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microRNAlet-7(let-7a和let-7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4例HCC患者和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2例健康人,取血清,并取患者手术后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let-7a和let-7b水平。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 显示,HCC患者血清let-7a水平为(0.6±0.4),显著低于健康人[(1.1±0.4),P<0.05],血清let-7b水平为(0.3±0.1),也显著低于健康人[(0.7±0.2),P<0.05];HCC患者癌组织let-7a水平为(0.3±0.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6±0.1),P<0.05],let-7a在HCC组织水平比癌旁组织下调了2.17倍,HCC组织let-7b水平为(0.4±0.2),也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3±0.4),P<0.05],let-7b在HCC组织水平比癌旁组织下调了3.33倍;20例有癌栓形成患者血清let-7a水平为(0.4±0.2),显著低于34例无癌栓形成患者的[(0.8±0.5),P<0.05],血清let-7b为(0.1±0.1),也显著低于无癌栓形成患者的[(0.5±0.1),P<0.05],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血清AFP水平高低、肿瘤大小、不同细胞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及有无肿瘤血管浸润患者血清let-7a和let-7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性别、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细胞分化、TNM分期和有无血管浸润或癌栓形成的HCC患者癌组织let-7a和let-7b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CC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let-7a和let-7b呈异常低水平状态,肿瘤组织let-7a和let-7b水平也远低于癌旁肝组织,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营养状况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31例肝硬化和168例HCC患者血清Leptin含量,分析HCC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营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HCC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体重指数(BMI)显著相关(P<0.01),且显著低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女性均值高于男性1倍.HCC患者血清Leptin含量与肿瘤的大小显著相关(P<0.01),Ⅲ、Ⅳ期患者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1);随TNM 分期的增加和转移、复发,HCC患者血清Leptin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清Leptin含量可反映HCC患者的BMI和营养状况,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0,(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是否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总体生存和介入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再活化有关。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登记的HBV相关性HCC患者216例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探讨HBsAg水平与临床特征参数的关系及预后影响。结果血清HBsAg与抗病毒治疗(P0.001)、HBV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1~2个月后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再活化(P0.001)、ALT水平(P=0.028)显著相关。抗病毒治疗与HBV再活化相关(P0.001),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HBV再活化(P0.001)。然而,我们也观察到血清HBsAg与抗病毒治疗之间的相关性(P0.001)。此外,我们检测到HBsAg水平较高的HCC患者比对照组更易发生HBV再活化(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HBsAg水平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2)。结论 HBsAg水平可能是影响HCC预后的潜在因素。HBsAg水平高、HBV DNA检测不出的患者应在TACE前先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1型(SPINK1)水平及与其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80例、肝硬化患者40例,选择正常人30例,所有纳入对象在晨起空腹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SPINK1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浆SPINK1和AFP对HCC的诊断效能,并分析术前血浆SPINK1水平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CC患者血浆SPINK1为(2.4±0.3) μg/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的(2.0±0.2) μg/L或正常人的(1.3±0.1) μg/L,肝硬化患者血浆SPINK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HCC患者血浆AFP水平为(125.7±14.5) μg/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的(35.4±4.2)μg/L或正常人的【(3.6±0.5)μg/L,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1.70 μg/L为截断点,血浆SPINK1水平诊断HCC的灵敏度为77.2%,特异度为67.6%,而以最佳截断点为124.8μg/L,血浆AFP 水平则分别为63.4%和62.5%;42例术前血浆SPINK1水平>1.7 μg/L的H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为(12.2±1.3) m,无瘤生存期(DFS)为(11.2±1.2) m,显著短于38例血浆SPINK1<1.7 μg/L组的(20.5±2.1) m和(15.7±1.9) m,而复发率为38.1%,显著高于术前血浆SPINK1<1.7 μg/L患者的18.4%(x2=5.18,P<0.05)。