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区段肝蒂肝切除术与B超引导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区段肝蒂肝切除术和B超引导下肝切除术。术后随访7个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50.4±105.7)mL,显著少于对照组【(489.6±154.6) mL,P<0.05】,术后肝断面引流量为(280.4±78.2) mL,显著少于对照组【(365.7±116.4) mL,P<0.05】,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血清谷草转氨酶为(54.6±15.2)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80.6±21.1) IU/L,P<0.05】,谷丙转氨酶为(87.2±28.1)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121.3±30.8) IU/L,P<0.05】,谷氨酰转肽酶为(197.6±65.3)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69.9±87.6) IU/L,P<0.05】,碱性磷酸酶为(216.9±77.4)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312.3±95.6) IU/L,P<0.05】;观察组结石残留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0%(P<0.05)。结论 与B超引导下肝切除术比,采取区段肝蒂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具有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有利于保护肝功能和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金属支架与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30接受PTCD治疗(对照组),另30例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随访1年。结果 术后,观察组支架通畅时间为(225.4±52.6) d,显著长于对照组【(156.7±44.2) d,P<0.05】,住院时间为(12.3±2.4)d,显著短于对照组【(19.9±4.1) d,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为(110.2±60.1) 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49.8±64.5) μmol/L,P<0.05】,碱性磷酸酶为(216.8±127.6)IU/L,显著低于对照组【(312.9±149.5) IU/L,P<0.05】,谷氨酰转肽酶为(196.5±100.5)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69.8±121.3) IU/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1 a生存率为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x2=3.922,P=0.045)。结论 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能短期降低黄疸,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1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然后行胆总管探查。在观察组,行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在对照组行放置T管引流,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胆汁漏、肠道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6.1±10.2)mL,与对照组[(32.2±13.2)mL,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为(96.6±21.5) min,与对照组[(91.5±19.1) min,P>0.05]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4±0.5) d,显著短于对照组[(2.3±0.5)d,P<0.05];引流管放置时间为(5.5±1.6) d,显著短于对照组[(90.8±2.3) d,P<0.05];住院时间为(7.4±1.4) d,显著短于对照组[(9.5±2.4)d,P<0.05],但住院费用为(38822.2±4019.7)元,显著高于对照组[(26744.5±3277.7)元,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胆汁引流量为(267.3±102.8)mL,与对照组[(266.5±112.6)mL,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 d,胆汁引流量为(221.3±128.2)mL,显著少于对照组[(313.3±117.6)mL,P<0.05];术后3 d,胆汁引流量为(191.9±138.5)mL,显著少于对照组[(270.8±121.8) mL,P<0.05];两组引流失败、胆汁漏、肠道出血和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8.4%对12.2%,P>0.05)。结论 采用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缩短了带管和住院时间,但需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联合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被分为两组,47例观察组患者采取PTGBD联合延期LC治疗,另47例对照组采取急诊LC治疗。结果 观察组 手术时间为(83.2±34.1)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19.0±36.4) min,P<0.05】,手术失血量为(33.7±15.5) ml,显著少于对照组【(60.4±16.7) ml,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3.5±6.6) h,显著短于对照组【(27.2±5.1) h,P<0.05】,术后腹腔引流时间为(3.4±2.0) d,显著短于对照组【(9.1±3.1)d,P<0.05】,而总住院时间为(11.2±4.7) d,显著长于对照组【(8.3±3.0)d,P<0.05】;观察组腔镜中转开腹率和直接开腹率分别为4.3%和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和12.8%(P<0.05);术后72 h,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P<0.05)。结论 采取PTGBD联合延期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应尽量避免急诊行LC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或胸腺素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 在88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者38例,接受恩替卡韦联合PEG-IFNα-2a治疗者17例,联合胸腺素治疗者33例,随访2年。