦见少量GDNF阳性神经膨体,白质胶质细胞亦有GDNF阳性反应,部分去背根后10d,L3平面手术侧Ⅱ板层GDNF含量及神经膨体密度均明显较非手术侧减少。结论:部分背根切断后,手术侧Ⅱ板层GDNF的含量减少提示GDNF不仅与脊髓的生理功能有关,且可能在脊髓Ⅱ板层可塑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和脊髓NT-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T-4在正常猫和部分去背根猫的L6背根节(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和脊髓Ⅱ板层与背核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猫15只分为正常组、备用根术后7d组和14d组(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手术,即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计数各组背根节、脊髓实验侧Ⅱ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NT-4的分布及含量。结果①去部分背根后7d,备用背根节(术侧)中NT-4阳性神经元数比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但较非术侧明显增多(P<0.05);至术后14d,术侧备用背根节NT-4阳性神经元比正常组、7d组和非术侧均减少(P<0.05)。②正常组、术后两时相L3、L5、L6术侧脊髓Ⅱ板层和L3背核内NT-4阳性神经元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去部分背根主要导致备用背根节NT-4的表达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部分背根切断后脊髓可塑性中是否涉及脊髓内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凋亡.方法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检测部分背根切断后脊髓细胞凋亡.结果在部分背根切断后脊髓的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均见部分TUNEL阳性反应的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且手术侧的Ⅱ板层凋亡细胞数较非手术侧多(P<0.05).结论背根切断不仅导致手术侧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而且对非手术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和脊髓IGF-Ⅰ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GF-Ⅰ在正常猫和部分去背根猫的L6双侧背根节和脊髓Ⅱ板层(L3、L5、L6)与背核(L3)表达及变化, 以了解IGF-Ⅰ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成年健康雄猫15只分为正常组、备用根术后7 d组与14 d组,每组5只.用兔抗IGF-Ⅰ(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计数并比较各组背根节、脊髓实验侧Ⅱ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IGF-Ⅰ的分布、含量.结果①IGF-Ⅰ在去部分背根后7 d,术侧背根节阳性细胞数比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与非术侧比无差异(P>0.05);术后14 d,术侧背根节IGF-Ⅰ阳性神经元数比正常组亦显著减少(P<0.05),与术后7 d组比无差异(P>0.05),较非术侧者明显减少(P<0.01).②各组L3、L5、L6术侧脊髓Ⅱ板层内IGF-Ⅰ阳性神经元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L3背核IGF-Ⅰ阳性神经元数在术后两时相则先减少后增加(P<0.05),且在术后14 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部分背根切断导致双侧背根节IGF-Ⅰ表达改变和脊髓背核IGF-Ⅰ表达改变,提示IGF-Ⅰ与脊髓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对脊髓Ⅱ板层S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脊髓半横断对脊髓 板层 SP表达的影响。方法  2 0只成年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术后 3d、7d、2 1d组。建立成年 SD大鼠脊髓半横断 (T1 3~ L1 )模型。取各组尾侧 L3节段脊髓作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组化 ABC法观察 SP免疫阳性反应物的分布 ,计数各组脊髓两侧 板层内 SP免疫阳性神经膨体数。结果 SP免疫阳性产物以神经膨体形式集中分布在脊髓背角 板层内。脊髓半横断后 3d,手术侧脊髓 板层内 SP阳性膨体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7d组较 3d组开始下降 ,2 1d恢复正常。非手术侧仅表现为术后 3d一过性增高 ,且反应强度较手术侧有增强。结论 脊髓半横断损伤导致 板层 SP免疫阳性膨体数量改变 ,提示 SP作为伤害感受的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可能在脊髓半横断损伤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NT-4在针刺部分去背根猫的L6背根节(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和脊髓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NT-4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 25只成年健康雄猫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备用根术(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手术,即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后7d组与14d组、针刺备用根术(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术后针刺)后7d组与14d组。