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连续出现高发的危险因素,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第二季度42例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病例进行发病因素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神经外科在2014年第二季度共发生医院感染60例,其中42例为颅内感染,占感染病例的70%。主要分布于神经血管外科、神经创伤外科和神经肿瘤外科,病例数依次为21例、12例和9例。该医院2014年上半年神经外科以脑血管疾患和严重脑创伤病例比较集中,较多的病人为开放性脑损伤和接受了脑室外引流,构成颅内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出现了小高峰,发现有明确的危险因素,经采取严格消毒隔离措施,控制了感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付立平 《全科护理》2021,19(17):2436-2439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6月—2019年4月神经外科收治的962例颅脑手术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研究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防护措施.结果:962例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12%(30/9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时长、糖尿病与否、脑脊液漏与否和脑室引流时间是影响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长>4 h、合并糖尿病、脑脊液漏和脑室引流时间≥5 d是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脑脊液漏和术后引流时间长均是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临床中应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预防,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刘姣玲 《护理研究》2014,(12):1446-1447
<正>神经外科病人由于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住院时间长,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导致病人病情加重或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笔者对2011年—2012年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并对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神经外科共发生医院感染115例,其中男73例,女42例;年龄23岁~85岁,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3例、泌尿道感染4例、颅内感染3例,其感染并发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9例、泌尿道感染12例、颅内感染4例,感染并发率为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促进术后机体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评估脑脊液特异的β2-转铁蛋白(β-2transferrin,β-2Tf)在早期诊断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的病人,根据病人的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23例,非感染组41例,检测其脑脊液β2-转铁蛋白,并计算其与脑脊液总蛋白的比值。结果感染组β2-转铁蛋白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β2-转铁蛋白与脑脊液总蛋白比值在感染组也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脑脊液β2-转铁蛋白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惠文  丘宇茹 《护理研究》2012,26(27):2547-2548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大多需要手术治疗,经常需要气管切开和使用呼吸机,而采用治疗手段又极易造成病人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分析我科38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痰菌谱资料,提出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气管切开术后病人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7岁~80岁;外院带入气管套管病人11例,ICU转入带气管套管病人  相似文献   

7.
唐青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2037-2038
【目的】调查本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811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8例,医院感染率为9.6%;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泌尿道感染,第3位是颅内感染。【结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孔芝  王蕾  王凤娟  杜衍晓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3):3377-3379,3383
目的 探讨脑脊液降钙素原(PCT)与乳酸(LA)联合检测在颅脑外伤术后发热患者细菌性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该院神经外科及重症医学科颅脑外伤手术患者74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颅脑外伤术后发热患者462例.根据是否存在细菌性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颅内感染组(54例)和非颅内感染组(408例).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PCT和LA水平的差异;分析PCT和LA水平对颅脑外伤术后发生细菌性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颅内感染组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均高于非颅内感染组(t=28.89,P<0.01;t=35.86;P<0.01).颅内感染组脑脊液LA水平高于非颅内感染组(t=11.19,P<0.01).脑脊液PCT诊断颅脑外伤术后发热患者细菌性颅内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97.06%,约登指数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06%和97.40%.脑脊液LA诊断颅脑外伤术后发热患者细菌性颅内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4%和86.03%,约登指数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47%和87.01%.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4.44%,特异度为99.59%.结论 脑脊液PCT联合脑脊液LA检测有助于颅脑外伤术后发热患者颅内感染的早期病因诊断,可对颅脑外伤后细菌性颅内感染患者实施早期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9.
迟培芳  迟培环 《现代护理》2003,9(7):567-567
腰椎穿刺 (简称腰穿 )为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 ,但有时需反复穿刺 ,往往给病人增加感染机会。而腰穿置管引流仅需1次操作完成 ,主要用于神经外科释放血性、炎性脑脊液 ,降低颅内压 ,改善脑膜刺激症状。我科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应用此法治疗 13例病人 ,效果满意 ,并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3例 ,其中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2 0~5 5岁 ,平均年龄 37岁。用于严重脑挫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脑积水 5例 ;颅底骨折并发颅内感染 3例 ;术后脑脊液皮漏3例 (其中颅后窝肿瘤术后 1例 ,胶质瘤术后 2例…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神经外科颅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对于神经外科医院获得性颅内感染的报道较多,但尚缺乏脑外伤与非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比较的研究。我们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脑脊液培养阳性标  相似文献   

