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常见的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后期可导致肢端坏疽或溃疡,甚至需要截趾(指)、截肢,使患者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从脱疽病的病理发展过程探讨清营通脉法的治疗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疽病包括了多种周围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不通导致的指(趾)脱落、坏死性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性坏疽等,是外科临床较为常见、致残率较高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王泽德 《山西中医》1990,6(6):11-1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动脉和静脉同时受累、进行缓慢、周期性加剧的全身性疾病。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对晚期患者多采用截趾(指)手术,但仍有复发,故为现代临床难治疾病之一。此病中医称为“脱疽”,又名“脱痈”、“脱骨疔”及十指零落等。该病初起时趾(指)怕冷、苍白、麻木、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加剧,日久患肢(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十多年来,笔者在祖传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单纯中医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2006例,取得了  相似文献   

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四肢末端,尤其下肢较上肢多见,若溃烂不愈,久则趾(指)骨脱落.笔者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8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在21~51岁之间;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5年,均具有间歇性跛行;肢端有慢性缺血体征,并有典型坏死;溃疡未愈合的第三期患者,多并有迁延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5.
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脱疽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鸿魁 《陕西中医》2002,23(3):288-288,F003
脱疽是指气血运行受阻 ,脉络痹塞不通而发生的疾病。其病好发于四肢的末端 ,初起时趾 (指 )怕冷、麻木、步履不便 ,继则疼痛剧烈 ,日久紫黑腐烂 ,趾 (指 )节坏死脱落故名脱疽。祖国医学所指“脱疽”可能包括现代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糖尿病性坏疽等疾病。但近2 0年来临床和教科书上祖国医学的脱疽多指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周期性加剧的全身中小动静脉阻塞性病变 ,主要累及下肢。病变呈全血管炎 ,血栓形成 ,管腔闭塞 ,最后可导致肢端坏死。多发于青壮年男性 ,是一种疼痛剧烈 ,病程较长 ,…  相似文献   

6.
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是一类累及中小血管,节段性、炎症性的慢性闭塞性病变,好发于下肢动脉,可反复发作,严重时可以导致趾端溃疡、坏疽,甚至需要截肢。目前认为可能与吸烟、寒冷及免疫状态有关[1]。TAO病理表现为血管壁全层无菌性炎症,管壁增厚阻塞管腔,并继发局部血栓。其治疗以改善下肢动脉缺血为主。临床上仍有不少患者经过改善动脉血供后疼痛症状仍无法缓解。笔  相似文献   

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为“脉管炎”,是我国常见的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本病后期可导致肢端坏疽或溃疡,甚至需要截趾(指)、截肢,因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病。本病多为青壮年男性,可有吸烟、外伤或寒冻史,慢性发病逐渐加重过程。早期症状为问歇性跛行、发凉、皮肤苍白、动脉搏动减弱;中期症状加重,出现静息痛和皮肤营养障碍,皮肤紫绀,动脉搏动消失;晚期发生肢端坏疽或溃疡。  相似文献   

8.
<正>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末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本病属中医“脱疽”范围。我们自198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83例坏死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彩超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彩超资料,其中下肢动脉硬化患者35例(PAD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35例(TOA组);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对比分析患者的彩超资料。结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内膜增厚,可见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强回声斑块堆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超显示管腔内回声略高,无强回声斑块。两种疾病CDFI、PW特点大致相同,CDFI显示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PW显示闭塞段动脉管腔内不能引起多普勒频谱。结论彩超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疾病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常见的慢性血管性疾病,主要侵犯四肢末梢血管,而以下肢发病最为常见。血管腔发生闭塞后,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最后并发溃疡或坏疽,严重者可引起趾(指)节脱落。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笔者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加减,治疗该病2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双侧阳陵泉、昆仑穴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最大行走距离及主观症状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ABI及最大行走距离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ABI及最大行走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间歇性跛行、疼痛、冷及麻木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100.0%、81.1%,对照组分别为69.2%、97.4%、62.9%,治疗组冷及麻木感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神经阻滞是一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脉血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8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西洛他唑100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20例脉血康胶囊,1g/次,3次/d,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口服。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下肢间歇性跛行、夜间静息性疼痛、溃疡/坏疽)、踝肱指数、出血风险发作、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2.2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症状(下肢间歇性跛行、夜间静息性疼痛、溃疡/坏疽等)、踝肱指数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药物使用后出血风险发作情况并无增加(P0.05),两组出血风险发作情况几率接近(P0.05)。[结论]脉血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孔庆瑞  徐学军 《河北中医》2009,31(5):651-652
目的观察破栓复脉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给予中药破栓复脉方,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饭后30min温服 对照组80例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14d后停2d再静脉滴注14d。2组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和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61.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2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破栓复脉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Ⅰ、Ⅱ期)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以0.9%氯化钠100 mL加入凯时10 μg,静脉滴注,1次/d,拜阿司匹林0.1 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自拟中药温经化痰汤、外用温经回阳散治疗.2组均以3...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片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予益气通脉片口服,3次/d,6粒/次;对照组患者予复方丹参片口服,3次/d,3片/次;2组均以28天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疗效优于对照组的73.75%(P〈0.05);治疗组患肢的皮温、间歇性跛行、疼痛和踝肱指数有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脉片治疗TAO能有效改善TAO患者的临床缺血症状和体征,具有改善肢体动脉血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通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自拟通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6%,对照组有效率为7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通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芪蛭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一、二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基线具可比性的一、二期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最终治疗组纳入104例,给予常规治疗加芪蛭降糖胶囊口服;对照组纳入42例,给予常规治疗,共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7%,较对照组85.7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症状积分异常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缓解患者下肢发凉怕冷、酸胀和皮肤紫暗方面,在控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在8~12周时均表现为优于对照组,且治疗12周后,HbA1c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芪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一、二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股动脉加压灌注对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组均2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定量变化情况,检测患肢治疗前后血流束宽度及血流频谱峰值,统计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流束宽度及血流频谱峰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股浅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血流束宽度及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的血流频谱峰值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股动脉加压灌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拟通过观察自拟中药汤剂联合凯时(前列腺素E1)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的30例ASO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自拟中药汤剂水煎服,1剂/d,配合凯时10μg/d,静点;对照组仅予凯时静点治疗。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改变,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踝肱指数(ABI)及颈动脉-股动脉脉搏传导速度(PWV)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液流变学、Hcy、ABI、PWV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凯时通过降低血液黏度,缓解高凝状态和通过改善动脉僵硬度,使血管获益达到治疗ASO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