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气道病人非语言沟通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护士与人工气道病人进行传统的非语言沟通、改进的非语言沟通和综合的非语言沟通临床应用进展;对非语言沟通方式的合理选用,可从不同的侧面起到减轻人工气道病人孤独、焦虑、抑郁、恐惧。建议:根据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全面思考病人的利益,尽量运用低成本、高效益的个性化非语言沟通方式,以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莉 《当代护士》2017,(11):122-124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南京同仁医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非语言沟通技术,主要包括规范化的手势语、图片卡、写字板、发声小玩具以及音乐疗法5种非语言沟通形式。调查患者的配合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效果的评价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主动配合比例是59.86%,对照组的主动配合的比例是43.6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技术、护患沟通、服务态度、及时满足、安全感的得分分别是(94.32±8.25)分、(93.57±7.98)分、(92.02±8.43)分、(90.32±4.54)分、(84.32±8.27)分与对照组的(81.38±7.11)分、(81.23±9.44)分、(83.27±8.01)分、(81.23±5.62)分、(76.53±9.14)分比较均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非常满意一列所占的比重为63.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比重47.29%(P0.01)。结论在人工气道患者中,非语言沟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本科收治建立人工气道的清醒患者55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使用语言及非语言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5例患者,男40例,女15例;年龄6~81岁,平均58.6岁;气管插管45例,气管切开10例;带管时间最长为35d,最短1h;35例为各种术后的患者,20例为非手术患者。经治疗  相似文献   

4.
施金梅  张艳  张桦  钱霞 《护理研究》2015,(10):1273-1274
[目的]探讨视频宣教在呼吸监护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方法,即手语与言语联合沟通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沟通视频宣教,比较两组病人焦虑状态、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焦虑抑郁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沟通视频宣教可改善病人的情绪,增强病人依从性,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人工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如:人工鼻湿化法、湿纱布覆盖法、气管内滴注湿化法、超声雾化吸入法、直接喷雾湿化法等,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湿化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即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液的温度、湿度控制、湿化液的量及速度。在临床人工气道的护理中选择正确的湿化方法,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如人工鼻湿化法、湿纱布覆盖法、气管内滴注湿化法、超声雾化吸入法、直接喷雾湿化法等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湿化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即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液的温度、湿度控制、湿化液的量及速度.在临床人工气道的护理中选择正确的湿化方法,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及湿化液的种类、湿化液的量和湿化速度、湿化效果的判定标准,以期为护理人员选择适宜的气道湿化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非语言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与病人的非语言沟通有几种技巧,包括(1)面部表情;(2)身体运动和姿势;(3)接触;(4)朝向与距离;(5)副语言等,对护士与病人之间的心理沟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ICU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沟通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娟 《临床医学》2005,25(10):93-94
目的了解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指导沟通技巧。方法自设问卷调查105例人工气道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结果建立人工气道期间,患者躯体需求以消除切口痛为明显,占60%;心理方面以想说话、担心疾病的预后为迫切需求,各占61.9%;想了解住院费用及担心工作为突出的社会需求,分别占57.1%、47.6%。结论患者的需求是多样的。采取各种有效的沟通技巧,满足患者的需求,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颖  席淑新 《护理研究》2012,26(16):1441-1444
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气道湿化液和湿化方式研究进展,对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气道湿化液和湿化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气道湿化液和湿化方式研究进展,对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与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对45例多道人工耳蜗植入耳聋患者进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包括表情、举止等技巧的运用,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沟通;通过正确理解患者体语.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恰当使用沉默,稳定患者情绪等。通过有效使用非语言沟通,本组患者均能很好配合治疗,在人工耳蜗的使用方向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建立人工气道病人实施非语言交流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华 《护理研究》2005,19(9):1763-1764
ICU内病人大多是术后早期需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少数病人因心肺功能不全需长时间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呼吸机支持呼吸,机械通气引起沟通障碍,因而不能用语言和医护人员交流来表达或反映自己的意愿,从而会产生许多精神心理问题,不易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影响其身心的顺利康复。如果不能有效避免或减轻这种不良反应,可导致病人生理上的变化,使病情加重。2001年1月-2004年3月对76例重症监护病人设计和采用了规范化手势语、图片卡、写字板和摇铃4种便于病人理解和表达的非语言交流方法,基本满足了建立人工气道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工气道建立后,患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求,给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信息沟通带来障碍,此时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沟通不仅仅是满足患者的需求,而且是医护人员获取患者重要医疗信息的手段之一,通过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5.
李桂芳 《全科护理》2012,(30):2820-2821
[目的]通过探讨81例人工气道病人使用呼吸机时的气道护理,明确气道护理操作的重要性。[方法]对81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病人气道护理的管道固定、湿化、吸痰等规范操作。[结果]81例使用呼吸机的人工气道病人气道护理安全到位。[结论]人工气道病人使用呼吸机的气道护理应细致、规范。  相似文献   

16.
非语言沟通是指运用一切非语言信号所进行的人际沟通。人际沟通中65%的社会意义由非语言来传递,如何恰当地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建立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医务人员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护理人员如何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对ICU的病人进行有效地沟通作了阐述,并对如何加强ICU护士的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17.
介绍在突发性耳聋病人护理中的非语言沟通内容,包括仪态服饰、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空间距离等,认为将非语言沟通应用于突发性耳聋病人护理中,可改善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护患沟通,利于治疗与护理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从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痰负压、吸痰深度、湿化方法等方面对人工气道病人的吸痰护理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相关理论及进展,阐明了正确吸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潘美飞 《护理研究》2004,18(4):668-669
上呼吸道足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保护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维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促进正常的纤毛运动、清除吸入气体中的尘埃颗粒、微生物、有害物质及呼吸道分泌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肺部感染的生理屏障作用。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口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对人工气道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堵塞,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潘爱红  陶园 《现代护理》2007,13(7):1850-1852
人工气道是将气管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它往往是疾病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同行在人工气道护理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对吸入气的加温加湿、痰液抽吸、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方法、气囊管理、医源性气道感染控制等方面,现就上述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