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5月完善肠镜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2 165例,随机分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413例及正常对照组1 752例。统计两组NAFLD患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结果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NAFLD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独立高危因素(OR:1.16;95%CI:1.04-1.58)。结论 NAFLD可增加患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石河子地区近十年结肠镜下成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结直肠腺瘤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结肠镜检查的病例纳入调查,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病历资料,具体信息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及结直肠腺瘤或CRC的部位、数量、大小和病理类型等。主要观察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进展期腺瘤和CRC的检出率,包括10年总体检出率以及前五年(2010—2014年)总体检出率和后五年(2015—2019年)总体检出率。结果 共纳入50 645例,经排除标准排除14 931例,最终共35 714例纳入数据分析。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进展期腺瘤和CRC的10年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7.65%(6 302/35 714)、4.45%(1 589/35 714)和3.71%(1 324/35 714)。结直肠腺瘤后五年总体检出率[20.33%(4 565/22 457)]高于前五年[13.10%(1 737/13 257)];结直肠进展期腺瘤后五年总体检出率[4.69%(1 053/22 457)]高于前五年[4.04%(536/13 257)];CRC后五年总体检出率[3.30%(741/22 457)]低于前五年[4.40%(583/13 257)]。结论 石河子地区2015—2019年结直肠腺瘤检出率较2010—2014年有较大幅度升高,结直肠进展期腺瘤检出率较2010—2014年有小幅升高,而CRC检出率较2010—2014年有小幅下降,由此推测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结直肠腺瘤对降低CRC发病率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202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NAFLD已被证实为结直肠肿瘤的危险因素,MAFLD与结直肠肿瘤的关系则尚存争议。目的:探讨MAFLD与结直肠腺瘤和早癌的相关性。方法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1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且符合条件的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直肠腺瘤患者274例(腺瘤组),结直肠早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患者21例(早癌组),同期结肠镜检查正常或非腺瘤性息肉患者4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MAFLD患病率;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AFLD与结直肠腺瘤和早癌的相关性、此相关性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MAFLD与结直肠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调整混杂因素(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肌酐)后,MAFLD与结直肠腺瘤(OR=1.83, 95%CI:1.04~3.22, P=0.037)和早癌(OR=3.91, 95%CI:1.14~13.42, P=0.031)显著相关。根据性别分层分析,仅女性MAFLD与结直肠腺瘤显著相关(OR=4.04,...  相似文献   

4.
背景:一些研究表明脂代谢和血钙异常可能与结直肠腺瘤(CRA)和结直肠癌(CRC)有一定关联。目的:明确血脂、血钙水平与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结肠镜检查并符合入选条件者的病史资料,根据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将入选者分别归入CRA组(n=84)、CRC组(n=68)和对照组(n=88)。分析三组间血脂(TC、TG、LDL-C、HDL-C、apoAⅠ、apoB)、血钙水平的差异,血脂、血钙水平与CRA、CRC的相关性以及血钙水平与各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RA、CRC患者存在明显血脂、血钙异常。高TC、高TG、高LDL-C、低HDL-C、低apoAⅠ、低血钙与CRA相关(P〈0.05),低TC、高TG、低HDL-C、低血钙与CRC相关(P〈0.05)。CRA、CRC患者的血钙水平均与H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TG、低HDL-C、低血钙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TG可能为促进因素,HDL-C和血钙可能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CRC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3位。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CRC发病率亦逐年升高,已跃居第3-5位,特别是大城市的增幅更快。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是CRC最主要的癌前疾病㈣。通常认为结直肠肿瘤主要包括CRC和CRA。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结直肠肿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同期行结肠镜及肝脏CT检查的患者809例,记录其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是否高脂血症及NAFLD、肠镜及病理结果等资料.应用Logistic多元同归分析评价结直肠腺瘤(CRA)及结直肠癌(CRC)与NAFLD的相关性.结果 NAFLD是CRA的危险因素(P<0.0001),NAFLD组中CRA的发生率也远高于对照组.结论 NAFLD患者是CRA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7.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619-1625