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104 w末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5.6±1.7) IU/ml和(1.0±0.7) IU/ml(P<0.05),联合PEG-IFNα-2a组分别为(5.8±1.3) IU/ml和(1.0±0.7) IU/ml(P<0.05),联合胸腺素组分别为(6.1±2.0) IU/ml和(1.0±0.9) IU/ml(P<0.05);恩替卡韦组治疗前和治疗104 w末血清ALB水平分别为(43.1±5.4) g/L和(46.9±4.9) g/L(P<0.05),联合胸腺素组分别为(43.0±4.0) g/L和(46.8±5.4) g/L(P<0.05);三组治疗前和治疗104 w末肝脏硬度值和IN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维持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本研究结果看不出联合用药有任何好处,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叶切除术(AH)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86例,其中43例接受AH术,另43例接受非解剖性肝叶切除术(NAH)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肝功能变化、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79.72±85.68)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84.41±69.43) min,术中出血量为(543.25±95.65) ml,输血量为(325.16±73.04)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21.72±112.45) ml和(596.78±92.17) ml,住院时间为(16.58±2.04)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12±2.12) d(P<0.05);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为(368.12±45.32) 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为(330.25±8.50)IU/L,总胆红素(TBIL)为(29.58±4.02) 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0.36±62.54) IU/L、(445.32±10.05) IU/L和(35.12±4.36) μmol/L(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84% (P<0.05);随访10~36个月,观察组肝内肿瘤复发率为18.60%,远处转移率为16.2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53%和34.88%(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剖性肝叶切除术治疗PLC患者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减轻围术期肝功能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3例,采用左肝蒂阻断行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4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左肝外叶切除治疗33例,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 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74.0±57.4) min和 (216.0±33.8) min,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3±1.2) d和(5.2±1.5) d,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2.9±7.5) h和(47.3±11.7) 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8±2.2)d和(16.3±3.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相差(P>0.05)。结论 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与常规手术治疗比,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治疗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性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对病毒激活的影响。方法 将45例HBV DNA阴性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接受TACE治疗,观察组于TACE治疗前1周开始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未行抗病毒治疗。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微粒发光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TACE后血清HBV DNA转阳和肝衰竭发生率及生存率情况。结果 在治疗24 w,观察组血清HBV DNA水平仍为<2 lg IU/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0±2.86) lg IU/mL(P<0.01),观察组HBV DNA转阳率为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4%(P<0.05);观察组肝衰竭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为22.7%,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 w,观察组血清ALT为(56.75±20.74) I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78±42.75) IU/L,PTA为(48.65±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74±7.42)%(P<0.05);在24 w,观察组血清ALT水平和Child-Pugh评分分别为(50.73±18.45)IU/L和(6.26±1.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48±30.56) IU/L和(7.84±1.65) 分,PTA为(52.45±9.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56±6.78)%(均P<0.01);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 a生存率为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4%(P<0.05)。结论 对接受TACE治疗的HBV DNA阴性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预防性治疗可以抑制HBV再激活,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扩张(EPBD)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24例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联合组采用EST术联合EPBD术(n=49)、观察组采用单纯EST术(n=31)和对照组采用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n=44)治疗。