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4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CAM-1、TGF-β1和LI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L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5),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LIF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获完全缓解(CR)时,该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又恢复正常;复发时,该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又趋升高或降低,并接近治疗前的水平。结论sICAM-1、TGF-β1和LIF均参与了白血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检测AL患者血清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为AL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一些学者证实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sICAM-1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主要由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 1,s ICAM- 1)水平变化特点 ,探讨检测患者 s ICAM- 1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 ISA法检测了 2 7例 SL E、33例 RA患者和 30例健康对照组 s ICAM- 1水平。结果 :SL E、RA患者 s ICAM- 1水平变化特点 :1SL E、RA患者血清 s ICAM- 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2 SL E有尿蛋白患者 s ICAM- 1水平显著高于 SL E无尿蛋白患者 (P<0 .0 1) ;3RA活动期患者 s ICAM- 1水平显著高于 RA稳定期患者 (P<0 .0 1) ;4有尿蛋白/活动期患者 s ICAM- 1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尿蛋白 /稳定期患者。结论 :SL E、RA患者体内存在 s ICAM- 1的异常表达 ,与患者病情正相关 ,s ICAM- 1可能是 SL E并发尿蛋白 / RA活动的早期预测指标。检测 SL E、RA患者 s ICAM- 1水平可判断内皮细胞的损害及抗原递呈细胞活化状态 ,对于 SL E、RA患者的病情判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sVCAM 1)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后第 1、2、5天患者血清中sICAM 1、sVCAM 1水平 ,同时测定第 2天血糖水平。结果 :发病后 2 4小时内患者血清中sICAM 1、sVCAM 1水平即开始升高 ,分别为 2 6 6 .2 8± 6 2 .16ng/ml、6 87.19±356 .76ng/ml;第 2天明显升高 2 85.77± 6 8.4 3ng/ml、990 .79± 36 8.36ng/ml;第 5天又有所下降 ,分别为 2 6 3.6 0± 87.82ng/ml、977.70± 384 .16ng/ml,但仍高于对照组。发病后第 2天血糖水平与sICAM 1水平升高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脑缺血患者血清sICAM 1、sVCAM 1水平均升高 ,表明ICAM 1和VCAM 1可能参与了脑缺血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62例ACVD患者和25例对照组血清sICAM-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VD血清sICAM-1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动态观察显示,随着病情的好转,sICAM-1含量逐渐下降。ACVD患者头CT片病灶越大,sICAM-1含量升高也越明显。结论:血清sICAM-1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判断ACVD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sICAM-1、PTM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 2型糖尿病 ( T2 DM)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 Soluble intercellularadhesion mo1 ecule- 1 ,s ICAM- 1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 P1 asma thrombomodulin,PTM)水平变化的特点 ,探讨检测患者 s ICAM- 1、PTM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ELISA法检测了 5 8例 T2 DM患者和 30例健康对照组s ICAM- 1、PTM水平。结果 :T2 DM患者各组 s ICAM、PTM检测结果 (单位μg/L ) :T2 DM组为 2 2 0 .0±32 .8,33.9± 1 3.7;有并发症组为 2 77.9± 2 5 .6,36.9± 8.6;无并发症组为 2 0 4 .7± 1 8.1 ,2 8.1± 9.1。对照组为 1 88.6± 1 6.9,2 0 .1± 7.8。 T2 DM患者 s ICAM- 1、PTM水平变化特点 :1 T2 DM患者血 s ICAM- 1、P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1 ) ;2 T2 DM有并发症患者 s ICAM- 1、PTM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 ( P<0 .0 1 ) ;3无并发症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性 ( P<0 .0 1 )。结论 :T2 DM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 ,患者体内存在 s ICAM- 1、PTM的异常表达 ,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 ,s ICAM- 1、PTM可能是 T2 DM发生并发症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IL-6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对照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病后1天、3天、7天及14天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siCAM-1、IL-6浓度。结果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天血清siCAM-1、IL-6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梗死灶患者组血清siCAM-1,IL-6浓度显著高于中梗死灶患者组和小梗死灶患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患者血清siCAM-1,IL-6浓度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血清siCAM-1、IL-6的水平明显升高;血清sICAM-1、血清IL-6的浓度与脑梗死的体积呈正相关;sICAM-1及IL-6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5、10天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sICAM-1、sE-selectin浓度.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E-selectin浓度于发病第1天即升高[(320.83±55.34) ng/ml,(15.40±5.04) μg/ml];第3天达到高峰[(457.59±72.67) ng/ml,(22.85±5.99)μg/ml];第5天开始下降[(401.25±71.48)ng/ml,(15.25±3.54)μg/ml];第10天显著下降[(279.36±65.69) ng/ml,(12.62±3.57) μg/ml],各时间点浓度均高于对照组[(205.45±42.46)ng/ml,(10.15±3.76) μg/ml](P<0.01).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较不合并上述危险因素者血清sICAM-1、sE-selectin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诱导血清sICAM-1、sE-selectin升高,随病程动态变化,且浓度与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血清粘附分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保守药物治疗9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中sICAM-1和sP-sel水平.结果 ①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4.10%.②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治疗前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血清sICAM-1与sP-sel呈显著正相关(r=0.518,P<0.01).