结论 HCC患者血浆SPINK1呈高水平状态,SPINK1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较AFP高,且SPINK1与HC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将其作为HCC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波形蛋白(Viment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8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中Vimentin表达水平,分析Vimentin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Vimentin在研究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肿瘤直径、AFP指标、门静脉侵犯、携带乙肝病毒程度、肝功能分级、肝硬化程度不同的患者,肝细胞癌组织中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但肿瘤分化和TNM分期不同的患者,肝细胞癌组织中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iment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TNM分期及肝细胞癌预后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国际消化病杂志》2021,41(5)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 4, 5-三磷酸依赖性Rac交换子2(PREX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就诊的104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CC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42)和生存组(n=62)。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CC组织中PREX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PREX2的表达水平高于生存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X2预测HC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5、80.95%和91.94%。与高表达PREX2组比较,低表达PREX2组的中位生存时间较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hild-Pugh分级、肿瘤分期和PREX2均是HCC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REX2与HCC患者的预后生存有关(P0.05),且呈非线性关系(P0.05)。结论 HCC组织中PREX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其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患者的生存率越低。 相似文献
8.
1990~ 1 999年 ,我们行因肝细胞癌 ( HCC)各类肝切除术 ( Child- Pugh A级 ) 1 5 7例次 ,重点观察围手术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 ALT)水平的变化与肝切除预后的关系 ,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 5 7例 ,男 1 30例 ,女 2 7例 ,年龄 2 0~ 82岁 ,分别于术前、术后 1天、7天、1 4天测定空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血清总胆红素 ( BIL)、以及血清前白蛋白( PA)和血清白蛋白 ( ALB)含量。本组行大肝切除 (三段以上 ,含三段或包括 、 、 段 ) 95例 ,小肝切除(二段以下 ) 62…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癌组织色素框同源蛋白7(CBX7)和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及其对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68例,所有患者接受肝癌切除术,并随访3年。术后,取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BX7 mRNA和PERK 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CBX7和PERK蛋白表达。结果 癌组织CBX7 mRNA水平为(0.51±0.1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4.11±0.91),P<0.05】,而癌组织PERK mRNA水平为(4.87±0.9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58±0.15,P<0.05】;38例肿瘤直径>3 cm患者癌组织CBX7蛋白呈高表达阳性率为33.3%,显著低于30例肿瘤直径≤3 cm组的66.7%,而PERK高表达阳性率为73.3%,显著高于肿瘤直径≤3 cm组的26.7%,28例AJCC Ⅲ/Ⅳ期患者癌组织CBX7蛋白呈高表达阳性率为8.3%,显著低于40例AJCC Ⅰ/Ⅱ期患者的91.7%,而PERK高表达阳性率为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32例癌组织CBX7高表达患者1 a、2 a和3 a生存率分别为78.1%、65.6%和53.1%,显著高于36例呈低表达患者【分别为52.7%、38.9%和30.6%,P<0.05】,38例癌组织PERK高表达患者1 a、2 a和3 a生存率分别为55.3%、44.7%和31.6%,显著低于30例呈低表达患者【分别为80.0%、63.6%和53.3%,P<0.05】。结论 癌组织CBX7表达下调,而PERK表达增强的HCC患者预后差,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HCC)组织miRNA-155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诊治的50例HCC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另取5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miRNA-155水平。结果 正常肝组织miRNA-155水平(1.06±0.1)明显低于HCC癌组织,10例Ⅰ级、15例Ⅱ级、12例Ⅲ级和13例Ⅳ级HCC 组织miRNA-155水平分别为(2.04±0.82)、(3.02±1.20)、(4.20±1.84)和(6.24±2.36);miRNA-155低水平HCC患者生存率(24.00%)明显高于miRNA-155高水平患者(9.24%,P<0.05);在不同分级HCC(14.26月对9.02月)、不同肿瘤大小(15.68 月对10.02月)、肿瘤是否转移(8.20 月对14.46月)、是否静脉侵犯(9.36 月对14.36月)、肿瘤分化程度(15.20月对7.84月)和miRNA-155水平高低(7.86月对16.32月)患者间生存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肿瘤大小(>5 cm,HR=1.46,P=0.038)、肿瘤转移(是,HR=1.72,P=0.026)、静脉侵犯(是,HR=1.46,P<0.001)、肿瘤分化(高分化,HR=1.33,P=0.012)和miRNA-155(高水平,HR=1.65,P<0.001)均为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癌组织miRNA-15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高水平的miRNA-155为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miRNA-155水平高低可评估HCC患者预后,可考虑将其作为评估HC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DcR3水平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DcR3水平对HCC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67例HCC、8例肝硬化、17例胆囊炎患者和28例正常人血清DcR3水平; 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AFP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HCC癌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结果:HCC组和肝硬化组血清DcR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HCC血清DcR3水平与伴有肝硬化、包膜浸润和复发转移有关( P<0.05). DcR3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清水平呈正相关( r = 0.395, P<0.01), 但DcR3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癌组织IHC( P<0.05). AFP与DcR3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灵敏度可由单项检测的82%和76%提高到93%.