结果 术后48 h时,联合组血清淀粉酶水平为(107.1±34.6) U/L,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37.2±8.9) mg/L,观察组分别为(113.9±35.2) U/L和(38.1±9.4) 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1.5±54.8) U/L和(73.2±16.2) mg/L,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为(95.2±14.8) min,观察组为(113.6±12.7) min,均显著长于对照组[(84.8±12.1),P<0.05];联合组胰腺炎和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0%和4.1%,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9.4%和22.6%或对照组的18.2%和22.7%(P<0.05)。结论 采用EST联合EPBD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操作易行,效果好,术后恢复快,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棕榈酸(PA)体外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并应用丹酚酸B(Sal B)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探讨Sal B对脂肪变性的HepG2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A)、干预组(PA/Sal B)和抑制剂组(3-MA/PA/Sal B)。采用MTT法筛选PA和Sal B最佳干预浓度,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变化,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B荧光强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细胞培养上清TC、TG、ALT和AST水平分别为(0.57±0.07) mmol/L、(0.99±0.07) mmol/L、(98.47±7.00) IU/L和(88.36±8.54)I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14±0.02) mmol/L、(0.26±0.03) mmol/L、(23.37±2.24) IU/L和(27.27±3.19) IU/L,P<0.01】,也显著高于干预组【分别为(0.30±0.04) mmol/L、(0.56±0.06) mmol/L、(53.36±5.33) IU/L和(56.37±7.66) IU/L或抑制剂组【分别为(0.43±0.02) mmol/L、(0.83±0.10) mmol/L、(86.84±3.37) IU/L和(75.82±3.43) IU/L,P<0.05】;模型组油红O吸光值为(0.666±0.009),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或抑制剂组【分别为(0.247±0.011)、(0.477±0.013)或(0.507±0.002),P<0.001】;干预组细胞LC3B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97±0.01),显著高于模型组的【(0.22±0.02),P<0.01】,而抑制剂组为(0.44±0.05),有所降低。结论 Sal B处理能减少HepG2细胞脂质蓄积,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自噬而起到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加“T”管引流术与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评价手术的优越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肝叶切除加“T”管引流术组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和肝功能指标。结果39例肝叶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出现残留结石7例(18.0%)、切口感染4例(10.3%)、腹腔感染6例(15.4%)、胆漏4例(10.3%),而41例空肠Roux-en-Y吻合患者则分别为8例(19.5%,P>0.05)、5例(12.2%,P>0.05)、6例(14.6%,P>0.05)、4例(9.8%,P>0.05);肝叶切除患者术后出现残胆管炎(8.3%)、结石复发(4.2%)、结石合并胆管炎(4.2%)、吻合口狭窄(4.2%)的比较明显低于空肠Roux-en-Y吻合患者(分别为24.4%、19.5%、7.3%、22.0%,P<0.05);治疗后,肝叶切除患者血清TBIL为(10.87±2.36)μmol/L、ALT为(38.96±10.28) U/L、AST为(34.76±5.47) U/L、ALP为(108.04±23.40) U/L,而空肠Roux-en-Y吻合患者则分别为(18.96±2.01)μmol/L、(76.83±15.67) U/L、(45.54±4.58) U/L、(176.42±34.58) U/L(P<0.05)。结论肝叶切除加“T”管引流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疗效显著,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胆总管结石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57例,常规行ERCP检查,发现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对结石直径<1.0 cm者,用取石网篮取石;对结石直径≥1.0 cm者,用碎石篮碎石取出;对巨大结石,于胆管内置入支架,再择期取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357例患者,行ERCP插管成功349例(97.8%),行EST取石成功334例(93.6%),其中一次取石成功者297例(88.9%),两次取石成功者37例(11.1%);随访发现结石复发138例,未复发2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病程、年龄和乳头切口分别为(10.9±2.5)年、(66.8±7.2)岁和(15.6±1.9) mm,显著长于或大于未复发组【分别为(7.6±1.7)年、(57.3±8.7)岁和(7.9±2.2) mm,P均<0.05】,复发组有胆道手术史、乳头旁憩室、胆道狭窄、合并胆管或胰腺炎、结石数量≥2枚和结石直径≥10 mm比率分别为18.8%、29.7%、30.4%、78.9%、81.9%和40.6%,显著高于未复发组的1.8%、7.3%、11.4%、40.6%、64.8%和9.6%(P均<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10 mm和乳头切口≥15 mm为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乳头切口和胆总管直径较大的患者,临床应该警惕其术后结石复发,增加随访次数,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比较彩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我院疑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102例,均接受彩超和MRCP检查。