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人进行护理工时测定,确定病区平均每日护理工作量,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工时测定表,选取咸宁市中心医院25个病区为调查现场。采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课题组确定的83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0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护理时间测定,计算每个病区的实际护理工作量。[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5.18%,80.00%病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日均护理时间4973.99 min(82.90 h),适宜的床护比为1∶0.54。[结论]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测定,以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的分配比例及不同病区之间的差异,为科学、合理配置普通病房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咸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5个病区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确定的83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0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护理时间测定,计算出护理工作量和护理人员编制。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2.26%,80%的病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病区日均总护理时间为4874.60min(81.24h),适宜的床护比为1∶0.55。结论应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测定,以确定适宜的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立护理项目数、测定护理时数,为按实际护理工作量的需求合理配置各病区的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专家咨询法、现场问卷调查法,对某医院10个病区130名护士进行1周的工作量记录.结果 护理项目包括直接护理项目101项,间接护理项目24项,合计125项.1周各病区平均每天每名患者的一级护理的服务时间为185.1 min,二级护理95.4 min,三级护理58.5 min,平均每天所需护理时间、每天每名护理人员工作时间、每例患者每天护理服务所得时间进行t检验,P<0.05.直接项目护理时间与间接护理项目时间分别占总护理项日的64.13%和35.87%,不同病区有差别.结论 在测定护理时数的基础上,按各病区患者实际需要的护理时数安排护理人力,可达到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目的 .  相似文献   

4.
护理工时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通过对126所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人力资源工时测定,探索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护理工时的测算方法。方法:采用观察法,通过课题组确定要观测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记录实践中测定项目所用时间,得出护士工作量及平均工时。结果:测定出了课题组所确定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的平均工时,以及总结出一种可操作的工时测量的方法。结论:建议医院相关部门通过对护理工时的测量,来了解所需要的护理人力,为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门诊护理工作量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诊护士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的分配比例及不同科室之间的差异,为科学合理配置门诊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观察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等6个具有代表性的门诊为观察对象,对课题组确定的22项护理操作项目进行护理工时测定,得出护士工作量及平均工时.结果 测定出了不同科室患者对直接护理操作、间接护理操作所需时间;5项操作占22项护理操作时间的比例以及6个科室的缺编人数.结论 门诊护理工作量测算作为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状态指标,为优化门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现行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护理工作量是衡量护理人员工作的劳动强度、确定临床护理人员配置的重要依据。因此,选择合适的护理工作量测定方法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护理工作量测定方法主要是测定护理工时。工时测定法是指对完成某项工作全过程的每一环节必须进行的程序和动作所消耗的时间进行测定的方法,是确定劳动量的最基本方法,各项操作步骤所需时间之和即为所测工作项目消耗的时间[1]。1研究现状1.1“单位时间工作量”测定方法1.1.1林菊英先生在1980年根据护理工作是否与病人直接面对将其分为直接护理项目31项[2]和间接护理项目27项[3]。在使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医院特需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祺  石兰萍 《护理研究》2008,(1):162-164
[目的]探讨特区医院特需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佳比例。[方法]采用观察法用秒表计时,测量深圳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特需病房护理工作量。[结果]特需病房直接护理项目平均时间226.93min,日有效护理工时422.19min,床位与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为1:0.48。[结论]通过公式计算出特需病区床位与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为1:0.64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8.
医院特需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祺  石兰萍 《护理研究》2008,22(2):162-164
[目的]探讨特区医院特需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佳比例.[方法]采用观察法用秒表计时,测量深圳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特需病房护理工作量.[结果]特需病房直接护理项目平均时间226.93 min,日有效护理工时422.19 min,床位与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为1∶0.48.[结论]通过公式计算出特需病区床位与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为1∶0.64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9.
丁芳  曹群英  熊素华 《护理研究》2014,(12):1501-1503
[目的]探讨自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实施以来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病房护士工作量以及护理人力配置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对策。[方法]采用观察法和自我记录法,通过对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护理工作量的测量,记录实践中测定项目所用时间,从而测算出该院护理人员配置的合理性。[结果]该院护士处于缺编状态,高职称护士、专科护士未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专家作用,高学历护士数量较少。[结论]护理工作量测算可以为优化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工时测定和护理分级的神经外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自行设计护理项目观察表,对神经外科6个专业组不同护理级别病人每人每日所需的护理工时进行测算,借助医院信息系统获取2018年各护理项目频次,计算神经外科各专业组病人人均日护理时间和理论床护比。[结果]神经外科病人人均日护理时间为127. 89 min,一级护理病人人均日护理时间为143. 78min,二级护理病人人均日护理时间为64. 33 min,平均床护比为1∶0. 53。肿瘤组、出血组一级护理、二级护理病人人均日直接护理时间、理论床护比居前2位;功能组最低。[结论]基于工时测定和护理分级计算护理工作量,能科学、合理地配置临床护士人数;神经外科各专业组间护理工作量不同,所需配置床护比各异,应根据各专业组特点合理配置神经外科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叶曼  赵丽萍  李乐之  黄金 《护理研究》2011,25(35):3270-3272
[目的]以临床科室平均每日护理工作量为基础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方法]调查6个临床科室不同职称护士进行每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工时及各科室每日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平均频次,统计各科室每日平均护理总工时,采用2种计算公式计算各科室实际所需护士数及床护比。[结果]不同科室护士实施各项护理操作使用的时间、不同职称护士实施大部分护理操作使用的时间、不同科室每日护理总工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科室实际所需护士人数及床位比高于现有编制。[结论]要实现优质护理服务,需要补充护理人力资源并以临床科室实际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科学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我院中医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了解临床人力资源和人才需求的总体状况。方法采用动作时间测定法,对我院12个病区的169名注册护士进行连续2周的"日床边实际工作量"测定,并对各班次护理工作内容与时间分配进行跟踪测时与分析。结果护士平均有效工时为7.05 h,直接护理工时与间接护理工时之比为1∶1.25;间接护理时间中以"治疗准备、书写记录、医嘱处理"等所占用时间最长;直接护理中为"患者的生活帮助和宣教指导"时间明显不足。结论适当增加病区护理人员编制人数,优化人才配置结构,提供有效的部门支持系统,可减少不必要的间接护理工时,增加患者床边服务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病房临床护理工作工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病房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工时,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现状,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客观数据支持。方法:在一个工作周内采用观察法对某"三甲"医院两个病房的每位护士进行随机一对一跟随记录,由此计算出护理工作量和所需护士数量。结果:其内科病房每日总工时为3717.84min,需要护士20人,直接护理时间占总工时的43.9%,潜在非护理工时占总工时的17.6%;外科病房每日总工时3042.55min,需要护士16人,直接护理时间占总工时的44.7%,潜在非护理工时占总工时的17.8%。结论:病房护理工时分配不合理,潜在非护理时间占用过多护理工时,护士编制不足。  相似文献   

