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碧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164-165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142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138例患者在常规颈内静脉置管护理下完成治疗,顺利拔管,另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精心持续有效的导管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颈内静脉置管成功应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78例肿瘤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化疗的优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对78例肿瘤化疗患者用颈内静脉置管进行化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置管时间2~40天,平均9天,无导管滑脱、堵塞及静脉炎等情况发生。结论:严格无菌操作,正确的正压封管,精心的护理是导管安全留置的重要保证,对于反复化疗的肿瘤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化疗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置管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精心护理;保证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的顺利使用.方法: 置管前进行心理护理,置管的护理,透析时导管的护理,进行卫生宣教,拔管的护理.结果:减少了颈内静脉进行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延长了置管的使用寿命,为透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分析及护理。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0月采取深静脉置管患者425例,根据患者的穿刺部位分为:股静脉穿刺组22例、颈内静脉穿刺组5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组351例。结果:对425例深静脉置管患者进行观察,29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6.8%。结论:控制深静脉置管感染应做好严格无菌操作,皮肤消毒,局部处理规范,减少导管留置时间,以达到减少和预防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5例带cuff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护理经验,探讨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以15例长期颈内静脉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护理及宣教工作,可有效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经抗生素治疗后,1例再发感染拔管;2例发生导管栓塞,经溶栓后正常使用。结论:持续有效的导管护理,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6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34例PICC置管为A组,3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比较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A组与B组相比,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为高,穿刺时间明显较短,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8.
周欣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84-84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前行血管超声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09年02月~2012年4月期间进入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312例,随机分组:观察组162例采用穿刺前B型超声定位,对照组160例穿刺前未行B型超声定位.对照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62例患者100%一次性穿刺成功,出现并发症(误伤动脉等)为0例.对照组160例患者94例一次性穿刺成功,58例2针以上穿刺成功,8例出现误伤动脉,其中1例放弃颈内静脉穿刺.结论:无超声引导穿刺情况下行穿刺前超声定位后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以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降低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超声下经颈内静脉置管术肿瘤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及可行性。方法:将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于上腔静脉末端,共112例。结果:一针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结论:该方法提高了穿刺准确性,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弹力网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固定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将60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实验组采用弹力网套固定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法,对比分析弹力网套在颈内静脉置管出血、移位、感染、皮肤刺激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颈内静脉置管出血、感染、皮肤刺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弹力网套固定颈内静脉置管,安全,有效,可提高导管的有效使用寿命,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减少患者皮肤刺激,增进舒适。  相似文献   

11.
外周静脉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肿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预防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感染,延长颈内静脉导管留置的时间。方法:加强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置管后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穿刺口和皮下隧道感染的发生。结论:做好卫生宣教,加强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护理,可以延长颈内静脉留置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最佳的深静脉置管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方法:分析40例深静脉置管的患者,置管部位包括颈内静脉及股静脉.封管方法为纯肝素封管.结果:40例患者接受了深静脉置管,平均置管保留时间为72.5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2.5%.颈内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93.2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8.2%,股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34.7天,并发症发生率为30%,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为血液透析治疗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方法: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血透科应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26例,并评价其结果.结果:本组26例患者,留置导管时间1~6个月,血流量平均200~250ml/min,透析效果满意.结论:颈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由于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140例需要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穿刺)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经颈内静脉穿刺),对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记录从消毒铺巾至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需要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结果超声组7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65例(92.9%),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4例(62.8%),总成功率为91.4%,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声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4.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为6例(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标记法,且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避赍.并发症的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具有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置管后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及卫生健康教育,使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液透析的颈内静脉置管患者42例和股静脉置管患者55例,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透析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感染、导管堵塞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在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可作为主要的临时血管通路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8.
ICU发生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分析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发生感染情况,寻求较为安全可靠的中心静脉留置途径。方法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352例,分别经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导管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颈内静脉置管次之,锁骨下静脉置管最低。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是一种相对安全可行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总结肛肠外科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期间的护理。目的:为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以预防和减少化疗所导致的静脉炎。方法: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112例肿瘤患者在置管期间护理结果的观察。结果:应用PICC导管112例,功率为留置时间180~39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285天。结论:PICC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009年收治的98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中心静脉置管下化疗,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治疗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留置导管护理、并发症护理、拨管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6例,发生率为6.1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13例,占26.5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肿瘤行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能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