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4例THA术中、术后PFF患者资料,男13例,女11例;年龄33 ~ 85岁,平均63.6岁.骨折根据Vancouver分型:A型7例,B型12例(B1型3例,B2型8例,B3型1例),C型5例.术中出现PFF 5例,术后外伤所致PFF 19例.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20例.手术方式包括钢丝环扎、记忆合金环抱器、锁定钢板、长柄翻修假体结合植骨等.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8 ~52个月(平均23.8个月)随访.24例患者骨折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11个月,平均5.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0.3分(68 ~95分),其中优7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9.2%.1例B2型骨折患者保守治疗后发生畸形愈合. 结论 对于THA术中、术后PFF,治疗方案需结合骨折部位、假体有无松动、局部骨质量及身体状况而定,其治疗原则是移位骨折需进行牢固固定,松动假体要进行翻修,严重骨缺损需要植骨处理.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共581例,术中发生假体周围股骨劈裂11例,发生率为1.9%。笔者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总结经验如下。1.1病例资料本组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34—71岁。病程1d-15年。病因:股骨颈骨折2例,股骨头坏死9例。手术方式:全髋置换术8例(全生物型固定),股骨头置换术3例(生物型固定)。劈裂部位:假体柄近端对应处劈裂(MayoI型)6例,假体柄体部对应处劈裂(MayoⅡ型)5例,均为生物型固定锥形假体柄。11例中2例发生于磨锉髓腔时,9例发生于假体置入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丛宇  赵建宁 《中国骨伤》2011,24(2):178-181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手术,术中假体周围骨折是其并发症之一,假体周围骨折分为髋臼假体周围骨折和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危险因素包括微创技术的使用、压配式非骨水泥假体柄的使用、髋关节翻修术和骨质疏松等。本文就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6月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出现骨折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88髋关节术中发生股骨骨折29例,发生率4.93%.采用Malory分型,其中Ⅰ型骨折22例,Ⅱ型骨折6例,Ⅲ型骨折1例.术中固定的28例骨折,除1例外其余27例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结论]股骨近端解剖结构的异常、假体型号选择不当、过分追求假体与股骨皮质紧密区的过分紧密配合、骨质疏松等是造成首次全髋置换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对于稳定的Ⅰ型骨折和Ⅱ型骨折行钢丝环扎术即可达到稳定假体和骨折的目的,对于合并骨质疏松、不稳定的骨折可行异体骨板支撑植骨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男17例,女15例),采取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其中4例死亡病例排除在外,28例纳入研究,年龄69~83岁,平均75岁;内固定手术与髋关节置换之间相隔8~72个月。其中Evans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9例,Ⅳ型2例。手术前显示侧板断裂9例,头钉切割股骨头颈切出15例,螺丝松动4例。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变化,并随访术后影像学结果(X线)、血沉等指标。结果:2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4~7年,平均5.3年。患者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2例活动后有中度疼痛,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末次随访时,19例恢复自由行走,8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需要助行器帮助下行走。Harris评分由术前34.9±2.4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83.4±5.7;末次随访时优15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X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及下沉断裂。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高龄患者,行挽救性THA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中期随访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ipkin Ⅳ型骨折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例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PipkinⅣ型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59 ~ 68岁,平均61.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d,平均3.5d.7例患者均一期行生物型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其中选用三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2例,二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5例.随访时摄X线片观察假体压配和生物学固定的效果,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62 min(51 ~70 min),出血量平均为289 mL(220 ~380 mL).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8.5个月(6~49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压配,术后3个月X线片示均获广泛性骨长入,根据Engh固定/稳定标准评定均达骨性固定.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23.2±2.2)分改善至(90.2±5.1)分,末次随访时仍维持在(92.1±3.2)分,患者主观满意度好.本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感染、假体柄移位及断裂、骨溶解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ipkin Ⅳ型骨折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髋臼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固定与重建是全髋关节假体置入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日趋升高,目前广泛采用Vancouver分型指导临床,且对除Vancouver B2型以外的各型骨折的治疗原则已达成一定共识,但是对于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诊治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对Vancouver B2型骨折的诊断要点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该型骨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使用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例,根据Vancouver分型,B2型12例,B3型20例,C型3例,通过Harris评分对患髋进行功能评价,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股骨柄下沉情况。结果3例行单纯长柄假体翻修,10例行长柄假体翻修+钢丝环扎固定,22例行长柄假体翻修+同种异体颗粒骨压配植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治疗,平均随访4.5年,所有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3周,Harris评分平均86.5分,2例股骨柄分别下沉3mm和4mm,均在术后3个月达到稳定,32例假体获得骨长入固定,3例获得稳定的纤维固定,未发现骨溶解、感染以及再发骨折。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选择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翻修,根据骨缺损严重程度合理选择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治疗的并于术中、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排除初次手术前已经出现骨折的患者,共纳入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68±19)岁(34~93岁),初次置换病因: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初次置换时股骨假体固定方式:骨水泥固定5例,其余8例病人为生物型假体。