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红  赵体玉  徐晶 《护理研究》2014,(10):3654-3656
[目的]总结心脏死亡捐献(DCD)供者器官获取手术的术前、术中配合要点及管理要点.[方法]严格按照DCD标准操作流程,对39例供者实施器官获取手术.[结果]成功实施了34例肝移植手术和72例肾移植手术,无一例发生获取器官感染及损坏.[结论]术前充分的人员配备、用物及器械准备;术中严格、有效的管理,积极主动配合,器官灌注的畅通,尽可能缩短获取器官的热缺血时间,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肾联合获取手术护理配合的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8例DCD肝肾联合获取手术的护理配合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器官捐献者中,25例同时捐献肝脏和双侧肾脏,3例只捐献肾脏,共计获取25个肝脏用于移植,获取的56个肾脏一对在获取过程中未能灌洗弃用,其余54个均用于移植。移植后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器官获取在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与普通的亲属活体和尸体器官获取有很大的差别,整个手术过程时时处处体现对DCD供者的敬意是手术实施的前提,完善的术前用物准备和精准、迅速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压力理论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家属面临的伦理问题的指导性意义,缓解供者家属焦虑状态,争取可供移植器官的来源。方法收集我院54例潜在捐献者资料,分析捐献者家属心理压力的来源,探讨压力理论对缓解压力,加强供者家属对伦理问题应对的作用。结果54例潜在捐献者中同意捐献者35例,成功捐献22例。结论压力理论可应用于今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家属管理中,为争取更多可移植器官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与亲属捐献肾移植术后的临床指标,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在该院行DCD或亲属捐献肾移植术的受者93例,其中DCD肾移植受者60例,亲属捐献肾移植受者33例.比较两组在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biopsy-proven acute rejection,BPAR)、外科并发症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DCD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DGF的比例显著高于亲属捐献的肾移植受者(P<0.05),但DGF平均恢复时间、BPAR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可作为有效的供肾来源之一,DCD肾移植术后应转变传统的护理模式,加强对DGF等并发症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aftercardiacdeath,DCD)近年来发展迅速,数量不断增加,DCD供体评估方法不断完善,相应器官保护措施更加科学化,其肝肾移植效果也逐渐与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afterbraindeath,DBD)接近,本文就DCD供体评估及器官保护与其肝肾移植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张玲 《中国临床护理》2015,7(6):531-533
湖南省自2010年被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定为心脏死亡捐献工作试点单位以来,心脏死亡捐献工作已逐步正规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问题及不足,如相关法律、法规、人道主义救助机制有待完善等。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学规范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器官捐献与获取模式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脏死亡(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肾移植受者术后腹泻的发生率,分析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实施DCD肾移植手术的91例受者临床资料,评估术后腹泻发生率和分析发生的原因。结果91例受者中发生腹泻83例,腹泻发生率为91.2%。腹泻发生原因与使用免疫抑制剂、肠道菌群失调、感染、肠运动功能障碍有关。结论DCD肾移植受者术后腹泻发生率高,根据腹泻不同诱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并发症发生,对提高移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珍 《全科护理》2013,11(17):1630-1630
随着活体供者的伦理学问题日趋严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的数量得到了较快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国移植器官短缺的紧迫现状。卫生部委托中国红十字总会负责主持的DCD工作已于2010年3月2日正式启动。我科2012年10月成功实施心脏死亡供者供肾移植2例,病人经过有效治疗及精心护理,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依据前期探索经验并参照国际分类,将我国现阶段公民逝世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为三大类:一、中国一类(C—I):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DBD),即:脑死亡案例,经过严格医学检查后,各项指标符合脑死亡国际现行标准和国内最新脑死亡标准(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6卷4期),由通过卫生部委托机构培训认证的脑死亡专家明确判定为脑死亡;家属完全理解并选择按脑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器官捐献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也是世界敏感的社会问题[1]。目前临床上器官捐献有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DBD)、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中国过渡时期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BCD),但由于国情、习惯等,我国器官捐献量较少。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由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聘任、培训和管理。协调员由相关机构的专业人员担任,主要职责为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发现潜在捐献者、组织协调登记等。  相似文献   

11.
宋启宾  杨眉舒  刘静 《全科护理》2020,18(25):3315-3318
总结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DBD)的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护理配合,主要从胰肾的获取、修整及移植3个方面的手术配合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余佳菊 《全科护理》2016,(7):752-753
正近年来肾移植已成为尿毒症和慢性肾脏疾病末期挽救生命和延迟生命的成熟治疗手段,但目前肾源极度短缺,严重影响了肾移植术广泛的临床应用。近几年在国内推行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ac death,DCD)和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是中国移植器官捐献的发展方向[1]。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早期常见的并发  相似文献   