以手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计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结果 在102例疑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胆总管结石90例;彩超检查发现单发结石39例(43.3%),多发结石25例(27.8%),而MRCP则分别检出46例(51.1%)和39例(43.3%),MRCP检查结石检出率为94.4%,显著高于彩超检查的71.1%(P<0.05);在直径>1.0 cm、0.5~1.0 cm和<0.5 cm结石,MRCP分别检出33例(36.7%)、45例(50.0%)和7例(7.8%),与彩超检查比,差异显著(分别为31例(34.4%)、32例(35.6%)和1例(1.1%,P<0.05);MRCP检出结石直径为(1.1~0.8)cm,显著小于彩超检出的(1.4~0.6)cm(P<0.05),而两种方法未检出的结石直径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8~0.2)cm和(0.6~0.4)cm,P>0.05】;彩超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71.1%,特异度为75.0%,Youden指数为0.5,而MRCP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1.7%,Youden指数为0.9(P<0.05)。结论 MRCP较彩超检查能发现更小的胆总管结石,并能准确判断结石数量,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治疗的最佳腹腔镜微创术式选择。 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500例,其中234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术,266例接受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术(LTSE)。在LCBDE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LCBDE和T管引流,在LTSE组,采用LC联合LTSE。比较两组治疗后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结石复发率。 结果 LCBDE组结石数量为(4.6±1.7)个,显著多于LTSE组的(3.1±2.4)个(P<0.05),结石直径为(11.8±5.4) mm,显著大于LTSE组的(5.2±2.2) mm(P<0.05),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4±27) min、(3.4±1.3)d和(7.1±3.2) d,显著长于LTSE组的(73±21) min、(2.2±0.9) d和(3.5±1.8)d(P<0.05); LCBDE组结石清除率为94.9%,与LTSE组的94.7%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显著高于LTSE组的10.9%(P<0.05);在随访1年期间,LCBDE组结石复发率为4.7%,显著高于LTSE组的1.5%(P<0.05)。 结论 采用LC联合LTSE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恢复较快,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结石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对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围术期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72例老年肝内胆结石患者被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给予生理盐水维持,给予观察组Dex行麻醉前处理,两组均行常规麻醉并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在麻醉诱导前(T0)、取石前(T1)、取石后(T2)、术毕(T3)和术后48 h(T4)监测血氧含量(Ca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采用ELLSA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生化标志物S100β蛋白,常规行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 在术后12 h、24 h和48 h,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26.3±0.5) 分、(27.1±0.7) 分和(27.6±0.2) 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8±0.6) 分,(25.1±0.5) 分和(25.4±0.4) 分,P<0.01】;在T1~T3时,观察组CaO2、Da-jvO2和CERO2、和血清NSE和S100β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观察组Da-jvO2为(4.6±1.2) mL/dL,CERO2为(24.8±3.3)%,血清NSE水平为(14.6±3.1) μg/L和血清S100β水平为(0.8±0.3) 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8±1.6) mL/dL、(33.8±3.9) %、(17.3±4.2) μg/L和(1.4±0.4) μg/L,P<0.01】。结论 Dex对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围术期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血氧摄取量、降低S100β和NSE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小切口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方法本组2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均来自2007年12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并解剖显露胆总管前壁,镜下确定腹壁切口位置,做3~5 cm切口入腹,经小切口切开胆总管,取石钳取石后根据情况用纤维胆道镜/硬性输尿管镜行胆道探查取石。结果本组无1例中转扩大切口手术,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20±10)min;住院时间10~20 d,平均13 d;21例拔除"T"管痊愈出院;2例术后"T"管造影B超检查右肝管残留结石,带管出院,术后6周经胆道镜取石痊愈;2例肺部感染,伤口均甲级愈合。结论该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创伤小,较单纯小切口安全,比全腹腔镜术式节省时间,取石彻底,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6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35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T管拔除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17.37±10.02)min、(115.32±10.08) mL、(18.55±3.86) h和(2.11±0.65) h,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59.39±12.17) min、(254.02±22.38) mL、(37.32±5.45) h和(3.73±1.07) h,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残余结石发生率分别为(4.90±0.71) d、(33.08±5.45) h、(16.53±3.07) d和8.57%,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6.59±1.22) d、(58.02±10.11) h、(21.02±4.04) d和50.00%,P<0.05];对照组术后血清 IgG、IgM和IgA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疗效显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