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在预防老年脑梗死病人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老年脑梗死病人312例,按入院时间的单双数顺序分为两组,各156例,研究组在入院24h内完成SSA评分,在此基础上进行误吸风险预测,确定误吸发生的危险级别,分析其引起误吸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误吸预防宣教。观察两组干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7.7%,对照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3,P〈0.05)。[结论]对脑梗死病人使用SSA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并进行误吸风险预测,及早发现吞咽障碍病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丽凯  周雁琼  陈俊春 《护理研究》2015,(11):1336-1338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评估在老年病人误吸风险分级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2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预防误吸宣教,干预组病人入院后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根据评分结果对病人进行误吸风险等级划分,并据此实施相应的饮食分级护理,比较住院期间两组病人误吸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误吸22例,其中吸入性肺炎3例,呛咳12例,噎食6例,窒息1例,干预组共发生误吸3例,其中吸入性肺炎1例,呛咳2例,无噎食、窒息情况发生,两组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SSA评定结果对病人行误吸风险分级,实施相应的饮食分级护理,完善了护理安全预警系统,保障了老年病人的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定配合分级误吸预防策略预防高龄住院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46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组,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定基础上进行误吸风险预测,若未通过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说明存在误吸风险,根据评定分数给予误吸风险分级,并实施分级误吸预防策略;将2012年3—9月在我科住院的高龄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患者未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和误吸风险预测,只进行常规的误吸预防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4例,发生率为9%,对照组12例,发生率为26%,两组比较χ2=4.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定可预测高龄患者的误吸风险,配合分级误吸预防策略可降低高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切实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为高龄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V-VST)试验及预见性护理预防老年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24 h内对病人行V-VST试验,筛选出吞咽困难病人,并对吞咽困难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误吸发生率、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病人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VST试验能尽早发现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程度,有助于护士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助于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陈俊春  孙丽凯 《护理研究》2015,(10):1220-1222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在高龄病人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15例高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SSA评分,对病人进行误吸风险等级的划分,根据误吸风险等级实施相应的饮食分级护理。[结果]误吸风险分为Ⅰ级46例,Ⅱ级95例,Ⅲ级52例,Ⅳ级22例;病人住院期间共发生误吸8例,其中吸入性肺炎2例,呛咳6例,无窒息情况发生,误吸的发生率为3.77%。[结论]依据SSA评定结果对病人进行误吸风险分级,实施个性化,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干预,完善了护理安全预警系统,减少了误吸的发生,保证了老年病人的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王艳 《全科护理》2020,18(26):3501-3503
[目的]探讨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进行脑卒中治疗并伴有吞咽障碍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量化食物稠度处理及穴位冰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治疗期间误吸表现主要包括刺激性呛咳、气促、发绀及发音异常,观察组病人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采取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吞咽功能障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评估表(GUSS)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降低老年吞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76例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该组病人在入院2h内通过入院评估单及吞咽障碍简易筛查表进行评估,对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简单的饮食指导;选择2016年1月—4月在我科住院的72例老年病人作为试验组,该组病人在入院2h内进行入院评估和GUSS评估,并对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吞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GUSS对老年病人吞咽障碍进行早期筛查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减少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衰弱病人吞咽障碍的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因老年衰弱出现吞咽障碍病人84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病人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吞咽功能评估、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及单纯康复训练,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吞咽功能评估后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针对吞咽障碍程度进行针对性饮食指导及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指标、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电解质紊乱、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清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营养指标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病人护理后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提升衰老病人吞咽障碍康复效果,降低电解质紊乱、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病率,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在脑卒中患者误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误吸风险评估并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根据量表评分筛查出低、中度风险患者,分为干预1组和干预2组,干预1组按常规护理,干预2组按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统计对照组和干预组1、2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观察干预1组和干预2组SSA评分结果。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组和干预2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在脑卒中误吸风险评估中规范评估流程,不仅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吞咽功能,还能有效防止和减少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吞咽试验在预防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6月住院患者54例为对照组,2011年7月至12月住院患者52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水吞咽评估法,筛选吞咽和咳嗽反射能力差的患者,提前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呛咳、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呛咳、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并进行及时干预,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与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入院第1天和第28天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出院时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86%和5.71%,对照组为31.42%和17.