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认知及态度的影响因素,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问卷对17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及态度总分为108.29分±11.42分。5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报告认知(4.59分±0.56分)、报告意愿(3.99分±0.71分)、科室文化(3.78分±0.53分)、管理期望(3.60分±0.77分)、惩罚环境(3.51分±0.95分)。不良事件经历与护龄是ICU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及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及态度处于中等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陈静 《天津护理》2014,22(5):389-392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探讨肿瘤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96名在岗的肿瘤科临床护士。采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问卷和报告障碍问卷调查临床护士不良事件上报的意向及其他影响因素。结果:肿瘤科护士报告意向问卷的得分范围为3~15,报告障碍问卷的得分范围为25~80,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与年龄、工作年限及报告障碍中的惩罚文化和报告意义有关(P0.05)。结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随着护理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护士更倾向于采取上报上级主管的报告方式。年龄较高和工作年限较长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相对较高,同时医院的惩罚文化和护士感受的报告意义均会影响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医院应尽快深化非惩罚文化理念,明确报告意义,提高护士的报告意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内科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436名内科护士,应用自行编制的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与态度的积极应答率为72.51%,5个维度的积极反应率分别为报告认知80.72%、执行意向79.86%、管理期望70.01%、惩罚环境68.85%、科室文化63.12%;不良事件报告执行意向的影响因素为护龄、惩罚环境、科室文化、报告认知。[结论]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总体认知与态度较正向,建议医院在系统化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促进不良事件的报告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的报告意向及其影响要素,为改进告知系统自身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岗的60名临床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调查表、上报障碍问卷调查表和修订后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量表调查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及其关系要素。结果: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调查表得分范围为6~15分,中位数为11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意向受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和报告障碍以及报告认知等影响(均 P<0.05)。 结论:精神科护士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向较低,为提高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应针对相关影响要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杭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82名骨科护士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骨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得分范围为7~15分,中位数为12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受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及报告障碍、报告认知的影响(均P0.05)。结论骨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处于中等水平,可根据影响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因素进行干预,以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给药错误报告障碍现状及其个人影响因素,为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给药错误报告障碍问卷和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一般情况表对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92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给药错误报告障碍处于中等水平,有无给药错误不上报情况影响报告障碍总分、畏惧、给药错误认识不统一、管理者反应和面子维度;是否要照顾小孩影响报告障碍总分、管理者反应和报告费力维度;年均收入影响畏惧和面子维度;工作年限影响给药错误认识不统一维度;职务、对给药时间错误的认知、现学历、性别和班别影响权力距离维度。[结论]克服给药错误报告障碍应该从个人因素和系统因素入手,提高护理人员对报告给药错误的认知,消除护理人员对报告给药错误的害怕心理,优化报告氛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在任职方式方面的差异性,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791名护理人员报告认知与态度进行调查。[结果]不同任职方式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报告认知、执行意向、管理期望维度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式护士的报告认知与态度随学历的增高呈低—高—高的发展趋势,各学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同制护士的报告认知与态度随学历的增高也呈低—高—高的发展趋势,不同学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任职方式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不同;护理管理部门要给予合同制护士尤其低学历者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在婚姻状态方面的差异性,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791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婚姻状态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执行意向、管理期望维度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婚姻状态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不同,护理管理部门要给予未婚护士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医护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认知程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述医护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认知程度,比较医生和护士对临床异常事件认知的差异,识别影响医护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认知程度的因素.[方法]方便抽样422名医护人员,采用改良的<临床异常事件报告认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认知正确率为78.06%,其中报告类别的正确率为92.50%,报告重要性的正确率为95.67%,报告流程的正确率33.17%.医生和护理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报告流程方面,护士得分显著高于医生得分.影响医护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认知的因素包括职业、年龄、工龄、职称和受教育程度.[结论]医护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的报告流程知识缺乏,必须对医护人员进行有关临床异常事件报告流程的培训,以提高上报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实行奖励性内网上报系统后,不良事件上报效果与原因分析,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方法]回顾我院实行不良事件内网上报系统后上报的405件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类、级别、护士职称、学历、工作年限进行分析。[结果](1)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类型为:管路脱出/拔出、用药错误、针刺伤、跌倒;(2)我院护理不良事件以Ⅲ级事件为主;(3)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为评估不足、沟通不到位、带教不严;(4)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职称有关(P0.05);(5)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学历有关(P0.05);(6)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工作年限有关(P0.05)。[结论]低年资护理人员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人群,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不同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护士采取分层、重点培训,尤其应加强沟通技巧和病情评估及操作规程等培训,以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报告意向、报告障碍状况及三者的关系,了解护理认知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减少报告障碍,提升肿瘤专科医院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问卷、报告意向问卷及报告障碍问卷对某肿瘤医院623名护士进行调查,应用线性回归分析、路径分析探索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肿瘤专科医院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报告意向、报告障碍得分分别为(3.31±0.38)分、(3.02±0.75)分、(3.57±0.50)分。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报告认知、报告意向对报告障碍有直接影响(P0.05)。结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越好的肿瘤专科医院护士,报告意向越积极,上报的积极性高,报告障碍越低。医院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对护士不良事件的报告认知和报告意向等方面进行培训,以提升医院护理安全文化氛围,保障护理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在任职方式方面的差异性,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791名护理人员报告认知与态度进行调查。[结果]不同任职方式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报告认知、执行意向、管理期望维度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式护士的报告认知与态度随学历的增高呈低-高-高的发展趋势,各学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同制护士的报告认知与态度随学历的增高也呈低-高-高的发展趋势,不同学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任职方式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不同;护理管理部门要给予合同制护士尤其低学历者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和护理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使用自编问卷,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3所三甲医院和2所二甲医院共204名临床护士针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态度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态度总体均分为(2.91±0.36)分,担心被领导处罚均分为(2.23±0.97)分居于首位。同时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是否为管理者、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结婚对报告的态度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临床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态度呈中等水平,发生差错后担心被惩罚是影响其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首要因素,同时其报告态度也受人口学因素的影响。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低年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营造一个良好的医院通报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护理同行分享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4.
