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开腹手术与腔镜联合手术方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开腹手术治疗60例和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手术治疗60例。 结果 60例开腹组患者均一次性清除结石,而腔镜组1例患者因胆总管结石嵌顿,无法取出,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再行胆道镜取石成功;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0.57±10.87) min、(32.90±3.79) ml、(1.47±0.53) d和(6.72±1.74) d,均显著优于开腹组的(132.73±25.20) min、(84.33±8.31) ml、(3.51±1.05)d和(13.67±3.80) d(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0.0%(P<0.05)。 结论 两种手术方案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在结石清除效果方面较为接近,但腔镜联合手术方案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比较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下取石与开腹胆道探查(CBDE)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住的经LC术后存在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84例,其中38例采取CBDE法(A组)治疗,46例采取ERCP下取石(B组)。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3.4±1.3)ml对(124.2±65.8)ml,P<0.05],手术时间[(34.8±4.2)min对(123.3±15.8)min,P<0.05]、术后排气时间[(1.0±0.7)h对(42.6±9.1)h,P<0.05]和住院时间[(4.9±3.5)d对(9.3±4.3)d,P<0.05]均明显短于A组;术后1 w,B组血清GGT水平为(63.7±7.5)IU/L,与A组的(70.2±7.9)IU/L 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血清ALP水平为(105.6±11.5)IU/L,与A组的(115.4±12.8)IU/L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结石再复发率为5.3%,而B组分别为15.2%和6.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CBDE术,采用ERCP下取石处理经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因可反复进行而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1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然后行胆总管探查。在观察组,行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在对照组行放置T管引流,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胆汁漏、肠道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6.1±10.2)mL,与对照组[(32.2±13.2)mL,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为(96.6±21.5) min,与对照组[(91.5±19.1) min,P>0.05]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4±0.5) d,显著短于对照组[(2.3±0.5)d,P<0.05];引流管放置时间为(5.5±1.6) d,显著短于对照组[(90.8±2.3) d,P<0.05];住院时间为(7.4±1.4) d,显著短于对照组[(9.5±2.4)d,P<0.05],但住院费用为(38822.2±4019.7)元,显著高于对照组[(26744.5±3277.7)元,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胆汁引流量为(267.3±102.8)mL,与对照组[(266.5±112.6)mL,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 d,胆汁引流量为(221.3±128.2)mL,显著少于对照组[(313.3±117.6)mL,P<0.05];术后3 d,胆汁引流量为(191.9±138.5)mL,显著少于对照组[(270.8±121.8) mL,P<0.05];两组引流失败、胆汁漏、肠道出血和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8.4%对12.2%,P>0.05)。结论 采用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缩短了带管和住院时间,但需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6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35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T管拔除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17.37±10.02)min、(115.32±10.08) mL、(18.55±3.86) h和(2.11±0.65) h,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59.39±12.17) min、(254.02±22.38) mL、(37.32±5.45) h和(3.73±1.07) h,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残余结石发生率分别为(4.90±0.71) d、(33.08±5.45) h、(16.53±3.07) d和8.57%,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6.59±1.22) d、(58.02±10.11) h、(21.02±4.04) d和50.00%,P<0.05];对照组术后血清 IgG、IgM和IgA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疗效显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三镜联合分期手术与全腹腔镜同期手术治疗老年结石性胆道梗阻并发不同程度急性胆管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75例,其中35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急诊行ERCP术,取出胆总管结石或留置胆管支架引流,择期再次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术(LCBDE),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急诊行LC联合LCBDE术。结果 观察组两次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WBC计数、NEUT百分比、血清CRP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脑钠肽(BNP)和CK水平分别为(427.0±327.0)pg/ml和(95.0±30.0)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44.0±648.0)pg/ml和(149.0±67.0)U/L,P<0.05】,而血清肌钙蛋白(TN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别为(62.8±54.5)pg/ml和(272.0±48.0)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5±17.1)pg/ml和(229.0±32.0)U/L,P<0.05】。