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掌握畜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以把握、制定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整理该县历史以来相关疫情资料并加以对比。结果:具有以下流行特点:布病呈点状爆发和流行,为传入疫区。以国营牧场和牧区的羊、牛感染、流行为主;经过多年反复的尤其是对羔羊和犊牛的检疫和免疫,采取"查、免、分、管、治"等措施,控制了疫情,并于九十年代初达到国家"稳定控制布鲁氏菌病"的标准。结论:跨世纪后,布鲁氏菌病疫情活跃,阳性率恢复达七十年代初期水平。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冷、发烧、出汗、乏力等,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则以肌肉痛和骨关节疼痛为主。布病临床症状与体征轻重缓急,与感染布氏菌毒力强弱有直接关系,毒力强的布氏菌致病力强,毒力弱的布氏菌致病力弱【1】。为总结布病防治经验,给布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现将我县2005~2011年确诊的235例布病的发病及临床特点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我市实施连续十多年监测,掌握布病疫情动态.材料与方法: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监测,按照W S 269-2007 标准执行.结果与分析:2009年对全市12县区28392人监测.重点接触人群、疑似病例做个案调查、试管凝集试验检查4890人,阳性779人,阳性率15.93%,患病率2.71%.结论: 从2001年开始榆林市布鲁氏菌病疫情逐年上升,从结果提示榆林市布鲁氏菌病仍呈现高发大范围流行态势.应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有效控制人、畜间布病流行与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蒲城县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为预测布病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11修订版)》要求,血清学实验方法按《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进行。结果:2011年6-8月蒲城县共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388人,其中血清学监测479人,监测率14.14%,虎红平板试验阳性者6人。结论:蒲城县人间和畜间布病的威胁仍然存在,需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160例白塞氏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160例患者的观察,了解白塞氏病的发病特点、发展及演变规律及内脏器官的损害特征,为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根据1989年国际白塞氏病讨论会提出的诊断标准,对160例发病年龄、病程、诱发因素、各系统的损害、各部位的病变情况、实验室相关检查的指标等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除口腔、生殖器、眼睛、皮肤的病变主症外,有45.66%的病例分别累及关节、心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肺肾与附睾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有急缓之分,有的症状典型,有的以局部损害为主,有的呈隐匿性发作,有的直接损害内脏.结论白塞氏病在急性活动期外周血白细胞往往升高,血沉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应注重免疫复合物的检测.采用中医清热解毒、化湿除毒、活血化瘀、养阴通络、健脾化湿等治疗,经临床观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7.
66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组)36例,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经70天治疗,中西组及对照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86.11%、53.33%,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86.6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AT、coomb’s、α-Ex_1皮内变态反应及白细胞总数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优于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素梅 《北京中医》2004,23(1):32-3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之一。自2001年以来,我县患病人数猛增。根据患者急慢性期的不同症状,本病与中医学中“湿温”、“痹证”有相似之处。所有来防疫站门诊就诊的患者,大多为辗转多处就医未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肝气郁结病机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整群抽样法,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所有住院病例中,查找临床中医证候诊断属肝气郁结及其兼证者,填写调查表格,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论证了肝气郁结的广泛性-杂病多郁、复杂性-变证多端、倾向性-易传脾胃三大病机特点。结论本法为中医病机学研究的有效方法,比较客观、真实,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对上海市奉贤区农村社区居民痔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中医药防治痔病的对策。方法随机选择上海市奉贤区5个农村社区18~80岁的6 000名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一般情况、个人习惯、病史的询问,痔病相关专科检查,痔病中医证型调查等,进而分析农村社区居民痔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①共回收有效调查研究报告表5 897份,报告表回收合格率为98.28%。②在受调查人群中,痔病的总患病率为40.27%,女性患病率(46.22%)高于男性(32.30%);三种痔病的患病率高低分布依次为混合痔、外痔、内痔;痔病分布于各年龄组,其中35~59岁年龄段组患病率最高。③脾虚气陷证(36.97%)和湿热下注证(43.66%)在痔病中医临床证型中占大多数(80.63%)。④饮酒、饮食辛辣、久坐、久站久行、排便习惯不良均与痔病患病存在一定的关系。⑤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饮酒、辛辣饮食、排便习惯不良是痔病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蔬果摄入较多是痔病发作的独立保护因素;排便习惯不良、久站久行是脾虚气陷证的相关危险因素,排便习惯不良、辛辣饮食是气滞血瘀证的相关危险因素,辛辣饮食是湿热下注证的相关危险因素,蔬果摄入量多是风伤肠络证的相关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市农村社区居民的痔病患病率已逾四成(40.27%),女性、中年人及有不良生活习惯者是本病的高发人群。本病的防治工作应将年轻人群作为"未病先防"的重点,关注女性健康及个人日常饮食,进行中医养生宣教,将痔病预防知识融入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充分发挥以区中医院为主的医疗"三联体"的作用,或是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凤毛菊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君山  赵永华  朱兆仪  金延明 《中草药》1999,30(10):776-780
根据实地调查和分类鉴定研究,结合文献资料,报道了内蒙古凤毛菊属16种、7变种药用植物及其分布、生境、贮藏量、药用价值,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该研究有助于对本属植物的资源利用和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12.
