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12年1月共有3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10~67(35.7±17.8)岁。13例有心脏基础解剖病变。术前二尖瓣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5例,重度反流13例。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5例,Ⅱ级23,Ⅲ级4例,Ⅳ级1例。所有患者均行二尖瓣成形术,活动期手术14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术1例。成形方法包括心包修补穿孔5例,瓣叶切除缝合17例,双孔法成形3例,腱索转移及人工腱索5例,15例使用人工成形环。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于术后7 d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32例存活患者均康复出院。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48.9±7.6)mm及(31.7±7.4)mm,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0)。32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125(73.0±38.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无心内膜炎复发及出血栓塞等并发症。1例术后3年因二尖瓣狭窄而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5例,Ⅱ级5例,Ⅲ级2例。二尖瓣有少量反流4例,中量反流1例,无反流26例;舒张期二尖瓣流速偏快(1.7 m/s)1例,主动脉瓣中量反流1例。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与术后早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射血分数较术后早期改善(60.9%±6.6%vs.57.5%±6.7%;P=0.043)。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疗效可靠,左心房、左心室内径显著减小,心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
应用自体心包行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瓣膜成形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自 1996年至今采用自体心包片行三尖瓣瓣叶加宽或修补方法 ,行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瓣膜成形术 15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6例。年龄 14~ 5 6岁 ,平均(37 1± 12 5 )岁。风湿性三尖瓣病变 11例 ,均有三尖瓣狭窄和重度关闭不全 ,其中 9例以关闭不全为主 ,合并二尖瓣病变 5例 ,合并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 6例 ;感染性三尖瓣病变 3例 ,均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静止期 ) ,其中 2例合并膜周型室间隔缺损 ,1例合并佛氏窦瘤破裂 ,2例为隔瓣叶病变 ,1例为前瓣叶病变 ,2例有三尖瓣关闭不全 ;瓣膜粘液瘤变 1…  相似文献   

3.
<正>病人,女,68岁。因二尖瓣置换术后6年余,心慌、气紧伴乏力1周于2021年5月21日入院。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房增大、二尖瓣位生物瓣、瓣架稳定,靠左前侧瓣上探及大小约6 mm×7 mm的强回声团附着,随瓣叶开闭来回甩动;人工二尖瓣瓣口大量反流,肺动脉压力71 mmHg, 考虑为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图1A)。入院后予强心、利尿、控制心率、控制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转入心脏外科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物瓣二尖瓣单瓣置换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16 6例使用广东I型猪瓣(GD I)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单瓣置换病人中男 79例 ,女 87例 ;平均年龄 (2 9 4± 9 9)岁。按年龄分为第1组 (<30岁 ) 84例 ,第 2组 (≥ 30岁 ) 82例。 76 3 %的病人为房颤心律 ,6例术前有脑梗塞病史 ,98%的病人术前心功能为NYHAIII~IV级。结果  14年累计生存率 (5 2 5± 7 0 ) %。术后 90 %心功能恢复至I~II级。晚期 89例出现瓣衰坏 ,5 9例再手术 ,13年累计瓣膜未衰坏率为 (15 5± 4 3) % ,其中第 2组衰坏率较低。衰坏瓣膜病理改变为严重瓣膜钙化并瓣叶撕裂 ,右冠瓣病变较重。 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 ,1例脑梗塞。结论 GD I猪瓣能有效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改善病人心功能。病例选择应为老年病人。生物瓣膜衰坏率较高 ,制作工艺有待改进。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采用扩大Morrow手术+心内赘生物清除术+受累心瓣膜置换术治疗7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1~55(39.80±13.60)岁。术后观察手术疗效,比较手术前后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峰值压差、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无死亡。细菌性赘生物位于二尖瓣瓣叶7例、主动脉瓣瓣叶4例、室间隔1例;均为多发性,赘生物直径2~19 mm。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3例、松鼠葡萄球菌生长1例。术后发生Ⅰ°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未予特殊处理。