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扁平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在神经外科病区实施扁平化管理,落实责任制整体分组护理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医师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辞职率及科室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患者、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的辞职率低于实施前(P<0.05),科室的护理质量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应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展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设置护理岗位层级,制订层级岗位职责,强化护士层级培训,实施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等方法。结果医疗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职业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或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创新了整体护理模式,调动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医护配合程度,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及护士群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合作单元”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作单元”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的实施效果。方法科室医生和护士以“合作单元”模式分为三级合作单元,合作单元内医生和护士绑定查房,共同管理同组患者,共同进行医疗护理决策,护理人员经过调研评估、计划、准备、实施、总结反馈循环过程落实了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010年下半年和2009年科室同期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神经内科实施“合作单元”式责任制护理后基础护理评分由(92.83±2.76)分提高至(96.66±2.03)分,陪住由430例降至128例,护理投诉由9例降至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5;χ^2分别为448.288,4.234;P〈0.05或P〈0.01)。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开展“合作单元”式责任制护理有效促进了科室综合护理质量的提高,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夯实了基础护理,满足了患者需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部分科室推行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将护士进行分层使用和分层管理,通过护理部、科护士长考核,将结果进行分析、反馈。结果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理差错、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经χ2检验,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层级管理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柔性激励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柔性激励及组织文化建设等手段引入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协调护理人员切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选取2011年上半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骨二科为实验组,与同期实施岗位功能制护理模式骨一科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柔性激励适用于县级医院护理部,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个人成就感及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工作模式,更好地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提高伤病员满意度,为伤病员提供安全、专业、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分阶段对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护理服务及健康知识讲解满意度变化。结果①实施组内责任制护理模式后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服务满意度从95.73%提高到9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施组内责任制护理模式后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健康知识讲解满意度从92.31%提高到9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实施组内责任制,患者知晓自己的责任护士得到落实,住院患者满意度提升。②实施组内责任制,健康知识讲解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能有效普及健康知识。③实施组内责任制护理模式有利于人才培养。④实施组内责任制护理模式有利于调动每位成员积极性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模式对护理人力资源开发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经过调查研究,2010年7~12月将科室34张病床分为3组,每组分管11~12张床位,由责任护士负责11~12例病人的全部护理治疗工作,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治疗、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与科室原有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进行比较,展开问卷调查,将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较原有护理模式在护理质量和病人家属满意度上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更能发挥护士能动性,科学合理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病人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张茹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4):354-357
目的探讨科室护理品牌建设对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我院血管外科于2017年3月始积极创建科室护理品牌,将2017年3-12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住院的100例实施科室护理品牌建设后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6年1-12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住院的100例实施科室护理品牌建设前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结果实施科室护理品牌建设前后,分别有89、93例患者完成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患者对住院环境、人文关怀、健康教育、沟通技巧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9.36±0.57)、(19.22±0.75)、(19.03±0.73)、(19.06±0.75)、(95.79±2.8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8.84±0.82)、(18.95±0.68)、(18.58±1.02)、(18.53±0.82)、(93.85±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5,2.541,3.434,4.553,4.368,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8%(1/1258),明显低于对照组0.59%(7/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1,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职业认知评价、社会支持、职业社交技巧、职业挫折应对、职业自我反思评分及职业认同感总分分别为(35.86±4.83)、(23.72±3.65)、(24.57±4.12)、(23.80±4.15)、(12.05±2.11)、(120.00±16.