梁外半野生甘草最佳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甘草中甘草酸的积累动态,确定内蒙古梁外地区育苗移栽的半野生甘草最佳采收期.方法: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采集的不同株龄的半野生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结果:甘草中甘草酸含量6~7月份最高,8月份开始逐渐降低,11~12月最低,翌年3~4月份开始逐渐增加,直到6~7月份达最高峰;甘草在移栽后的前三年,甘草酸含量无明显增加,第四年的各个月份的甘草酸含量均远大于头三年.结论:育苗移栽的半野生甘草的最佳采收期为移栽后的第四年7~8月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黄芪ISSR分析最佳反应体系,并分析内蒙古地区黄芪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单因素梯度浓度实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优化方法建立稳定、可靠的ISSR反应体系;对内蒙古9个盟市30个不同居群的黄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NTSYS2.1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10×PCR缓冲液2.0μL、Mg Cl2 1.5mmol/L、d NTP 0.4 mmol/L、引物0.5μmol/L、Taq DNA聚合酶1.5 U、模板DNA 40 ng;15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169个扩增位点,多态性位点15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5%~100%,遗传距离变幅范围0.242 7~0.730 8,聚类分析可知,30个居群黄芪样本可分为2大类,大多数呈现地域分布规律。结论建立的黄芪ISSR-PC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内蒙古地区黄芪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质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海力-5系蒙医验方,具有暖胃消食、清糟归精;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脘冷痛,满闷嗳气。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对家兔血浆脂蛋白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和主动脉脂质斑块形成程度均有显著影响,能够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ADAM33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慢支气管哮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引物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长期居住在内蒙古地区的无血缘关系的185例蒙古族支气管哮喘患者及220例蒙古族健康个体的ADAM33基因的S2、F+1、V43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计算并观察两组的基因型频率有无差异。结果:F+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DAM33基因的F+1位点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支气管哮喘具有相关性,ADAM33的F+1T/C对支气管哮喘易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生物源农药对蒙古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内蒙古地区蒙古黄芪生态种植专用生物源农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以清水为空白对照、25%多菌灵为阳性对照,选择市售、农业中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11种生物源农药(1.5%苦参·蛇床素、0.5%小檗碱、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80%硫磺、几丁聚糖、0.3%丁子香酚、5%氨基寡糖素、大蒜素、0.5%大黄素甲醚、碳酸氢钠、解淀粉芽孢杆菌),施药3次,以病叶率、病情指数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药剂对蒙古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给药前不同组别间病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试验田各组别蒙古黄芪白粉病发病情况基本一致;在第3次给药7 d后,与空白对照相比,1.5%苦参·蛇床素、80%硫磺、25%多菌灵和碳酸氢钠组的蒙古黄芪病叶率显著降低(P<0.05),表明防治效果较好,其中1.5%苦参·蛇床素、80%硫磺与阳性对照防治效果相当,三者间防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种药剂中80%硫磺、1.5%苦参·蛇床素、25%多菌灵的平均防治效果为49.26%、33.95%、39.78%,防治效果较好,三者间防治效果差异...  相似文献   

17.
霍山县3种石斛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对光强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永萍  李玲  李合生  骆炳山  林毅 《中草药》2005,36(4):586-590
目的研究石斛的光合特性,了解其适宜栽种的光强。方法测定霍山县3种石斛(霍山石斛Dendrobiumhuoshanens,铁皮石斛D.candium,铜皮石斛D.moniliforme)的光合速率对光强响应曲线,不同光强处理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及3.0×104lx瞬时光强下叶片荧光猝灭诱导。结果霍山县3种石斛属于阴生植物对光强的响应,光饱和点、光补偿点较低,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都较低;大于4.0×104lx强光下石斛叶片受光抑制严重。结论霍山县3种石斛生长光强,一般为(0.2~2.0)×104lx;可以在(2.5~3.0)×104lx光强的环境中生长;不适宜在大于4.0×104lx光强的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18.
银柴胡类生药的商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全国范围调查,收集到27个省,市,自治区的88份银柴胡生药商品,鉴定结果表明其中仅60%来源于中国药典品种,其余40%来源于非药典品种,52份来源于披针叶繁缕,在全国24个省市使用,其中,约有2/3为1或2年生栽培品,商品中18%为灯心草蚤缀根,在10省区使用,其余22%来源于丝石竹属,蝇子草属和蚤缀属3个属的5种植物根。  相似文献   

19.
槲蕨的光合特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ZY  Zhou X  Chen J  Lei GW  Du XM 《中药材》2012,35(3):347-351
目的:探索不同光照环境下槲蕨的光合作用日变化,为槲蕨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槲蕨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并对影响其光合作用的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槲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5∶30,日均净光合速率以树附生环境的槲蕨最高,其次是阳生环境,阴生环境的最低,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瞬时水分利用率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大气温度、CO2浓度和相对湿度是槲蕨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论:人工栽培时以控制气温为32℃左右,空气相对湿度40%左右,适当遮荫最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