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体外培养脂肪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诱导体外培养脂肪干细胞(AD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培养原代脂肪干细胞经CD34、CD44、CD105抗体标记鉴定后,进行5-aza诱导培养。通过鉴定心肌细胞特异性抗原横纹肌肌动蛋白及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结果:ADSCs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抗原CD44、CD105,不表达CD34;表达HLA-I抗原,不表达HLA-抗原。经5-aza诱导后,细胞形态变为类似于心肌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横纹肌肌动蛋白及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呈阳性,流式细胞仪显示心肌细胞特异性抗原阳性细胞为94%。结论:脂肪干细胞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可能,在组织工程学及干细胞移植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肌培养液中可溶性细胞因子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10 μmol/L 5氮胞苷(5-aza)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后,实验分为两组:5-aza诱导组常规培养基培养,5-aza诱导 心肌条件培养组以1∶1混合的心肌条件培养液培养,观察与比较两组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心肌特异蛋白表达.结果:5-aza组细胞排列紊乱,5-aza诱导 心肌条件培养组细胞呈集落样排列,可见肌管形成,自诱导2周开始两组均见肌钙蛋白I(troponin I)阳性细胞,而troponin I、结蛋白(desmin)、连接蛋白-43(connexin-43)在诱导2周开始表达,3、4周达高峰,各时间点两组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心肌条件培养液对心肌细胞的体外分化过程没有促进作用,但是可以加强体外诱导生成的心肌样细胞之间的有机排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骨髓,通过贴壁法进行MSCs培养,经过多次传代后获得较纯的MSCs。用5-氮胞苷进行诱导分化,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通过RT-PCR鉴定心肌特异基因心房利尿肽和脑钠肽表达。实验分Ⅰ组为在玻片上的5-氮胞苷干预的MSCs移入到心肌细胞培养环境中;Ⅱ组为5-氮胞苷干预的MSCs;Ⅲ组为玻片上未用5-氮胞苷干预的MSCs移入到心肌细胞培养环境中;Ⅳ组为未用5-氮胞苷干预的MSCs。显微镜下观察4组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鉴别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表达及其出现时间的早晚。结果:RT-PCR显示诱导6周后有心房利钠肽,脑钠肽的表达。Ⅱ组MSCs诱导后10d可见细胞由原来扁平多角形变成长梭状,15d后部分细胞胞体明显增粗,可见到有些细胞间有融合样情况发生,20d左右类似肌管样细胞出现;而Ⅰ组在17d左右可以看到类似肌管样细胞;Ⅲ,Ⅳ组未见上述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表明Ⅲ,Ⅳ组未见阳性细胞出现;Ⅰ,Ⅱ组可见阳性结果,且Ⅰ组阳性结果出现的比Ⅱ组更早。结论:MSCs在体外的化学诱导物条件下可以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心肌细胞培养环境对其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ractor,HGF)作为诱导剂,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在第4代MSCs中添加HGF(20 ng/mL)对其进行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大鼠MSCs贴壁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诱导后细胞呈梭形,排列方向渐趋一致,有肌管样结构形成,未观察到转化细胞的自主搏动.Troponin T及Connexin43的表达呈阳性,并可见清晰肌小节.RT-PCR检测MLC-2A、MLC-2V、α-MHc、β-Actin mRNA表达阳性.结论:大鼠MSCs体外在HGF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5 -氮胞苷 (5 -aza)浓度对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向心肌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MSCs ;用 5 -aza对MSCs进行体外诱导转化 ,并使用心肌特异性抗体 (肌钙蛋白I和肌凝蛋白重链 )对诱导后的MSCs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分离培养后的MSCs生长密集 ,形态呈纺锤状 ,在 5 μmol/L和 10 μmol/L 5 -aza的诱导下分化成类心肌细胞 ,HE染色结果 :胞浆嗜酸性 ,免疫组化染色心肌特异性抗体阳性。电镜发现 :胞核居细胞中央 ,肌丝和幼稚肌结形成。结论  5 -aza是促进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的有效诱导剂 ,以 5 μmol/L的 5 -aza对MSCs向心肌细胞转化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背景:组蛋白乙酰化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机制之一。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分析其诱导分化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取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1mmol/L丁酸钠诱导其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90,CD29;低表达CD45,CD31。加入丁酸钠后细胞增殖能力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明显降低,但未发生明显凋亡现象,表明丁酸钠具有低毒性的特征。real-timePCR检测显示,经丁酸钠诱导后细胞GATA-4,MEF-2c,β-MHC等心肌细胞早期标志基因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Westernblot检测发现,经丁酸钠诱导后细胞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连接蛋白43和肌钙蛋白T的表达明显增高。免疫荧光测得的肌钙蛋白T表达结果与Westernblot一致。