假体周围骨折病因包括7例有明确外伤史(不慎跌伤或车祸)、6例为翻修术中骨折。根据Vancouver分型,AG型3例,AL型1例,B2型4例,B3型3例,C型2例。翻修时骨折固定方式:5例采用大粗隆再结合装置加钢缆固定,7例使用钢板钢缆固定,1例病人使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固定。在各类分型中,2例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使用钢板钢缆固定骨折端,其余11例股骨假体均不稳定,仅1例使用骨水泥重新固定初次置换假体,余10例使用全涂层假体。通过Harris评分对患髋进行功能评价,X线或CT观察骨折愈合。采用Mann-Whitney检验对比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9±19)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5±1.1)月。Harris评分由术前13.0(4.0,25.0)提高至末次87.0(82.3,93.3)分,(Z =-4.34,P <0.05)。异体皮质骨板病例在末次随访时显示与宿主骨融合,所有病人末次随访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及感染。 结论根据不同分型选择相应的骨折复位与固定方式,钢板钢缆组合有效提高了稳定性;对于骨量不足病人可以考虑使用异体皮质骨固定以增加患者骨量。  相似文献   

10.
周金华  王愉思  盛斌  李新  关蕊 《中国骨伤》2021,34(3):255-259
目的:分析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H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ur fracture,PFF)不同分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入院的手术患者47例(共47髋),其中男13例,女3...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和治疗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8年12月-2003年3月治疗并随访观察的1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6岁(43-75岁),采用Vancouver分型,A型2例,B2型7例.B3型1例,C型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6例,其中1例为非手术治疗后骨折畸形愈合行翻修术。采用长柄假体翻修联合异体皮质骨板固定5例.其中使用非骨水泥型远端固定假体4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1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5.6个月(7~50个月)。9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3-6个月),2例骨折未愈合。均为非手术治疗病例,手术治疗6例骨折均愈合。至目前为止,7例假体稳定,1例翻修术后出现连续的影像学透亮线.3例假体松动,假体稳定的患者功能好于假体松动者.假体稳定患者的Harris评分平均91分。所有异体皮质骨板在1年内均与宿主骨整台.没有异体皮质骨板骨折发生。结论: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B1型和C型骨折,如无手术禁忌证,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假体松动的骨折患者,使用长柄远端固定非骨水混型假体联合异体皮质骨板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Injury》2016,47(4):939-943
IntroductionRevision arthroplasty is currently the recommended treatment for 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 after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and stem loosening (Vancouver B2). However,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 utilizing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might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with a reduced surgical time and less complex procedure in a typically elderly patient collective with multiple comorbidi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functional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s in two cohorts with Vancouver B2 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 after primary THA, treated either by ORIF with LCP fixation, or by revision arthroplasty utilizing a non-cemented long femoral stem.Materials and Methods36 patients with Vancouver B2 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 following THA, who had been treated between 2000 and 2014, were reviewed. Eight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LCP fixation, fourteen fractures with the first-generation revision prosthesis (Helios®), and fourteen fractures with the second-generation revision prosthesis (Hyperion™).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clinically with the Parker mobility score and radiographically.ResultsA total of ten males and 26 females formed the basis of this report with an average age of 81years (range, 64 to 96 years). All fractures treated with LCP fixation alone healed uneventfully and there were no signs of secondary stem migration, malalignement or plate breakage. The average surgical time was shorter in the ORIF cohort; however, the resul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postoperative Parker mobility score at latest follow-up showed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Conclusion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study, we conclude that the use of LCP fixation can be a sufficient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Vancouver B2 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 correspondingly with femoral stem loosenin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钢板结合异体骨板对严重粉碎性Vancouver B1型假体周围股骨骨折的疗效,评价其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钢板-钢丝系统结合异体骨板治疗严重粉碎性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56~74岁,平均62.52岁。所有患者采用长的钢板、钢丝及长度合适的异体骨板。以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通过数字化X线摄片技术对假体稳定性、异体骨板愈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4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未出现感染、松动、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8.45±5.78)分提高至术后的(83.46±10.21)分。至随访结束,7例患者假体稳定,异体骨板愈合良好;另1例患者因假体松动行翻修术。