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24 h连续监测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可疑CHD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记录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0例中经CAG证实CHD 68例,其中动态心电图检出45例。动态心电图诊断CHD的灵敏度为66.2%,特异度为77.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6%和72.4%。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状动脉单、双及三支血管病变的灵敏度为54.9%,61.5%,91.4%。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的灵敏性及准确性较高,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在2周内每例患者都进行平板运动试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脉造影。以冠脉造影结果为依据,分析比较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单独和联合检查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析比较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别对单支病变冠脉的检出率和对多支病变冠脉的检出率。结果 1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和56%,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62%,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83%,后者特异性与前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板运动试验检测CHD对多支病变的检出率为92%,高于单支病变的检出率71%;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平板运动试验对多支病变的检出率为86%,高于单支病变的检出率62%。结论平板运动试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平板运动试验的检出率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明显优于二者单项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6/92)39.1%,心律失常发生率(64/92)69.6%,多支血管病变占(86/92)93.4%;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6/44)13.6%,心律失常发生率(16/44)36.3%,多支血管病变占(10/44)2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DCG)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 方法:选取 201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邵东市人民医院接收并对其进行诊断的疑似 ACS 患者 85 例,对所有患者都借助普通心电图(ECG)、 冠状动脉造影(CAG)、DCG 进行检测,比较应用的效果。 结果:对于所有患者,CAG、ECG、DCG 明确诊断 ACS 患者 依次是 77 例、65 例、72 例;DCG 诊断 ACS 的灵敏度为 89.61 %、特异度为 62.50 %、准确度为 87.06 %,显著高于 ECG 的 75.32 %、12.50 %、69.4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 77 例 CAG 明确诊断的 ACS 患者,DCG 的多 支病变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 EC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CG 其余病变位置的总检出率与 ECG 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于 ACS 患者,DCG 诊断效果颇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心电图正常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造影明确诊断,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认识。方法:收集在门诊、病房心电图正常而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进行回顾分析,冠脉直径减少≥50%诊断为冠心病。结果:患者者3支血管病变13例(43.3%),2支血管病12例(40%);单支血管病变5例(13.3%);其中因病变较重,需外科搭桥者6例,行PCI术者14例。结论:临床工作中,心电图为冠心病重要无创性诊断方法,但部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在临床上易造成误诊,对有心前区不适的患者,应根据病史、症状等综合考虑作出判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冠脉造影评价心电图ST—T改变的疾病分布,进而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的患者30例,总结心电图有ST—T改变与最后确诊疾病的组成分布。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直径狭窄≥50%为阳性。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24例,阳性率80%;单支血管病变15例(左主干病变3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三支血管病变3例;心肌梗死8例,变异型心绞痛1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6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1例。结论临床常认为心电图ST—T的改变是心肌缺血的表现,但并非心肌缺血所特有,其他如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复极综合征等疾病也可引起,因而心电图ST—T改变应密切联系临床,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18例(冠心病组),同期CAG阴性患者11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fQRS波的发生率及fQRS波在心电图相对应心肌前壁、侧壁和下壁的分布情况。冠心病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比较fQRS波在不同病变中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组fQRS波发生率为65.25%(77/118),显著高于对照组34.75%(31/118)(P〈0.01)。冠心病组下壁导联fQRS波发生率为42.37%(50/118),显著高于前壁9.32%(11/118)和侧壁13.56%(16/118),而前壁与侧壁导联fQRS波发生率无差异;fQRS与无fQRS在冠脉病变范围分布是有差异的,fQRS在多支病变比率高于无fQRS。结论心电图fQRS波对冠心病诊断有预测价值,尤其是Ⅱ、Ⅲ、aVF导联fQRS波提示冠心病可能性大。心电图上fQRS的出现与冠脉病变范围及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预测冠脉病变程度的指标,对于多支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5例临床诊断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排MSCT成像及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定义为明显狭窄。结果 55例患者中CAG检出至少1处明显狭窄者51例,其中单支病变24例(44%),双支病变12例(22%),三支病变14例(25%),左主干+多支病变4例(7%)。64排MSCT检出51例,其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和96%。结论 64排MSCT与CAG在确定冠状动脉明显狭窄上无显著性差异。但64排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项无创筛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三支病变心电图特点与冠脉造影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125例,结合临床以不同靶病变分组,探讨与体表心电图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结果靶病变为左前降支则心电图的ST段改变更多见于V4-V6导联(P〈0.05),靶病变为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则心电图的ST段改变更多见于Ⅱ、Ⅲ、aVF导联(P〈0.05)。结论即使在冠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广泛应用的今天,体表心电图对于靶病变的判断仍然有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安顺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入组后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依据aVR导联ST段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aVR导联ST段抬高组33例,aVR导联ST段压低组34例、aVR导联ST段无偏移组21例。比较三组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数量、梗死血管位置、急性冠状动脉事件(GRACE)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抬高组、压低组患者的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均低于无偏移组,双支、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数量、GRACE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无偏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抬高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位置以左主干、左前降支近端为主,抬高组左前降支近端占比高于压低组,且压低组、抬高组的左主干、左前降支近端占比均高于无偏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抬高组与压低组的左主干占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压低组梗死相关血管位置以左回旋支为主,且抬高组、压低组占比均高于无偏移组,同时压低组占比高于抬高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静息性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及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临床具有静息性胸痛或胸闷103例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其冠脉造影结果不同结合心电图进行各自特点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三支或多支病变,22例例左主干病变,35例不具有缺血意义的显著狭窄(狭窄程度<50%),对此组进行乙酰胆碱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共3148例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其中典型组和非典型组分别为10及21例.结论:静息性心绞痛患者病理基础不同,需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心电图表现特征。