结论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存在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异常表达,保守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能够显著降低血清slCAM-1和sP-sel水平,测定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可作为病情判定和疗效评定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及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4例UA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CAM-1和CRP水平的变化,并与22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UAP患者血清sICAM-1和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治疗后sICAM-1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1).结论:CRP、sICAM-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CHD)的发病过程,血清sICAM-1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中sICAM-1与早产孕妇绒毛膜羊膜炎及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选择早产孕妇40例,其中伴有绒膜羊膜炎22例为研究组,未伴绒毛膜羊膜炎18例为对照组1,另选择足月产孕妇20例为对照组2。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及三组血清中sICAM-1的水平。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1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血清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及2(P〈0.01)。结论血清中sICAM-1的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有相关性,而绒毛膜羊膜炎可导致胎膜早破,因此在临床上检测孕妇血清sICAM-1水平可作为预测早产胎膜早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吸烟对健康人群和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吸烟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1例脑梗死吸烟者和31例脑梗死不吸烟者,26健康吸烟者和28例健康不吸烟者血清sICAM-1水平。结果脑梗死吸烟组(280.22±35.93)和健康吸烟人群(203.31±50.91)sICAM-1水平高于脑梗死不吸烟组(237.48±55.42)和健康不吸烟人群(162.42±64.65)(P<0.05);血清sICAM-1水平升高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r=0.428,P<0.01)。结论吸烟导致血清sICAM-1水平升高,参与并加重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P-选择素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56例和阿司匹林治疗组54例.分别在发病72 h内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清中ICAM-1、P-选择素和血脂浓度,选50例健康人设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辛伐他汀联合组和阿司匹林组的患者发病72 h内血清ICAM-1、P-选择素、血CHO和LDL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及阿司匹林组相比,辛伐他汀联合组在治疗第3个月时血清ICAM-1、P-选择素、血CHO、血LDL浓度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辛伐他汀有利于降低血清ICAM-1的浓度,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反应,从而进一步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治疗ACI患者的联合药物.  相似文献   

14.
朱慧琪  熊燕  熊伟华 《医学争鸣》2005,26(16):1522-1522
1临床资料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in住院患者62例,肾功能正常,并排除心、肺、肝疾病及重度感染,最近半年未发生过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也未应用过1肾损害药物和降脂药物等.男49例,女13例,年龄(57.2±9.6)岁,分为辛伐他汀加常规治疗组(辛伐他汀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32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庄学琴  倪宇昕 《四川医学》2010,31(5):579-581
目的通过检测龈沟液(GCF)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软膏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慢性牙周炎(CP)患者,每人选择一颗磨牙作为实验组(基础治疗+盐酸米诺环素缓释软膏治疗组);以对侧同名牙作为对照组(基础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时进行临床检查和sI-CAM-1浓度的测定。结果第4周时,实验组sICAM-1浓度、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缓释软膏对牙周基础治疗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讨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及的动态变化。sICAM-1IL-12方法:动态观察例Ⅱ型呼吸衰31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及例哮喘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变化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20sICAM-1IL-12ELISA结果: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及哮喘发作期患者治疗前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sICAM-1p<),治疗后均较0.01前有所下降,但均高于正常,变化无显著性。IL-12结论:血清及变化对判断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sICAM-1IL-12轻重、估计预后及了解机体免疫病理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55例哮喘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血清sICAM-1水平。结果:血清sICAM-1水平检测哮喘组高于对照组,发作期高于缓解期。结论:血清sICAM-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微波体外净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长期疗效。方法 自体骨髓35例,自体骨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7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4例。移植前采用微波体外净化自体骨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结果 76例病人造血均获造血重建,随访5年,5年生存率37.1%,其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5年生存率4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年生存率33.3%。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儿童毛细支气管炎血清sICAM-1和Eotaxin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sICAM-1、Eotaxin水平,并比较其与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Eotax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也高于恢复期(P<0.01);恢复期血清sICAM-1、Eotaxin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 sICAM-1与Eotaxin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具有家族和/或个人过敏史者恢复期sICAM-1、Eotaxin血清水平高于无家族史和/或个人过敏史者(P<0.05).肥胖患儿恢复期Eotaxin血清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P<0.05),市区及被动吸烟患儿恢复期sICAM-1血清水平高于农村及无被动吸烟者(P<0.05).结论 sICAM-1、Eotaxin参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过程.家族史、个人过敏史、肥胖、环境影响等相关因素可能导致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