说明丁酸钠能够有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增强组蛋白的乙酰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能改善心脏功能,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观察不同诱导条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供体骨髓(自愿捐赠),孕16周水囊引产胎儿(胎儿家属同意捐赠)。②实验方法:取健康供体骨髓,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并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特性分离细胞。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实验,分为生物诱导组和化学诱导组。生物诱导组分别采用胚胎心肌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混合培养、胚胎心肌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间接混合培养及胚胎心肌细胞匀浆液诱导培养,化学诱导组用5,10,15μmol/L5-aza分别处理12,24,48h进行诱导。③实验评估:采用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检测胞浆中的肌节肌动蛋白。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只有在其与胚胎心肌细胞直接混合培养时,才能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而在其他生物诱导模型下却未见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②化学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免疫细胞荧光染色鉴定后,均未见胞浆中有肌节肌动蛋白表达,证实经5-aza诱导处理后,未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结论:①胚胎心肌细胞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机械因素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aza诱导是否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未能获得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联合5-氮胞苷(5-aza)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 1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MSCs,用流式细胞仪对阳性表面标记抗原CD44、CD29和阴性标记抗原CD34进行检测。2取第4代BMMSCs进行分组诱导,空白对照组(普通培养基)、5-aza组(10μmol/L)、HGF组(10 ng/ml)、5-aza+HGF组(10μmol/l+10 ng/ml)。各组BMMSCs诱导4周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α-actin、GATA-4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鉴定肌钙蛋白T(cTnT)表达。结果 1大鼠BMMSCs体外培养形态特征及鉴定:细胞呈长梭形、同心圆状生长,形态逐渐趋向一致。CD44阳性表达率为(86.14)%,CD29阳性表达率为(98.97)%,CD34阳性表达率为(6.86%);2BMMSCs诱导4周后空白对照组细胞死亡,免疫组化显示3组均表达心肌特异性结构蛋白cTnT;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3组均表达心肌分化早期基因,其中5-aza+HGF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aza、HGF诱导后可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2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的过程中,5-aza+HGF组优于5-aza及HGF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不同的仔鼠心肌细胞微环境中的定向分化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细胞移植 治疗提供基础。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MSCs,经5-氮杂胞苷诱导后分别与正常的及经阿霉素预处理的乳鼠心肌细胞一起置于Milliccll装置中共培养(正常组和阿霉素组),分别在共培养后的第14,21,28天,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鉴定,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横纹肌辅肌动蛋白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取仅经5-氮杂胞苷诱导的MSCs作为对照组。 结果:14 d时仅正常组个别细胞横纹肌辅肌动蛋白、缝隙连接蛋白弱阳性;21,28 d 3组均可见阳性细胞;RT-PCR方法示可表达纹状肌球蛋白。但正常组免疫荧光阳性的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和阿霉素组大。 结论:MSCs是骨髓来源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正常和病理性心肌细胞微环境均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且微环境对其分化有促进作用。MSCs可能成为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又一种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骨髓源性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髓源性心肌细胞的膜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状态。方法:取健康SD大鼠的骨髓,经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获得骨髓基质干细胞,再以3μmol/L的5-氮杂胞嘧啶(5-aza)孵育诱导,利用膜片钳技术,以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为对照,以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骨髓基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心肌细胞的膜瞬间外向钾电流。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经5-aza诱导后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在诱导14d后的细胞,可记录到动作电位;骨髓基质干细胞在5-aza诱导前即可记录到Ito,但不同细胞间电流密度差别较大,为15.89±11.18pA/pF(n=12);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相比骨髓源性心肌细胞Ito电流密度(20.45±8.91pA/pF,n=5)较诱导前有增加的趋势,两者有显著差异;Ito电流的密度与心室肌细胞(21.69±7.73pA/pF,n=20)无显著差异。