14.
王小兰  叶文琴 《护理研究》2007,21(31):2889-2891
[目的]了解上海市各医院急诊观察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所精神病医院、2所专科医院急诊观察室,采用自行设计的工时测定表进行工时测定。[结果]共完成630份工时测定表,不同类别的医院急诊观察室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工时构成不同,总量也存在差异,且比例不均。[结论]不同类别医院急诊观察室护理工作时间构成不同,人力资源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测算。  相似文献   

15.
王小兰  叶文琴 《护理研究》2007,21(11):2889-2891
[目的]了解上海市各医院急诊观察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所精神病医院、2所专科医院急诊观察室,采用自行设计的工时测定表进行工时测定。[结果]共完成630份工时测定表,不同类别的医院急诊观察室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工时构成不同,总量也存在差异,且比例不均。[结论]不同类别医院急诊观察室护理工作时间构成不同,人力资源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测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测定骨髓移植病房护理工作量,明确其护士配置的实际需求,探索其人力资源配置特点。 方法 编制护理项目观察表, 培训观察员, 测量病房直接护理项目和间接护理项目的总工时, 计算病房所需护士数。 结果本病房涉及 98 项护理项目,其中直接护理项目 68 项,间接护理项目 30 项;平均每例患者 24h 护理项目总工时为 730.86min ;理论所需床护比为 1∶2.2 。 结论 本研究初步测量骨髓移植病房的护理工作量,并计算出适用于骨髓移植病房的理论床护比,为在临床进行科学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病房护理工作量调查与护理人力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芳梅  刘冰玉 《当代护士》2005,(1):23-24,35
目的 进行科学合理的病房护理工作量调查及测算,了解全院各科的护理工作量,为全院护理人力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工时统计表,对10个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量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 不同病房护理总工时数不同,病房间接护理时数大于直接护理时数,间接护理平均工时中,费时较多的项目是输液准备,电脑记账。结论 建议按病房实际工作量配备护理人力;通过加强后勤支持系统,建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按职称上岗,减少护士间接护理时间。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弹性排班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护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面临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1]。排班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护理管理者应针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的特点,结合本病房的特点合理排班。只有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智力和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2]。1弹性排班应考虑的因素1.1工作量:根据护理工作量的特点,合理安排护理人力,王泓[3]采用工时测定法确定护理工作量。测定各班每项工作内容所需时间,各项工作内容所需时间之和,即为各类病人每班或每天的护理工作量[4]。根据工作量的特点安排每班护士,以保证危重…  相似文献   

19.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础护理操作项目工时测量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础护理操作项目工时测量的方法及结果.方法 在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65项基础护理操作项目.以Barthel指数评分法判断病人的ADL分级.以ADL 3级病人为操作对象,对基础护理的直接护理操作项目和间接护理操作项目进行工时测量.测量时间为1周.结果 确定65项基础护理操作项目(直接护理项目47项、间接护理项目28项)的护理工时.结论 测量的护理操作项目工时可满足护理工作范畴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可使护理人力资源配詈的研有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层医院病房护理工时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测定基层医院各病房患者所接受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及时数,探讨影响护理项目工时测定的相关因素,为护理人员合理配置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7个病区不同年龄护士进行直接、间接护理工时测定和护理操作频数测定。结果科室之间床位与需要的护士数之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1)。同时,护理工时测定受科室工作量、病人病况、测试方法、项目种类的影响。结论①基层医院病房护理人员未达到卫生部护理中心提供的“工时测算参考公式”的标准。②基层医院在进行护理工时测算时应排除影响准确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