结论 采用三镜联合分期手术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心肌损伤或心功能下降患者能顺利康复,不影响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石症并发急性胰腺炎(AP)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血清炎性和氧化应激介质的变化。 方法 150例胆石症并发AP患者,在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84例接受LC术,66例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IL-10和C反应蛋白(CR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对氧磷酶-1(PON-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8-羟基鸟嘌呤(8-OHG)。 结果 术后第5天,LC组血清IL-6水平为(42.3±4.8)μg/L,显著低于开腹组的【(57.7±5.1)μg/L,P<0.05】,IL-10水平为(64.3±5.3) pg/ml,显著高于开腹组的【(51.2±4.2) pg/ml,P<0.05】,CRP水平为(15.8±5.7)μg/L,显著低于开腹组的【(38.4±6.8) μg/L,P<0.05】;MDA水平为(3.3±0.9) nmol/mL,显著低于开腹组的【(5.4±1.8) nmol/mL,P<0.05】,ox-LDL水平为(63.2±11.7) ng/ml,显著低于开腹组的【(72.3±11.0) ng/ml,P<0.05】,PON-1水平为(116.3±10.2) U/ml,显著高于开腹组的【(104.5±11.4) U/ml,P<0.05】,8-OHG水平为(0.5±0.2)ng/ml,与开腹组的(0.6±0.2) ng/ml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 结论 对于胆石症并发AP患者,在内科控制AP病情后,及时行LC手术治疗,去除结石,可以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按计划筛选出接受LC+LCBDE(LCBDE组)患者32例,接受LC+ERCP(ERCP组)患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ERCP组的手术时间(3.0±1.0)d,短于LCBDE组的(4.7±1.4)d;术后住院时间(5.3±2.0)d,短于LCBDE组的(13.1±4.7)d;住院费用低于LCB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C+LCBDE和LC+ERCP均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但LC+ERCP更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在适应证下,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方式分组,在行LC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时,100例采用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另100例采用胆囊三角入路(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工具评估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在手术中,发现观察组胆囊周围出现粘连53例,对照组50例;两组无胆囊粘连患者组间各手术指标、手术并发症和中转开腹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粘连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9.4±4.3) min、(33.9±4.6) ml、(26.0±4.2) h、(6.0±1.0) d和(4.0±1.5) 分,均显著少于或轻于对照组粘连患者【(59.1±5.5) min、(45.6±4.1) ml、(30.3±4.5) h、(8.4±1.0) d和(4.8±1.3) 分,P<0.05】;观察组胆囊粘连患者无并发症和中转开腹者,而对照组胆囊粘连患者则分别为8.0%和8.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LC术能明显减少胆囊粘连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发生率。在LC术中需密切观察胆囊粘连与否及其程度等情况,而给予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L)硬镜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诊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分别采取经皮经肝胆道镜硬镜手术取石治疗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PTCL治疗组患者体质指数为(24.2±2.2) kg/m2,结石直径为(4.3±0.5) mm,结石位于左肝管、右肝管和左右肝管比例分别为56.0%、37.0%和7.0%,与开腹组【分别为(24.0±3.0) kg/m2、(4.4±0.6) mm、55.0%、39.0%和6.0%】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取净结石;PTCL组手术时间为(154.3±21.8) min,术中出血量为(96.3±15.8) ml,肛门排气时间为(1.1±0.5) d,术后住院日为(7.7±0.9) d,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开腹组【分别为(247.6±30.5) min、(190.0±10.5) ml、(1.9±0.4) d和(10.0±1.2) d,P<0.05】;术后,PTCL组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或胆汁漏等并发症3例(3.0%),显著少于开腹组的11例(11.0%,x2=4.902,P<0.05);术后2 w,PTCL组血清ALT和AST水平为(43.9±9.5) u/l和(40.3±8.9) u/l,与开腹组的(42.3±10.2) u/l和(43.4±10.5) u/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TBIL水平为(18.9±3.2) μmol/l,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3.0±3.1) μmol/l(P<0.05);术后1年末,经B超复查,PTCL治疗患者结石复发2例(2.0%),显著少于开腹组的9例(9.0%,x2=8.901,P<0.01);术后2年末,经B超复查,PTCL治疗患者结石累计复发3例(3.0%),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5例(15.0%,x2=11.071,P<0.01)。结论 采用经皮经肝胆道镜硬镜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能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两年观察期间,结石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5月~2020年7月我院诊治的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41例接受LCBDE联合LC术,另44例接受在ERCP下行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LC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残留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7.6%对93.2%和2.4% 对6.8%,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2.4%,镇痛泵使用率为36.6%,VAS评分为(2.5±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9%、59.1%和(3.1±0.6),P<0.05);在术后2周,两组血生化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及D4+/CD8+比值分别为(52.8±7.1)%、(40.3±7.5)%、(21.0±5.2)%和(1.9±0.3),与对照组的(54.7±6.9)%、(41.0±7.2)%、(22.5±5.6)%和(1.8±0.3)比,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2.4%对9.1%,P>0.05)。