结论:5-aza可在体外有效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心肌化,与心室肌细胞相比,骨髓源性心肌细胞膜Ito电流密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套可靠的早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用于体外研究早产儿肺部疾病。【方法】采用胰酶和胶原酶消化胎龄20d早产鼠肺组织块,经差速离心和反复贴壁法,分离、纯化早产鼠AECⅡ,并进行原代培养。用细胞角化蛋白(cytokeratin)进行二氨基联苯胺(DAB)及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显色,和透射电镜对所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AECⅡ体外培养24~48h,增殖代谢旺盛,进入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最佳。cytokeratin在DAB免疫细胞化学及荧光免疫细胞化学中均有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内板层小体。【结论】该方法所得细胞产量大、纯度高,是一种可靠的早产鼠AECⅡ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对体外研究早产儿肺部疾病如高氧肺损伤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浓度钙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钙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腹膜间皮细胞株体外培养,用乳酸脱氢酶(LDH)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评估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来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钙均可促进HPMCs增殖(P〈0.01),而以1.25 mmol/L及1.0 mmol/L钙作用最明显,且呈时间依赖关系.不同浓度钙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可明显升高LDH水平,其中以1.25 mmol/L钙的LDH水平最低(P〈0.01),且呈时间依赖关系.2.0 mmol/L和1.75 mmol/L钙可明显上调FN的表达(P〈0.01).[结论]高钙可明显损伤HPMCs及促进FN合成,其在腹膜纤维化的发生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而浓度为1.25 mmol/L钙可保护腹膜,并在一定程度上有预防腹膜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方法,鉴定其生物学特性,为BMSCs应用奠定技术基础。【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纯化SD大鼠BMSCs,观察其形态,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成骨诱导试剂盒检测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结果】显微镜下rBMSCs呈梭形、多角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大小均一,漩涡状生长。生长曲线分析rBMSCs贴壁2d基本无增殖,处于潜伏期,对数增殖期为3~7d,d8后进入平台期,细胞出现接触抑制现象。rBMSCs表面标志显示第3代rBMSCs纯度可达97%以上,CD44、CD90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向成骨诱导rBMSCs10d后细胞表现成骨细胞特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理想的体外分离扩增纯化rBMSCs的培齐体系。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培养的rBMSCs纯度高、生物学特征稳定,适用于对BMSCs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AX2基因在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新表达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意义。【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模型组(UUO组)各40只。于术后3d、5d、7d、14d(每组10只)处死取肾组织。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Westernblot及realtimePCR检测肾组织PAX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①HE和Masson染色观察到UUO组肾间质呈现明显的纤维化。②免疫组化发现sham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无PAX2表达;UUO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较多;③Westernblot显示PAX2蛋白水平在UU0组术后3d相比sham组明显的增加(P〈0.05),随着梗阻时间延长PAX2蛋白表达更加明显;④realtimePCR显示,PAX2mRNA与PAX2蛋白的,矗达趋势相同。⑤相关分析:PAX2蛋白水平与肾小管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991,P〈0.05),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985,P〈0.05)。【结论】胚胎发育基因PAX2在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小管存在重新表达;并参与了梗阻性肾病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苗  蒋春明  陶娜娜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1985-1987
