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掌握畜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以把握、制定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整理该县历史以来相关疫情资料并加以对比。结果:具有以下流行特点:布病呈点状爆发和流行,为传入疫区。以国营牧场和牧区的羊、牛感染、流行为主;经过多年反复的尤其是对羔羊和犊牛的检疫和免疫,采取"查、免、分、管、治"等措施,控制了疫情,并于九十年代初达到国家"稳定控制布鲁氏菌病"的标准。结论:跨世纪后,布鲁氏菌病疫情活跃,阳性率恢复达七十年代初期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我市实施连续十多年监测,掌握布病疫情动态.材料与方法: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监测,按照W S 269-2007 标准执行.结果与分析:2009年对全市12县区28392人监测.重点接触人群、疑似病例做个案调查、试管凝集试验检查4890人,阳性779人,阳性率15.93%,患病率2.71%.结论: 从2001年开始榆林市布鲁氏菌病疫情逐年上升,从结果提示榆林市布鲁氏菌病仍呈现高发大范围流行态势.应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有效控制人、畜间布病流行与蔓延.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经过多年的以检疫、免疫、淘汰病畜为主要措施的综合防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基本控制了人畜问布病疫情。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布病疫情出现回升,特别是2000年以后,布病新发病例逐年上升,白音库伦牧场是锡林浩特市布病重灾区,为了控制我场人间布病的发生,掌握我场布病职业人群的布病防治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布病健教工作,2009年我院对我场的部分职业人群进行了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全身性传染病,我市从2000~2009年,布病疫情呈上升态势,经流行病学调查,与地域相关性不大、与季节相关、与从事的职业相关。今后要提高认识、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宣传和培训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米脂县2008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动态及趋势,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最终达到布病的及时控制.方法:对确定的调查对象进行布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近期有接触史和疑似布病体征者,以及皮变阳性者采静脉血做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结果:我县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传染源仍存在.结论:布病监测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它不仅需要各级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更主要的是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我们还应广泛宣传布病防治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6.
布病是一人兽共患的传染一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一、目的: 为准确掌握我县人间布病疫情现状,流行动态,加强布病防治能力建设,初步建立布病防治监测技术和实验室平台,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实现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有效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简称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的流行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情况下,牧区感染率高于农区。牧区牲畜多,人与之接触频繁,感染机会多,虽牧区人群居住分散,但病人分布广,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发生流行的趋势日益明显。从季节上来看,一年四季各月均可发病。但羊种布氏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高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蒲城县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为预测布病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11修订版)》要求,血清学实验方法按《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进行。结果:2011年6-8月蒲城县共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388人,其中血清学监测479人,监测率14.14%,虎红平板试验阳性者6人。结论:蒲城县人间和畜间布病的威胁仍然存在,需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冷、发烧、出汗、乏力等,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则以肌肉痛和骨关节疼痛为主。布病临床症状与体征轻重缓急,与感染布氏菌毒力强弱有直接关系,毒力强的布氏菌致病力强,毒力弱的布氏菌致病力弱【1】。为总结布病防治经验,给布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现将我县2005~2011年确诊的235例布病的发病及临床特点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从蒙医学角度而言,布病(新贺日呼病)是由粘虫、巴达干、希日或赫依、希日乌苏四证为主相互依存、侵害机体导致的肾虚无力,并引起腰酸膝软、关节不适等症状,属传统蒙医"痹病"范畴,又称"新痹病"。治疗以杀粘虫、调黄水、润疆、补肾、通脉为原则。故蒙医蒙药治疗布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确定布鲁氏菌病在我县的分布状况和流行程度,掌握分布的流行规律和特点加强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畜牧业的发展,防止该病的发生流行,分析和掌握该病在人畜间的流行趋势,降低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防止该病流行,制定和完善子长县布鲁氏菌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个监测乡镇家畜饲养户家庭成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对布鲁氏菌病症状和密切接触家畜的重点人群进行RBPT试验,对疑似病例进行SAT试验.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试验检测确定病例.结果:2008年监测6个乡镇,106个行政村,3811人.虎红平板试验1034人,试管凝集试验40人,确诊22人,感染率2.13%患病率0.577% RR=3.9 PARP=74% 2009年监测6个乡镇,85个行政村,3500人.虎红试验平板351人,血清试管试验15人,确诊5人,外地报回4人,共确诊9人.感染率1.2% 患病率0.25% RR=4.8 PARP=79%.结论:①2008-2009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疫区广泛宣传教育,深入调查,加强管理,对布鲁氏菌病的控制有显著的效果.②2008年的未检测乡-李家岔乡、安定镇、瓦窑堡镇在2009年成为新疫区,由于有新疫区的出现,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提示我们要更加广泛深入的进行宣传教,扩大监测范围,提高全民防病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近年来老年性痴呆记忆损伤的研究结果。方法:应用文献法对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进行综述。结果:运用量表测试可早期诊断老年性痴呆。结论:语义记忆范畴特异性损伤在用于诊断老年性痴呆的量表的编制中需多加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防治措施。方法:对17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细致观察治疗、流调分析及实施相关的防控措施。结果:本组患儿经积极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防控措施得当,属地范围内无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结论:手足口病是数种肠道病毒经多种途径传染的消化道传染病,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要特征。做好有效的防控措施早发现、早治疗,其预防、治疗和控制传染病所收到的预期效果是非常优良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7~2011年兴国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制订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兴国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兴国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95例,年平均发病率15.04/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为潋江、长冈2乡镇。50.30%的病例在4~6月发病;5~9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45.66%;495个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15∶1。在校学生占总病例数52.93%。结论:科学实施免疫规划,提高适龄儿童MMR三联疫苗接种率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及发病高峰期的疾病监测,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邓少伦 《世界中医药》2013,8(10):1205-1207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临床疗效与体会。方法:随机选择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2个场所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213例高危易感人群给予西医西药防治,观察组49例患者、283例高危易感人群给予中医药防治,观察两组疗效及预防效果。结果:两组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均100.00%,观察组治愈率87.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98%,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0.58±0.17)分较对照组(2.17±0.33)分降低更为明显,观察组自开始治疗至发热开始下降、发热完全消退、腮腺肿痛消退1/3、腮腺肿痛完全消退等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预防成功率100.00%优于对照组的9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可预防高危易感人群发病,迅速缓解患者病情,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疗效优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清透法,即清热透邪,是针对温病是由于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郁"这一病机特点而确立的治疗温病的基本祛邪大法。清透法用药以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为其特点。其作用则是多方面的,既有针对病变原因的,也有针对病变环节的,更有针对机体防御机能的。其作用的多环节、多因素既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也更加显示了该法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妇腹腔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有利于患者术后早目康复。方法:未病先防,患者术后12h开始服用排气汤,一共2剂温服,可根据病人自身情况分2~3次服用或少量多次分服。结果:本组病人术后24h排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进食后腹胀,便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排气汤行预防性治疗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从而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刘宁  郭蕾  杨婕 《环球中医药》2012,5(7):517-520
目的 运用流行学调查方法 确定阿尔茨海默病的证候要素,通过证候要素的提取以规范其证候命名.方法 对太原市三地区进行流行学调查,包括西医疾病的信息采集和中医证候四诊信息的采集,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处理,以达到对证候要素提取的客观化.结果 提取出阿尔茨海默病的证候要素13个,即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血瘀、痰浊、气郁、内湿、气滞、毒邪、内风、内火、阳亢;病位要素4个,即肾、脾、心、肝,经过"应证组合"证候组合命名41种,涵盖率达80%.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证候要素的确立和应证组合是规范证候命名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