结论 采取LCBDE联合LC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成功率较高,能减轻术后疼痛,仍为治疗这类疾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对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围术期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72例老年肝内胆结石患者被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给予生理盐水维持,给予观察组Dex行麻醉前处理,两组均行常规麻醉并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在麻醉诱导前(T0)、取石前(T1)、取石后(T2)、术毕(T3)和术后48 h(T4)监测血氧含量(Ca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采用ELLSA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生化标志物S100β蛋白,常规行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 在术后12 h、24 h和48 h,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26.3±0.5) 分、(27.1±0.7) 分和(27.6±0.2) 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8±0.6) 分,(25.1±0.5) 分和(25.4±0.4) 分,P<0.01】;在T1~T3时,观察组CaO2、Da-jvO2和CERO2、和血清NSE和S100β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观察组Da-jvO2为(4.6±1.2) mL/dL,CERO2为(24.8±3.3)%,血清NSE水平为(14.6±3.1) μg/L和血清S100β水平为(0.8±0.3) 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8±1.6) mL/dL、(33.8±3.9) %、(17.3±4.2) μg/L和(1.4±0.4) μg/L,P<0.01】。结论 Dex对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围术期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血氧摄取量、降低S100β和NSE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碘定量结合动态对比增强MRI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同期在我院检查证实肝脏无异常的健康人30例,行动态对比增强MRI和双能CT增强扫描,测量肝实质血流参数峰值(PV)、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正性增强积分(PEI)和信号增强率(SER),计算动脉期肝实质碘浓度(Ia)、门静脉期肝实质碘浓度(Ip)、肝动脉碘分数(AIF)和门静脉碘浓度(PVIC)。结果 肝硬化组肝实质PV值为(522.1±96.7),显著低于对照组【(609.2±108.8),P<0.05】,肝实质PEI值为(200.2±53.3),显著低于对照组【(241.3±61.5),P<0.05】;15例CTP C级患者肝实质的PV值为(443.4±57.3),显著低于89例CTP A级【(587.4±94.5),P<0.05】,MSI值为(170.1±54.6),显著低于CTP A级【(310.6±69.5),P<0.05】,MSD值为(31.9±22.5),显著低于CTP A级【(67.8±19.6),P<0.05】,PEI值为(155.6±29.7),显著低于CTP A级【(236.7±53.4),P<0.05】,SER值为(109.3±7.5),显著低于CTP A级【(125.6±13.5),P<0.05】;26例CTP B级患者Ia值为(0.7±0.2) mgI/ml,C级患者Ia值为(0.8±0.2) mgI/ml,显著高于健康人【(0.5±0.1) mgI/ml,P<0.05】,CTP A级Ip值为(2.2±0.5) mgI/ml,B级为(2.0±0.5) mgI/ml、C级为(1.8±0.3) mgI/ml,显著低于健康人【(2.6±0.6) mgI/ml,P<0.05】,CTP B级AIF值为(31.7±5.0) %、C级为(47.8±8.9) %,显著高于健康人【(21.1±4.3) %,P<0.05】。结论 双能量CT碘定量结合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结果可靠,灌注参数的变化能反映肝功能储备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 方法 将51例P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接受三维适形放疗/TACE和CIK细胞回输或只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和TACE治疗。 结果 治疗组接受CIK细胞治疗后1月,外周血CD3+、CD4+、CD16+CD56+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分别为(66.47±1.25)%、(56.98±2.65)%、(22.45±6.41)%和(1.52±2.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7±0.98)%、(48.09±0.27)%、(19.74±1.88)%和(1.13±0.06),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37.56±1.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67±4.35)%,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P<0.05);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治疗组1 a生存率为7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1%(P<0.05)。 结论 CIK细胞联合放疗和TACE治疗可以提高PLC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MCD组和茵栀黄灌胃组。给予对照组普通饮食,给予另两组动物MCD饮食,于第4周末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茵栀黄口服液灌胃,第8 w末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取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结果 对照组和MCD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487.2±6.5)g和(155.8±3.1)g,P<0.05】,肝指数分别为【(2.92±0.06)%和(5.09±0.19)%,P<0.05】;MCD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肝脏脂肪变、小叶炎症和气球样变,同时伴有轻度纤维化,茵栀黄处理组大鼠肝指数为(4.47±0.18)%,显著低于MCD组(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肝组织NAFLD活动度积分(NAS)分别为【(5.9±0.2)分和(7.2±0.1)分,P<0.05】,肝纤维化积分为【(0.3±0.2)分和(0.8±0.2)分,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8.4±6.4) U/L和(111.9±5.5) U/L,P<0.05】,AST分别为【(110.5±7.9) U/L和(170.5±10.8) U/L,P<0.05】,但是茵栀黄口服液灌胃对MCD大鼠血脂和血糖无显著影响。