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药合治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疗效。方法:720例随机分为3组各240例,药物组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针药组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同时用针刺治疗,针刺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药物组基本痊愈30例,显效60例,有效54例,无效96例,总有效率60.0%;针药组基本痊愈60例,显效80例,有效9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5.8%;针刺组基本痊愈30例,显效55例,有效48例,无效107例,总有效率55.4%。总有效率药物组、针刺组与针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疗效较好,药物组与针刺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药配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每日1次,治疗15日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脘痛在中医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益气活血补肾方对脑卒中后肢体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肢体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针刺结合益气活血补肾方治疗,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肢体疼痛缓解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益气活血补肾方对脑卒中后肢体疼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头针治疗,治疗组84例给予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病情轻重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 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病情轻重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予针刺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前后检测视力、视野、视网膜电流图.结果 治疗后患者视力、视野分布及ERG-b波方面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并治视网膜色素变性有一定疗效,总有效率82.5%,临床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康法(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临床60例偏瘫肩痛患者分为针康组和康复组,通过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肩关节运动功能、疼痛评定、肩关节活动度的观察,对针康法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做出客观的评价。结果:研究表明,针康组及康复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均能有效。但针康组的治愈率显著优于康复组(P0.01),且症状减轻所需时间亦明显较康复组短。同时,在缓解肩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的运动功能以及活动度方面,针康组也明显优于康复组(P0.01)。结论:针康法能有效的缓解肩部疼痛,改善偏瘫肩痛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痤疮又称“青春痘”,传统医学认为,痤疮是一种单纯的青春期疾病。然而,临床上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表现为持久性或迟发性痤疮(即青春期后痤疮),更多患者反复发作。近年来,笔者采用消痤饮和白血疗法治疗痤疮100例,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崩漏是指月经周期或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病证。非周期性子宫出血,非月经周期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忽然暴下,谓之崩。崩漏既是妇科常见病,又是疑难重症。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笔者采用针药配合治疗,收到了较单纯运用药物、针灸更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完整  相似文献   

9.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对临床3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运用针灸配合中西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0例;显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结论]早期治疗,及时的以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可缩短病程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药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有效率为68.4%。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熨法是运用中医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理论,在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肿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疗法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针药结合治疗组,前者单用巴氯芬治疗,后者在服用巴氯芬的基础上结合抗痉挛针法治疗,用改良Ashworth法评定肌张力的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结合治疗组肌张力分级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方法在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足十二针联合肢体评估训练康复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肢体评估训练康复系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手足十二针”,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观察患者肢体功能、移动和平衡功能、神经功能以及锻炼依从性变化;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半身不遂、气短乏力、心悸、手足肿胀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的半身不遂、气短乏力、心悸、手足肿胀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功能性步态评价表(FGA)、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锻炼依从性量表(EAQ)评分均有上升,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有下降(P<0.05),观察组FMA、ADL、FGA、BBS以及E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十二...  相似文献   

13.
针药并用内外合治面瘫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来 ,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面瘫患者 63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3例中男性 36例 ,女性 2 7例 ;年龄 6~ 76岁 ;病程 2天~ 4个月 ;右侧瘫者 2 9例 ,左侧瘫者34例。患者均有受风邪侵袭的病史 ,其临床表现和体征均为面部歪斜 ,眼裂扩大 ,口角下垂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药罐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肿胀疗效。方法:对07-10年81例脑卒中偏瘫肢体肿胀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用并置火罐法对治疗组患者手阳明大肠经穴和足阳明胃经穴进行拔罐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O%,经统计学软件处理(P〈0.01),说明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结论:药罐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对于患肢水肿消退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药罐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肿胀疗效.方法:对07-10年81例脑卒中偏瘫肢体肿胀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用并置火罐法对治疗组患者手阳明大肠经穴和足阳明胃经穴进行拔罐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经统计学软件处理(P<0.01),说明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结论:药罐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对于患肢水肿消退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1年7月以来,我们用偏瘫康复液治疗脑卒中5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护龙 《光明中医》1998,13(1):27-28
针药合治急性耳源性眩晕30例体会张护龙北京市大兴中医院(102600)王庆侠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关键词:耳源性眩晕/针药合治急性耳源性眩晕,又称前庭周围性眩晕。主要指内耳前庭感觉器官、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疾患所致眩晕。临床上以突然感觉自身或...  相似文献   

18.
19.
针药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冰 《四川中医》2002,20(10):27-28
采用针药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60例,并与单纯用药物治疗的120例在临床症状、空腹血糖、血液流变度、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更显其优势(P<0.01)。  相似文献   

20.
结合布氏分级针治中风偏瘫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9年以来 ,依据 Brunnstrom对中风偏瘫恢复特点的论述 ,分六期辨治 ,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配合一定的康复手段治疗中风偏瘫 10 0例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所选病例为生命体征稳定 ,脑梗塞 2 d~ 3d,脑出血 7d~ 10 d的中风偏瘫患者 ,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0 0例。两组用药、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时间 ,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有可比性。治疗方法1.治疗组(1)软瘫期采用巨刺法 ,取原、络穴为主 ,同时应结合良肢位的摆放 ,一般来说 ,上肢应全方位伸展 ,下肢宜全方位屈曲。(2 )腱反射出现或增高 ,渐出现肌张力及联合反应 ,尚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