术后LVOT峰值压差、左心房内径均低于或小于术前;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9(13.00±17.19)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无再次手术或死亡。结论扩大Morrow手术+受累心瓣膜置换术治疗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HOCM患者,其早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选择及围术期处理。 方法 回顾分析 2 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病因为原发性心内膜炎 2 4例 ,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4例。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2 0例 ,同期施行右冠状窦破裂自体心包修补和经主肺动脉缝闭未闭动脉导管各 2例 ;二尖瓣置换术 7例 ,其中4例行再次二尖瓣置换术 ;肺动脉瓣置换术 1例。 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2例 ,随访 2 6例 ,随访时间 3个月至 12年 ,1例术前合并肺部感染 ,术后 6个月因心内膜炎复发死亡 ,1例再次二尖瓣置换术后 2年出现瓣周漏。其余患者疗效良好。 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合理矫正病变及良好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对其围术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2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127例,女97例;年龄1~72(47.7±7.2)岁。均有心脏基础性病变,包括心脏瓣膜病171例(二尖瓣病变99例,主动脉瓣病变30例,双瓣膜病变42例);先天性心脏病40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室间隔缺损10例,法洛氏三联症l例,室间隔缺损合并瓦氏窦瘤脱垂3例,室间隔缺损术后主动脉窦脱垂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3例梅毒性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8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再发SBE;2例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分析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探讨SBE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结果术中探查赘生物192例,全部送培养,阳性100例,检出率52.08%,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为多见。手术近期死亡10例,死亡率4.46%,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术后严重感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难以控制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前心功能低下、严重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心瓣膜置换术后再发感染及术前营养状况不良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严重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以期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5年9月~2008年6月间手术治疗11例严重主动脉瓣或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活动期6例,静止期5例;术前动脉血细菌培养阳性6例。术前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6.0±0.7cm,其中≥5.5cm 7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7.8%±11.2%,其中≤509/8例。手术均在彻底清创后应用人工带瓣管道(9例)或同种带瓣管道(2例)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二尖瓣环缩术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结果术后心脏骤停死亡1例。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后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术后随访10例,随访时间3个月~13.2年,术后32d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无感染复发和晚期死亡。结论当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根部或窦部瘤、感染累及主动脉窦壁或冠状动脉开口处、瓣环严重毁损或彻底清创后瓣环缺损广泛时,宜置换主动脉根部。手术的关键是彻底清创和防止根部出血。尽管手术较复杂,但局部清创彻底,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二尖瓣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二尖瓣闭合损伤临床少见。为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方法总结4例闭合性二尖瓣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的经验与教训。结果2例为外伤性二尖瓣腱索断裂,分别行二尖瓣瓣环环缩术加二尖瓣腱索修补术和二尖瓣置换术治愈。1例为外伤性二尖瓣瓣叶撕裂伤、左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诊行二尖瓣赘生物清除、二尖瓣叶修补术、假性动脉瘤切除术、股动脉修补术治愈。1例为二尖瓣置换术后8年,外伤性人工机械瓣瓣钩断裂,致急性心衰,未及时手术而死亡,尸检证实诊断。结论作者认为闭合性二尖瓣损伤临床上易误诊。一旦诊断宜早期手术。发生急性心衰或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0.