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STEMI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电图检查。统计比较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结果,并对比前壁、下壁不同病变血管部位心电图特征。结果:本组114例STEMI患者心电图检查显示下壁心肌梗死63例(55.26%),前壁心肌梗死33例(28.95%),广泛前壁心肌梗死9例(7.89%),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7.89%);前降支近段心电图Ⅱ、Ⅲ、av F压低占比5.71%、av L抬高伴Ⅱ、Ⅲ、av F压低占比48.57%、Ⅲ压低av L抬高占比45.71%,与前降支远段76.92%、15.38%、7.6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近段心电图V3压低/Ⅲ抬高0.5占比88.89%、0.5Ⅲ抬高/Ⅱ抬高1.2占比11.11%,与右冠状动脉远段30.77%、69.2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心电图表现特征能较好判定梗死血管部位,但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结合其他检查对病情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3组: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正常组),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狭窄组),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闭塞组);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T的指标:TO、TS、TT。结果:①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TO、TT逐渐上升,完全阻塞组这些指标上升最显著;TS逐渐下降,完全阻塞组下降最显著;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TO、TT有上升趋势,但只有2、3支病变上升才有统计学意义;TS有下降趋势,但只有2、3支病变下降才有统计学意义;③有侧支循环形成组TO显著低于无侧支循环形成组,有侧支循环形成组TS显著高于无侧支循环形成组。结论:冠心病患者HRT显著下降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范围广、无有效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本院行心电图监测的240例患者,同时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组100例患者确诊为冠心病,对照组14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阴性,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破碎QRS波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率68.0%高于对照组的29.3%,两组患者心肌下壁的碎裂QRS波发生率明显高于心肌前壁和心肌侧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病变患者碎裂QRS波发生率较2支病变、1支病变患者碎裂QRS波发生率高,2支病变患者碎裂QRS波发生率高于1支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冠心病时通过分析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可准确诊断冠心病,并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与动态心电图在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09年2月~2011年2月分别采用运动平板和动态心电图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探讨这两种检查方法在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结果:本组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发现其中有87例患者的主冠脉内径狭窄大于或者等于50%。这表明本组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共有87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运动平板试验诊断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72.41%(63/87),特异性为66.67%(36/54),阳性预测值为77.78%(63/81),阴性预测值为60.00%(36/60),预测准确性为70.21%(99/141)。运动平板对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5,P<0.05)。结论:虽然运动平板试验的灵敏性明显优于动态心电图,但是运动平板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诊断仍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比例,且存在一些禁忌,所以运动平板与动态心电图两种检查方法应联合使用,互补不足,以提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冠脉造影评价心电图ST—T改变的疾病分布,进而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的患者30例,总结心电图有ST—T改变与最后确诊疾病的组成分布。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直径狭窄≥50%为阳性。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24例,阳性率80%;单支血管病变15例(左主干病变3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三支血管病变3例;心肌梗死8例,变异型心绞痛1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6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1例。结论临床常认为心电图ST—T的改变是心肌缺血的表现,但并非心肌缺血所特有,其他如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复极综合征等疾病也可引起,因而心电图ST—T改变应密切联系临床,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隐匿型冠心病应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至2015年间就诊患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选取260例,对其进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将检查结果为阳性患者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两次的检查结果,分析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隐匿型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60例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有120例患者诊断为冠心病阳性,在这12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中有85例患者诊断为冠心病,占比70.8%。心肌缺血程度严重患者与心肌缺血程度较轻患者相比,缺血程度严重者其冠脉狭窄≥75%的患者多于缺血程度较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于隐匿型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可用于对隐匿性冠心病的初级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36例老年(65~74岁)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31例中青年(35~50岁)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年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19例(53%),对照组发现3例(10%)(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24例(67%),对照组多支血管病变者7例(23%)(P<0.05)。2组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1例(46%),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19例(19/22,86%);单支血管病变36例(54%),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例(3/22,14%)(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冠状动脉损害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损害多在冠状动脉损害较严重时发生,应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根据体表心电图的改变来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相关动脉的价值。方法: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7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右冠状动脉(RCA)组(51例)和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的改变。结果:右冠状动脉(RCA)组患者导联AVL的ST波段压低≥1m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左旋支(LCX)组患者(91%vs10%,P<0.01)。导联I的ST段压低≥1mm发生率也高于冠状动脉左旋支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vs15%,P>0.05)。右冠状动脉组患者导联AVL的QRS波群R/S之间的比值明显低于冠状动脉左旋支组(2.7±0.4vs3.4±0.5,P<0.01),导联I的R与S之间比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0.7vs3.54±0.9,P>0.05)。结论:AVL导联ST段的压低和R/S比值缩小是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参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评价18导联心电图对ST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IRA)判断的价值。方法:人选ST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STEIMI)经CAG证实为冠脉闭塞的345例,人选全部左旋支闭塞组(45例)为观察组和随机右冠脉闭塞组(4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入院时记录的18导联心电图(12导联加右胸导联和后壁导联)的细微改变推测IRA。心电图观测指标:(1)左旋支闭塞指标:STtⅡ〉Ⅲ,avL导联ST段t或无压低,sTTV7-9;(2)右冠脉闭塞指标:STtⅢ〉II、STiavL〉I、STtv导联,。结果诊断左旋支闭塞三个指标的敏感度分别是100%、87%、90%。诊断右冠脉闭塞指标的敏感度分别是64%、60%、86%。结论:18导联心电图对ST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STEIMI)相关闭塞冠脉能提供更确切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