目的系统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存在及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CRA)和结直肠癌(CRC)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2019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有关NAFLD与CRA和CRC发生风险关系的中英文文献。对检索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二次筛选、质量评价及相关数据的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项纵向队列研究和18项横断面研究,包括130 271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NAFLD患者发生CRA(aOR=1.27,95%CI:1.18~1.36,P 0.000 01)以及进展期CRA/CRC(a OR=1.45,95%CI:1.27~1.65,P 0.000 01)的风险增加。NAFLD的严重程度会影响这种相关性:NASH和/或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患者发生CRA/CRC的风险明显增加(aOR=1.93,95%CI:1.61~2.31,P 0.000 01)。结论 NAFLD的存在与CRA和CRC发生风险的增加相关,而且NAFLD严重程度越高,CRA和CRC的发生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印迹丢失在结直肠腺瘤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可促进多种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其表达受基因印迹调控,IGF-Ⅱ基因印迹丢失(LOI)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目前较少见IGF-Ⅱ与结直肠腺瘤关系的研究报道。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瘤中IGF-Ⅱ的表达及其基因印迹状态,初步探讨两者在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12例增生性息肉和53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IGF-Ⅱ的表达,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分析IGF-Ⅱ基因印迹状态。结果:IGF—Ⅱ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其表达在正常结直肠黏膜、增生性息肉和腺瘤组织中逐级递增(P<0.05)。正常黏膜、增生性息肉和腺瘤组织的IGF—Ⅱ杂合子基因型比例分别为42.9%、41.7%和60.4%。杂合子标本中,腺瘤组织的IGF-ⅡLOI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和增生性息肉(68.8%对16.7%和20.0%,P<0.05)。结论:IGF-Ⅱ LOI可能是导致IGF—Ⅱ蛋白表达增加,促进结直肠腺瘤发生以及向腺癌演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医学新信息     
NAFLD患者结直肠腺瘤患病率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晚期肿瘤的高患病率相关,腺瘤在右侧结肠较为普遍。2011年2月21日《消化道》(GUT)在线发表文章建议,对上述高危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研究者选取普通人群及经连续肝活检证实为NAFLD的患者,年龄为40~70岁,组成2组研究队列进行结直肠镜筛查,主要观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CRC)的癌前病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已被广泛研究。胆囊良性疾病与结直肠息肉均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两者的发病因素及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相关性。胆囊良性疾病导致结直肠息肉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胆汁暴露、基因突变、胆汁酸-肠道菌群轴作用和病因共享。该文就胆囊良性疾病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两种结肠肿瘤细胞的凋亡途径哪种更为重要,并探讨其今后用于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TM快捷法检测外源性途径促凋亡蛋白Fas配体(FasL)、Bid及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内源性途径促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mRNA(Cyt c)在结肠癌(肠癌组)、结肠腺瘤(腺瘤组)的表达及FasL、Bid在正常结肠黏膜(正常组)的表达。表达程度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并对其中4例结肠癌、6例结肠腺瘤及7例正常肠黏膜细胞线粒体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外源性途径凋亡检测显示当正常组和腺瘤组Fas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62.5%时,肠癌组仅达到16.07%,提示结肠癌时外源性凋亡途径不是主要途径。外源性途径促凋亡蛋白Bid参与凋亡活动时,其表达率在肠癌组为66.07%,也低于正常组的72.22%及腺瘤组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内源性途径凋亡的促凋亡蛋白Cyt c检测发现,随分化程度升高表达率亦上升。低、中、高分化肠癌的表达率分别为87.5%(14/16)、93.9%(31/33)及100%(11/11)。肠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观察显示,Cyt c呈高表达者,肠癌组及正常组均为50%(2/4),腺瘤组则为66.7%(4/6)。肠癌组细胞线粒体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基质不均,嵴发育不良且分布不均,少数线粒体膜破裂。腺瘤组大部分细胞线粒体丰富、规则,呈卵圆形,大小较一致,嵴发育良好,但基质不均,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断裂。正常组细胞线粒体嵴发育良好,基质均匀,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断裂。结论结肠癌时内、外源性凋亡途径均存在,但以内源性途径凋亡为主;对于内源性途径凋亡在结肠癌时发生的病理、生理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此之前,采用内源性途径的靶向治疗,可能时机尚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AFLD患者并发结直肠粘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在201例NAFLD患者和861例接受肠镜检查者,观察结直肠粘膜病变的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结果 NAFLD患者结直肠病变的检出率为42.8%,显著高于对照组32.9%(P〈0.01);其中管状腺瘤及伴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者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或P〈0.05),女性发病年龄高峰较男性提前.结论 NAFLD患者易并发结直肠粘膜病变,应定期进行全结肠镜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高血压病发病的关系和可能机制。方法:入选NAFLD的患者125例(NAFLD组);体检正常者105例(正常对照组)。NAFLD组按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分为两个亚组:A组(ALT≥40IU/L)60例;B组(ALT〈40IU/L)65例。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BG)、血尿酸(SUA)、血脂、C反应蛋白(CRP)、血清ALT水平,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组高血压病发病率、血清FBG、UA、CRP、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IMT明显增加,HDL—c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与B组相比,A组SUA[(360.2±118.3)umol/L比(420.8±111.3)umol/L]水平明显升高、IMT[(0.76±0.03)mm比(1.29±0.06)mm]明显增加(P均〈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ALT水平与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相关(r=0.419、0.381,P〈0.05)。