自 1997年 6月到 2 0 0 1年 8月 ,我院共手术治疗原发性心脏肿瘤 17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7例中男 6例 ,女 11例 ;年龄 2 8~ 82岁 ,平均年龄 4 1± 6岁。其中良性 16例 ,包括单纯左心房粘液瘤 11例 ,单纯右心房粘液瘤 1例 ,左心房粘液瘤 +冠心病 3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左心房粘液瘤 1例 ;恶性 1例 ,为左心房横纹肌肉瘤。 1例术前未发现左心房粘液瘤 ,因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 ,行二尖瓣置换术术中发现。3例左心房粘液瘤 +冠心病患者中 ,1例因冠心病入院拟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44岁.因二尖瓣置换术后5年、心悸1年入院.查体:胸部正中有约20 cm手术切口瘢痕,心率110次/分,心律不齐,机械瓣开闭音低钝.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增大,人工机械瓣一侧瓣叶开放幅度减小,斜度不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提示:人工二尖瓣前向流速2.43m/s,探及返流信号达左心房中上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提示:人工机械瓣卡瓣,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PT)24.3 s,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22,继续以入院前华法林3 mg/d抗凝,未行溶栓等其它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的经验,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至2007年3月152例二尖瓣前叶脱垂的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我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男96例,女56例;年龄10~73岁(38.54±17.22岁)。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119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24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反流量中度70例,中度至重度63例,重度19例;前叶病变87例,前叶+后叶病变65例;152例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术中经注水实验或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形效果满意,术后早期无死亡。随访3个月~8.5年,随访135例,随访率88.82%(135/152);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93例,Ⅱ级35例,Ⅲ级3例,Ⅳ级4例;超声心动图提示:术后左心房内径(41.09±10.40mmvs.45.32±10.07mm,t=4.186,P=0.000),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2.04±7.74mmvs.60.70±7.72mm,t=9.676,P=0.000)与术前比较均明显缩小;无或微量反流36例,轻度反流45例,轻度至中度反流38例,中度反流9例,中度至重度反流7例。5例术后行二尖瓣置换术,晚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亡原因不明。结论虽然二尖瓣前叶病变成形手术相对复杂,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选用相应的成形手术方法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儿二尖瓣成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小儿二尖瓣成形术病例,探讨其适应症、术式选择、手术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2002年1月收治的40例小于12岁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二尖瓣主要病变为:瓣叶裂21例,二尖瓣脱垂13例,单纯瓣环扩大6例;二尖瓣修复为二尖瓣裂隙对合21例,腱索转移、包埋14例,后瓣叶切除5例,前瓣叶切除1例,二尖瓣环缩19例。36例合并其它心内畸形者同期给予矫治。结果:成形结束注水试验满意37例,顺利停机39例,停机后左心房夺小于12cmH2O(1kPa=10.2cmH2O)33例,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2例,死亡1例。结论:小儿二尖瓣成形术效果肯定,术者需要根据二尖瓣病理解剖及手术经验、技巧选择相应的成形方法,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14~74岁,平均年龄44.2岁。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12例,包括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窦瘤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后天性心瓣膜病34例,包括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和老年性心瓣膜退行性变等。不合并基础心脏疾病3例。所有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和心瓣膜置换术;术中尽可能清除赘生物,对受侵犯的组织采用碘伏溶液多次擦洗,再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4~6周。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4.08%),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另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术后2例患者持续发热,继续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后,体温渐趋平稳。随访35例(71.43%),随访时间4个月至6年,失访12例。1例室间隔缺损、三尖瓣赘生物患者手术后1个月再次发热,再次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疗后治愈。3例发生抗凝治疗并发症,出现牙龈或结膜出血、皮肤瘀斑、血尿、消化道出血,暂停抗凝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未见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结论早期诊断、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药物与手术相结合是成功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例 1 男 ,43岁。因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咳嗽、咯泡沫痰 6个月而入院。查体 :于二尖瓣听诊区闻及 级收缩期杂音和人工机械瓣启闭音。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人工瓣瓣周漏。入院诊断 :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二尖瓣人工瓣瓣周漏 ,心力衰竭。