结论:应用钢板-钢丝系统结合异体骨板对严重粉碎性Vancouver B1型假体周围股骨骨折进行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以提高骨的质量,增加骨量,为Ⅱ期可能的翻修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假体选择与技术特点.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6年11月因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接受THA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30~80岁,平均57.5岁.按骨折后经保守治疗(23例)或内固定治疗(37例)分组.比较两组股骨柄使用类型、髓腔张开指数、骨质疏松程度.分析术前、术后肢体长度差、股骨头加长长度及旋转中心位置.结果 4l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4个月(2~48个月).(1)保守治疗与内固定治疗组骨水泥型柄使用率分别为61%、27%(P<0.05);术前患侧股骨髓腔张开指数分别为2.62±0.85、3.23±0.68(P<0.05);Barnett指数分别为0.40±0.15、0.48±0.08(P<0.05);股骨距平均长度为(0.9±0.6)cm;(2)53%的患者术前髋臼侧骨质疏松等级患侧大于健侧;术后Delce 1、2、3区出现透光线的患者分别占33%、15%及17%(P<0.05);(3)术前、术后平均肢体长度差分别为(21.8±13.0)mm、(1.5±6.7)mm,股骨头平均加长(5.4±2.2)mm.结论 经内崮定治疗后的患者骨质及形态优于经保守治疗者.内固定组股骨柄易被置于内翻位.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多伴有骨质疏松,易发生过度磨锉,导致髋臼安置上移.骨折后瘢痕组织弹性差,易过度松解而不得不使用加长股骨头颈,因此术中应注意软组织松解的程序和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在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使用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对偏瘫侧股骨颈骨折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8例患者,男5例,女13例;年龄65~70(66.50±1.38)岁;左侧12例,右侧6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4例,Ⅳ型14例。偏瘫侧肢体肌力Ⅳ级。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双动全髋关节假体。通过X线检查评价假体植入位置、假体脱位及假体松动。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Merle D’aubigne髋关节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手术时间70~90(81.56±7.48) min。出血量160~200(170.32±12.56)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28~60(36.0±3.5)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16.94±0.73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6.19±1.27(P<0.05)。Merle D’Aubigne评分由术前的3.96±0.06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6.81±0.63(P<0.05)。术中未发生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股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用加压钢板加捆绑带或DCS系统内固定.骨折按Johansson分型:3例Ⅱ型,1例Ⅲ型.结果 4例随访4~16个月,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结论 良好的内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股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术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分析是否存在差异及其表现形式.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同一手术组连续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行THA治疗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44~83岁,平均(66.18±11.47)岁;股骨头坏死患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51.91±11.76)岁.测量THA术后股骨高度,Offset,截骨位置和调整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患者获得测量,行THA治疗后,股骨颈骨折病例较股骨头坏死病例有更低的股骨高度,更小的Offset,更低的截骨位置,并发现了3种低位截骨后的调整方式.结论:股骨颈骨折行THA手术,有产生低截骨、较小Offset的可能,因低位截骨而进行的调整可能会对近远期疗效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采用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1型和C型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温哥华B1型和C型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68,70,74,75,79岁,平均73.2岁;B1型骨折4例,C型骨折1例。受伤原因:交通伤1例,跌倒4例。采用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内固定治疗。术后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随访患者有无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行Parker活动评分。结果:术后5例患者伤口均愈合,无感染发生。有1例经静脉造影证实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8,9,10,15个月。其中1例于术后2个月因心肌梗塞死亡。4例患者均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5周。未发现复位丢失和内固定失效,术后2例患者可无保护下负重行走,1例需依靠单拐辅助。1例再次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术前依靠单拐行走,术后依靠双拐于室内活动。Parker活动评分平均恢复至术前的51.8%。结论: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可以用于固定股骨假体稳定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骨折。  相似文献   

19.
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二期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期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6月采用二期THA手术治疗的成人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31~74岁,平均52.6岁。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6例。术前行关节腔穿刺液及术中取关节周围组织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一期手术取出内固定,清除感染病灶,植入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术后静脉滴注及口服抗生素。停用抗生素后复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间隔1个月连续两次正常后,行二期手术取出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植入非骨水泥全髋关节假体。结果 2例细菌培养阳性,其中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余7例细菌培养阴性。一期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6~8周,平均6.4周;口服抗生素6~9周,平均6.7周。一期与二期手术间隔6~14个月,平均9个月。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0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复发或新发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溶解。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74.6分(64~8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0.9分(86~97分)。结论 二期THA手术治疗股骨近端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可以重建关节功能,术后近期无感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