11.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肿瘤病人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病人常有发热,大部分发热病人有感染,且死亡率很高。为总结儿科肿瘤病人发热的特点,作者分析了1~16岁116例患儿的158次发热,注意以下特点:①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热的感染发生率;②感染的病原微生物;③抗菌素治疗效果;④白血病和实体瘤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类型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为预防术后颅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法,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8年6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58例为观察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信息采集表进行信息采集。按术后是否感染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658例患者中,剔除47例不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611例,其中发生感染50例,感染率8.18%;急诊手术、有植入物、手术间开门次数、手术间人数和无菌手套使用时间≥4 h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严格把握人工植入物的使用指征,控制手术间人数和手术间开门次数,要求手术台上医护人员在手术持续时间≥4 h时更换无菌手套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同时对于急诊手术患者要严格控制手术指征,做好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3.
神经外科意识障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意识障碍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各种类型的颅内肿瘤术前术后患者均可有意识障碍,因此,意识障碍患者是神经外科观察和护理的重点。笔者对我院2000年1月~2002年4月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意识障碍病人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8年成立血液透析室以来,共收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82人,共行血液透析22600人次.年龄最大92岁,最小14岁.未发生1例发热反应及局部感染.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神经外科监护室昏迷病人医院内感染76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监护室昏迷病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神经外科监护室123例昏迷病人中76例医院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1.05%,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28.95%(P〈0.05);下呼吸道、泌尿系、中枢、胃肠道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2.63%、30.26%、6.58%、10.53%;基础疾病中,重症颅脑损伤、脑出血昏迷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3.42%、52.63%。结论: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和吸烟有关。应加强神经外科监护室病人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改善环境因素,认真遵守无菌原则,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是预防监护室昏迷病人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FOCUS-PDCA程序降低神经外科病人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1例病人,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43例,依据FOCUS-PDCA程序,用九步法分析神经外科病人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各个环节;在明确组织领导、查明情况的前提下,分析本科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的易感因素,提出改进方案、制定实施计划、进行落实推进、注重检查督促,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和修正相关护理操作流程和制度等,2015年1~6月对收治的333例病人应用FOCUS-PDCA程序,发生获得性感染16例,将应用FOCUS-PDCA程序前后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人例数比较。结果:实施FOCUS-PDCA程序后,病人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下降。结论:FOCUS-PDCA程序可以提高神经外科护理质量,降低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概率,提高其住院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正>颅内穿刺操作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常规操作,对治疗急性脑积水、引流血性脑脊液、监测颅内压及治疗颅内感染等有积极作用。操作简单,相对安全,且已有相关规范,但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是否得当,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本文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内颅内穿刺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3例,以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减少相关感染的发生,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两种备皮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术前局部小范围剃毛备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的备皮方法.观察组术日剃除切口周围约3cm范围的头发,进行局部小范围剃毛备皮.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重复备皮率、备皮时病人的疼痛不适感、对病人产生的负性心理影响、备皮前后血压、脉搏的改变以及术后切口感染、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种备皮方法病人重复备皮率、疼痛不适感、对病人产生的负性心理影响、对照组备皮前后血压、脉搏的改变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切口感染率、颅内感染率、观察组备皮前后血压、脉搏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术日局部小范围剃毛备皮优于开颅手术的常规备皮方法.  相似文献   

19.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神经外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我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口腔真菌感染、创口感染、颅内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0%,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我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多见,主要与气管切开关系密切,必须加强对其的医疗护理。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发病突然,病情复杂,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1]。其中肺部感染是严重并发症之一,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对我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2006年1月30例住院病人并发肺部感染进行调查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探索减少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病人,男21例,女9例;年龄32岁~83岁;住院天数15d~53d;所有病例均经X线胸片有肺浸润;体温≥38℃;血白细胞计数≥9×109/L;听诊肺部有口罗音及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2原因分析①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和颅内血肿等昏迷病人,因舌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