入院后经术前准备行二尖瓣人工瓣瓣周漏缝补术。手术顺利 ,术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滴注氨力农 (粉针剂 )4 .86μg/ kg· min,术后 2小时患者清醒 ;术后第 2天出现精神症状 :神志模糊、躁动、谵语 ,多次应用安定、鲁米那钠等镇静药物 ,效果欠佳 ,遂停用氨力农 ,至术后第 3天 (停药第 2天 )上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治疗策略.方法:2002年3月至2010年10月,外科手术治疗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1~53岁,平均(38.6±13.6)岁.合并原有风湿性心脏疾病22例,先天性心脏病14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风心病人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MVR+AVR)1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除予以动脉导管未闭(PDA)缝合,房、室间隔缺损(A,VSD)修补外,同期行二尖瓣置换4例,二尖瓣成形(MVP)3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前心功能IV级,全身状况极差,感染难以控制并伴有消瘦及恶病质,术后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症及呼吸功能衰竭.术后随访18例,随访时间6个月~48个月,随访期内无复发,心功能恢复至1级9例,Ⅱ级5例,Ⅲ级4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合理矫治原有病变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行胸腔镜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9~80(55.6±17.3)岁,体重37~78(55.7±9.7)kg,体表面积1.30~1.95(1.67±0.16)m^2;合并心房颤动5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20例,Ⅲ级11例,Ⅳ级1例;二尖瓣风湿性病变16例,二尖瓣退行性病变1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其中采用Medtronic HancockⅡ人工生物瓣27例,Medtronic Mosaic生物瓣5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全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均顺利出院,住院期间未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左心室破裂。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所有患者人工二尖瓣功能良好,无瓣周漏发生。术后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心功能恢复至Ⅰ级9例,Ⅱ级17例,Ⅲ级6例。术后早期及术后3个月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小。而术后早期及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相比有所降低。结论胸腔镜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行,使用特殊类型生物瓣可明显减小手术切口大小。  相似文献   

18.
再次直视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ou LJ  Xu ZY  Wang ZN  Lang XL  Han L  Lu FL  Xu JB  Tang H  Ji GY  Wang ES  Wang J  Qu 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6):1214-1216
目的 总结再次直视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完成再次直视心脏瓣膜置换术104例,占同期瓣膜置换手术的2.92%(104/3557).男性53例,女性51例,年龄13~72岁,平均(46±14)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7例,Ⅲ级67例,Ⅳ级30例.其中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其他瓣膜病变28例,二尖瓣瓣膜成形术后再发二尖瓣关闭不全10例,瓣周漏19例,生物瓣衰败7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再发瓣膜病变18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10例,人工瓣膜机械功能障碍9例,其他3例.再次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例,二尖瓣置换59例,主动脉瓣置换24例,三尖瓣置换16例,Bentall术3例.两次手术间隔1个月~19年.结果 全组早期死亡8例,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7.7%.术中大出血2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2例,胸骨正中切口感染1例.随访3个月~7年2个月,平均3年4个月.晚期死亡2例,1例抗凝过量颅内出血,另1例原因不明.其余存活患者术后半年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67例,Ⅱ级27例.结论 再次换瓣手术如恰当掌握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保证准确的手术操作、注重围手术期处理,临床近、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198 3年 12月至 1998年 12月 ,我们应用上海侧倾碟瓣施行瓣膜置换术 12 2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 5 7例 ,女 6 5例 ;年龄 14~ 5 7岁。风湿性心脏病 119例 ,其中二尖瓣病变 6 1例 ,主动脉瓣病变5例 ,多瓣膜病变 5 3例 ;细菌性心内膜炎 2例 ;房室管畸形矫正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 1例。术前有脑栓塞史 4例 ,肢体动脉栓塞史 1例。二尖瓣闭式分离后再狭窄关闭不全 5例 ,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坏 7例 ,瓣膜栓塞 1例 ,二尖瓣分离、置换术后生物瓣衰坏、第 3次瓣膜置换者 1例。术前心胸比率 >0 6者 89例 ,其中 >0 7者 12例 ;房颤6…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心内膜炎伴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89年9月~1993年7月对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伴瓣膜病变病人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主动瓣替换术8例二尖瓣替换术6例,双瓣替换术6例,无手术死亡,随访3~38个月疗效满意,作者认为瓣膜替换术对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失功者,是一种有挽救生命方法,并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前后抗生素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