13.
按照1995年和2003年修订的Maastricht标准,标准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为5大类:一、M—I:入院前已经宣告死亡,但时间不超过45分钟。二、M—II:于医院外发生心脏停搏,急诊入院后经心肺复苏10分钟无效,宣告死亡。三、M—III:受到严重的不可救治性损伤,通常为毁灭性脑外伤,但还没有完全达到或完全满足脑死亡的全套医学标  相似文献   

14.
李洁  谢轶  姚惠琴  陈美芳  唐正远 《护理研究》2014,(12):4434-4435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可有效增加移植供者的数量,在国际上倍受关注。肾脏作为 DCD 的重要捐献器官,在终末期肾衰竭病人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为20%-80%)以及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发生率为15%-25%)作为 DCD 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增加了移植肾急性排斥(AR)的发生率,并影响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李洁  谢轶  姚惠琴  陈美芳  唐正远 《护理研究》2014,(35):4434-4435
<正>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可有效增加移植供者的数量,在国际上倍受关注[1]。肾脏作为DCD的重要捐献器官,在终末期肾衰竭病人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为20%~80%)以及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发生率为15%~25%)作为DCD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2],增加了移植肾急性排斥(AR)的发生率,并影响人/肾存活率。2011年9月—2011年11月,我科共施行8例DCD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5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肺获取手术护理配合的要点及体会。方法:回顾总结我院开展DCD以来5例供肺获取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包括供肺获取手术的术前用物准备、手术中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的配合以及手术配合的相关体会。结果:5例供肺获取中,1例因感染、局部浸润弃用,2例行双肺肺移植,1例用于矽肺患者右肺移植,1例经器官捐献系统转运于外院进行双肺移植,移植后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良好的供肺灌注及保存,团结协作、精准熟练的术中配合是供肺获取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每年有大量终末期肾病病人等待进行肾移植治疗,但是由于活体器官捐献受严格的法律限制和逐渐减少的尸体器官来源进一步加重了器官的短缺。每年完成的肾移植例数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的等待移植治疗病人的需求。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是现阶段解决器官来源问题的科学决策[1]。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是指公民在心脏死亡后进行的器官捐献,以往也称无心跳捐献(non heart beating,NHBD)[2]。临床上通过双肾整块移植(即将儿童供者的两个肾脏整块移植给同一受者)来弥补单个肾脏肾单位的不足,提高移植近期及远期效果。2013年10月我科采用1例6月龄女婴 DCD 的整块双肾,为1例成年女性尿毒症病人进行了肾移植并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于2004年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初次移植肾术后14年规律口服"环孢素+骁悉+强的松",肌酐维持70umol/L。术后第6年复查血肌酐持续升高至785umol/l,尿蛋白(+++),给予护肾、降压、利尿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初次移植肾失功后规律血透6年,于2018年5月入住我院,入院后完成相关常规检查及免疫学相关检  相似文献   

19.
总结分析7例心脏死亡供体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认为积极做好供、受体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病情监测及护理,及时监测肝功能和呼吸功能,给予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措施,预防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针对特殊患者给予个体化心理干预,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并完善出院指导是提高DCD受体肝移植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通过总结7例DCD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护理,对心脏死亡供体捐献行肝移植的流程及围术期护理重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今后开展DCD肝移植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景:器官短缺是全球移植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为扩大供者来源,缓解日益紧张的器官短缺,回避因脑死亡立法及诊断标准缺位造成的困惑,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联合推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目的:探讨开展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1例儿童心脏死亡肾脏捐献案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4岁男孩,心肺复苏后脑死亡,经过2次两组专家时隔24h按脑死亡判定标准(儿童)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以及阿托品试验结果独立作出判定。捐献者父母对捐献方案知情同意,书面表达捐献意愿,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逐步完成捐献申请、审批、转运、器官维护,以及生命支持治疗撤除、器官切取过程,热缺血时间13min。按年龄、体质量和组织配型结果选择受者,2只肾脏分别植入2例尿毒症受者体内,左肾接受者为13岁女性,右肾接受者为35岁女性,术后未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无移植肾血管栓塞、尿瘘、输尿管梗阻等并发症。术后1年内移植肾由术前7cm增大至10cm,尿蛋白阴性,血肌酐≤60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70-150mL/min。术后至今均未发生严重感染事件,血压正常,无糖尿病、高脂血症、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现生活自理,精神状态好,遵医行为佳。提示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是过渡时期解决器官来源的方向之一。必须严格遵守患者救治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规范化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