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血清ALT水平升高是存在组织坏死性炎症活动的标志之一,因此ALT水平正常一般被认为预示着肝脏组织正常或肝损害处于组织学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HBV DNA载量与ALT水平的关系,探讨HBV感染时ALT发生变化的原因。方法以ALT值作为因变量,以HBV DNA作为自变量,应用SPSS 16.0软件对指标进行曲线拟合,建立曲线回归方程后对曲线方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软件分析建立幂模型:R2=0.107,F=85.887,P=0.000,b0=47.785,b1=0.075,b2=0。分析曲线发现随着HBV DNA载量的增加,ALT的值持续升高,但升高幅度越来越小;当HBV DNA载量达到一定范围后,随着HBV DNA载量的增加,ALT的值变化幅度极小,并无限接近某一特定值。结论 ALT的变化与HBV DNA载量有相关性,但HBV DNA可能不是导致ALT值发生变化的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分析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2月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经肝活组织检查的139例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ALT水平持续正常定义为肝活组织检查前至少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间隔2个月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范围、且可检测到HBV的慢性HBV感染者(A组)与同期行肝活组织检查的135例未曾抗病毒治疗过的ALT异常的HBV感染者(B组)进行肝脏组织学特征比较。结果A组中66例(47.5%)患者肝组织正常,但仍有33例(23.7%)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有13例(9.4%)患者已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与(0~0.75)×正常值上限(ULN)ALT亚组相比,(0.76~1.00)×ULN ALT亚组存在更高比例的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43.5%对比19.8%,x~2=5.930,P<0.05),与年龄<40岁者相比,年龄>40岁的A组患者发生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者的比例明显增高,无论病毒载量或e抗原状态都不能预测其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程度。结论无论病毒载量高低、e抗原状态如何,23.7%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存在着显著肝脏组织学改变。对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应考虑进行肝脏活检,特别是年龄>40岁且ALT在(0.76~1.00)×ULN者。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自发性HBV DNA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内自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内自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情况,并根据患者基线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基线ALT、TBil对自发性HBVDNA水平下降的影响.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多组数据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收集2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性174例,女性39例,年龄18~65(33.0±10.0)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12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89例;12周时失访19例(8.92%).所有患者HBV DNA基线均值为(6.66±1.03)log10拷贝/ml,12周时为(5.98±1.53)log10拷贝/ml(P<0.01).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基线时HBVDNA水平均值低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分别为(6.45±0.99)log10拷贝/ml与(6.81±1.04)log10拷贝/ml(P<0.05);但两组12周时HBV DNA水平均值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HBV DNA≤3 log10拷贝/ml患者的基线ALT及TBil值高于HBVDNA>3 log10拷贝/m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HBV DNA水平下降值≥2 log10拷贝/ml与<2 log10拷贝/ml两组患者的基线ALT、TBil水平相近(P>0.05).基线ALT水平≤5倍正常值上限(ULN)与>5×ULN两组患者12周时HBV DNA水平均值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12周时HBV DNA≤3 log10拷贝/ml、HBV DNA水平下降值≥2 log10拷贝/ml的比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ALT≤5 × ULN及TBil≤5×ULN组HBV DNA水平均值高于其他3组(P<0.05),但12周时各组HBV DNA水平均值、HBV DNA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但肝脏炎症损伤程度与患者12周内自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确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是否需要治疗的重要指标。但最近的数据显示一些ALT水平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中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组织学改变,甚至已发展至肝硬化和肝癌。本文结合HBV感染的自然史、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目前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就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提出合理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LT/AST正常和ALT/AST轻度升高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学特征,并进行比较. 方法 收集ALT/AS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134例,ALT/AST轻度升高慢性HBV感染者265例,采用肝脏穿刺术以进行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结果 ALT/AST轻度升高组男性比例明显增加.ALT/AST正常组,50.0% (67/134)的患者肝脏有中度以上的病理学改变,3.0%(4/134)的患者炎症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以上;ALT/AST轻度升高组,65.7% (174/265)的患者肝脏有中度以上的病理学改变,16.2% (43/265)的患者炎症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以上.ALT/AST轻度升高组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均较ALT/AST正常组严重(x2=26.386,P<0.01;x 2=15.299,P<0.01).在ALT/AST正常组,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s=0.620,P< 0.01;rs=0.347,P<0.01);而在ALT/AST轻度升高组,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s=-0.807,p<0.01 ;rs=-0.557,P<0.01).两组患者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均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s=-0.215,P<0.01,rs=-0.527,P<0.01;rs=-0.951,P< 0.01 ;rs=-0.715,P<0.01),而与HBeAg阳性与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LT/AS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慢性HBV感染者大部分肝脏均有中度以上的病理学改变;即使HBV DNA处于低水平,无论HBeAg阳性与否,也都是需要密切观察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以探讨ALT水平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16例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83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活检,分析肝脏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与ALT及年龄的关系。