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改善MCD诱导的NASH大鼠肝脏脂肪变、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纤维化,降低NASH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处理NAFLD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48 w,另92例只接受恩替卡韦治疗。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INF-ɑ、IL-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TGF-β1和HBV标记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核转录因子RORγt、Foxp3、IL-17mRNA。 结果 在停药随访24 w,联合组与恩替卡韦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6.96%和84.78%(P>0.05);联合组血清HBeAg阴转率为28.89%(13/45),与恩替卡韦组的15.22%(7/46)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血清ALT水平为(34.6±11.6) U/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64.6±20.5) U/L,P<0.05】;联合组外周血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分别为(75.6±14.5)%、(42.7±10.3)%和(1.4±0.6),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66.8±14.4)%、(36.7±8.5)%和(1.0±0.5),P<0.05】,CD8+细胞百分比为(29.3±7.3) %,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34.8±8.5) %,P<0.05】,两组NK细胞百分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IL-17、IL-4、INF-ɑ、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L-6水平为(6.8±1.2)pg/ml,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3.5±0.8) pg/ml,P<0.05】,IL-17水平为(0.7±0.3) pg/m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2.8±0.9) pg/ml,P<0.05】,IL-4水平为(1.4±0.5)pg/m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3.8±1.5)pg/ml,P<0.05】,INF-ɑ水平为(4.0±1.3) pg/ml,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2.6±0.9)pg/ml,P<0.05】,两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oxp3、IL-17和RORγt m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RORγt水平为(0.86±0.31),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1.56±0.43),P>0.05】,而两组血清Foxp3和IL-17m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和核转录因子水平,从多个环节调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前后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胆囊结石(n=82)或胆囊息肉(n=38)患者分成常规镇痛的对照组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模式镇痛的研究组,两组均60例。常规行LC手术,采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O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进行疼痛和睡眠情况评估。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等围术期相关指标分别为(15.3±2.9) h、(30.6±4.3) h、(6.8±2.1) h、(4.8±1.4) h和(3.3±1.2) d,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9.2±3.1) h、(45.2±5.3) h、(9.2±2.4) h、(7.2±1.6) h、(4.8±1.4) d,P<0.05】;术后12 h、24 h、72 h时,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分别为(6.3±1.6)分、(7.6±2.1)分和(8.3±2.4)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分别为(4.4±1.3)分、(5.2±2.0)分和(6.5±2.1)分】;术后12 h、24 h、72 h时,研究组PSQI评分结果分别为(15.8±3.2)分、(13.4±2.8)分和(10.6±1.9)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分别为(18.6±3.5)分、(17.5±3.2)分、(15.8±2.8)分,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3.3%、1.7%、6.7%,与对照组的5.0%、1.7%、10.0%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将快速康复理念下多模式镇痛方案用于LC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其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扩张(EPBD)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24例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联合组采用EST术联合EPBD术(n=49)、观察组采用单纯EST术(n=31)和对照组采用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n=44)治疗。结果 术后48 h时,联合组血清淀粉酶水平为(107.1±34.6) U/L,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37.2±8.9) mg/L,观察组分别为(113.9±35.2) U/L和(38.1±9.4) 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1.5±54.8) U/L和(73.2±16.2) mg/L,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为(95.2±14.8) min,观察组为(113.6±12.7) min,均显著长于对照组[(84.8±12.1),P<0.05];联合组胰腺炎和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0%和4.1%,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9.4%和22.6%或对照组的18.2%和22.7%(P<0.05)。结论 采用EST联合EPBD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操作易行,效果好,术后恢复快,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