结论:血清DcR3升高在HCC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高危人群以及肝癌患者血清中的DcR3水平, 同时联合检测AFP, 可能对HCC的筛查、诊断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C-Kit蛋白和肿瘤干细胞标志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1月我院经手术切除治疗的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标本90份,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分化、有无包膜、不同病灶大小、术前不同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在本组90例HCC患者肝组织中,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和74.4%,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1.1%和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Ⅲ级和Ⅳ级组织学分化、49例术前血清AFP400 ng/ml、28例发生血管浸润的癌组织Ep-CAM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0%、79.6%和82.1%,显著高于40例Ⅰ级和Ⅱ级组织学分化、41例血清AFP≤400 ng/ml和62例未发生肿瘤血管浸润的癌组织(分别为52.5%、48.8%和58.1%);Ⅲ级和Ⅳ级组织学分化、术前血清AFP400 ng/ml、发生血管浸润的癌组织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0%、87.8%和89.3%,也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组织学分化、血清AFP≤400 ng/ml和未发生肿瘤血管浸润的癌组织(分别为60.0%、58.5%和6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增高,并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术前血清AFP水平和是否发生肿瘤血管浸润有关,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胸腺素β4(Tβ4)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0例HCC患者血清Tβ4水平,并与40例健康人及30例肝硬化患者比较。同时比较不同肿瘤情况及肝功能对HCC组患者血清Tβ4浓度的影响。结果 HCC患者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β4水平均低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28,P〈0.001)。按照BCLC分期或CLIP分期将HCC患者分别分为4个或6个亚组,血清Tβ4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69~13.675,P〈0.034)。HCC患者中有肝内转移组血清Tβ4浓度高于无肝内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4,P=0.024);有门脉瘤栓组血清Tβ4浓度高于无门脉瘤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74,P=0.010)。无肝内转移而且无远处转移的HCC患者按照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为A、B、C级3组,血清Tβ4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7,P=0.039)。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清Tβ4浓度低于健康人,且肝功能越差,血清Tβ4浓度越低。而发生肝内转移或门脉瘤栓的患者血清Tβ4浓度高于未发生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45例ACLF患者及4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FT3、FT4、TSH的表达水平,比较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ACLF预后的关系。结果 ACLF患者血清FT3(2.16±0.67)pmol/L及TSH(0.87±0.82)IU/mL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HB患者的(2.81±0.88)pmol/L和(2.74±2.33)IU/mL。ACLF存活者的TSH的表达水平(1.12±1.09)IU/mL显著高于死亡者的(0.58±0.49)IU/mL(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TSH与总胆红素(TBil)、MEL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TBil:r=-0.508,MELD:r=-0.467,P0.05),FT3与TBil亦呈显著负相关(r=-0.399,P0.05)。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作为ACLF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指标,并可以预测ACL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肝脏》2020,(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8例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直径、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是否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AFP、NLR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AFP、NLR预测HCC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最后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HC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是否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比无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TNM分期Ⅲ或Ⅳ期、肿瘤直径≥60 mm、淋巴结转移患者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AFP、NL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ROC分析AFP、NLR预测HCC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15,均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TNM分期Ⅲ或Ⅳ期、肿瘤直径≥60 mm、淋巴结转移、AFP≥444.26 ng/mL、NLR≥2.65是HC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 HCC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当AFP≥444.26 ng/mL、NLR≥2.65时HCC患者预后较差,临床治疗中应当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内皮标志物(TEM)7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2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EM7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分析TEM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TEM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21.252,P<0.001)。