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患儿胃管非计划脱管及重新置管的现状。方法设计建立胃管非计划脱管及重新置管登记表,整理分析2011-2012年NICU胃管非计划脱管率及重置率。结果调查留置胃管患儿269例,27例出现非计划脱管现象,非计划脱管率为10.03%,其中19例进行重新置管,重置率为70.37%。患儿自行拔管者13例(48.15%),胶布固定松脱者11例(40.74%),管道堵塞者3例(11.11%)。结论 NICU护理人员需进一步加强胃管留置管理,以减少非计划脱管,降低胃管重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非计划重返ICU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 收集有关非计划重返ICU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及资料提取, 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 同时评价不同模型的准确度。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 非计划重返ICU比例为2.54%~13.13%, 各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0~0.858。15篇纳入文献中, 只有5个预测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 大多数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 但整体适用性表现良好。结论多数非计划重返ICU预测模型存在一定的方法学和统计分析的缺陷, 医护人员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谨慎解释其预测效果, 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模型的外部验证。  相似文献   

3.
非计划重返ICU是评价ICU医疗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非计划重返ICU的患者治疗结局较差、住院时间长、住院病死率高、医疗资源消耗多。本文综述了非计划重返ICU的定义、发生率、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及降低其发生率的相关措施,为ICU医护人员及研究者开展相关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活动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9.46%降至1.54%,圈员们在运用QC手法、创新思维及协作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同时提高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和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陈锦秀  叶天惠  罗薇  张丽  孙丽芳 《现代护理》2006,12(20):1910-1911
桡动脉穿刺途径首先由加拿大医生Lucien Campean于1989年应用于冠脉造影,我科自2000年以来对48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危重儿(如血压不稳定或全身多器官衰竭等需行持续血压监测的患儿;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等需行换血疗法的患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肺透明膜病或新生儿窒息等行机械通气而需在住院期间频繁采集血样行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等的患儿)开展桡动脉留置针的使用,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桡动脉置管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和护理要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8…  相似文献   

6.
桡动脉穿刺途径首先由加拿大医生Lucien Campean于1989年应用于冠脉造影,我科自2000年以来对48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危重儿(如血压不稳定或全身多器官衰竭等需行持续血压监测的患儿;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等需行换血疗法的患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肺透明膜病或新生儿窒息等行机械通气而需在住院期间频繁采集血样行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等的患儿)开展桡动脉留置针的使用,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桡动脉置管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和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过渡期护理照护方案在降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重返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该院ICU收治的74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转出ICU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转出ICU后实施过渡期护理照护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情况(ICU重返率、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ICU重返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环境影响、总健康、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护理技能、沟通交流、服务态度、护理主动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  相似文献   

8.
<正>静脉输液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我们给每一位住院的新生儿置入留置静脉针,一方面可以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保护新生儿的静脉,减轻其痛苦;另一方面也为新生儿急救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有利于方便、快捷、及时的抢救用药。影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的主要问题是脱管和堵塞,其次是液体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因此,其护理观察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改良早产儿经口置入胃管置管长度的测量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在新生儿中心实施经口置入胃管的30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8月—2021年4月,经口置入胃管的155例早产儿作为试验组,胃管置管测量长度的方法为从患儿鼻尖到外耳廓中点2倍的距离;将2018年3月—2019年7月经口置入胃管的151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胃管置管测量长度的方法为从患儿鼻尖到耳垂到剑突的距离,比较两组胃管管端到位率、胃肠减压前3 d每日的引流量、呕吐发生率及胃肠减压总时间。结果 试验组经口置入胃管管端到位率为85.81%,对照组为15.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44,P<0.001);试验组胃肠减压前3 d引流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8、t=15.78、t=11.06,均P<0.001);试验组胃肠减压期间呕吐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20.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5,P=0.008);试验组胃肠减压时间为(6.90±3.57) d,短于对照组的(8.27±3.88)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4,P<0.001)。结论 采用改良的早产儿经口置入胃管置管长度测量方法,能有效提高胃管管端到达理想位置的精准度,避免胃管管端位置过浅或过深,并提高胃肠减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与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方法将309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组131例和四肢静脉组178例。分别采用腋静脉留置针和四肢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经济实惠等优点,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间接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李国春  张玲  曾倩倩  杨静 《护理研究》2015,(11):1341-1342
[目的]探讨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表对防范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非计划拔管的作用。[方法]将ICU 4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对照组病人使用腕部约束带,观察组病人采用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表对病人的意识状态、舒适程度、配合程度、年龄、拔管高危时段、管道数目风险进行评分,根据分值采取针对性的约束方式,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表操作简单,分值设置合理,可有效预防ICU病人非计划拔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严格按照PDCA的步骤,通过确立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况,设定目标,分析原因,进行对策的拟定实施及检讨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由改善前的82.50%降至改善后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活动后每个患儿在胃管使用方面成本节约了3.36元。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减轻患儿痛苦,并能有效节约成本,避免浪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留置长度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26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12)和观察组(n=114),观察组改良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约55~65 cm),对照组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前额发际至剑突的体表距离(约45~55 cm),比较两组患者反流、呛咳及误吸的发生率和胃内残留量监测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反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监测胃内残留量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胃管留置长度可准确反映胃内残留量,降低反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推荐。  相似文献   

15.
非营养性吸吮是指不能接受经订喂养的早产儿,在采用胃管喂养时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未成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给早产儿无孔橡皮奶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早产儿胃肠道激素的增加而使早产儿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强。本研究对2007年1—10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1CU)的72例需经胃管喂养的早产儿进行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重症留置胃管患者负性心理及非计划拔管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脑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清醒,存在吞咽困难,入院后均给予留置胃管)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预见性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负性心理改善情况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对照组出现非计划拔管7例,发生率为14.00%,观察组未出现非计划拔管,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重症留置胃管患者负性心理的改善,使患者保持较为稳定的心理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同时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非计划拔管等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ICU护理评分系统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ICU护理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组织护理专家对ICNSS评分量表进行翻译,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将105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ICNSS计算ICU护理工作量并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对照组:实行平均分床法,每名护士平均分管一定数量患者的护理工作。比较两组在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在ICU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质控评分,以及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在ICU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P=0.024,P=0.006);而护理质控评分和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5,P=0.004)。结论应用ICNSS评估ICU护理工作量并配置护理资源,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在神经内科有许多留置胃管的病人因各种原因,导致插管失败、反流、吸入性肺炎,笔者为此查阅了大量的护理文献,从中总结经验,提取知识,用于临床病人,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病人121例,其中男79例,女42例;平均年龄63岁;出血性脑卒中32例,缺血性脑卒中89例.  相似文献   

19.
吴俊英  胡星澜 《全科护理》2011,(17):1546-1546
在神经内科有许多留置胃管的病人因各种原因,导致插管失败、反流、吸入性肺炎,笔者为此查阅了大量的护理文献,从中总结经验,提取知识,用于临床病人,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病人121例,其中男79例,女42例;平均年龄63  相似文献   

20.
[目的]降低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将98例留置胃管病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实施留置胃管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专案,即在常规留置胃管护理基础上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病人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确定解决方法、进行系统的行为干预及效果评价等,比较两组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执行约束带使用正确率。[结果]观察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执行约束带使用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护理专案可降低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