动物处死后,取L6背根节及L3、L5、L6节段脊髓,用兔抗NT-4(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计数并比较各组背根节、脊髓实验侧Ⅱ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NT-4的分布及含量。结果 针刺备用根7d组,针刺侧DRG内NT-4阳性神经元数较正常组和术后7d组减少(P<0.05),较相应非针刺侧多(P<0.05);针刺14d组,针刺侧DRG阳性神经元数比针刺7d组术后14d和同组非针刺侧增高(P<0.05),且恢复至正常水平。针刺7d,针刺侧脊髓L6Ⅱ板层NT-4阳性神经元数较术后7d组及正常组增加(P<0.01)。针刺14d时,L5、L6Ⅱ板层阳性神经元数较正常组及术后14d组相应节段均增加(P<0.01)。针刺后L3背核NT-4阳性神经元数无明显变化(P>0.05)。L5Ⅱ板层NT-4阳性神经元在针刺后14d时比针刺后7d时增多(P<0.05)。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NT-4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有关;针刺备用背根对非针刺侧DRG NT-4的表达亦有影响,提示非针刺侧背根节NT-4亦可能参与了脊髓可塑性和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猫脊髓背根神经节切除后,甲硫胺酸脑啡肽(M-Enk)在脊髓后角Ⅱ板层内的表达变化及M-Enk异类终末.方法 10只成年雄性猫,在腹腔内注射麻醉下行腰1到骶2(L1~S2)单侧脊髓背根节切除术,建立猫背根节全切模型,术后分为急性组5只,存活2周,慢性组5只,存活2个月,观察到期后,动物心内灌注固定处死,取L6节段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手术侧和对侧脊髓Ⅱ板层内M-Enk的表达,电镜下观察M-Enk异类终末.结果 光镜下M-Enk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脊髓Ⅱ板层的外侧份,成颗粒状和线条状,急性组手术侧与对侧非手术侧阳性染色无明显差异,慢性组两侧阳性染色均减弱,手术侧约强于对照侧.电镜下,在慢性组手术侧Ⅱ板层脊髓中,观察到简单终末,发现了M-Enk阳性非典型复合终末(ACT),它们较小,外观上呈圆形或椭圆形,多与两个突触后成分形成联系,突触活性带形较平直或向外凸,突触内含均匀清亮小泡或致密核心小泡.结论 M-Enk在猫脊髓背根节切除后主要在脊髓Ⅱ板层外侧表达,M-Enk阳性ACT可能是脊髓背根节全切后的一种代偿终末.  相似文献   

12.
猫脊髓部分去传入后神经营养素家族表达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部分去传入后猫脊髓背角Ⅱ板层内NGF、BDNF、NT-3及其mRNA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切断L1-L5、L7-S2背根,保留L6背根为备用根)3-5天、10-11天后,猫脊髓L3、L5、L6或L7节段背角Ⅱ板层内三种神经营养素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1)正常猫NGF及其mRNA分布于Ⅱ板层神经元内;BDNF分布于神经纤维终末,膨体和神经元内,mRNA阴性,NT-3分布于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少星神经纤维及膨体中,mRNA阴性,(2)去传入后3-5天,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NT-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也明显增多,而BDNF含量及阳性膨体数却明显减少;10-11天时,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数仍维持高峰水平,NT-3者虽仍高于正常但已有所下降,而BDNF含量除L7节段外已恢复到正常,但阳性膨体数仍未恢复,BDNF和NT-3的mRNA仍呈阴性。(3)NGF达高峰的时间在L5、L6节段较早,L3较晚,BDNF含量的恢复以L7最迟;NT-3阳性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在各节段一致,唯L5、L7节段的阳性神经元数在10-11天时即降致正常水平,L3节段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三种因子均参与部分去传入后脊髓的可塑性反应,但其发挥作用的早晚及维持时间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猫脊髓背根神经节切除后下行纤维5-羟色胺(5-HT)在脊髓背角内的表达变化及5-HT异类终末,探讨其在脊髓背根节切除后的代偿意义.方法 10只成年雄性猫,在腹腔内注射麻醉下行腰1到骶2(L1~S2)单侧背根节切除术,建立猫腰骶背根节全切模型,术后分为急性组5只,存活2周,慢性组5只,存活2个月,实验结束时,动物腹腔内麻醉,开胸并心内灌注固定处理,取腰6(L6)节段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手术侧和对侧脊髓背角、Ⅱ板层内5-HT的表达,电镜下观察5-HT异类终末.结果 光镜下5-HT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脊髓背角,Ⅱ板层区域较突出,呈细颗粒状和线条状.急性组手术侧与对侧非手术侧阳性染色无明显差异,慢性组两侧阳性染色差异明显,手术侧强于对照侧.电镜下,在慢性组手术侧脊髓Ⅱ板层中,观察到简单终末,发现了5-HT阳性非典型复合终末(ACT),它们较小,外观上呈圆形或椭圆形,多与两个突触后成分形成联系,突触活性带较平直或向外凸,突触内多含均匀清亮小泡或致密核心小泡.结论 5-HT在猫脊髓腰骶背根节切除后主要出现在脊髓背角,Ⅱ板层表达突出,5-HT阳性ACT可能是脊髓背根节全切后的一种下行纤维代偿终末.  相似文献   

