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病人PICC置管后抗凝治疗预防上肢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同步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 PICC 老年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PICC置管期间按常规方法预防静脉血栓发生,治疗组增加同步抗凝治疗即低分子肝素钙41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使用7 d。观察两组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率和留置时间。[结果]治疗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ICC置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老年病人 PICC 置管同步抗凝治疗可显著减少静脉血栓形成,延长PICC置管时间,有利于病人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2.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本组502例患者行PICC术,12例出现静脉血栓,经过静脉抗凝治疗及外敷药物,均3-7d症状缓解,未发生其他脏器的栓塞,8例继续使用PICC,随访至置管后1年,均未再发生血栓;4例在血栓消退后拔管。护理要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适当抬高并限制患肢剧烈活动,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笔者认为:PICC所致的血栓发生率低,PICC置入后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血栓,经积极抗凝治疗,可以促进血栓的吸收,避免拔管,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以探讨防治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科住院的254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中并发静脉血栓9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254例肿瘤患者中,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率是3.5%(9/254)例;9例并发静脉血栓中,肺癌5例,乳腺癌2例,食管癌、胃癌各1例;9例中7例拔除PICC管,2例予抗凝、祛聚、降纤等治疗后好转,无需拔除PICC管。结论: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可能与其高凝状态、化疗药物、置管等因素有关;早期预见性的评估和判断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性使用抗凝、祛聚药物及正确的护理等综合措施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使用水胶体敷料联合生理剂量地塞米松预防传统PICC置管后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38例行PICC置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置管后在穿刺点上方8-10 cm处粘贴水胶体敷料;B组仅使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C组仅于穿刺点上方8-10 cm处粘贴水胶体敷料。比较3组静脉炎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他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3组机械性静脉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Ⅲ、Ⅳ级静脉炎总发生率少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两组局部湿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联合生理剂量地塞米松对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尤其对Ⅲ、Ⅳ级静脉炎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原因及相应护理方法。方法在近两年本院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中选择术后PICC置管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拔除静脉导管后血凝块的情况,从而分析影响因素并探讨护理措施。结果术前使用肝素钠冲管可有效减少血栓和静脉炎症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日常护理时应注意上述因素的影响,以显著减少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 探讨碘伏湿敷治疗PICC置管后静脉炎疗效.方法 选择HCC置管后继发静脉炎患者54例,并分成2组,试验组34例采用碘伏湿敷,对照组20例用硫酸镁温敷,对碘伏及硫酸镁湿敷天数、治愈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湿敷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伏湿敷治疗PICC置管后静脉炎疗效确切,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3.
预防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为患者提供无痛性输液通道、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在PICC使用过程中常引发一些并发症,置管后的正确护理是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现将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肿瘤患者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其中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患者疾病因素、导管因素、操作者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置管前全面评估、置管专业人员的培训、置管后正确的维护方法、PICC置管后的观察、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归纳了静脉血栓形成后所作的应对护理措施,为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作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月至2001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26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了解静脉应用普通肝素的安全性、个体差异性及实用性。方法:对494例静点普通肝素达肝素化病例进行分析,明确其出血与病例选择、肝素用量的关系及出血安全性。结果:494例患者中出血患者17例,总出血率为3.44%,严重出血7例,占总数1.42%,因出血导致死亡共2例,占0.41%;所有出血患者与静注50mg肝素无关;达肝素化时肝素用量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结论:在及时、严格监测三管条件下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病例,静脉应用普通肝素具较高的安全性,值得继续推广,静注50mg肝素提前达肝素化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赛肤润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6月住院PICC置管病例275例,以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的105例未采取预防机械性静脉炎措施的置管病例为对照组;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170例采取穿刺处上方喷涂赛肤润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置管病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置管病例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0例,观察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例,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赛肤润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具有显著性效果,可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