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检测4种外排泵抑制剂对5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影响,了解主动外排泵耐药机制在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中的作用,为外排泵抑制剂的开发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 临床收集鲍曼不动杆菌116株,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5种抗菌药物对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批测定加入外排泵抑制剂后抗菌药物的MIC值.结果 庆大霉素加羰基氰氯苯腙(cCCp)后显示出外排阳性的菌株数量最多,有87株(75%);其他显示外排阳性菌株的数量分别为:利血平+氯霉素(46.6%),奥美拉唑+氯霉素(33.6%),维拉帕米+庆大霉素(17.2%).外排泵抑制剂对头孢唑林的耐药性无影响.结论 4种所用外排泵抑制剂可不同程度逆转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以CCCP筛选外排阳性菌效果最佳.当存在明显的酶水解耐药机制时,外排泵抑制剂对耐药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耐药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该菌存在多种耐药机制,其中药物主动外排转运系统或外排泵介导的抗菌药物主动外排与多重耐药(multi-dmg resistance,MDR)密切相关,是近年来研究细菌多重耐药机制的重点。外排泵抑制剂(efflux pump inhibitors,EPIs)的研发有助于克服细菌主动外排机制导致的多重耐药性,为逆转细菌的多重耐药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本文就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药物主动外排转运系统与外排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均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的突变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防耐药突变能力。方法用环丙沙星琼脂平板,筛选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突变株;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各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MPC。结果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株及其突变株的MPC低于环丙沙星;对临床分离株的MPC,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为0.25μg·mL-1,环丙沙星为2μg·mL-1;对突变株,前者为1~8μg·mL-1,后者为4~32μg·mL-1。结论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的突变株,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限制其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建议临床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要避免这3种氟喹诺酮的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利血平、奥美拉唑三种泵抑制剂对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筛选效果,选择适合的主动外排抑制剂。方法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环丙沙星对7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分别检测在加入主动外排抑制剂:CCCP、利血平、奥美拉唑后,MIC的变化情况,MIC降低4倍以上的菌株为外排泵阳性。结果加入CCCP、利血平、奥美拉唑三种泵抑制剂后均可不同程度地减少菌体对环丙沙星的外排作用,降低环丙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三者的MIC50、MIC90分别为16μg/ml、64μg/ml,32μg/ml、168μg/ml,32μg/ml、168μg/ml,三者检出外排泵阳性率分别为26.3%、10.5%、9.2%。结论CCCP、利血平、奥美拉唑均可不同程度地减少菌体对环丙沙星的外排作用,但CCCP更适合作为筛选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泵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突变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方法用环丙沙星琼脂平板筛选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突变株,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各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MPC。结果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株及其突变株的MPC低于环丙沙星。对临床分离株的MPC,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为0.25μg/mL,环丙沙星为2μg/mL;对突变株的MPC,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为1~8μg/mL,环丙沙星为4~32μg/mL。结论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的突变株,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限制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治疗,建议要避免这3种氟喹诺酮类的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2个多重药物外排泵AdeABC和AdeIJK在临床株中的表达及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别提取临床菌株的DNA和RNA进行adeB、adeJ的PCR及RT-PCR扩增,用凝胶扫描半定量分析外排泵的表达情况.结果 22株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在应用CCCP后,其中3株(13.64%)对头孢他啶的MIC值降至原值的1/4.6株(27.28%)对氧氟沙星的MIC值降至原值的1/4或1/4以下,12株(54.54%)对氯霉素的MIC值降至原值的1/4或1/4以下,22株(100%)对庆大霉素的MIC值降至原值的1/4以下.22株多重耐药临床株和4株敏感株进行基因adeB、adeJ的PCR扩增,均可见预期扩增产物.RT-PCR结果10株多重耐药株为adeB相对表达水平(灰度)1.211~9.169,平均3.897,4株敏感株未检测到adeB的表达.10株多重耐药株为adeJ相对表达水平(灰度)0.956~4.519,平均1.75,4株敏感株为0.356~0.576.平均0.447.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外排泵AdeABC的表达、AdeIJK的高表达可能与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对其耐药性形成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44株鲍曼不动杆菌。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经Realtime PCR法检测外排泵基因ade B m RNA水平。扩增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和ade S全长片段并测序比对。结果在4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7株为多重耐药株且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米诺环素较为敏感。耐药菌株ade B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株,且发现ade R的2639位碱基发生A→G突变,其对应的219位氨基酸则呈现AAA(赖氨酸)→GAA(谷氨酸)改变,而ade S无有义突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可能与ade ABC外排泵系统的过表达相关,且其表达可能与调控基因ade R的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外排泵的分布以及不同泵抑制剂对该菌氟喹诺酮类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泵抑制剂存在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敏感性变化。结果 羰基氰氯苯腙(CCCP)和利舍平降低部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株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性。维拉帕米无明显泵抑制作用。泵阳性株存在于耐药和非耐药菌株中,集中于耐药性较高的菌株。泵抑制剂对该菌外排氧氟沙星的抑制大于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作用。