14.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和脊髓IGF—I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IGF—I在正常猫和部分去背根猫的L6双侧背根节和脊髓Ⅱ板层(L3、L6、L5)与背核(L3)表达及变化,以了解IGF—I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成年健康雄猫15只分为正常组、备用根术后7d组与14d组,每组5只。用兔抗IGF—I(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计数并比较各组背根节、脊髓实验侧I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IGF—I的分布、含量。结果①IGF—I在去部分背根后7d,术侧背根节阳性细胞数比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与非术侧比无差异(P>0.05);术后14d,术侧背根节IGF—I阳性神经元数比正常组亦显著减少(P<0.05),与术后7d组比无差异(P>0.05),较非术侧者明显减少(P<0.01)。②各组L3、L5、L6术侧脊髓Ⅱ板层内IGF—I阳性神经元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L。背核IGF—I阳性神经元数在术后两时相则先减少后增加(P<0.05),且在术后14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部分背根切断导致双侧背根节IGF—I表达改变和脊髓背核IGF—I表达改变,提示IGF—I与脊髓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脊髓Ⅱ板层NOS,BDNF和GDNF阳性神经膨体的组织化学双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探讨神经膨体是否同时含有NOS和BDNF或BDNF和GDNF,以间接了解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小细胞是否同时含有这些物质。方法:用成年猫L3脊髓节段制作20μm厚的冰冻切片并分两组。一组先行NOS酶组化染色,NBT兰色反应显色;继之用BONF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行双标染色,DAB棕色反应显色。另组先用BDNF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色,显色同前;随后用GDNF抗血清同前染片,TMB兰色反应显色。常规脱水透明封片。结果:在NOS与BDNF双标组,脊髓Ⅱ板层内有大量NOS阳性(呈兰色反应)和BDNF阳性(呈棕色反应)神经膨体,但大多为单标染色,双标染色者极少;BDNF和GDNF双标组阳性神经膨体的标记与NOS和BDNF组相类似,均主要是大量单标的神经膨体,双标者少。结论:脊髓Ⅱ板层虽有NOS,BDNF和GDNF阳性神经膨体,但各自来源有所不同,即大多数DRG小细胞并非同时含有NOS和BDNF或BDNF。提示以上3种阳性神经膨体可能分别来源于不同功能类型的DRG小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颈神经受压后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在背根神经节(DRG)及脊髓中的分布变化,探讨颈神经受压后致颈肩痛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选用直径1 mm硅胶管,纵形切开,于接近背根神经节远端套入颈6脊神经根,以丝线在硅胶管外结扎;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4周后取双侧颈4~7背根神经节及相应节段脊髓,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一氧化氮(NO)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点,并应用图像分析,分析NOS1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在颈部背根神经节及颈髓中的分布,比较两组NOS1阳性细胞数的平均面积和及平均光密度.结果:大鼠颈神经受压4周后,实验组背根神经节中NOS1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脊髓背角NOS1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明显增多,细胞以中、小神经元为主,实验组阳性细胞数、阳性神经末梢的平均面积和及平均光密度始终多于对照组.结论:NO参与外周及中枢水平的痛觉调制,可能与大鼠颈神经受压致颈肩痛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猫脊髓部分去传入后神经营养素家族表达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部分去传入后猫脊髓背角 板层内 NGF、BDNF、NT- 3及其 m RNA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 (切断 L1 ~ L5、L7~ S2 背根 ,保留 L6背根为备用根 ) 3~ 5天、10~ 11天后 ,猫脊髓 L3 、L5、L6或 L7节段背角 板层内三种神经营养素及其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1正常猫 NGF及其 m RNA分布于 板层神经元内 ;BDNF分布于神经纤维终末、膨体和神经元内 ,m RNA阴性 ;NT- 3分布于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少量神经纤维及膨体中 ,m RNA阴性。 