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仪对55例偶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5例完全正常;12例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升高;31例收缩压不升高,舒张压升高;7例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对临床准确诊断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40例就诊的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排除增龄引起的动脉硬化导致的高血压及心脏方面的干扰,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监测,观察其心率、血压变化。结果: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减少(P<0.01)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结论: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与非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组相比,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而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 5),提示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中昼夜节律的改变与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LHV)的关系。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9月~2010年9月期间120例高血压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8例,女性34例。同时测体表心电图和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肥厚的60例,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60例。测得两组24小时、白天、夜间(SBP、DBP)计算出昼夜节律。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左心室肥厚患者如果出现夜间血压比白天高,昼夜节律降低的“反勺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几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原发性高血压除合并肾脏、脑血管病变外,最常见的是心脏病变,容易导致各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电图损伤性改变。为了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本文将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200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在指导临床用药、护理的价值以及在诊治高血压的优势。方法对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与偶测血压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偶测血压均高于动态血压均值(P〈0.05),24小时动态血压节律均显示出两峰一谷及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较偶测血压更能准确地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同时为临床用药,护理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董飞侠 《气功》2012,(10):I0001-I0001
动态血压检测是动态无创血压监护,使用柯氏音法和示波振荡法测量人体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测量血压的同时,也测量心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针灸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为自身对照方式.选择60例门诊新确诊的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针灸隔天治疗1次,连续6周,观察针灸前后的坐位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结果:60例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灸治疗后发现血压明显下降(P<0.05),降压总有效率达86.7% (52/60).24h动态血压显示治疗前后各时段血压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平均心率治疗后(72.1±5.1)次/min较治疗前(76.5±5.9)次/min下降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24 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指标中的脉压、晨峰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血压负荷等,对于预测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受损有重要的价值。24 hABPM能较全面而客观反映血压变化规律和波动情况,有明显的优越性.本文综述24 hABPM中各项指标与心功能受损的相关性,以期对心功能受损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石学敏院士以中医"脑为元神之府"、"无风不作眩"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以人迎等为主穴,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为主的治法的针刺方法治疗高血压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影响还有赖于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进行监测。24ABPM能较准确地反映日常生活中昼夜的血压变化规律,对临床准确诊断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波动规律及范围。方法选择我院近2年收治的6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均值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各时间点上的平均SBP与DBP均高于正常老年人组。结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定期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具有潜在危险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董飞侠 《养生月刊》2012,33(10):865
动态血压检测是动态无创血压监护,使用柯氏音法和示波振荡法测量人体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测量血压的同时,也测量心率.动态血压监测不仅真实反映了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而且揭示了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较偶测血压有诸多优点,有助于筛选临界高血压及轻度高血压,鉴别"白大衣高血压",预示靶器官损害程度,还能更好地评价降压药的疗效,指导合理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的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0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的原始数据统计分析,观察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106例患者中,杓型组23例,非杓型组65例,反杓型组15例,超杓型组3例.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可确定高血压分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动态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6~2008年在我所就诊的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实施动态监测,进行管理。结果:不同等级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差异较大,有显著性差异,且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中发生心血管病的比例增高。结论:实施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提高服药的依从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 186例高血压患者及 6 8例健康查体者 (非高血压者 )进行了 2 4h动态血压监控 ,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 ;高血压患者中靶器官损害的 2 4h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结论 高血压患者 2 4h血压变异性增加 ,靶器官损害的 2 4h血压变异性高 ,收缩压变异性高于舒张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昼夜节律变化,预防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求得日间6h-22h,夜间22h~6h,两个时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比较昼夜时段间的血压差异,描记24h动态血压曲线,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白天,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可见血压的昼夜波动曲线呈“长柄勺”形状。结论:表明测定24h动态血压对高血压病的诊断和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24小时动态血压负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在对高血压病各期评价中的意义,正确地估测病情预后。方法:通过对19例正常血压者和104例各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其昼夜及24小时血压负荷值。结果:正常血压组有一定的血压负荷值。正常血压者与各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负荷值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高血压病各期组的白天血压负荷值、夜间血压负荷值及24小时血压负荷值随病情程度依次递增。Ⅰ期组昼夜负荷差大,Ⅱ期组、Ⅲ期组昼夜负荷差减小或呈负值。结论:夜间血压负荷对区别是否存在高血压性靶器官损伤最有意义,高血压负荷值在对高血压病的综合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客观真实的血压测量在高血压的诊断、治疗与预后判断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态血压监测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变化,在临床应用上显示出较多的优点,对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评价高血压疗效、预后及判断靶器官损害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压监测是临床最主要的测量之一,动态血压监测能较好的反映真实血压变化,有效弥补了诊室血压测量的不足。目前,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已日臻规范和完善,随着科技进步,动态血压测量将更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使广大患者获益。高血压是心血管最常见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可以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其患病率、致残率高,危害甚重,而且因多数高血压患者无自觉症状,致残甚至致命性的脑卒中可能是患者首发的临床表现,被称为隐形杀手。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及倍他乐克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初发l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厄贝沙坦组及倍他乐克组各44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压无显著性差异,经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均显著性下降(P均<0.05),2组在治疗后24 h夜均舒张压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余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24 h日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夜均收缩压均有显著性差异,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更明显。结论厄贝沙坦和倍他乐克对初发l级高血压均是较为理想的药物,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