结论:①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高血压发病有关;其血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可能是促使高血压病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结直肠癌(CRC)组织中多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检测,探讨多基因甲基化对CRC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5例CRC患者胃镜采集标本组织,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CRC和炎性组织中甲基化水平,分析其与CRC患者临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 在CRC患者中,APC、P16、MLH1、DCC甲基化率分别为52.0%(13/25)、32.0%(8/25)、44.0%(11/25)、60.0%(15/25).炎性组织中仅有1例DCC甲基化异常表达,甲基化率为10.0%(1/10),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炎性组织(P<0.05),4种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诊断CRC的阳性率为92.0%(23/25),高于单个基因检测的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C、P16、MLH1、DCC基因在CRC患者中甲基化水平异常表达,联合检测APC、P16、MLH1、DCC可能作为CRC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发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MetS)各组分密切相关,也是MetS的肝脏表现,两者相辅相成。人们逐渐认识到NAFLD促进代谢紊乱,并进一步关注NAFLD进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增加。NAFLD被认为可能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可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尚存在争议,因此,血管内皮功能在NAFLD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得到重视。此文就两者之间关系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has risen to becom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in Western nations in concert with rising rates of obesity.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NAFLD meet criteria for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are often found to have insulin resistance (IR) or frank diabetes along with increased rat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verall mortality, and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The association of NAFLD with cancer specifically is an area of more recent investigation with the majority of data coming indirectly from population based studies linking obesity and a variety of extra-hepatic malignancies. Research specifically linking NAFLD with cancer has been limited to colorectal adenomas and colorectal cancer (CRC), with the majority of data showing an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both in NAFLD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可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凋亡以及血管发生。近年来,靶向EGFR的单克隆抗体拓宽了结直肠癌治疗的选择范围。目的:系统评价EGFR单抗联合结直肠癌治疗方案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常用电子数据库中检索结直肠癌治疗方案联合与未联合EGFR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分析反应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比值比(OR),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以漏斗图检测出版偏倚。结果:共7项随机对照试验(n=4186)纳入分析。联合与未联合EGFR单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反应率按意向治疗(ITT)分析分别为25.4%和17.6%(OR3.36,95%CI:1.42~7.95),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25.6%和18.0%(OR3.32,95%CI:1.40~7.88).治疗组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3级以上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按ITT分析分别为71.2%和54.3%(OR2.23.95%CI:1.74~2.86).治疗组3级以上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和皮肤损害、腹泻、低镁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EGFR单抗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尤其是转移性或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率,伴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熟悉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CRC诊断水平。目的:总结CR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9例经结肠镜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CR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CRC好发于60岁的老年人(69.5%),男女之比为1.33∶1;直肠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40.4%),便血为最常见的症状(41.0%),肿瘤大体类型以溃疡浸润型(54.9%)为主,病理类型主要为管状腺癌(75.1%)。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直肠癌发生率明显降低,右半结肠癌发生率明显上升,浸润型CRC少见,Ⅱ期CRC明显升高,排便习惯和性状改变更常见,细胞中分化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右半结肠和分期较晚的CRC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CRC的发病部位、肿瘤类型、临床分期、临床表现和分化程度与非老年患者均有明显差异。血清25(OH)D水平可能与CRC患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9.
黄欢  沈骏  冉志华 《胃肠病学》2008,13(5):312-314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疾病。近年我国IB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如未及时治疗,长期炎症将最终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增高。在各种结直肠癌预防措施中,化学预防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对IBD合并结直肠癌的现状和发病机制作一综述,重点介绍几种用于化学预防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