2去传入后 3~ 5天 ,NGF及其 m RNA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 ,NT- 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也明显增多 ,而 BDNF含量及阳性膨体数却明显减少 ;10~ 11天时 ,NGF及其 m RNA阳性神经元数仍维持高峰水平 ,NT- 3者虽仍高于正常但已有所下降 ,而 BDNF含量除 L7节段外已恢复到正常 ,但阳性膨体数仍未恢复。 BDNF和 NT- 3的 m RNA仍呈阴性。 3NGF达高峰的时间在 L5、L6节段较早 ,L3 较晚 ;BDNF含量的恢复以 L7最迟 ;NT- 3阳性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在各节段一致 ,唯 L5、L7节段的阳性神经元数在 10~ 11天时即降致正常水平 ,L3 节段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三种因子均参与部分去传入后脊髓的可塑性反应 ,但其发挥作用的早晚及维持时间却不尽相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神经营养素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刺对神经营养素 3(NT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 NT3 抗血清和NT3c RNA探针 ,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针刺前后备用背根节及脊髓 板层中 NT3表达的变化。结果 针刺侧备用背根节 (DRG) NT3及其 m RNA阳性大神经元 (>5 7μm)和小神经元 (<42μm )百分数均较非针刺侧者明显增多 (P<0 .0 5 )。此外 ,脊髓针刺侧 板层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百分数针刺侧亦较非针刺侧明显增多(P<0 .0 5 ) ,但两侧均未见 NT3m RNA的杂交信号。结论 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可能与 DRG大、小神经元表达NT3和脊髓 板层 NT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百分数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眼镜蛇毒分离纯化出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去部分背根猫脊髓背角内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对45只成年雄性家猫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背根及背根节为备用背根,按给药剂量将动物分成小剂量NGF组(1μg/kg)、大剂量NGF组(2μ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5只,术后分别存活3、6、12d,对L6节段脊髓作GAP-4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术后术侧GAP-43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脊髓、、板层的神经终末;中央管室管膜细胞呈阳性反应;脊髓前角神经毯呈阳性反应,整个脊髓板层未见阳性反应的神经元。术后3d,三组术侧、、板层即有GAP-43阳性神经纤维的表达;术后6d,三组GAP-43阳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多,至术后第12d,神经纤维数量增加达高峰,治疗组神经终末数量增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段均以大剂量组的增多尤为显著。结论蛇毒NGF能有效诱导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神经元GAP-43的合成而促进保留背根的侧支出芽,其密度与蛇毒神经生长因子的治疗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鼠不同类型臂丛根性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NOS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不同类型臂丛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与神经元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76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别造成臂丛神经根性切断伤与根性撕脱伤,于损伤后不同时间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以及NOS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臂丛神经根性切断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无明显死亡,且未见NOS表达。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1周,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开始减少,并出现NOS阳性表达。之后随着NOS阳性神经元增多,神经元死亡率也增加,6周后神经元数目基本维持稳定而NOS阳性神经元逐渐减少消失。结论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NOS参与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死亡,或在运动神经元死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