结论 多重外排泵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原因之一。泵抑制剂可部分逆转这种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51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外排蛋白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涛  王睿  童卫杭  柴栋  裴斐  梁蓓蓓  范燕  李聪然 《中国药房》2007,18(13):979-981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以及adeB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51株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deB结构基因及序列分析。结果:受试菌株对常用广谱抗生素均不敏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adeB主动外排泵基因。结论:本研究中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产生β-内酰胺酶无关,另有其它耐药机制存在,主动外排作用可能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主动外排机制介导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和机会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并且其耐药性高,常发生泛耐药或多重耐药。主动外排机制在细菌多重耐药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关的外排蛋白主要有AdeABC、AdeIJK、Tet(A)、Tet(B)和AheM外排泵。本文结合当前主动外排机制研究进展,对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关的主动外排蛋白的分类、组成、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耐药情况进行综述。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机制的深入研究,对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肠球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药物耐药的主动泵出机制。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肠球菌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多重耐药泵抑制剂利舍平或维拉帕米应用前后 ,菌株对氟喹诺酮药物 MIC的变化。结果 利舍平使所有被检测的 2 9株肠球菌对诺氟沙星的敏感性增加 (MIC下降至原值的 1/ 2或以下 ) ,使 2 3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增加 ,但仅能增加 3株肠球菌对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应用利舍平以后 ,12株耐诺氟沙星粪肠球菌对诺氟沙星 MIC值均下降 ,11株耐环丙沙星粪肠球菌有7株对环丙沙星 MIC值下降。维拉帕米的抑制效果和利舍平相比略有差异。结论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主动泵出机制普遍存在于临床分离肠球菌 ,并且是粪肠球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临床分离AB35、AB36染色体DNA为模板扩增abeM耐药基因;对abeM基因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并将转化子进行药敏测试.结果 AB35与AB36均呈多重耐药.abeM基因扩增产物与已报道的ahe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99%和98%.AB35的abeM结构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3个氨基酸残基变异,AB36的2个氨基酸残基发生了变异;含有AB36的abcM基因的转化子具有更广和更强的耐药图谱.两种转化子的耐药性均能被药物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X2EP)和维拉帕米逆转.结论 AB药物外排蛋白abeM中氨基酸残基Va152、Gin203及Ser256对多重耐药强度具有重要作用,药物外排泵抑制剂可有效抑制AbeM蛋白的耐药活性.  相似文献   

13.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与外排泵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与外排泵adeA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法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adeA: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T-PCR)法检测ade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药敏结果显示8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100%),其次是美罗培南(73.2%)、亚胺培南(70.9%).耐药率最高的是庆大霉素(84.9%),其次为美罗西林(83.7%)和环丙沙星(79.1%).55株菌为多重耐药株(64%),其中5株(5/86)对多粘菌素B外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5.8%).adeA的检出阳性率为84.9%(73/86),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adeA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敏感菌株,其中3株相对表达量为敏感菌株平均表达水平的30倍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情况严重,其主动外排系统adeA基因表达增强在多重耐药性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中8种RND外排泵基因的分布与替加环素耐药表型间的关系。方法 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PCR扩增8种外排泵及调控基因。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耐药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利用5种外排泵抑制判定外排泵表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筛选出替加环素耐药菌8株,对18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其中6株为广泛耐药菌;3种外排泵抑制剂CCCP、PAβN及维拉帕米的表型阳性率分别为50%、37.5%和12.5%。耐替加环素菌株除ACICU_02904和ACICU_03412基因外均为阳性;替加环素敏感菌中外排泵(adeABC-adeRS、adeFGH-adeL和adeIJK-adeN)基因检测率为38.4%,新近发现外排泵(ACICU_00143、ACICU_03066和ACICU_03646)基因检测率为50.9%,然而,ACICU_02904和ACICU_03412基因检出率为0.9%。在转录水平上,替加环素耐药组的adeB相对表达量是敏感组的23.5倍。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中adeB相对表达量伴随菌株对替加环素MIC值增加而升高,主动外排泵表达活性增加是替加环素耐药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0年1~12月分离的50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合VITEK 2 MIC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010年执行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该菌痰标本分离率最高,其次是血液,分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本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中碳青霉烯酶基因流行状况,为治疗和控制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2016年间临床分离的CRAB非重复株,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初筛,EDTA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结果 69株CRAB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1.4%,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81.2%,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在90%以上,全部表现为多重耐药。改良Hodge试验阳性55株(80.0%),EDTA协同试验未检出阳性菌株。基因扩增KPC酶基因38株(55%),OXA-23酶基因68株(98.6%),OXA-51酶基因69株(100%),未检测出IMP-1、VIM-1、NDM-1、SIM-1、OXA-24和OXA-58等酶基因。结论 本院69株CRAB耐药性非常严重,OXA-23和OXA-51型酶基因是其携带的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