王翠萍  王娅楠  臧真燕 《全科护理》2021,19(30):4300-4303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4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206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借助临床不良事件上报态度量表(RoCAES)评价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护士上报态度的因素.结果:206名急诊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量表总得分为(72.97±8.63)分,总体处于"同意"与"不同意"之间;护士职业态度、不良事件报告障碍量表总得分分别为(95.53±8.26)分、(32.26±10.69)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诊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量表总得分与护士职业态度量表总得分、与不良事件报告障碍量表总得分分别呈正相关(r=0.657,P<0.05)和负相关关系(r=-0.726,P<0.05).急诊科不同特征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比较,年龄、职称、职务、学历、工作时间、是否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对上报态度有影响(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职务、工作时间、护士职业态度、不良事件临床报告障碍是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针对影响上报态度的因素加强培训,强化护士不良事件上报的意识,提高上报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社区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营造患者安全文化及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态度及行为3部分,共发出问卷250份,收到有效问卷246份,有效收回率98.4%。结果 社区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判断正确率达52.44%--99.59%,认为应该向同行公开的达51.22%—90.65%;96.34%护士认为有必要上报不良事件, 89.84 %护士认为上报不良事件是自身责职,80.89%护士赞同将其作为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指标;30.89 %护士曾遇到过护理不良事件,其中只有64.47%护士实际上报有关部门。结论 社区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呈中上水平,对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态度较为积极,但实际报告仍存在一定差距,提示护理管理者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激励和促进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的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疆某肿瘤专科医院护士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分析目前医院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运用《护士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认知现状》调查问卷,对肿瘤医院893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39.42%的护士在工作中遇到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其中仅有47.93%的护士进行了上报,69.87%的护士认为在工作中需要开展医疗器械专业使用培训及不良事件上报培训,护士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上报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医院需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上报管理及培训模式,完善相应的报告制度,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确保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7.
韩剑童 《护理研究》2014,(9):3249-3250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在婚姻状态方面的差异性,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791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婚姻状态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执行意向、管理期望维度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婚姻状态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不同,护理管理部门要给予未婚护士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述医护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认知程度,比较医生和护士对临床异常事件认知的差异,识别影响医护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认知程度的因素。[方法]方便抽样422名医护人员,采用改良的《临床异常事件报告认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认知正确率为78.06%,其中报告类别的正确率为92.50%,报告重要性的正确率为95.67%,报告流程的正确率33.17%。医生和护理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报告流程方面,护士得分显著高于医生得分。影响医护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认知的因素包括职业、年龄、工龄、职称和受教育程度。[结论]医护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的报告流程知识缺乏,必须对医护人员进行有关临床异常事件报告流程的培训,以提高上报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认知及态度,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问卷对17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及态度积极应答率为50.00%~94.12%,总分(107.82±11.26)分,均分(3.86±0.40)分。被调查护士中,不良事件发生率75.88%;主动上报率为62.79%。ICU护士认为不良事件上报者应首先为当事人,其次为护士和医生;90.00%的ICU护士同意在医院内部系统中上报不良事件,愿以口头形式及电话上报为主;82.94%的ICU护士认为发生不良事件后的处理应以思想教育为主。结论 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及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建立高效、畅通、无障碍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在非惩罚制度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有望改变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及态度。  相似文献   

20.
周泽慧  杨丽娴  肖瑛 《全科护理》2013,(33):3143-3145
[目的]探讨在骨外科实施有效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方法]在本院骨外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管理,对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当事人采取不公开、非惩罚的处理原则,分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护理管理制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由20.69 %提高到78.57 %(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P〈0.01),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68.48 %上升至93.55 %,护理质量也明显提高.[结论]在骨外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够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