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1.54±5.73)、(20.56±4.38)、(21.42±3.96)、(19.85±4.37)、(10.16±2.23)、(103.53±16.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6,2.285,2.351,2.339,2.781,2.612,2.997,P<0.05)。结论科室护理品牌建设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对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578例神经外科患者设为实验组,给予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模式护理;将2008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46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各维度(除病房环境、护士美感维度外)得分及总分、护理质量各项目得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模式能有效提高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各个科室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首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呼吸内科示范病区,参照2010年“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评分标准,制定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实行责任组长负责、责任护士分管患者的岗位职责.比较新护理模式实施前、实施6个月后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科室医生、护理人员对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实施6个月后,护士的分层级使用充分体现,很大程度上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激发,患者对病区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实行责任组长负责、责任护士分管患者的整体护理模式,能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更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从而显著提高科室整体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ADLER‐COLLINS J.K. (2011) Commentary: commanding insights in a survey of psychiatrists' and registered nurses' levels of mental health literacy in a Chinese general hospital. International Nursing Review 58 , 370–371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中医护理科研开展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陈伙莲 《护理研究》2000,14(5):192-193
针对目前中医护理科研相对不足的现状,从护士本身和护理管理者两方面来分析,揭示了影响中医护理科研开展的因素:护士学历层次低,缺乏科研意识,中医基础理论薄弱,无阅读专业文献的习惯,缺乏学科带头人等。大多数护理管理者不重视护理科研,并缺乏必要的支持。提出护理人员应增强科研意识,提高护理群体的整体素质;护理管理者应从思想上给予重视,统一规划,保证中医护理科研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护理记录的质量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俭美 《上海护理》2008,8(4):24-28
目的分析现有护理记录质量,规范临床医疗护理行为,保障护理安全。方法抽查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1月住院、归档病历共1183份,对护理文件记录进行评分。结果①各项护理文件记录的质量分析,扣分率以医嘱单和一般患者护理记录最高,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为最低;缺陷率以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和体温单最高,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最低。②一般患者护理记录中各类记录的质量分析,扣分率是一般护理记录最高,入院护理评估表最低;缺陷率是一般护理记录最高,入院护理评估表为最低。结论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与质量标准的培训学习,对提高护理文件记录的质量内涵、维护医患双方权益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实施有效的人员管理,进一步提高呼吸科的护理质量。方法自2010年下半年起护士长对护士实施系统的管理模式,与2009年下半年同期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呼吸科质控平均值由2009下半年的(86.45±4.32)分上升到2010下半年的(93.37±3.7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6,P〈0.01);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由2009年的93.82%提升到2010年的98.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87,P〈0.01)。结论有效的人员管理能明显提升护理质量,只有管理好护理团队,才能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惩罚护理失误登记表在提升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并利用非惩罚护理失误登记表,培训护理人员接受护理失误人性化处理方式,将其作为缺陷资源共享,制定有效整改措施,使用追踪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护士对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采用非惩罚护理失误登记表实施人性化管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方法配置护理人员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为了合理配置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平衡各科室的劳动强度,保证护理质量。方法随机选择10个病区,跟踪记录1周的护理工作量,记录当天的实际护士上班人数,当天病人数。通过4种计算方法得到所需护士人数的一周曲线图。结果目前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每天护士实际上班人数与按工作量计算(按护士8h工作制,满负荷计算)所需的护士人数相差甚远。按1:O.4(实际病人数)配置护理人员将导致劳动强度的不均衡性。结论按护理工作量配置护理人员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将124例护理不良事件的案例从原因、类型、人群、时间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良事件易发生的人群是工龄在5年以下的年轻护理人员;易发生的类别是药物治疗尤其是注射药物治疗;不良事件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未落实“查对”制度;易发生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工作日的白班时间段。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水平、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工作的相关培训与教育、改革排班模式、制定详实的临床护理操作流程、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是护理工作中减少与杜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对62份护理病历中462项护理诊断采用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对护理诊断的定义进行分析,符合定义特征的326项,占70.56%;不符合定义特征的136项,占29.44%。136项护理诊断中陈述错误或用语不当27项,其中有些护理诊断与医学诊断相混淆,有些与护理问题相混淆。说明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诊断的概念还不理解,需加强学习,深刻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20.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使用和管理护理标识,降低护理风险。方法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系统、规范、科学地使用护理标识。结果护理差错发生率下降了90%,病人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结论护理标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