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入院第1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时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能降低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优于传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期吞咽困难评估对预防老年病人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56例病人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从病人入院后由于病人主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评估吞咽障碍,护士遵医嘱执行常规的饮食护理。观察组由专门接受过培训的护士采用床边吞咽试验评估病人吞咽功能,根据病人吞咽功能采取不同的摄食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5.6%,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6.4%。[结论]对老年病人定期采用床边吞咽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估,能较客观地指导饮食护理,降低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咽部冰刺激干预对重建脑卒中病人的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实验组于3餐前20 min进行咽部冰刺激干预,对照组于3餐后2 h进行咽部冰刺激干预,每日3次,每次15 min.干预30 d后,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吞咽能力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两组疗效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前20 min咽部冰刺激比餐后2 h冰刺激更能改善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在吞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时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本科室鼻饲留置胃管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误吸知识预防宣教,根据医嘱拔除胃管。观察组患者每周应用SSA评价量表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误吸风险评分,采取针对性功能锻炼及确定拔管时机。比较两组患者拔除胃管后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鼻饲吞咽障碍患者使用SSA评价量表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误吸风险评分实施针对性功能锻炼,并确立拔管时机,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判老年人误吸风险评估量表在预估老年患者发生误吸中的作用。方法便利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解放军第117医院住院的患者216例(平均年龄82.4±9.5岁)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108例患者,常规护理组采取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观察组应用老年人误吸风险评估量表评估误吸风险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49.1%(53例),观察组总发生率为22.2%(24例),其中低风险组的16例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1例(6.2%),中风险组的24例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4例(16.6%),高风险组28例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19例患者(67.8%),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风险误吸风险量表对老年患者误吸风险评估、分层管理有意义,可作为一种预防老年人误吸风险的预警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残留量(GRV)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鼻饲误吸的发生进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方法]采用监测胃残留量的方式,对入选的病人动态追踪监测GRV。以鼻饲施以合理营养的病情稳定病人GRV的值范围作为对照组,观察老年认知功能障碍鼻饲病人出现吸入性肺炎前后两天GRV的值范围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病人的胃残留量、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同一病人出院后再次入院须重新计算一次观察病例);对不同的GRV值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胃残留量、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GRV值高于对照组,并且当GRV值高于300mL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鼻饲病人GRV与吸入性肺炎呈正相关,随着GRV值升高到300mL,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随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吴江平  苏骅  蓝桂美  曾玲 《护理研究》2013,(23):2476-2477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及误吸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自愿的原则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1月住院的6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作为干预组进行前瞻性护理,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来改善吞咽障碍及预防误吸的63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吸入性肺炎发病率。[结果]两组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结论]前瞻性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促进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将108例吞咽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6例);实验组予以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不予接受上述训练;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措施均按照卒中指南进行;半年内观察两组病人发生吸人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及死亡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5.4%,脱水及营养不良为23.1%,死亡率为13.5%.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32.1%,脱水及营养不良为41.1%,死亡率为3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营养状态,降低近期(半年内)死亡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评估表(GUSS)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降低老年吞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76例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该组病人在入院2h内通过入院评估单及吞咽障碍简易筛查表进行评估,对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简单的饮食指导;选择2016年1月—4月在我科住院的72例老年病人作为试验组,该组病人在入院2h内进行入院评估和GUSS评估,并对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吞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GUSS对老年病人吞咽障碍进行早期筛查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减少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程序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病人护理中,以减少隐性误吸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2月住院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发生隐性误吸病人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照新流程FOCUS-PDCA给予治疗、护理及康复指导,每3个月收集1次资料,应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吞咽障碍评估方法,统计病人隐性误吸治疗有效率及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隐性误吸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FOCUS-PDCA程序的指导下,结合GUSS床旁评估和VFSS评估,有助于指导病人康复及护理,提高隐性误吸的检出率,以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