结果在肝炎组中,炎症分级≥G2者占55.6%,明显高于对照组(31.3%);肝炎组纤维化分期≥S2者占62.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8.9%,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在慢性肝炎组中年龄大于40岁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2及纤维化分期≥S2者分别为69.5%及75.0%,均明显高于年龄〈4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中,ALT〉60U/L者G3+4比例(52.9%)高于ALT〈60U/L者(31.7%,P〈0.05);ALT〉60U/L者纤维化分级高(S3+4)者比例也明显高于ALT〈60U/L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60U/L组有84.3%纤维化分级≥S2,明显高于ALT〈60U/L组(63.4%,P〈0.05)。结论部分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变也处于活动期,其中年龄大于40岁而ALT又大于60U/L者,应开始抗病毒治疗,达不到这个标准的患者应行肝组织活检来决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HBV DNA低载量HBsAg阳性患者转氨酶异常的原因.方法 研究对象为血清HBsAg阳性时间持续1年以上、HBV DNA(PCR法)<103拷贝/ml和ALT>1.25×ULN超过6个月的患者,剔除合并HCV和HIV等病毒感染及其他慢性肝病.患者均进行肝活组织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转氨酶增高的原因. 结果有11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02例,HBeAg阴性88例(73.9%);平均年龄(33.9±9.7)岁,体重指数(23.4±3.7)kg/m2,ALT(150.0±166.6)U/L,AST(102.4±193.2)U/L.肝活组织检杏有32例(26.9%)为肝细胞脂肪变,64例(53.8%)为慢性肝炎,7例(5.9%)为两者并存,15例(12.6%)为非特异性改变,1例为止常肝组织.30例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患者,17例有肝脂肪变,占56.7%;89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有22例有肝脂肪变,占24.7%,两组比较x2=10.39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脂肪变组(n=39)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以及尿酸水平显著高十尢肝脂肪变组(n=64);而ALT、AST和载脂蛋白-A水半则显著低于无肝脂肪变组,t值分别为5.369、4.276、3.216、4.223、2.438以及-2.234、-3.877和-2.956,P值均<0.05.肝脂肪变组男性的比例.超重和肥胖,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亦显著高于无肝脂肪变组;而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却显著降低,x2分别为3.829、7.659、13.389、0.549和20.978、17.550,P值均<0.05.与肝脏非特异性改变患者相比较,慢性肝炎患者ALT、AST、GGT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但其他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代谢紊乱及其相关肝细胞脂肪变为HBV DNA低载量HBsAg阳性患者转氨酶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HBV DNA定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1b治疗48周。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完全应答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BV DNA水平为5.8±0.4 log copies/ml,显著低于部分应答组(6.9±1.2 log copies/m1)和无应答组(7.7±1.4 log copies/ml,P〈0.05);在完全应答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于治疗第4和第12周时较治疗前下降大于2 log;完全应答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水平(175.3±39.2 IU/L)高于部分应答组(115.4±22.3 IU/L)和无应答组(88.4±21.2IU/L),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时。完全应答组血清ALT水平较治疗前上升(185.2±35.20 IU/L),明显高于部分应答组(89.5±15.7 IU/L)和无应答组(75.6±18.4 IU/L),差异显著(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干扰素-α1b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4周至12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低和ALT水平高预示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与临床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建立的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标志物表达模式、肝功能、肝内炎症及肝纤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315例CHB或肝硬化(LC)患者HBVDNA自发性下降的发生率、人口学特点及诊断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V DNA自发性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12周内发生HBV DNA自发性下降的患者为171例,占54.3%,其中,HBV DNA降至3 lg拷贝/mL以下的患者为61例.占19.4%.分层研究显示青年组与少年组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58.6%(116/198例)和25.0%(2/8例),前者高于后者(X2=2.956,P=0.048);病情重的比病情轻的患者更易发生HBV DNA自发性下降,两两比较,有差异组的均X2>3.84,P<0.05,其中慢性重型肝炎的下降率最高,达78.7%(48/61例).重叠HEV感染与单纯HBV感染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75.0%(21/28例)和51.8%(146/282例),前者高于后者(X2=5.530,P=0.019).ALT>400 U/L与ALT≤400 U/L的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61.8%(102/165例)和46.0%(69/150例),前者高于后者(X2=7.922,P=0.005);TBil>200 μmol/L与TBil≤200 μmol/L的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68.7%(79/115例)和46.0%(92/200例),前者高于后者(X2=15.155,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重型肝炎、ALT>400 U/L、TBil>200 μmol/L 是CHB或LC患者发牛HBV DNA自发性下降的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 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足CHB或LC患者自然病程进展(免疫清除期)中的常见现象.患者病情严重、ALT高、TBil高,则易发生HBV DNA自发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约1/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但仍然伴有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在不能进行HBV DNA检测的单位,对这些患者HBV复制程度的判定难以进行。现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与HBV DNA的关系,试图明确LHBs是否可以用作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程度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自然病程中血清ALT和AST水平,以及由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ALT和AS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的关系.方法 检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不同炎症活动度分级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以及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ALT和AST水平.数据经ANOVA检验.