TEM7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胃壁、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癌变部位、肿瘤直径及术后是否辅助治疗无关(P>0.05)。生存曲线显示,TEM7阳性表达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短于TEM7阴性表达患者(Log-rankχ2=8.820,P=0.003);TEM7阳性表达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TEM7阴性表达患者(Log-rankχ2=5.506,P=0.019)。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TEM7阳性表达是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HR=4.178、5.613,95%CI为1.654~10.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信号素3F(SEMA3F)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2例HCC患者手术切除的HCC组织( HCC组)和相应癌旁肝组织(对照组)标本中的SEMA3F蛋白表达,分析SEMA3F蛋白表达水平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CC组及对照组SEMA3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97%,HCC组SEMA3F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有包膜者SEMA3F蛋白表达量高于无包膜者,肿瘤为单个结节者表达量高于多个结节者(P均<0.05)。 HCC组有、无肝硬化者的SEMA3F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例SEMA3F蛋白低表达者复发率显著高于17例高表达者,生存时间短于高表达者(P均<0.05)。结论 SEMA3F可能在抑制HCC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癌组织中SE-MA3F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H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微小RNA(miRNA)-30c(miRNA-30c)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35例,经外科手术切除肿瘤获得癌组织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癌组织miRNA-30c相对水平。不同临床和病理因素患者癌组织miRNA-30c水平高低的风险比(OR)和95%可信区间(CI)采用Logistic二项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ier最小乘积法评价患者的生存率,不同miRNA-30c水平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35例HCC患者癌组织miRNA-30c相对水平为0.6,95%CI为0.3~0.6,其中癌组织miRNA-30c相对水平低于0.6者13例,大于0.6者22例;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肝炎病史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高低患者癌组织miRNA-30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7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miRNA-30c水平为(0.2±0.0),显著低于18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0.8±0.1),P0.05】;调整后的风险比(OR)=5.4,95%CI:1.2~20.1;癌组织miRNA-30c高水平患者总生存期为(14.5±6.7)个月,95%CI为11.0~28.4个月,显著长于低水平患者【(7.9±1.5)个月,95%CI为3.2~10.7个月,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HCC患者癌组织miRNA-30c相对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其是否可作为潜在的PLC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志物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Dickopff相关蛋白1(Dickopff-1)水平对TACE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HCC患者9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Dickopff-1和AFP水平,对HCC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绘制研究对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血清Dickopff-1和AFP诊断HCC的效能,应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HCC组血清Dickopff-1和AF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 或CHB组【分别对(0.8±0.1)ng/ml和(12.3±3.0)ng/ml,P<0.05】或健康人【分别对(0.7±0.1)ng/ml和(11.5±2.5)ng/ml,P<0.05】; TACE治疗后HCC患者血清Dickopff-1水平降至(1.6±0.6)ng/ml(P<0.05);有癌栓的HCC患者血清Dickopff-1水平显著高于无癌栓患者;死亡患者血清Dickopff-1水平显著高于生存患者;血清Dickopff-1和AFP单独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860和0.618,对HCC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Z=6.297,P<0.05);血清Dickopff-1和AFP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效能(AUC=0.892),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最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血清Dickopff-1水平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低水平组(x2=8.418,P<0.05)。结论 HCC患者血清Dickopff-1水平升高,其水平越高,在TACE治疗后预后越差,是否可以作为HCC患者在TACE治疗后疗效和预后判断的指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