【目的】了解葛根素对腹膜透析液干预下的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分对照组、PDS组、A组(葛根素终浓度为50μg/mL)、B组(葛根素终浓度为100μg/mL)、C组(葛根素终浓度为200μg/mL)五组观察。检测各组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以及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比较。【结果】腹膜间皮细胞在PDS干预下,TGF-β1分泌显著增加,添加葛根素再干预的A、B、C组TGF-β1分泌与PDS组比较有显著下降。与PDS组比较,A、B、c纽间皮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升高。【结论】葛根素可以抑制腹膜间皮细胞TGF-β1分泌,拮抗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彭翔  李军  彭佑铭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745-174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PDS)中不同浓度钙对体内腹膜间皮细胞(HPMCs)损伤,增殖及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规律性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30例,既往使用PD4(钙浓度1.25mmol/L)透析,作为对照组.改用标准钙透析液(钙浓度1.75 mmol/L)透析4用,每周末作为一个实验组.期间每周末检测腹透引流液中纤维连接蛋白(FN)、CAl25,LDH,同时测定血磷、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换用标准钙透析液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腹透引流液中LDH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P<0.01),第4用CAl25、FN浓度值明显降低(P<0.05),血钙浓度显著升高,磷、PTH浓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生理钙PDS与标准钙PDS相比,可抑制HPMCs增殖、损伤HPMCs及促进FN合成,能保护腹膜功能并一定程度延缓腹膜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L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 -EGCG)对NRK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H2O2刺激离体培养的NRK细胞建立氧化损伤的模型,筛选H2O2对NRK细胞损伤研究的最适剂量与最佳时点.然后将培养细胞分EGCG正常对照组、H2O2组、不同浓度儿茶素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荧光探针JC-1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利用生物化学法检测各组NRK细胞培养上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结果]①250 μmol/L H2O2作用6 h剂量组即可引起NRK细胞损伤;②L-EGCG能明显改善H2O2导致的细胞损伤,可使细胞存活率升高,LDH释放量降低,MDA生成减少,稳定了线粒体膜电位,减轻了细胞凋亡.[结论]氧化应激能导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活力下降,凋亡增加,L-EGCG可能是通过提高NRK细胞的抗氧化能力而提高其对H2O2损伤的保护及损伤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Smad作用蛋白1(Smad interacting proteinl,SIP1)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探讨TGF-β1可能通过调控SIP1引起腹膜间皮细胞EMT的机制。【方法】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株(HMrSV5)随机分为对照组(TGF-β1刺激Oh)和TGF-β1刺激组,通过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E-钙粘素(E-e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l)、波形蛋白(vimentin)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不同时间点(12h,24h,48h,72h)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相应时间点细胞中SIP1的表达。【结果】5ng/ml TGF-β1刺激后,HMrsV5细胞E-cadherin、claudin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降低(P〈0.01);vimentin、F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1);SIP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0.01)。【结论】TGF-β1可能通过上调HMrSV5细胞SIP1表达诱导HMrSV5细胞EMT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将为进一步研究腹膜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张柯  周循  张浩  邹莎琳  凌光辉  孙林  刘伏友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615-1617,1620
[目的]建立和改善两种人腹膜间皮原代细胞培养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离心法从腹膜透析(PD)引流液中及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从人的腹膜组织中分离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并分别对两种原代培养的HPMC采用相差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①两种方法均在体外原代培养成活,在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均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免疫组化显示两种方法培养的HPMC胞浆角蛋白、波形蛋白表达阳性,提示为腹膜间皮细胞.②经大网膜消化法获得的HPMC可传至第四代,保持原有铺路石样外观,PD引流液离心法获得的HPMC传代后生长缓慢,长期接受PD后HPMC可呈现成纤维细胞样改变.[结论]成功应用离心法和消化法进行HPMC原代培养,有助于PD研究体外实验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所致内皮细胞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培养后,分为对照组(A组),H2O2处理组(B组),H2O2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GF109203处理组(C组),H2O2和P38抑制剂Apigenin处理组(D组)。H2O2处理细胞30min后加入相应试剂作用24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Ki-67染色检测HUVEC增殖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①B组可诱导HUVEC功能损伤,使HUVEC的存活率降低、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凋亡增加,并使p53蛋白的表达上调;②C组可显著抑制H20z诱导的HuVEC功能损伤和p53蛋白表达的上调;而D组不能抑制H2O2诱导的HUVEC功能损伤和p53蛋白表达的上调。【结论】p53在氧化应激所致内皮细胞功能损害中起重要作用;而这些作用与PKC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