结果 145例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1~G4级患者血清ALT水平分别为(35.3±29.1)、(91.6±120.4)、(111.6±116.1)和(118.0±122.1)U/L,用相同肝脏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后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54.0±45.1)、(144.2±184.9)、(191.3±204.8)和(215.1±226.5)U/L,G1级分别与G2~G4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G4的AST水平分别为(35.5±29.0)、(64.9±71.7)、(96.0±81.9)和(102.8±77.0)U/L,相同肝脏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后的血清AST水平分别为(54.3±44.6)、(102.3±107.9)、(165.2±148.7)和(189.4±145.4)U/L,G1与G3、G1与G4、G2与G3、G2与G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自然病程中,ALT和AST均是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严重性的较为敏感的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or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apportioned by the same hepatic parenchyma cell volume and liver histological necroinflammation grades in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CHB)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145 CHB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Gl,G2,G3 and G4 based on the liver histological necroinflammation grade.The serum ALT and AST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automatic biochemical instrument in these four groups.Furthermore,serum ALT and AST levels were then apportioned by the same hepatic parenchyma cell volume.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ANOVA.Results Mean serum ALT levels in G1,G2,G3 and G4 groups were (35.3±29.1),(91.6±120.4),(111.6± 116.1)and (118.0±122.1)U/L,respectively,and the serum ALT levels apportioned by same hepatic parenchyma cell volume were ( 54.0 ± 45.1 ),( 144.2 ± 184.9 ),(191.3± 204.8)and (215.1 ± 226.5)U/L,respectively.The pairwise comparison between G1 and other three groups all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Meanwhile,AST levels in G1 to G4 groups were (35.5± 29.0),(64.9±71.7),(96.0±81.9)and (102.8±77.0)U/L,respectively and the serum AST levels apportioned by the same hepatic parenchyma cell volume were (54.3±44.6),(102.3± 107.9),(165.2±148.7)and (189.4±145.4)U/L,respectively.The pairwise comparison between G1 and G3,G1 and G4,G2 and G3,G2 and G4 all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Both AST and ALT levels are sensitive indicators for liver inflammation grading in HBeAg-negative CHB patients during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ALT轻度升高(1~2倍正常值上限)的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年龄及HBV DNA水平对其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入组病例中符合条件者,行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检测HBsAg、HBeAg滴度及HBV DNA水平.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情况及年龄(≥40岁和<40岁)、HBVDNA水平(≥105拷贝/ml和<105拷贝/ml)对其的影响.两样本构成比的比较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89例HBeAg阳性与126例HBeAg阴性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26和3.464,P值均>0.05).<40岁组中,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2.543和5.024,P值均>0.05).≥40岁组中,HBeAg阳性患者中、重度炎症(G3、G4)所占百分比(32.9%)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16.4%),x2=8.777,P<0.05;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77,P>0.05).HBV DNA≥105拷贝/ml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轻度炎症(Gl)所占百分比(17.5%)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7.3%),x2=8.851,P<0.05;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227,P>0.05).HBVDNA<105拷贝/ml的患者中,HBeAg阴性患者轻度炎症(Gl)所占百分比(29.6%)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6.9%),x2=6.357,P<0.05;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轻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2和2.11,P值均<0.05).结论 ALT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状态与肝脏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关.年龄≥40岁的HBeAg阳性患者中、重度炎症比例明显升高;不同HBV DNA水平的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肝脏炎症分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原则,也是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1):801-802
近来,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原则已为广大临床医生所接受。目前治疗原则是基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所制订,其目的是降低或抑制病毒DNA,从而达到防止疾病进展的作用。在这一原则和目标中,治疗必然是长期的,但治疗对象的选择、终点的确定、耐药株的产生和处理,以及有无预测治疗效果的时间点等诸多现实和重要的问题是临床实践中必需回答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处理治疗规范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辉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1):871-874
2004年Keeffe等在“临床胃肠病和肝病学”杂志上发表“美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处理治疗规范”。近2年来,由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先后批准恩替卡韦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a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史有了新的研究结果,因此,最近Keeffe等美国肝病专家对该《规范》进行了修订,并发表于2006年7月“临床胃肠病和肝病学”杂志。  相似文献   

17.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已近10年.从1998年拉米夫定到2003年阿德福韦酯,再到2006年恩替卡韦和2007年替比夫定,乃至不久后的替诺福韦、克拉夫定、恩曲他滨等药物的引入和广泛应用业已证明,口服核苷(酸)类药物已使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获得巨大进展.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已获得临床的广泛认同,其耐药性的产生也引起高度重视.单一或联合核苷(酸)类似物的使用,可使临床上90%以上的患者达到持续抑制HBV复制这一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